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4-04-17 0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图书馆 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1.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4 1.1设计依据 4 1.2综述 4 1.3设计理念 6 1.4改造和利用策略 1.5总平面 1.6单体平面功能及流线 1.7立面造型设计 1.8.土建工程主要材料与做法 1.9.节能设计 1.10. 无障碍设计 1.11.室内装饰工程材料与做法 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结构 3.给排水、消防设计方案 3.1用水量 3.2给水排水系统 3.3饮水供应 3.4灭火器配置 3.5管材 4.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4.1设计依据 6 7 8 9 10 11 11 12 17 18 18 18 19 21 21 21 21 21
4.2.外部条件 22 4.3.设计参数 22 4..4冷热源 24 4.5.空调 25 4.5.6采暖 25 4.5.7通风 4.6自控系统 4.7管材选择 4.8机械设备噪音控制 4.9暖通消防设计 4.10暖通节能设计 4.11遗留问题 5.电气设计 5.1强电设计 5.2弱电工程 5.3人防工程 5.4其他 25 26 26 27 27 2930 30 30 34 43 46
中国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 1.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1.1设计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政策、法规 该项目规划意见书 老图书馆相关图纸 周边建筑总平面图 农科院大院规划图 现状地形图 1.2综述 1.2.1项目背景
中国图书馆是1957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农业中心图书馆,在2000年被科技部确立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之农业图书馆。目前该馆文献
信息资源居美国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之后,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作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图书馆,处于全国农业系统的核心地位,担负国家赋予的全面系统收藏农业科技文献并为全国服务的总要任务。但是现有图书馆面积不足,书库趋于饱和,阅览室拥挤,设施落后,难于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对古籍善本更缺乏符合保存条件的客房,严重影响发挥国家农业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1.2.2项目概况
新的农业图书馆在原有图书馆北侧进行了扩建,并同原有图书馆进行了统一的空间划分与改造,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改扩建后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0950.8平方米,其中扩建地上建筑面积18518.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386.5平方米,扩建总面积21905.2平方米,改造原图书馆建筑面积9045.6平方米。扩建部分地上5层,地下一层,原有图书馆无地下室,在原有四层的基础上在南侧非书库的部位加建一层,总建筑高度23.9米。本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一级,地下为一级;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 六 级,防化等级为 丁 级。战时用途为 人防物资库 ,平时用途为汽车库 1.2.3周边环境关系
新农业图书馆西侧正对农科院大院正门,北侧为保留的院部办公楼,西北侧为新的办公主楼,西侧为花园,东侧、南侧均有保留和在建的建筑,用地空间非常狭小。图书馆与研究生院相临近,便于研究生读者来馆利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有效使用效果,也使该区域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独有的科研、教学环境。图书馆正门外为广场和花园,
环境优美,与单位性质相吻合。 1.3设计理念
1.3.1打破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及“藏阅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公共的门禁进入借阅区后,读者可自由选择不同的阅览区,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创造了灵活变更的条件。 1.3.2图书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正承担起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图书馆逐步演变成综合的信息文化中心,内部功能的配置趋向复合化。方案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衍生功能,如休息空间、展厅、报告厅、电子阅览区、媒体演示区、学术交流区等相关功能。 1.3.3方案打破阅览空间的房间概念,提出流动阅览空间的概念,藏书区阅读区的界限弱化,不同主题阅览区的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阅览室及公共空间均有开敞的视野,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1.4改造和利用策略
受到用地的限制,扩建部分呈倒“U”字形与旧馆连在一起,新建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和改变旧建筑,在改造的同时,利用原有建筑的特点,适当保留原有建筑的记忆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从整体造型上,旧馆南侧部分和新馆密切结合在一起,为满足使用面积要求,旧馆除中央书库部分外加建一层。旧馆的方形书库作为设计的重点通过环绕的中庭得以强化。一层密集书库外墙采用透明玻璃,
其内部的书籍和书架带来的文化气质从隐藏变为表象,带给公众最直接的“知识的海洋”的感受。中心书库的方形体快成为整个建筑形式上和意义上的双重核心。书库原有的矩形小窗的隐约印象在经过新的材质手法处理后在东、北立面上又鲜活地表达出来,既有历史文脉的隐含,又有新建筑的生命活力。 1.5总平面
1.5.1周边建筑相对关系
改扩建后的新图书馆,南侧保留了老馆的建筑界限未作变动,西侧外墙与北侧保留的院部办公楼西墙取齐,与南侧老馆西山墙统一;北侧西端与院部办公楼贴临,东端间距20.5米;新馆东侧以老馆东山墙为标准取齐,与东侧生物所办公楼间距11.96米,与信息楼间距11.69米。
1.5.2交通组织
新馆西侧临花园方向为主要读者出入口,南侧为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办公科研出入口,东侧南端靠近老馆一侧为图书运输出入口,北端以消防通道的形式延伸至内部庭院,同时兼作报告厅的疏散通道,北端为地下车库出入口。新馆东、南、西三面均有消防车道,北侧与保留院部办公楼之间的半围合式庭院允许消防车进入,同时兼有少量地面停车。
1.5.3景观设计
图书馆西侧作为读者的主要出入口,门前结合道路作铺装设计,与办公楼前的主广场相得益彰。同时,西侧毗邻的中心花园与图书馆建筑
形成良好的景观互动关系。西立面北端原院部办公楼西墙作巨型浮雕处理,与西大门形成强烈的视觉轴线关系。建筑内部庭院也进行铺装及盆栽植物的处理,灵活,便捷,丰富了建筑物的空间层次。 1.6单体平面功能及流线 1.6.1地下层设计
在扩建部分设置地下室,东侧为设备用房,北侧及西侧为常6级人防物资库,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设置双层立体停车,车位96个。设备用房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汽车库部分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各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有防火门联系,战时封堵。
