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2:47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晓庄学院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本科教育概况 .................................................................. 1

(一)学校概况 ........................................................................................................................................... 1 (二)学科与专业 ....................................................................................................................................... 1 (三)办学规模 ........................................................................................................................................... 2 (四)生源质量 ........................................................................................................................................... 2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 3

(一)教师队伍概况 ................................................................................................................................... 3 (二)生师比状况 ....................................................................................................................................... 3 (三)教授与外聘教师上课情况 ............................................................................................................... 3 (四)教学经费 ........................................................................................................................................... 4 (五)教学基本设施 ................................................................................................................................... 4 (六)图书期刊资料 ................................................................................................................................... 5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 ............................................................................................................................... 5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5

(一)组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 5 (二)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特色,系统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 6 (三)完善“分类招生、分流培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6 (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 7 (五)开展合作办学,集聚优质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 7 (六)扎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8

四、教学质量保障 ................................................................ 10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 10 (二)规范教学制度建设 ......................................................................................................................... 10 (三)组织教师教学研修 ......................................................................................................................... 11 (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 11

五、学生学习效果 ................................................................ 11

(一)学生毕业、学位授予 ..................................................................................................................... 11 (二)学生学习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情况 ......................................................................................... 12 (三)学生研究拓展与创新学习情况 ..................................................................................................... 13 (四)学生就业发展与海外学习情况 ..................................................................................................... 14

I

六、教学成效与教学特色 .................................................... 14

(一)确立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的新制度 .............. 14 (二)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累积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经验成果 ...... 15 (三)加强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教学保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 15

七、教学努力方向 ................................................................ 16

(一)进一步创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和制度...................................................... 16 (二)进一步建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机制和条件 ......................................................... 16

II

南京晓庄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概况

(一)学校概况

学校始于1927年3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3月,由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省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10月,原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学校。近9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

学校拥有方山、莫愁、晓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教职工近1200人。学校设立15个专业学院、1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现为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单位,正与广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为实现“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弘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和“教学做合一”的办学传统,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承担区域科技与文化发展任务的能力,努力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学科与专业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现设的52个本科专业中,经济学类有3个专业,法学类有2个专业,教育学类有5个专业,文学类有9个专业,历史学类有1个专业,理学类有10个专业,工学类有10个专业,管理学类有4个专业,艺术学类有8个专业。

学校现有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教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9个市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生物学、音乐与舞蹈学、马克思主义理论),8个校一级学科重点建设(扶持)学科(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及培育项目(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团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水环境监测评估与资源开发团队、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团队)、1个校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创新团队)。

1

学校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和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有1个省品牌专业(小学教育)、3个省重点专业类(教育学类,包括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心理学类,包括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化学类,包括化学与应用化学)、2个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3个省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化学、应用心理学)和2个省成人高教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有5个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绘画、化学)、9个校重点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广播电视学、体育教育、地理信息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绘画、音乐学)和4个校重点扶持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

学校现有1个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市江宁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省卓越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8个省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实践教育中心(地理与资源环境实践教育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另有3个市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2个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2个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和12个校外专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三)办学规模

2015-2016学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为16612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数为16539人,外国留学生73人。当年招收全日制普高本科生3780名,专转本学生1224名。学校接收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34个国家长短期语言生412名。

(四)生源质量

2015-2016学年,学校本科招生面向江苏、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贵州、甘肃、广西、宁夏、新疆、湖南、四川、重庆、西藏、云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类型包括普通类、艺术类和专转本类,新生录取率100%,报到率98.68%。

学校当年省内本二招生录取分数线文科高出江苏省省控线13分,理科高出省控线11分。学校在福建、安徽、湖北、河南、广西、浙江、湖南、江西、河北等地的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同批录取省控线20分以上。

2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教师队伍概况

2015-2016学年,全校教职工总数1131人。其中,正高职称100人,副高职称303人,中级职称571人,初级及以下职称157人;专任教师755人,外聘教师182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95人、副教授25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09人,占25.33%。

表1:2015-2016学年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及进修情况统计表

年龄 职人数 825 人数 35岁以下 35-44岁 45-54岁 55岁及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16 26.18 教授 370 44.85 196 23.76 讲师 425 51.52 43 5.21 副教授 254 30.79 助教及以下 51 19 2.30% 6.18 称 825 95 11.52 当年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教师数 当年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教师比例 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名,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4名。

此外,学校在2015-2016学年选聘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0名专职外教,主要在外国语学院和教师教育学院从事语言或专业教学工作。

