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视频压制全过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5 17: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视频压制全过程

于 2012-08-09 上传 / 文件格式:AEP 格式 / 文件体积:未知 关键字:RMVB压制教程 AVI压制教程 MKV压制教程

本压制教程以实际操作应用为宗旨,务求简单明了,理论神马的我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童鞋请自行google或者

度娘。

先简单介绍几个基本的名词和概念:

1.RAW:也就是我们说的片源,一般可从share、PD等下载工具或者东图、nyaatorrents等BT网站下载。但现在一些速度流的组也会拿niconico的在线做raw来压所谓的先行版,实在是......11区职人发布的raw一般是压制好的avi或者mp4格式的,mkv很少。这种raw基本都是只有视频轨和音频轨,而放送的字幕被忽略了。TS(M2TS)主要出现在PD上,这是未压制的视频,广告神马的都未剪切,码率也高。其中大部分字幕放送的片子的ts会有日文字幕可以抽取,有些则没有。

2.AVI、MKV是封装容器,里面可以容纳不同的编码。MKV支持的编码种类更多点。比如11区职人发布的avi基本都是divx或者xvid编码的(虽然avi也支持x264编码,但11区的职人貌似并不偏爱这个)。

3.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包括视频轨和音频轨两个部分(字幕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后续的教程将分开讲述视频轨和音频轨的处理方法,最好讲述如何把视频轨、音频轨、字幕合成封装为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

4.本教程中,视频或音频的重新编码压缩主要是通过avs+megui的配合来实现。故AVS的常用滤镜函数需要熟练掌握。

5.H.264、x264、avc:H.264是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te 国际通信联盟)和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联合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在ITU的标准里称为H.264,在MPEG的标准里是MPEG-4的一个组成部分--MPEG-4 Part 10,又叫Advanced Video Codec,因此常常称为MPEG-4 AVC或直接叫AVC。而x264就是一个符合此标准的开源编码器。

6.FPS帧速率:常见的FPS有24、25、30、60、120。本教程中,最终的成品FPS统一砍成24。VFR的制作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7.分辨率:

4:3的视频常用分辨率有:640X480、704X528、960X720。

16:9的视频常用分辨率有480X272(PSP)、704X396、720X480(PSP)、848X480、864X480、1024X576、1280X720、1920X1080。

接下来介绍下本教程需要用到的软件,请自行下载。

1.AviSynth 2.58----压制时中间桥梁,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滤镜实现不同的效果,功能极为强大。官网上有32bit和64bit版,请自行选择。

2.MeGui----压制工具合集包,界面简洁,能自动升级,并有许多预置的profile可以选择,尤其对x264命令行编码苦手的人来说非常合适。

3.VirtualDub 1.0.2 或者VirtualDubMod----非常强大的视频处理工具,但我们压制主要通过avs+megui配合实现,所以此处把VD和VDM作为预览工具。VD还在不断更新,也有32bit和64bit可选,VDM很久没有更新了。

4.AviUtl----简称AU,同样极为强大的视频处理工具,在此我们主要用来进行ts处理时的delogo操作。

5.Yamb 2.1.0----mp4处理工具。

6.Mkvtoolnix 5.7 ----MKV封装工具,亦可用于视频的拼接。

7.Easy RealMedia Producer Full V1.94----大名鼎鼎的ERP,RMVB压制工具。亦可选择Dio’s RPG,看个人喜好了。

8.Aegisub 2.1.9----字幕制作软件。

9.完美解码、终极解码、win7codecs、CCCP、K-Lite等解码包,任选其一即可。

软件安装齐备之后,让我们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部分。

AVS+Megui基础介绍

1. AVS介绍

AVS是极为强大的视频处理辅助工具,充当中间桥梁的作用。AVS内置了大量的实用滤镜,并有大量外部滤镜可以选择。使用AVS时需要先创建一个后缀名为avs的脚本文件,此脚本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编辑。

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个写好的AVS:

现在我们解释一下上面出现的avs命令:

SetWorkingDir(\

#设定AVS调用滤镜的dll文件的工作目录。不设定的话默认在安装路径C:\\Program Files\\AviSynth 2.5\\plugins\\。一般我们不做这个设定,保持默认即可。

LoadPlugin(\

#载入调用具体滤镜的dll文件。如果dll文件和avs脚本在同一个文件夹,则可以省去路径,如果不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则dll文件的路径需要写完整。不同的外置滤镜函数需要加载对应的dll库文件。