1.6.2一层设计
西侧主入口设置共享大厅,沿大厅南侧布置咨询及服务空间,北侧布置展厅,东北侧为580人的报告厅,两层通高,多功能使用;中部为密集书库,西南端布置了一部分开架书库。一层平面东部为网络中心机房,东南侧为采编及周转用房,方便新旧书籍的整理和出入库。本层共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以上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1.6.3二层设计
二层西侧中部为共享大厅上空,南北两侧均为开架书库,北侧设有电子阅览室。南侧中部为教室,和三层该位置的教室、研讨室一起构成学术交流讨论区。二层东部北侧为物业后勤辅助用房,中部为密集书库,南侧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用房。本层共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
火分区均设至少两个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6.4三层设计
三层西部及北部为开架书库,中部和东部为密集书库,南侧西部为开架书库,东侧为办公用房,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空间上留有余地,同时为楼上的科研办公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层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至少两个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6.5四层设计
四层西部及北部为开架书库,中部和东部为密集书库,南侧西部,中部为编辑部用房,东侧为产业发展中心。防火分区的设置同三层。 1.6.6五层设计
五层东部为密集书库,用于非常用书籍的存放,西侧为科研用房,南侧为办公用房。本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书库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有两个独立的封闭楼梯作为疏散出口,其余办公科研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有三个封闭楼梯作为疏散使用,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7立面造型设计
国家农业图书馆这一命题直接表达了三重意思——“国家”、“农业”、“书籍”,作为中国主入口区的一部分,端庄、典雅的造型不仅是入口区轴线上景观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农业图书馆身份的体现,应当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因而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以厚重的实墙结合竖条状玻璃幕墙为西立面的主要元素,表现出纪念性建筑的特征,同时表达沉稳,健壮,蓬勃向上的主题。竖线条的连续表达,如同一排厚重的书籍,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西立面南北两侧均有保留建筑,因此均以实墙面为主基调,中部以开架藏书为主,又是新建,因而产生竖向玻璃幕墙及实墙的有韵律变化,北侧实墙上的文字和巨大艺术浮雕更是对大院西门入口区轴线起到了强调作用。南侧以阅览办公为主要使用性质,加之朝向较好,采用开大面积玻璃窗的方式,比例和形式与新的院行政办公楼协调。东侧北侧以报告厅书库为主要功能,宜用均匀采光,因此采用小的矩形窗进行组合,整体还是统一在厚重感之中,含蓄,内敛同时反映出历史文化的积淀。 1.8.土建工程主要材料与做法 1) 墙体材料选择
外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体厚度为250mm,并在墙体外表面作聚苯板保温,使外墙的传热系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内隔墙分别采用以下3种墙体材料:
a、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或空心陶粒混凝土砌块墙,墙体厚度为200mm。 b、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采用C100龙骨,12mm厚纸面石膏板,内填岩棉。
c、配筋陶粒空心混凝土条板墙,板厚100mm。 2) 外墙饰面
a、外墙采用干挂陶土板和陶土百叶; b、外墙构件
主入口雨篷为钢架,钢化玻璃顶,周边包铝板;次入口雨篷为钢架,点式连接钢化玻璃顶。
c,中庭屋顶采光天窗采用上层钢化夹胶low-e玻璃,下层钢化玻璃的中空玻璃;内部庭院采用轻钢悬挑结构,钢化夹胶玻璃雨棚; 3) 防水:屋面防水等级II级,采用水泥珍珠岩砂浆找坡,高分子橡胶卷材2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地下工程防水工程采取结构用B8级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水泥砂浆找平层,贴高分子橡胶卷材2层;贴50mm厚聚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600 mm厚2:8灰土分步夯实;卫生间、开水间防水楼面采用聚氨酯涂层防水层。 4) 电梯和自动扶梯
本工程设电梯 五 部,其中有 二 部为无障碍电梯,乘客电梯 四 部, 客电梯兼书梯一部,载重均为1000kg,速度1.5m/s。自动扶梯 一 部,倾斜角度为30度,梯级宽度1.2m。 1.9.节能设计
外墙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屋面采用采用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外窗选用采用断热铝合金窗, 6+12+6双层中空玻璃。 1.10. 无障碍设计
院内人行道设有盲道砖路面;主入口及部分次出入口设有轮椅坡道; 主楼首层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残疾人专用电梯(南入口及西入口各设1台)内设有残疾人使用的控制按钮与声光信号装置。
1.11.室内装饰工程材料与做法: 室内装饰工程作法见下表 装饰部位 房间名称 纸面石膏板局首层门厅 磨光花岗磨光大部 2层交通厅 石 理石 微孔铝板 业务和办公用房 玻化砖楼高级涂复合硅办公室(1) 面 办公室(2) 橡胶地板 料 会议室(1) 地板 会议室(2) 板 料 钙板 纸 膏板 墙裙 —— 踢脚 踢脚 复合木复合木地高级涂复合硅膏板 墙裙 踢脚 复合实木高级壁纸面石复合木复合木料 钙板 —— 踢脚 高级涂纸面石复合木复合木大理石—— 踢脚 大理石楼 地 面 墙 面 顶 棚 墙 裙 踢 脚 复合实木贵宾接待地板 室 高级壁纸面石复合木复合木膏板 墙裙 踢脚 铺阻燃地纸 毯 玻化砖楼高级涂复合硅资料室 面 学术交流用房 高级涂微孔铝学术报告复合实木料局部板及 厅 地板 料 钙板 —— 玻化砖踢脚 复合木复合木踢脚 仿木饰纸面石墙裙 面 膏板 复合木地高级涂穿孔吸复合木复合木休息室 板 料 音板 纸面石膏板局磨光花岗磨光大展览厅 石 理石 微孔铝板 阅览用房 高级涂矿棉吸复合木复合木大阅览厅 研究室 橡胶地面 料 音板 墙裙 踢脚 复合实木高级涂复合硅复合木复合木部 —— 踢脚 大理石墙裙 踢脚 地板 信息加工用房 抗静电架料 钙板 墙裙 踢脚 高级涂铝合金玻化砖网络机房 空 料 活动地板 防静电环数字化工氧 作用房 高级涂铝合金玻化砖—— 自流平地料 面 各层楼梯间、卫生间 地下1层玻化砖踏耐搽洗耐搽洗至 步砖 地上层 地下1层至 地下2层, 通体砖踏耐搽洗耐搽洗—— 地上5层步砖 至 屋顶层 水泥砂人防出口 楼梯间 水泥砂浆外墙涂耐搽洗—— 楼面 料 涂料 踢脚 浆 涂料 涂料 踢脚 通体砖涂料 涂料 —— 踢脚 玻化砖方板 墙裙 方板 墙裙 —— 防滑地面各层卫生砖 间开水间 防水楼面 各层电梯厅 首层,2层,磨光花岗高级涂纸面石磨光大大理石地下1层石 局部 玻化砖楼高级涂铝合金玻化砖大理石3至5层 面 地下1层局部,地下通体砖地耐搽洗耐搽洗—— 2层、 屋顶层 各层走廊 铝合金首层,2层,磨光花岗高级涂方板 地下1层石 局部 膏板 铝合金玻化砖楼高级涂方板 3至5层 面 料 纸面石膏板 —— 踢脚 大理石料 纸面石理石 踢脚 磨光大大理石面 涂料 涂料 踢脚 玻化砖料 方板 墙裙 踢脚 料 膏板 理石 踢脚 到顶 条板 玻化砖铝合金—— ——