(二)生师比状况

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学校一方面通过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教师的力度,不断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和提高教学科研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来自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校外专家到校任教,努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5-2016学年,生师比约为18.29:1。

(三)教授与外聘教师上课情况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要求高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在岗位聘任中,教学科研主体岗位上的高职称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包括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在职称评定中,凡申报晋升高级职称者,必须主讲过两门以上本科生课程,

3

并在本科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2016学年,全校95名教授中有87名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91.5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652门,占全校总课程数的12.74%,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外聘教师有182人,为本科生合计开设课程142门,共计171门次。

(四)教学经费

2015年,学校在搞好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重视对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

表2:2015年教学经费一览表 项目名称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 总额 (万元) 6203.02 1362.48 665.84 437.74 生均金额 (元) 3734.05 820.19 400.82 263.51 2015-2016学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8507.2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1043.81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291.47万元,新增7.50%。

(五)教学基本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为951259.66㎡,生均面积为57.26㎡;学生宿舍面积为141744㎡,生均面积为8.53㎡;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1330.6㎡,生均面积为12.72㎡;实验室总面积为65825.94㎡,生均面积为3.96㎡。

表3:2015-2016学年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条件总体情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百名在校生人数 教学总值 (万元) 计算机台数 16612 18507.22 9224 学生配套计算机台数 55.53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22069 百名学生配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 132.85 65825.94 3.96 使用面积平方米 生均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 学校主动联系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学科研设施及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互动、互补和互益的人才培养格局。截止到2016年6月,学校获批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3个市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设立12个校外

4

专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近200个校外专业见习实习基地。

(六)图书期刊资料

图书馆由方山校区图书馆、莫愁校区阅览室组成,馆舍总面积为3.4万平方米,年接待读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以上。2015年,实际图书资料支付经费4979903.72元,其中中文图书2656496.42、期刊524539.3元、数据库1798868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14240册,生均纸质图书为92.60册。图书馆拥有国内外学术资源数据库57个、中文电子期刊 181360种、外文电子期刊 19649种,中文博硕士学位论文160多万篇,拥有视频教学资源12000部;其中永久使用权视频教学资源10000部;累积拥有永久使用权的中外文电子图书94万多册。本地镜像资源约为70TB,拥有22台服务器。

此外,还专设有“陶行知研究资料室”(现有5374册图书)、“张仲樵民间音乐研究特藏馆”(现有881种、约有1072册、手稿230册、音像资料902盘、数字音频30小时、视频资料6小时)和“古籍室”(现有线装书1980部,计17440册、近10万卷)等特色馆藏。

(七)数字化校园建设

继续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升级了移动校园“i晓庄”,增加了一卡通圈存、个人日程等10多个师生应用服务功能,新版安装量达12000人次,每天活跃用户在3500人左右。离校管理、就业管理、校友管理、人事考核管理等系统上线试运行。基于信息门户,开发了医药报销管理系统,将教务系统考试报名功能和一卡通系统集成,学生可通过在线支付方式完成报名缴费。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依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适应社会需求,深化办学特色,创新发展机制”的改革主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2015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创“十三五”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会议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时期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全面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为“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5

(二)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特色,系统构建学科专业体系

1.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与评估,强化师范专业建设特色。

召开“师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启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和评价标准”建设,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研制“学校关于加强师范生培养工作指导意见”,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与评估。成功承办第四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成为江苏省师范生信息库建设首个试点单位,50余人次在国家、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获奖,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2.积极申报新专业,启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成功申报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通信工程4个新专业;启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和省级品牌专业的遴选工作。小学教育专业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化学、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开展区域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建立预警和退出机制,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力,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构建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三)完善“分类招生、分流培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分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制度

总结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经验,在2015级继续实行“分类招生与分流培养”的教育制度。根据现有专业的类型特征与培养目标,依据现有学科布局和学院设置,将原来9个专业类调为15个招生专业类。

第一学期按照上述15个专业类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第一学期末,普通文理科专业类中优秀学生可按一定比例申请跨专业类分流;教育学类专业分流至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

第二学期按照经济学类(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旅游管理类、经济学类(理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体育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美术学类等13个专业类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3个专业按照专业进行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第二学期末,按照专业类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类内选择专业。

第二学年起,学生全部分流至各个专业,按照所在专业进行编班管理与组织教学。

2.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

大力支持二级学院多维度、多层次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的项目建设,探索“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省级、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重点加强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以及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等学校、政府和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探索中职与本科“七年一贯制”、高职与本科“五年一贯制”的分段培养和衔接培养模式。有计划地申办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试点专业,完成2013年招生专业的转段考试、衔接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制度建设。