DirectShowSource(“kimi_ni_todoke_2nd_03.avi”) #载入RAW文件。

ConvertToYV12()

#转换色彩模式。某些滤镜和命令只能在特定色彩模式下运行。ConvertToRGB()、ConvertToYUY2()等也是类似功用,请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ChangeFPS(23.976024)

#FPS调整滤镜,此外还有AssumeFPS等FPS调整滤镜,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

Textsub(“kimi_ni_todoke_2nd_03.ass”)

#字幕加载滤镜。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加载多条字幕轨。

LanczosResize(704,480)

#调整分辨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不同的分辨率。

AddBorders(8,0,8,0)

#加黑边滤镜,后面四个参数分别对应左、上、右、下。上面的命令就是左右各加8像素的黑边。

注:在AVS脚本中,#是一个特殊符号,起注释作用,#后的内容在运行AVS时不参与执行。

以上几个滤镜是我们在接来的教程中用到的最基本的几个滤镜。AVS的滤镜还有很多,我们在此不再详述。

2.Megui介绍

我们先看下megui的主界面。

主界面1:主要分为四部分:菜单栏、视频编辑部分、音频编辑部分、最下边的快捷工具部分。

主界面2:任务列表

首先,我们点击菜单栏的Options,里面有两项:Settings和Update。

点击Update可以运行升级程序来更新 megui的主程序和组件到最新版本。

Settings是设置项,我们这里主要只需要设置下NeroAacEnc的路径,这样就可以在音频编辑中选择NeroAac进行编码。其他项的设置保持默认即可。见下图:

点击菜单栏的Tools,下拉列表中有很多项,分别对应不同的内置组件。

1.Audio Cutter----音频切割。需和AVS Cutter(AVS切割器)配合使用。 2.AutoEncode----对应主界面右下角的按钮,是一个便捷的工具,可以把视频编码、音频编码和最终的合成整合在一起。 3.AVC Levels Checker---- AVC 标准检查。 4.AVC Quant Matrix Editor---- AVC 矩阵编辑器。 5.AVS Cutter----AVS切割器。其实就是avs中trim函数的一个GUI界面。 6.AVS Script Creator----AVS脚本编辑器。后面在讲述TS处理会有详细说明。 7.Bitrate Calculator----码率计算器。 8.Chapter Creator----章节编辑。 9.File Indexer----工程索引文件工具。其实就是重新写了一个GUI,调用DGIndex、DGAVCIndex、DGIndexNV等软件,根据RAW的编码输出相应的d2v、dga等工程文件。 10.HD Streams Extractor----HD流提取。基于EAC3TO的一个GUI界面。 11.Muxer----合成工具,可以用来合成avi、mp4、mkv、ts等文件,其实是基于mkvmerge、mp4box等软件的一个简易GUI。 12.One Click Encoder----一键编码。 13.Vobsubber----Vobsub Ripper的一个GUI界面。用于从DVD中提取字幕轨。

视频处理

前面讲到我们获取的RAW主要有AVI(divx、xvid编码),mp4(avc编码),TS(mpeg2、avc编码)三种格式。前两种格式处理起来相对简单,TS相对复杂。我们分别讲述。

1.AVI、MP4、部分TS的通用处理方案:

Directshowsource(简称DSS)是一个非常好用的AVS内置滤镜,我们常见的视频格式如mp4、avi、mkv、ts、rmvb、flv等都可以用DSS来载入,并做后续处理。

Directshowsource函数有很多参数,我们一般会用到三个。例如我们要处理好想告诉你第3话的raw,则可以写成这样:

DirectShowSource(\括号内有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载入的RAW的路径的字符串,字符串参数需要左右加上双引号。和前面说的载入dll文件一样,如果avs脚本文件和raw在同一个文件夹,则可以省略前面的路径,使用相对路径。

第二个参数convertfps=true表示当raw是vfr(可变帧速率)时,把vfr识别成cfr(固定帧速率)。 第三个参数audio=false表示执行时忽略音频轨。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raw的载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fps、挂上字幕文件(字幕内嵌的话)、调整分辨率。例如我们要求成品的分辨率是720p,完整的AVS脚本如下:

LoadPlugin(\ DirectShowSource(\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kimi_ni_todoke_2nd_03.ass”) LanczosResize(1280,720) 写好avs脚本后保存。用MPC播放avs脚本或者用VDM载入avs脚本,浏览一遍检查是否有错误部分(主要是某些效果的对帧)。