设备用房 水泥砂水泵房 环氧自流耐搽洗耐搽洗排风机房 平 进线室 脚 水泥砂变配电室 值班室 环氧自流耐搽洗耐搽洗—— 平 涂料 涂料 油漆踢脚 环氧自流环氧耐环氧耐通体砖UPS室 平 制冷站 细石混凝耐搽洗穿孔吸空调机房, 土 涂料 排风机房, 楼面 热交换站, 细石混凝强弱电小土 室, 楼面 库房 水泥砂新风机房 空调机房 细石混凝穿孔吸穿孔吸—— 土 音板 音板 踢脚 强弱电小细石混凝耐搽洗耐搽洗—— 水泥砂浆 涂料 涂料 踢脚 耐搽洗耐搽洗—— 浆 水泥砂音板 踢脚 —— 浆 酸漆 酸漆 墙裙 水泥砂—— 浆 涂料 涂料 —— 油漆踢浆 室 电梯机房 水箱间 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土 涂料 涂料 浆 踢脚 水泥砂细石混凝耐搽洗耐搽洗—— 土 涂料 涂料 踢脚 通体砖地耐搽洗耐搽洗—— 面 涂料 涂料 通体砖题脚 水泥砂耐磨混凝外墙涂耐搽洗浆 风机房、库房 配电室 值班室 车库坡道 土 —— 料 涂料 浆 踢脚 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 30950.8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 21905.2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18518.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3386.5平方米 改造旧馆建筑面积: 9045.6 建筑占地面积: 6341.6平方米
建筑密度: 0.19 (整个B4地块) 容积率: 1.3 (整个B4地块) 绿化率: 39% (整个B4地块)
停车数量: ???需甲方书面提供周围现有停车数量 2.结构
本建筑物分为新建部分和扩建部分。
新建部分由东楼馆舍和西楼馆舍组成。均为地上五层和地下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柱距11.4m、10.8m、8.1m。层高5.1m、4.5m、4.2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扩建部分为在原图书馆四层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上加层和书库改建。需由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对老建筑物主体进行结构鉴定。扩建部分为地上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框架二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柱距6.3m、7.2m、6m、2.4m。层高4.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3.给排水、消防设计方案 3.1用水量 3.1.1生活用水量
??办公人员生活用水定额取50升/人.d,读者用水定额取25升/人.d,小时变化系数为1.2。办公人员按200人、读者按2000人设计。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60m3/d。 3.1.2消防用水量
1)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30 L/s 室内消防用水量:20 L/s
灾延续时间2h。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24L/s。 火灾延续时间1h。
3)一次灭火设计用水量 447m3。 3.2给水排水系统
本建筑物室内设有生活给水系统(含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内、外排水系统。 3.2.1生活给水系统
?? 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室外管网供给,建筑物进口要求水压0.25MPa;四~五层加压供给(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室内均采用枝状管网。 3.2.2中水给水系统
a.采用市政水源,当建筑物进口供水压力≥3.0MPa时,室内供水不分区,采用枝状管网敷设;当供水压力<3.0MPa时,一~三层采用市政供水,四、五层采用加压供水(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室内均采用枝状管网。
b.采用自备水源,室内供水不分区,采用枝状管网敷设(中水处理装置、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 3.2.3消火栓给水系统
a.室外设置消防水池,其容积视室外给水管网的管径及敷设(环状还是枝状供水)情况确定。
b.消防加压泵房设于地下一层,设置消火栓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消防稳压装置一套。
c.消防加压泵房采用两路出水管与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连接,环状管网采用水平与竖管相连接。 d.室外设置两组消防水泵接合器。 3.2.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室外消防水池与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b.消防加压泵房设于地下一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消防稳压装置一套与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c.地下一层汽车库、书库(二层古籍书库除外)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
d. 走道、办公室及公共活动用房等处按中危险级Ⅰ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160m2。
e.设置喷头的楼层和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以发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喷头采用普通吊顶喷头,喷头温度级别为68℃。五层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层末端设试水阀。 f. 室外设置两组消防水泵接合器。 3.2.5细水雾灭火系统
一层网络室中心机房、二层古籍书库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 3.2.6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
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最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b.空调冷凝水排至室外散水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c. 中水若采用自备水源时,室内的生活废水、空调冷凝水作为中水原水,室内的生活废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管道。 3.2.7屋面雨水内、外排水系统
采用内、外排水系统分别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3.3饮水供应
开水采用电加热开水炉,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开水炉采用净化电开水机。 3.4灭火器配置
本建筑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 3.5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采用衬塑复合钢管,丝扣连接;室内消火栓管、自动灭火系统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时丝接,DN》100时采用卡箍连接。雨水、污水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接。 3.6节能、节水和环保
a.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b. 室外人行道采用渗水砖铺砌,排至散水的屋面雨水流入地面、绿地尽量渗入土壤回灌补充地下水,减少地面径流。 4.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4.1设计依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4.2.外部条件
