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更新时间:2023-04-16 21: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单元整体说明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整体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总数、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懂得过多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3.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观念。

4.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式和发展。了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地图的阅读能力有所掌握,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地形和气候部分知识的学习则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基础。而现代信息传播的便捷和广泛性,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该章内容也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主动判断和思索人类生存的人文环境中的各种现象。这个世界中存在着的许多矛盾,也让他们感到困惑,为学习的进行创设了情感需求。

单元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内容与自然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关系密切,水乳交融,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人口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口多好?少好?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宗教、语言、聚落、文化、人种等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口观、宗教观、人种观等等,进而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相互影响,还应注意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体现。宜多采用学生参与搜集信息、探究讨论、辩论、分析的方式进行,多联系生活实际、世界热点,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本章内容共包含四节,可用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课时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课时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课时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2课时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39——44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世界人口的认识。采用“设疑---探究----尝试-----小结”的“四步循环导学法”展开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生动活泼活泼的方式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框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课件,显示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等情况。

学生准备

1.调查世界上著名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英国、美国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2.学生回家调查自家人口数量情况(从爷爷这一辈开始计算)全家一共现有人数。观察每一辈的人数,可以说明我国人口政策产生的作用;

3.从课本、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辩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四人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我们正处

在人口爆炸的时代”。

2.创设情境,播放有关人口拥挤的录像,

让学生感知当前人口膨胀问题

2.讨论观看录像后的感想。

3.设疑

(1)世界人口的数量有多少?(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3)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何计算?3.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解决教师设疑问题,相互交流补充

尝试

(1)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或柱状图。

(3)学生练习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问题在思考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总结。

4.设疑

世界人口问题是指什么?4.探究

尝试

(1)学生分析交流对世界人口问题进行总结

(2)学生就如何解决不同的人口问题的措施。

小结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的人口问题。重点解决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生在学习了世界的人口问题后,理解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认识我国当前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大

1990年10说12日60亿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

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

1800年以后增长迅速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

(最高――非洲、最低――欧洲)

二、世界的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

3、发展中国家的盲目城市化问题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以“苦难的母亲”为主题,创作一期手抄报。在此可以展示一幅漫画“苦难的母亲”,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的掌握,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简单讨论我国人口为什么东南

稠密、西北稀疏。

2.设疑

(1)人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2.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而了解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

3.尝试

(1)读图找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稀疏的原因,交流发言。

4.小结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本课总结

本节重点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通过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培养了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看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某一地区的总人口数/总面积数)2.世界人口的分布概况: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4.人口稀少区(条件恶劣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关于“环境与人口分布关系”的讨论会,联系当今世界环境恶化问题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拓宽学生思维。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和决定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3.人口自然增长率=-。

4.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相协调,与

发展相适应。

5.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纬度地区,在气候、降水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6.1998年青岛市的总人口为699.6万人口出生率为1.08%,死亡率为0.67%,则青岛市在1998年一年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A 7.51万人

B 2.83万人

C 1.75%

D 0.41%

7.人口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非洲

B 非洲、大洋洲

C 非洲、欧洲

D 亚洲、欧洲

8.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越多,劳动力越多,所以人口增长越快越好

B.现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

C.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D.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城市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有:

A 住房困难

B 环境改善

C 就业机会多

D 生活条件改善

10.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亚洲的日本

B 欧洲的俄罗斯

C 亚洲的中国

D 北美洲的美国

个性练习设计

1.读下图,完成要求:

C

A

B

读上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四地的共性是:海陆位置方面:,

气候方面:,地形方面:。

(2)图中A、B两地,人口(稠密还是稀疏)。

(3)图中C地所处的大洲的人口密度(大还是小),

(4)图中B地所处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还是低)。

2.读下面地理漫画,分析回答:

(1)上图漫画反映当前世界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A 水污染问题

B 人口问题

C 资源问题

D 环境问题

(2)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应与、相协调,与、发展相适应。

(3)你能针对漫画所提示的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教学中突出了让学生以身边感兴趣的实际实例为线索,理解掌握世界的人口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地图为媒介、为归宿、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补充资料

世界人口增长

根据牛文元先生《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公元前100万年地球只有12.5万人,公元前1万年上升到400万人,公元前1000年为5000万人,公元元年总人口1.7亿,公元500年为2.0亿人,公元1000年为2.65亿人,公元1500年为4.25亿人,公元1800年为9亿人,1900年为16.25亿人,公元1950年达到25.16亿人,公元2000年逾60亿人。

世界人口从10亿增至20亿,经历了123年;从20亿增至30亿,经历了33年;从30亿增至40亿,经历了14年;从40亿增至50亿,经历了13年;从50亿增至60亿,只经历了12年。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现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25年,印度的总人口可望超过我国。在本世纪的中后期,世界人口可能会突破100亿大关。