着力构建“寓教于研”的培养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鼓励教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启动“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实施。

(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在2015-2016学年,学校共开设各类课程 5119门和 11156门次。其中,开设选修课1947门和3011门次,分别占总课程门数和总课程门次的38%和27%,由此增强了课程结构的教学活力,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建立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机制。继续加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做好精品课程资源的在线开放及向慕课转型的工作。2015-2016学年立项建设4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健全教材建设、评价和选用机制,积极选用反映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前沿的优质教材;建立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产业实践新经验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遴选确立39门重点建设教材,启动省级重点教材的培育工作。《教师口语教程》(程培元)、《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教材。

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建立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试题库或试卷库的建设,加强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五)开展合作办学,集聚优质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进一步集聚高校和社会优质资源,促进科教融合,优化体系结构,打破学校的边界、课程的边界、教师构成的边界,实施合作教育,注重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二级学院开展校地、校所、校企、校校合作办学。建设了一批校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

7

业基地。

支持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全球化视野的培养。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实施外语授课或双语授课。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推进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支持教师参加面向留学生的“江苏高校英语精品课程”开发,积极推进外国留学生订单式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

(六)扎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1.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大学生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通过连续四年的大力实施,“双创项目”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方面的功能逐步得到师生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申报,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015-2016学年,学校以创新训练专项和科研基金专项为载体,扎实组织了专业社团活动和各类创新训练活动。按照“集中申报、联合评审、分类立项、分层管理、结项考核”的思路,由教务处、团委、招就处联合开展相关工作,最终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430项。同时,结项完成112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至2016年6月成功申报157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其中2016年新增加申报立项校企合作基金项目16项;15项被教育部立项为2015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年底至2016年初首次在全校启动并立项SRTP项目100余项,旨在以全校教师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科研教改课题为依托,建设师生科研训练合作共同体,实现“教师引领、学生主体、互为补充、师生共进”的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一体化体系。

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毕业研究课题由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两部分组成,其中毕业论文所占比率较大。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严格把控指导教师的资质和指导的学生人数,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原则上不超过8篇。加大中期检查和答辩督查力度,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015-2016学年继续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查重系统”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查重。总体情况较好,参加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重复率均低于30%,保证了论文的写作质量,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创建。

8

2015年学校有13篇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其中,获得二等奖1篇,三等奖6篇。

2016年学校有17篇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评审结果省厅将于2017年4月份左右公布。

表4: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

课题学生课题性质 设计 (比率) 694 论文 指导教师职称构成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合计 655 个数 人数 (比率) (比率) (比率) 346643 359 (54.81%) (比率) (比率) 175 78 4160 4160 (16.68%) (83.32%) (6.56%)

(26.72%) (11.91%) 表5: 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优秀 人数 355 比例 8.53% 人数 2924 良好 比例 70.29% 人数 876 及格 比例 21.06% 人数 5 不及格 比例 0.12%

表6: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

课题学生课题性质 设计 (比率) 886 论文 指导教师职称构成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合计 688 个数 人数 (比率) (比率) (比率) 331856 370 (53.78%) (比率) (比率) 180 82 4204 4204 (21.08%) (78.92%) (8.14%)

(26.16%) (11.92%) 表7: 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优秀 人数 423 比例 10.06% 人数 2580 良好 比例 61.37% 人数 1198 及格 比例 28.50% 人数 3 不及格 比例 0.07%

3.学生学科竞赛情况

依据《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学校采取“整体规划,

9

申报评审,立项资助,全程管理”的策略,完善对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组织管理。 2015年初至2016年6月,共有700余人次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其中,国家级有352人次,占获奖总数的48.22%;省市级378人次,占获奖总数的51.78%。

在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学校有20支参赛队伍获得全国预赛奖项,有6支队伍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在2015年、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人获全国特等奖、11人获全国一等奖、25人获全国二等奖、51人获全国三等奖;在“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决赛中,1支参赛队伍荣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中,1支参赛队伍荣获全国三等奖;首次参加艾景奖—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3名学生荣获决赛优秀奖;参加2015年首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支参赛队荣获江苏省二等奖、3支参赛队荣获江苏省三等奖,学校荣获江苏省优秀组织奖,综合成绩居全省本科组第八名;承办2015年第四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选手22名选手获奖,获奖率达69%;在2016年“金陵石化杯”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获全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四、教学质量保障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多次研究布置教学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建设,明确学校主要领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联系二级学院制度。