农科院为院区锅炉房集中供暖,管沟位置在馆址北面便道上,现有DN100热力管道可接入。 4.3.设计参数 4.3.1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9℃;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0℃;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2℃;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6.4℃;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45?; 冬季室外风速: 2.8m/s;夏季室外风速: 1.9m/s;冬季最多风向及频率: NNW;
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 N; 冬季大气压力: 1020.4hPa; 夏季大气压力: 998.6hPa。 最大冻土深度: 85cm。 4.3.2室内设计参数
设计温度℃ 序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m3/h.p dB(A) 一般办公室 26-28 20-22 ≤65 ≥45 ≥20 个人办公室 26-28 20-22 ≤65 ≥45 ≥35 会议室 报告厅 阅览大厅 研究室 网络机房 24-26 18-20 ≤65 ≥45 ≥30 24-28 18-20 ≤65 ≥45 ≥30 26-28 18-20 ≤65 ≥40 ≥30 24-26 18-20 ≤65 ≥40 ≥35 24-28 20 ≤60 ≥40 ≥30 40-45 40-45 35-40 35-40 30-35 30-35 45-50 30-35 30-35 30-35 相对湿度% 新风量标准噪声电子阅览室 24-28 18-20 ≤65 ≥40 ≥30 计算机房 26-28 18-20 ≤65 ≥40 ≥30 善本储藏间 24-28 18-20 ≤65 ≥40 ≥30 普通书库 18-20 4.3.3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序名称 号 换气次数(次/h) 1 2 3 4 5 6 地下车库 制冷站 变电室 生活及消防水泵房 卫生间 普通书库 5-6 4-6 5-8 4-6 10-12 1-3 4.3.4特殊场所的温湿度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设计。 4..4冷热源 4.4.1冷源
本工程采用水冷螺杆式电制冷作为冷源。本工程估算空调负荷1860 kW。制冷站设在地下一层,选用螺杆式制冷机2台,每台制冷量1300kW。冷冻水供回水温度6℃/14℃,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选用冷冻水循环泵3台,2用-备。选用冷却水循环泵3台,2用-备。选用冷却塔2台,设在屋顶。屋顶设置膨胀水箱一个,配备软化水装置1套。 4.4.2热源
本工程外部市政管线较完备,热水可接入本楼。本工程估算热负荷2500 kW。空调用热水通过制冷机房选用水-水板式热交换器2台,每台换热量1200kW。一次热水(院锅炉房供热水)供水温度60℃,回水温度52℃;二次热水(空调热水)供水温度55℃,回水温度47℃。一次热水进水管上设温控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一次热水量维持二次热水供水温度不变。选用热水循环泵3台,2用1备。和空调系统合
用膨胀水箱。另一部分不经过热交换,直接接入本楼采暖系统。 4.5.空调
4.5.1普通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均采用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每层设组合式空调机组2~6台,空气处理过程为:
新回风混合→中效过滤→表冷(加热)→加湿(仅冬季)→送风 或者新风→中效过滤→表冷(加热)→加湿(仅冬季) →送风 室内风机盘管处理循环风 过渡季送自然风。
4.5.2网络机房、典藏室及UPS室设机房专用恒温恒湿机。
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同,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设分体壁挂式空调机。典藏室有恒温恒湿要求,设机房专用恒温恒湿机。 4.5.3加湿方式:采用湿膜的加湿方式。 4.5.6采暖
6.1空调系统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不再另设散热器采暖系统。 6.2 普通书库仅做采暖系统,管道连接均焊接,防止漏水。 6.3 邻外墙的设备机房和卫生间做采暖系统
6.4地下车库和、地下室设备机房和不邻外墙的卫生间不设采暖。 4.5.7通风
4.5.7.1地下1层汽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按排风量6次/小时换气设计,每防火分区设排风系统1个,平灾兼用(平时排风,灾时排烟,管道共用,设备分置)。没有汽车出入口的排风系统做机械补风系统,送
风量按5次/小时换气设计。
4.5.7.2地下1层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污水泵房合设排风系统1个,排风至通风采光井。
4.5.7.3地下1层变配电室单独设计送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2次/小时换气计。送风量按6次/小时换气计。 4.6自控系统
4.6.1制冷机具备较完善的运行保护及调节功能。
4.6.2对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及水系统电动蝶阀开、停顺序进行设定。
4.6.3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配备温、湿度调节装置。 4.6.4风机盘管配三速开关及温控装置。 4.6.5热交换器设二次水温调节装置。 4.6.6水系统分、集水器之间设压差旁通。 4.6.7计量水系统补水量
4.6.8所有防烟、排烟系统由消防中心控制。火灾时,排烟口手动或自动开启并联锁起动排烟风机。排风机入口处设280°C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达到时,阀门能自动或手动关闭,联锁停排烟风机。 4.6.9设备根据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需要设就地控制、现场控制及楼宇自动控制。 4.7管材选择
4.7.1通风、排烟、排风、加压送风和补风系统的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现场加工制作。
4.7.2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风管采用橡塑保温的做法。
4.7.3空调水系统水管采用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空调凝结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均采用橡塑保温。 4.8机械设备噪音控制
所有机电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计和安装时,要设置相应的预防和减震、消声措施。对机械噪音较大的冷冻机组等设备机房,在室内做吸音消声处理。 4.9暖通消防设计 4.9.1防火设计
所有风管材料采用不燃型,所有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或难燃B1级。 水管穿越防火墙处采用防火封堵。
风管穿越重要房间、空调机房、防火分区处或与通风竖井相连的水平风管处均安装防火阀。
排烟风机、消防补风机进出口上装硅玻鈦金复合不燃型消防排烟专用软管。
排烟风机选用耐高温的消防专用风机。
当风管内介质(送风、排风/排烟)温度超过70℃/280℃时自动关闭,并与其空调系统风机联锁,使风机停机。 火灾报警系统与防火排烟系统联锁。 4.9.2 防排烟设计 4.9.3自然排烟
不超过60米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走道面积的2%。
自然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4.9.4机械排烟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为60m3/h.m2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不小于120m3/h m2计算。
排烟时设有机械补风系统的区域,补风风量不小于该区域排烟量的50%。
4.9.5正压送风系统