世界人口问题堪忧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3亿

联合国11日在此间发表的《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增加5

0%,即从目前的61亿增加到93亿。

联合国这份人口状况报告是该机构人口基金会根据150个国家的人口指数预测起草的。报告说,世界人口目前正以每年1.3%也就是77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6国的人口增长将占世界净增人口的近一半。其中仅印度一个国家就将占21%。2050年,世界人口的85%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报告透露,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从1950年的46岁增加到目前的66岁的同时,各国妇女生育率趋于下降。发展中国家妇女生育率将从目前的平均每人近3个小孩减少到2045年至2050年的2.17个孩子。发达国家妇女目前的生育率为平均每个妇女1.6个孩子。报告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16万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使城市地区生活条件日益恶化。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45-46页。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分布,同时包含着种族主义关于人种优劣的学说是错误的科学论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在智力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人种平等的科学人种观。批判种族主义者关于人种优劣的错误学说,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难点

世界人种的分布

教学突破

世界三大人种可以通过学生根据自己对世界不同人种的认识,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通过进一步的搜集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可以通过阅读图3-8 “世界人种的分布”来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主要分布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搜集白色、黑色、黄色人种的相关资料,并为课堂上的演示做准备。

学生准备

1.组内分工,制定准备计划,推选表演人。

2.搜集、分析、归纳各人种的资料,说明肤色、头发、眼睛、脸型、鼻梁、身材等方面的特点。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思考我们黄色人种的特点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人种的划分

依据。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扮演人中的特点3.人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学生谈观点,摆论据,谈自己对这一

问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4.学生观看代表不同人种的同学的表演归纳是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的差异

5.引导学生看图分析人种的分布规律5.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6.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6.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间万象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用所学知识坚决地想种族主义者说世界不同人种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在智力、体力等各方面是相同的。不同种族之间的人们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建设人类的家园。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全人类。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一、世界的人种

1.人种的概念及世界的三大人种

2.人种没有优劣之分

3.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1.黄色人种的地理分布

2.白色人种的地理分布

3.黑色人种的地理分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生在“地球村”里。对于“地球村”你是怎样理解的?作为地球村里的居民你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的居民?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区别人中的主要依据根据是

A 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B 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 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D 肤色、眼色、毛发、脸形等体质特征

2.关于三大人种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

B 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东部

C 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D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南极洲

3.因纽特人属于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4.主要为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分布的大陆是

A 非洲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5.把下列人种和分布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白种人东亚地区

黄种人萨哈拉以南的非洲

混血种人北美洲

黑种人拉丁美洲

个性练习设计

1.有关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 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降水有关

D 北欧人的鼻子高而长与夏季高温散热有关

2.下列不属于黄色人种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汉族

C 朝鲜族

D 俄罗斯族

3.请你列举中国少数民族中为白色人种的民族。

4.将下列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

白种人热带赤道地区

黄种人较寒冷的地区

黑种人温带地区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人文价值要远远超过其知识点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种关,对于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地球人、世界人具有奠基作用。

补充资料

漫谈地理人种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种

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人种的划分

最早的人种分类,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黄色;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等。

瑞典杰出的科学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类中,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进而按当时众知的洲数,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红种人四大种族。

法国著名学者居维叶主张划为三大人种,并以《旧约全书》中的诺亚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命名为:闪人种、含人种、雅弗人种。这种从文化上、宗教上对人种进行划分,人们很难接受。

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①高加索人种(白种)。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②蒙古人种(黄种)。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③非洲人种(黑种)。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④美洲人种(红种)。皮肤铜色,头发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宽,颧骨突出。除因纽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属之。⑤马来人种(棕种)。皮肤黄褐色,头发黑而缩,头部中等狭细,鼻阔、口大。太平洋诸岛和马来半岛居民属之。这个划分可说是人种的地理分类。

其实,美洲的红种人并不存在,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的一大分支,由于他们崇敬红色,常用红颜料涂脸,被误为红种人。再者,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血液特征、遗传疾病遗传基因等,所以,学者们都用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人种进行分类。因此,对现代人种的分类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不过50年代以后,在布氏分类基础上又增加了指纹、血型等指标,使人种的划分逐渐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目前公认的人种划分标准。

人种的适应性

黑种人起源于热带赤道地区,该地区在一年之内受到太阳的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经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特征: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体表汗腺密度特别大,以便在极度炎热时能维持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鼻低宽,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像羊毛一样卷曲,使每根卷发周围都有许多空隙,空隙充满空气,空气传热性差,因此,卷发有隔热作用,保护头脑不受伤害等。

白种人起源于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阳光斜射,光线较为微弱,紫外线也弱,当地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皮肤呈浅色;身体较粗壮高大,以减少热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以预热吸进的冷空气;体表毛发密稠,以防寒冷等。

黄种人起源于温带地区,其肤色和身体特征的适应性具有黑白两色人种的过渡性。近几百年来历史证明,以上三大人种的相互混合,又长期地稳定在一定的地域内,也能产生新的人种。如美国黑人其祖先来自非洲,它们与欧洲去的美国白人长期混合,现美国黑人体内已有20%以上白种人遗传因子,所以,在体质上已明显地区别于非洲黑人,构成新的人种。在巴西,则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国人等的混合,经过相当长的时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种——混血人种。