为总结近年来教学工作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12月,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与回顾,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展望,在教学观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规范教学制度建设

教学管理规范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健全教学管理机构。二级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研究部署教学工作,每学期召开教学专题研究会议4次以上,确保了各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教学规范建设,继续完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通过规定管理者、教师、学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规范,把优化服务质量作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积极为教学一线服务,在教学工作中发

10

挥重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组织教师教学研修

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据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调查,研制《新入职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青年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骨干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学校管理人员研修课程计划》、《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研修课程计划》,开设11个校内教学研修班和15场教学沙龙,有400位老师报名参加并取得结业证书。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及校外教学研修,186名教师获得网络培训结业证,选派18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南京市及教师发展研究会组织的各类教学研修活动。承办全国大型教师研修活动,现场及网络参培人数高达1200余人,其中,校内参训教师达213人。

为营造教师教学文化氛围,提升教师教学研修活动质量,学校选聘26名各学科领域中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且富有传帮带热情的优秀教师担任研修专家,组建起专家队伍,构建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有效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机制。基于教师发展中心的和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学校于2016年正式被遴选为“江苏省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选聘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织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建立课堂教学观察和日常教学检查机制;颁行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提高了教学运行系统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大教学专项投入,强化教学条件保障机制;实施教学质量责任机制,加强对课程、实践教学、考试质量等重要教学环节的重点监控,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和改进系统。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毕业、学位授予

2016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有4177人,本科生毕业率为96%;获得学士学位者有4058人,学位授予率为97.15%。

表6:2015届学生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

应届本科生 4351 毕业情况 毕业数 4177 毕业率% 96.00 学位授予情况 学位授予数 4058 学位授予率% 97.15 11

(二)学生学习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情况

2015年11月,学校组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来自14个二级学院的3770名在校生参加了调查,其中二年级生占36.39%、三年级生占33.58%、四年级生占30.03%,具体情况如下: 选项所占比例(%) 问卷题目 很满意 经过入校以后的学习,您对选择就读本专业是否满意? 您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满意吗? 您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吗满意? 您对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有效性满意吗? 您对所学的课程的教学效果(质量)满意吗? 您对所学课程中教学资源满意吗? 您对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满意吗? 您对所在专业整体学风满意吗? 您对所在专业的考风考纪满意吗? 您对所学专业的课业量满意吗? 您对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情况满意吗? 您对专业各类实验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吗? 您对专业开展的教育见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是否满意? 您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投入满意吗? 15.17 11.72 9.92 11.75 8.94 12.79 21.09 20.74 28.17 14.03 13.05 14.64 17.56 35.81 比较 满意 38.57 38.12 32.65 38.04 37.8 41.11 47.08 45.46 43.85 50.64 40.37 41.38 37.16 56.6 基本 满意 35.99 35.04 41.46 35.6 44.67 35.73 28.49 29.05 24.11 31.72 37.19 39.73 35.84 5.65 不太 满意 7.72 11.72 13.1 11.27 6.95 8.51 2.71 3.66 2.63 3.13 6.9 3.21 7.11 1.11 很不 满意 2.55 3.4 2.86 3.34 1.64 1.86 0.64 1.09 1.25 0.48 2.49 1.03 2.33 0.82 满意度 89.73 84.88 84.03 85.39 91.41 89.63 96.66 95.25 96.13 96.39 90.61 95.75 90.56 98.06

此外,学校还对工作半年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掌握比较扎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93%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

12

的工作表现满意程度较高,并表示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三)学生研究拓展与创新学习情况

2015年初至2016年6月,共有700余人次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其中,国家级有352人次,占获奖总数的48.22%;省市级378人次,占获奖总数的51.78%。在保持传统比赛项目优势地位的同时,学校理工科学生在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类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智能车等多项赛事中取得突破并喜获佳绩。

1.在2015年、2016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中,157个项目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其中,2015年度获批立项的省级重点项目有15项,省级一般项目有20项,省级指导项目有25项;2016年度获批立项的省级重点项目17项、省级一般项目30项、省级指导项目34项、省级校企合作基金项目16项;15个重点项目同时被列为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另有学校招就处牵头申报的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各一项同时被获批立项为省级项目。

2.在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学校有6支队伍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20支参赛队伍获得全国预赛奖项;在“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决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在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1支参赛队荣获全省决赛冠军、1支参赛队荣获全省决赛季军,另有5支参赛队荣获江苏省一、二、三等奖奖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1支参赛队荣获江苏赛区二等奖。