设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送风量25000 m3/h,送风机采用斜流风机,设在屋顶。 4.9.6事故排风
气体灭火房间—平时排风,火灾时关闭通风系统上的电动风阀,停通风设备;灭火时间过后,打开电动风阀开启通风设备。
所有穿越防火分区处的空调通风管道上均装70℃防火阀,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均装280℃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前的280℃排烟防火阀熔断时,停排烟风机。当补风系统的防火阀70℃熔断时,停补风机。
4.9.7机械排烟系统控制
烟气探测对应于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多个烟气探测。 机械排烟系统配有紧急备用电源。兼做补风机的空调系统送风机配有消防电源
火灾发生时,区域内的火灾报警系统启动,则烟火控制系统自动进入
操作系统。
关闭正常空气处理机模式 启动对应区域的机械排烟系统
若探测到两个区域有烟火,则对这两个区域同时进行排烟 4.10暖通节能设计 4.10.1围护结构
对建筑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隔热保温:通过维护结构的进一步合理设计和优化,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小建筑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墙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能源消耗。 4.10.2自然通风
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空调能耗,在春秋季,在满足卫生和图书资料防护要求的条件下,空调房间应尽量减少新风量,依靠自然通风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条件。
4.10.3采暖、供热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输送途中的消耗。
4.10.4集中空调系统的空调机组的风量、风压要匹配并在最高效率点工作,机组和风管漏风量要小,送回风管道内壁要光滑,减小阻力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4.10.5冷热水系统的水泵选型应合理,应使其在最高效率点运行。 4.10.6暖通空调设备和材料的选型要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高效节能设备和材料。
4.10.7通风和空调系统应按季节变化考虑使用最大新风量,并应充分
采用余热回收技术。
4.10.8夏季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空调系统供回水,节约水泵能耗。 4.11遗留问题
普通书库设有采暖系统,是否还需要设置空调系统,请甲方明确。 5.电气设计 5.1强电设计 5.1.1设计依据
甲方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 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主要包括):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DJ/T16-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BG50052-95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04DX101-1;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 38—99 及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5.1.2设计内容 5.1.2.1设计范围
本项目的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等。
5.1.2.2负荷等级及供电负荷估算
本图书馆为国家级图书馆,其中检索用计算机为特别重要的负荷,校方用电设备(例如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排烟及正压风机、消防中心(控制室)电源)、应急照明、疏散标志灯、走廊照明、值班照明、主要业务用电子计算机系统电源、保安系统电源、电话机房电源、客梯电力、排污泵等为一级负荷,生活水泵、空调设备为二级负荷,;其他电气负荷等级为三级。 5.1.2.3 供电
本工程两回路10kV电源引自中国院内的开闭站,两路电源同时工作。本工程设变配电室一座,位于地下1层,内设10kV配电及10/0.4kV变配电,配置2台带保护外壳的干式变压器,供本楼全部电力、照明、空调及消防负荷用电。变压器容量:考虑新旧馆全部面积的负荷,为2台1600kVA,变压器均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手动投切。
10kV供电系统:10kV供电系统为由院内开闭站接出双回路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设母联断路器;正常时母联开关断开,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母联开关手动投入,由另一路电源带全部负荷。两路电源进线柜和母联柜设有防止合环闭锁功能,不允许两路进线电源并联运行,高压侧按供电局要求设置专门计量柜。
220/380V供电系统:变配电室内变压器1T和2T低压侧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正常情况下2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当其中一台发生故障或遇检修时,母联开关手动投入,由另1台变压器承担其中重要符荷的供电。
UPS不间断电源:为确保大楼内一、二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网络机房及借书、还书处、消防用电电等用电负荷处设UPS作为备用电源(初步拟定电源电量为800KW,供电时间为3小时)。当两路市电同时停电时,由UPS向系统供电,保证用电负荷连续供电可靠性。
继电保护及操作电源:10kV进线设过电流、延时速断、零序保护,变压器设过电流、速断、温度、零序保护,母联设电流速断(合闸后自动解除)、过电流保护。0kV断路器采用直流220V操作电源,本设计采用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组。变配电室采用微机监控保护装置,提高了自动化装备水平,并能和本楼BAS联网。
配电设计:本工程配电电压220/380V,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所有消防用电设备、计算机、电梯均采用末端自投线路设计,由两段低压母线引双回路电缆放射式供电每个楼层设1~2个配电竖井,每层总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配电箱、总动力配电箱等均设在配电竖井内。。
功率因数补偿:在变压器低压侧设静电电容器(共四台480Kvar6步电容补偿器)自动补偿装置集中补偿。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提高功率因数,其它气体放电灯就地设置补偿电容分散补偿。 5.1.2.4计量
两路高压进线处分别设总计量,变压器低压进线侧设计量。 5.1.2.5照明
建筑物光源以电子镇流器节能型荧光灯为主,照度标准依据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国家级阅览室 500LX 老年阅览室 500LX 珍善本、舆图阅览室 500LX 陈列室、目录厅、出纳厅 300LX 书库 50LX 工作间 300LX 会议室、办公室、文件整理复印室 300LX 档案资料室 200LX 办公室、工作室采用三管嵌入式高效格栅荧光灯。
首层门厅以嵌入式高效格栅荧光灯与嵌入式节能筒灯及吸顶灯结合,中部设吊灯,沿墙、柱设壁灯。学术报告厅、展览厅采用单管荧光灯灯槽及嵌入式高效格栅荧光灯与嵌入式筒灯及吸顶灯结合,沿墙、柱设壁灯。二层贵宾接待室5层会议室中部设吊灯,四周嵌入式筒灯及吸顶灯结合,沿墙、柱设壁灯。变配电室采用控照式三管荧光灯和吸壁式单管荧光灯。机房采用控照式双管荧光灯和吸壁式单管荧光灯。车库采用吸顶式节能灯。
应急照明设置:车库、电梯间、楼梯间、公共通道和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及楼层指示灯,它们在正常及事故时均点燃。