人种的分布

美国科学家S·M长恩,在经过长达10年的酝酿和调查之后,他认为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种,并划分出32地域人种。

1.美洲印第安人种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独立的状态。其特征是具有棕黄色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他们身材高大。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主要指分布在亚洲大陆,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呈浅黄色,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6.印度地理人种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但B型频率较高。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47-50页。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的语言、世界的宗教两部分内容。同时包含着世界语言的应用和主要宗教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法

充分使用课件提高知识的直观性,使用课件加强过关练习,增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言与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世界不同语言和宗教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人类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大家应该彼此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世界大家庭的和睦发展贡献我们每一个成员的爱心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世界的语言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

世界的宗教中重点是宗教的分布

教学突破

世界的语言部分,一方面教材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识记世界重要语言的类型及其影响范围,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身边不同语言的特点,增强其对不同语言的感性认识。

世界的宗教部分分布是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课件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涉及地区的认识,同时通过过关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身边不同语言表达“我爱和平”、“我爱地理”;

2.布置学生向身边的人请教,或查看资料,了解不同宗教的代表性语言和动作;

3.制作课件,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素材,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搭建平台。

学生准备

1.搜集自己身边不同语言表达“我爱和平”、“我爱地理”。

2.向身边的人请教,或查看资料,了解不同宗教的代表性语言和动作。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思考人是需要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

什么?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的

语言

2.看课件,判断有关的语言和文字

3.展示课件: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的分布情况3.学生看“世界语言分布”图,讨论后回答问题

4.小循环反馈练习4.在网络教室里做网络练习,巩固小阶

段学习的内容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主要的宗教5.学生表演主要宗教的代表性语言和动作

5.引导学生看图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分

布。

5.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6.引导学生看书总结三大宗教的特点看书49-50页的黑体字,完成表格7.小循环反馈7.在网络上完成课件要求的联系8.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8.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9.闯关练习9.用课堂所学知识,闯关。

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世界丰富的语言和文字,了解了目前使用较多的、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汉语等六种语言以及它们的使用情况和地理分布情况。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的三大宗教的大体情况,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信仰自由”的国策,同时也主张世界不同宗教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彼此尊重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贡献我们的聪明与智慧。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联合国的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二、世界的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代表性建筑

2.三大宗教的信息对比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教师:有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讨论后,进行回答:

1.宗教与邪教可以划等号吗?

中国政府为什么一方面强调宗教自由,另一方面又坚决取缔法轮功?

2.我们常说:人要有信仰。这句话就是说人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吗?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3.青岛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基地。如何帮助好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和平相处?请给市政府提几条建议!

(这些问题已在网络课堂上进行过讨论,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可以充分讨论,发表见解。通过网上发贴交流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随时播放学生们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汉语

C 阿拉伯语

D 拉丁语

2.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俄语

3.美国、澳大利亚的母语是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俄语

4.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 英语

B 汉语

C 葡萄牙语

D 俄语

5.被尊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 基督教、犹太教、佛教

C 犹太教、印度教、佛教

D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

6.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7.西亚和北非地区主要流行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个性练习设计

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如何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融洽相处、愉快交流?如何照顾到不同宗教的禁忌?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为主体则是体现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上,参与的越早、越深入,主体地位越突出,因为有了网络,学生参与的时间更多,参与的内容也更广泛。而教师在预习到授课上的主导地位则体现在引导学生去积极参与,去实现其主体地位。师为主导,学为主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补充资料

耶路撒冷(Jerusalem)

这个名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冷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在相距不远的各自的神圣场所自由举行宗教仪式。经过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和平之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一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20,耶路撒冷成为古色列王国的首都。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争夺,占领之中,多次易主,备受战米洗劫,曾多次被毁又重建。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

耶路撒冷且有异常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先后长期统治该城,其中犹太教500多年,基督教400多年,伊斯兰教1200多年。三大教在城内留下了不同时期建造的宗教遗迹有200余处,最著名的如犹太教圣殿唯一的残迹哭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莱清真寺。三大宗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本教的圣地。

战前的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成的,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后来形成了穆斯林区,基督教区,犹太人区和亚美尼亚人区4个区(如图),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

1917年至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委任统治30年。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其范围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区城镇,东端为阿布·迪斯,南端为伯利桓,西端为艾因·卡里姆,北端为舒法特,面积为158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战线被以色列和约旦瓜分,耶路撒冷从此分成由约以分别占领的东、西部,称东区和西区。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1967年6月,以色列颁布法律,宣布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并将市区范围扩大为176平方公里,把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并入其中。目前全市人口65万,其中犹太人45万,巴勒斯坦人18万,基督徒1.4万。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议案,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联合国安理会于1980年8月20日通过决议,认为以色列议会的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在此前后,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遗责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