4.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1组参赛团队获华东赛区二等奖,4组学生获华东赛区三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2组参赛团队获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1组参赛团队获全国二等奖。

5.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人荣获全国特等奖、4人获全国一等奖、9人获全国一等奖、16人获全国三等奖;在“21世纪?可口可乐杯”、“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首次有选手荣获江苏省季军,并作为江苏省推荐的三名选手之一进入全国决赛,在全国决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

6.在第四届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校实际参赛32人,共有22人获奖(其中,2人获全省一等奖,12人获全省二等奖,8人获全省三等奖),小学教育专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学化学专业、中学音乐专业选手实现100%获奖,整体参赛获奖率达69%,居全省前列。

7.美国代顿大学创业大赛,我校美术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项目“爱之旅

13

动漫婚庆定制服务团队”获得中国赛区第一名,并获得6500美金资助、“治疗糖尿病瘙痒药妆”团队获得中国赛区第二名;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我校渡江影视传媒、青年大学生电影电视创作中心作品获得纪实类三等奖;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比,果蔬保鲜与深加工获得南京市一等优秀项目,获得一次性人民币20万元资助;功能性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蛋挞喀嚓摄影交流平台、纪念品开发与营销(南京南晓礼品有限公司)获得南京市二等优秀项目,并获得一次性人民币15万元资助;爱之旅婚庆动漫定制服务、花枝曲餐饮、健康食品类开发获得南京市三等优秀项目,并获得一次性人民币10万元资助。

(四)学生就业发展与海外学习情况

2016届毕业生数为4177人,就业人数为3981人,就业率为95.31%。2015-2016学年,在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8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赴英国基尔大学22人,国际课程实验班赴韩国湖南大学25人,赴韩国又松大学20人,赴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2人,赴台湾华梵大学交换生8人,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10人,赴美国西来大学交换生9人,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交换生3人,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进行短期课程学习9人。

六、教学成效与教学特色

2015年至2016年6月,学校以主动适应地方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教学成效。

(一)确立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的新制度

1.组织教学发展研修活动,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据教师教学发展需求调查,研制《新入职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青年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骨干教师教学研修课程计划》、《学校管理人员研修课程计划》、《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研修课程计划》,开设11个校内教学研修班和15场教学沙龙,有400位老师报名参加并取得结业证书。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及校外教学研修,186名教师获得网络培训结业证,选派18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南京市及教师发展研究会组织的各类教学研修活动。承办全国大型教师研修活动,现场及网络参培人数高达1200余人,其中,校内参训教师达213人。教师教学发展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营造了优良的教师教学文化氛围。基于教师发展中心的和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学校于2016年正式被遴选为“江苏省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的常

14

务理事单位”。

2.设立教学发展项目,提升教师教学学术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做好精品课程资源的在线开放及向慕课转型的工作,学校立项建设了4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健全教材建设、评价和选用机制,选用反映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前沿的优质教材,学校建立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产业实践新经验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遴选确立39门重点建设教材,启动省级重点教材的培育工作。《教师口语教程》(程培元)、《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教材。 3.搭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推进“晓庄课程中心”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校本课程。 着力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开展“重构学习空间”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累积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经验成果

1.加强了实践教学改革、条件建设、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 全面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确保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类课程质量,推进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和“盲审”制度,继续推进“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培育工程”。启动新一轮校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2.强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

制定了“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举办了好“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健全了第二课堂管理体制,修订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技术开发与发明创造等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修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完善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激励机制。

(三)加强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教学保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实验教学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15

加大教学设备更新经费保障和场地保障力度,加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实践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加快教室、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提升教学条件建设水平,完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推进省、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

推进“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和实践学习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支持、使用、评价等服务系统。推进支持移动学习、互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的“智慧教室”建设,提升教室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等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实现时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生态环境。

七、教学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创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和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我校申报于2017年5月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十三五”期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必须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自我反思和明确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和实施学校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制度、实践操作及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进一步建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机制和条件

教师是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人物。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人员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结构的优化。教师素质发展不仅仅是学科研究成果的增多,也表现为教学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社会的教育需求正发生着重要变革。如何培育适应今日高等教育改革趋向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苏教高[2014]14号)等文件精神,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3年12月成立。

16

中心成立以来,组织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教学发展研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反响,但远远不能满足与校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为切实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当进一步弘扬先进教学学术理念和育人文化,完善教师教学发展的规划、培训、评价与服务体系,形成有序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学习指导和帮助机制。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