应急疏散、楼层指示灯均自带蓄电池,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60分钟。各设备用房、消防控制中心、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等场所均设应急照明并兼工作照明用,应急照明容量分别占工作明照容量的20%~100%,部分灯具自带蓄电池。地下及地上各层所有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及疏散出口均设置自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5.1.2.6防雷和接地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在屋顶四周装设环型避雷带,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的网格,将屋顶建筑装饰针与避雷带连接。利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做引下线,除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外,另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圈扁钢做人工接地体。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均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接。屋面的用电设备及重要设备电气线路在电源侧装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10kV小电阻接地、电气安全接地、弱电接地以及其他需要接地的设备均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0.5欧姆。
为用电安全,本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变配电室内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各种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桥架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总等电位联结箱连接。
建筑物内有重要信息设备的房间和电梯井、配电竖井、弱电竖井、等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5.2弱电工程 5.2.1设计依据
方点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 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主要包括):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DJ/T16-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及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5.2.2设计内容 5.2.2.1涉及范围
弱电工程主要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工作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
5.2.2.2 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与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国家农业图书馆根据其使用功能和用户需求共需约600门电话,可向当地电信部门申请600对线路引入。在地下一层设电缆交接间(约20~30m2),作为本楼电话及广域网线缆交接。
电话系统纳入电话系统,外、内线电话通过设置大小号实现自动拨号通话。
市话电缆在交接间成端后并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5.2.2.3为避免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楼内设置移动、联通、铁通等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系统应能满足租户无线寻呼机、手持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通信终端的正常工作,系统应在大楼建成后经实地电磁场测定后确定。 5.2.2.4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
楼内电话配线与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线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该系统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与图像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适配器等,把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可同时实现语音、数据、图像通讯的传输和灵活互换。网络机房除配置网络中心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施外,还做为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间。楼内各层设层配线架,用户可方便地自组局域网,并通过中心服务器及接入设备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5.2.2.5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本工程系统采用独立前端系统基本模式,由前端设备、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支线及用户终端等组成。系统采用(860)MHz全频双
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7±4dB,图象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见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概略图。
本工程有线节目源由室外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引来。卫星接收节目部分待与甲方商定。自办闭路电视系统,在前端设备中预留一套节目输入端。
有线电视机房设置在大楼一层,前端设备设置在机房内。前端箱内包括放大器、均衡器、分配器等设备。 5.2.2.6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由音源、扩声设备、控制设备、传输线路、音量控制设备及末端扬声器等组成。
主机功率放大器200kW,1台,系统具备综合检查及自检功能,不间断对系统主机设备及扬声器回路的状态进行监测;具备可根据设置的优先等级进行广播,优先等级高的广播工作时可自动切断所选区域中优先等级较低的广播内容,其他广播音源可通过预先编程或即时手动键盘输入控制,按需送至各个广播区域。区域划分满足消防广播区域的划分要求,按照建筑物及相应楼层划分为多个广播区域,话筒音源可自由选择对各区域回路,或单独、或编程、或全呼叫进行广播,且不影响其它区域组的正常广播。
广播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系统采用120V定压输出方式。要求从功放设备的输出端至线路上最远的用户扬声器的线路衰耗不大于1dB(1000Hz时)。当扬声器回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主机将自动断开与该回路的联结,以保证功放及控制设备的安全。系统主机为标准模块
化配置,并且提供RS232或RS485接口及相关软件通信协议,或提供硬接点,以利于系统的集成。。
广播系统的线路敷设按防火要求,采用 RVS-2X0.8 阻燃线。穿 SC20 钢管暗敷。
在 走廊、会议、电梯厅、门厅 等场所设有有线广播,会议室设控制器。
有线广播包含服务性和业务性广播二个功能。服务性广播,主要用于大楼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广播以及可能需要播放的内容,由双卡座、CD机、收音机、数字播音器等提供音源;业务性广播为各建筑相应楼层通知、找人等寻呼用途,由寻呼话筒提供音源。
公共场所扬声器安装功率为3W,根据平面图布置分为壁装式、嵌入式和管吊三种。
火灾时,自动或手动打开相关层紧急广播。同时切断背景音乐广播。 5.2.2.7会议系统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可以将计算机、电话机、录象机、收音机、CD、VCD、DVD、话筒、大屏幕投影、灯光控制、电子地图和电子白板等设备集成在一起,包括小型会议室和报告厅。
该场所用于小型的商务会议和展示会。其AV系统是专用并自成体系的,该室内的系统允许用户在一个足够大的等离子屏幕(28”等离子显示屏)上显示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如PowerPoint或者其它录像带内容,以让每一个场内的与会者都能舒适地观看。对于大的投影,还应该提供一个电子屏幕。这个屏幕可以是投影仪、35mm幻灯片或其
它便携式的投影仪使用。在设计中也将提供支持特定远程会议功能的基础体系结构。音视频设备柜将会集成到根据房间功能定制的家具中。通过网络能够访问存放在远程服务器上的媒体信息,可以用来进行教育或特别资讯的点播。
视频:会议室的前方有一个可电动控制的1.3:1的投影幕以及一个对角线为28”的等离子显示屏。投影幕可用于置顶的投影仪、35mm幻灯片或其它便携式的投影仪。等离子显示屏的节目源可以是手提电脑、卡式录像机或DVD视频源。每个地板盒里将提供两套端口,并将地板盒隐蔽放置于房间内,使其能够提供各种接口,以供手提电脑、麦克风、摄像机及其它便携设备使用。每个接口位置都可以被选择以展示计算机和视频图像。
音频:音视频设备柜中将包括一个本地音频分配系统,它将支持无线麦克风、回音消除、功率放大、其它音频源(VCR/DVD)的重放等。置于支架上的扬声器可提供本地的音频节目源。
控制:这些房间的控制性能仅限于设备的遥控,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手动激活。在会议桌下和房间中不同位置应该有各种嵌地式接线盒,每个盒里都能提供电源连接。在房间前面需要给电动幕布提供电源和支架。在音视频和视象会议设备附近应该放置电源接口和网络接口。网络接口除标准接口外,还需要包括视象会议的ISDN接口。 5.2.2.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传感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传输线路、网络控制器、集线器、执行器、显示器等组成。
2.空调制冷、供暖通风、给水排水、热力、柴油发电机系统、公共区域照明系统等均纳入 BAS系统进行监控或监视。变配电所设置独立的变配电管理系统,预留与BAS系统联网的网关接口。 3.监控中心设于__一__层控制室内。
4.BAS系统具备机组的手/自动状态监视,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湿度监测、控制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 5.消防类水泵、风机不进入BAS系统。 6.BAS系统具体内容及功能要求:
1) 冷冻机组、冷却泵、冷冻泵、冷却塔及相应的进出水阀等顺序起停的程序控制,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2) 压差调节阀、新风阀、水路电动两通阀、进风机电动阀、空调机、新风机、温度调节阀的开启、关闭或开度控制。 3)送、排风机的时间程序控制。 4)温、湿度等参数的测量记录。
5)共场所照明、室外照明、节日照明、车库照明等的时间程序控制或光敏元件控制。
7.要求监控中心内的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以及DDC 控制器等均由承包商成套供货。
8. BAS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线预留管线均为 SC20锌钢管。控制器至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的控制线沿线槽敷设,控制器的电源由 弱电间 引来。
5.2.2.9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系统
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等级为一级。消防值班室,负责本楼的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系统。在消防值班室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在各场所均设感烟探测器,在各层设置声光报警装置及手动报警按钮,在值班室、配电室及各消防设备所在房间设置直通消防电话,各层消防电话分机;各联动设备均设自动、就地手动及消防值班室硬线手动启动三种控制方式。 5.2.2.10保安监控系统
保安监控系统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巡更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组成。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通过在大楼内出入口、阅览大厅及借阅区、书库区域进出口、重要珍藏书库、档案室、网络中心、重要仪器、控制室、变配电室、重要通道、电梯、电梯厅、地下停车库等处设置摄像机,并分别按所设地点选用彩色带云台变焦摄像机或黑白低照度定点摄像机,它们对大楼内部的主要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监视控制,可以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和记录事件事实,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大厦安全与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系统的控制主机及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操作功能,不但能矩阵切换图像,而且能发出多种报警信息实现报警联动功能。系统配置长时间录像机,将所有信号分时予以录像,用以事后事故查询。监控中心设在大楼一层消防控制室内。
防盗报警系统在大楼的首层、地下层各出入口、楼内重要场所(如重要珍藏书库、档案室等)设置防盗报警探测器,当有非法闯入者进入
防范区域时,探测器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并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自动启动相应摄像机工作,安保中心主监视器画面也同步跟踪该摄像信号,楼宇自控系统会打开非法闯入者所在通道的照明,从而有效地保障大楼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为开放型集散式系统,通过对大楼管理监控中心、大空间阅览厅、网络机房、重要珍藏书库、档案室等区域实行通道控制,进行严密的保安管理,从而实现必要和完整的出入控制与管理功能。
系统通过通讯线路与各智能出入控制器相连,可控制持卡人进出的时间限制及区域限制,分布式智能出入口控制系统结构的特点是无论发生了任何通讯问题,各出入控制器仍然可以实施区域控制、时间控制。 控制中心设在首层消防控制室。门禁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共用服务器,以便实施“一卡通”管理。 5.2.2.11汽车库管理系统
1.)汽车库管理系统入口车道设备包括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档杆。出口车道设备包括读卡机、费用显示器、内部电话、收费亭和档杆等。通过验证出入卡,票和图像识别等,识别各进出车辆,从而防止车辆被盗。车辆进入系统能精确地建立车辆外侧表面上部的轮廓,并能模拟地拍摄高分辨率的车辆图像。它还能迅速地自动探测车辆的车牌、从所拍影象中提取资料,然后把所拍车牌号码和影象与票据和车辆特征记录相对比。以保证车辆的正常有序出入。 2).本工程在一层停车场设一套汽车库管理系统
3.)系统应具备:自动计费、收费显示、出票机有中文提示、自动打印收据;出入挡杆自动控制;入口处设空车位数量显示;使用过期票据报警;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非法打开收款机钱箱报警;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
4.)车道出入口的控制主机与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档杆等的管线采用 穿管埋地 敷设方式。 5.2.2.11补充
本设计及投资概算范围仅限为大楼实现智能化所必须搭建的物理平台和网络结构,上述弱电系统均需配合土建、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在土建施工时实施。而楼内所需的其他智能化系统和设备投资(如: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工作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应在甲方明确使用功能后在本设计的基础上,自行或委托系统集成商进一步完善、补充。 5.3人防工程 5.3.1设计依据:
1)相关专业提供给的工程设计资料; 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94(2003)年版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98(2001)年版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4) 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5.3.2.设计范围:
人防工程的照明、电力配电及接地系统。 5.3.2.1电力配电系统 1)本工程人防等级为6级。 2)负荷分类:
基本通信、应急通信、应急照明、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 重要的风机水泵、电动保护密闭门为二级负荷 其他为三类负荷 3)供电电源:
人防战时电源由室外埋地经防爆波电缆井引入,平时电源由本工程地下一层配电室引来两路电力系统电源。两路电力系统电源引入时,两路电源宜同时工作,任一路电源均应满足平时一级负荷、消防负荷和不小于50%的正常照明负荷用电需要。电源容量应分别满足平时和战时总计算负荷的需要。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风机、排烟风机等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两路电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为战时一级、二级负荷供电专设的EPS、UPS自备电源设备,平时可不安装,但应留有接线和安装位置。应在30d转换时限内完成安装和调试。 5.3.2.2 照明系统
1)光源与灯具:值班室选用荧光灯,风机房、储藏室选用节能灯。
灯具选用链吊式,距地 2.5m装。荧光灯具选用T8节能性灯管,单灯功率因
数达0.9。吊灯选用卡口灯头或临战时加防掉落保护网的措施。 2)照度标准:值班室200lx 机房 100lx 车库 50lx
3)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m时,需增加一根PE线。
4)从人防内部至防护密闭门外的照明线路,在防护密闭门内侧(防护密闭门
与密闭门之间)距顶0.2处,单独设置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单独回路可不设m 熔断器保护)。 5.3.2.3设备安装
1).配电箱安装为底边距地1.4m
2).人防呼叫按钮为防护型,底边距地1.4m安装。
3).水泵、各类风机等设备电源出线口的具体位置,以水、暖专业图纸为准。
5.3.2.4电缆、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
1).低压电缆选用0.6/1kV电力电缆;塑料铜线选用BV-500型导线。 2.)配管穿线: BV-2.5电线, 2~3根穿SC15管, 4~5根穿SC20 管。 BV-4电线, 2根穿SC15管, 3~4根穿SC20管。 3)人防的所有管路均为热镀锌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4.) 引入人防的所有管线,应暗敷在楼板内或墙内,若只能明敷,则在穿过围护
结构、密闭隔墙时,电工应配合留管,并在管线敷设完后,作防护密闭和密闭处理。
5.)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缆线的选型及敷设应满足防火要求。 5.3.2.5 接地系统
1).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进行联结。具体做法参见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2.)人防配电装置的接地型式为 TN-S。电源进线处作重复接地。 3.)本工程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若实测不满足,应增打室外人工接地体。 4.)过电压保护:在总配电箱内装一级电涌保护器。 5.3.3其他
选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包括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D501-1、99(03)D501-1 《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
4.) 引入人防的所有管线,应暗敷在楼板内或墙内,若只能明敷,则在穿过围护
结构、密闭隔墙时,电工应配合留管,并在管线敷设完后,作防护密闭和密闭处理。
5.)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缆线的选型及敷设应满足防火要求。 5.3.2.5 接地系统
1).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进行联结。具体做法参见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2.)人防配电装置的接地型式为 TN-S。电源进线处作重复接地。 3.)本工程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若实测不满足,应增打室外人工接地体。 4.)过电压保护:在总配电箱内装一级电涌保护器。 5.3.3其他
选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包括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D501-1、99(03)D501-1 《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
正在阅读: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04-17
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刘振江10-14
XX必胜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3-02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4 浙科版必修110-15
大悟一河两岸施组04-28
class_3_2012_用第一原理预测AIAs的晶格参...05-17
二泉映月04-24
乐山师院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纲要07-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方案设计
- 图书馆
- 说明
- 光伏电站工程项目总结报告
- 非谓语动词作宾语补足语的用法,状语从句语法学案 - 图文
- 陕旅版英语3-5年级全部英语单词
- c1试题3
- 检验仪器设备自校作业指导书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 妈妈做的菜,有特别的味道? - 图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7 - Its - raining单元知识点总结 2.do
- 企业机电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粘土防膨剂的设计合成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
- 连续工龄 - 几类人员的工龄计算政策依据
-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探讨
- 警务基本技能与战术基础知识试题库
- 2013年水利工程检测员继续教育考试岩土试题10
- 白浪村第六届计划生育协会换届材料
- “湖南省基础资源网”教师个人空间开发与建设培训 - 图文
-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题
- 艺术与科技的交锋杰作新奥迪A8L主题馆-创世纪第8日 - 图文
- 试论我国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法学学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