确认无误后打开megui,在主界面点击AviSnth Script后的按钮,载入avs脚本。此时会自动跳出一个预览窗口,因前面我们已经做过预览,在此我们直接关闭预览窗口。

在Video Output(视频输出)栏选择视频输出的路径和文件名。如果不做设置则如上图,输出路径即为avs的路径,文件名也同avs的文件名。

在Encoder settings(编码设定)的下拉列表里选择合适的profile。Megui预置了很多的profile,建议初学者可以直接挑选适当的使用。点击后面的Config按钮,可以对当前选定的profile进行更详细的高级设定。 注:做高级设定需要对x264的内置参数有相当的了解,如果不是很懂,请使用默认的profile。

在File format(文件格式)的下拉列表选择需要的输出文件格式。有mp4(后缀名mp4)、mkv(后缀名mkv)、rawavc(后缀名264)三种可供选择,这里选择为mp4。

上述几项选定完毕后,点击Enqueue按钮,将任务添加到任务列表。然后切换到主界面2,可以看到任务列表中已添加有任务。(此处由于我选择的profile是2pass模式,所以出现了2个job,如果profile是1pass,则只会有1个job)

点击Start开始视频的编码。

等编码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单独的视频轨文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通用的AVS脚本文件。一般情况的压制都可以用它来处理。AVS如下:

LoadPlugin(\ DirectShowSource(\片源文件\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字幕文件”) LanczosResize(成品分辨率) 上述AVS脚本可用于压制各种分辨率的视频轨,但PSP适用480P视频有点特殊,为保证宽高比,需要加以修正,主要是分辨率和加黑边。

LoadPlugin(\ DirectShowSource(\片源文件\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字幕文件”) LanczosResize(704,480) Addborders(8,0,8,0) 另外,在压制RMVB时是音频和视频同时编码,故通用avs脚本需去掉audio=false参数。

LoadPlugin(\ DirectShowSource(\片源文件\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字幕文件”) LanczosResize(成品分辨率) 之后用ERP载入avs脚本文件,进行参数设定后即可压制。ERP的参数设定我们稍后再详细介绍。

2.AVI的处理方案:

AVI文件的处理方案和上面讲述的基本相同,差别在于上面是用DSS函数来载入AVI文件,而此时我们则是用AVISource函数来载入AVI文件。AVISource不支持convertfps参数,故通用avs脚本为:

LoadPlugin(\ AVISource(“片源文件\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字幕文件”) LanczosResize(成品分辨率) avs脚本写好之后即可用megui载入进行压制。

3.MP4的处理方案:

大部分MP4文件都可以用DSS来载入,但有时会出现RP事件,为了避免RP事件的发生,我们在此采用另一种方法来处理AVC编码的mp4文件。

首先,我们打开安装好的yamb,选择Editing项目中的第三项

打开要处理的mp4文件,把mp4文件的视频轨分离出来,默认选择输出raw格式

点击下一步,分离视频轨,完成后得到一个后缀名为h264的视频轨文件。

打开Megui---Tools---File Indexer。在Input File项选择刚刚分离出来的文件。自动识别出AVC编码,并调用DGAVCindex。

点击右下角的Queue添加任务到列表。切换到主界面2点击start,生成工程文件,后缀名为dga。

此时megui会自动打开一个预览窗口和AVS Script Creator(AVS脚本编辑器)。因为我们要使用的是通用模板的AVS脚本,故此时不使用AVS脚本编辑器,直接关掉预览窗口和编辑器。 我们要做一个成品为480p的mkv。新建一个AVS脚本文件,输入如下内容:

LoadPlugin(\

LoadPlugin(\

AVCSource (“kimi_ni_todoke_2nd_03_track1.dga\ 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kimi_ni_todoke_2nd_03.ass”) LanczosResize(848,480)

注:因为AVCSource不是AVS的内置滤镜,所以使用此函数时必须载入相应的dll文件。

写好的avs脚本保存,用Megui载入即可进行编码压制。

由上可知,mp4的处理在于多了一步,即用file indexer生成一个dga的工程文件,载入滤镜也是专门的,除此之外和DSS的处理方法基本一样。故此时的通用AVS脚本为:

LoadPlugin(\LoadPlugin(\

AVCSource (“片源文件生成的工程文件.dga\ConvertToYV12() ChangeFPS(23.976024) Textsub(“字幕文件”) LanczosResize(分辨率) 4.TS的处理方案:

我们这里说的TS是指日本职人录得HDTV的TS,而非BD里的TS。两者的编码并不相同。HDTV的TS是mpeg2编码,而BD是AVC编码。

TS的处理相对比较麻烦。首先,它是有拉丝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锯齿;其次,它是有广告的,需要我们进行剪裁和拼接。

11区的动画和天朝的电视剧差不多,一集中间夹着很多广告,把完整的一集切割成好几个部分。一般来说,一个TS按照时间顺序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广告1+动画OP+广告2+动画part1+广告3+动画part2及ED+广告4+动画part3及下集预告+广告5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5个part的广告剪切掉,使得动画的4个part衔接起来,并重新编码成类似11区职人发布的raw一样的文件。

下面介绍TS处理的操作流程:

首先打开Megui,选择Tools---File Indexer,在Input File项选择要处理的TS文件。自动识别出MPEG2编码,并调用DGIndex。

点击右下角的Queue添加任务到列表。切换到主界面2点击start,生成工程文件,后缀名为d2v。

此时megui会自动打开一个预览窗口和AVS Script Creator(AVS脚本编辑器)。我们这里要用到AVS脚本编辑器。

AVS脚本编辑器分为三个界面

先看第一个界面。上半部分是视频输入的设定项:

下半是剪裁形变和输出的设定项:Crop(剪裁):主要用于裁黑边,比如以前老动画的数码重映,左右就会出现大块的黑边,重编码时会浪费码率,所以我们可以裁掉以节省码率。

Resize(形变):主要是设定成品分辨率。主流的分辨率我们在前言部分已经说明,可以根据需要手动设置,一般

不勾选后面的“建议分辨率”选项。

第二个界面是一些常用滤镜的设定选项,可以分为5个部分: 源文件是d2v时:

源文件是avi时:

这个没有用过,貌似是配合N卡的cuda压片用的。

Deinterlacing(反交错)部分: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分析得出最佳的反交错处理方案。我们下边的TS处理也是采取此方法。经验丰富的也可以手动设定源文件类型、场序及反交错方案。 Filters(滤镜)部分:

形变滤镜和字幕滤镜不再赘述。具体说下Noise Filter(降噪滤镜):勾选后下拉列表中有4个预置项。分别对应调用4种不同的降噪滤镜。对应关系如下:

预置项 调用滤镜 Minimal Noise(噪点极少) Undot()

Little Noise(噪点少) mergechroma(blur(1.3)) Medium Noise(噪点中) FluxSmoothST(7,7) Heavy Noise(噪点多) Convolution3D(\

第三个界面就是avs脚本的内容显示,其中的函数及相应参数会根据前两个界面的设定选项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我们回到TS处理的操作,megui在生成d2v工程文件后会自动打开AVS脚本编辑器,并默认载入了d2v文件。由于TS都是1440X1080的1080i文件,所以在第一个界面我们需要设定一个Resize,确定成品的分辨率,比如1280X720或者1920X1080。

然后切换到第二个界面。点击Deinterlacing部分的Analyse,AVS脚本编辑器就会自动对d2v文件进行分析。

分析结束后会给出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我们可以在第三个界面看到处理方案的函数及参数。点击右下角的Save保存AVS脚本。

我们对AVS脚本内容进行整理,得到如下AVS脚本:

LoadPlugin(\LoadPlugin(\LoadPlugin(\

mpeg2source(\threads=0).tfm (order=1).tdecimate(hybrid=1).LanczosResize(1280,720)

再回到脚本编辑器的第一个界面,在Resize项把分辨率调整为704X396(主要是为了预览方便)。在Output项重命名avs脚本的名字,点击Save保存成一个新的avs脚本。我们这里把它标记为test.avs。

打开VDM,载入test.avs。拖动下面的进度条,寻找动画4个part的开始帧和结束帧,记录下来。并用记事本打开刚刚保存的AVS脚本。使用AVS的内置滤镜trim,截取需要的part。输入后AVS脚本的内容如下: LoadPlugin(\LoadPlugin(\LoadPlugin(\

mpeg2source(\threads=0).tfm(order=1).tdecimate(hybrid=1).LanczosResize(1280,720)

trim(2152,3589)+trim(5867,20971)+trim(23131,38833)+trim(40992,41229)

注:此处也可以使用Megui---Tools---AVS Cutter(AVS切割器)来进行切割。VDM是我个人的使用习惯。 保存输入的内容,用VDM载入修改后的AVS脚本,浏览4个part的衔接处,看是否有错截取的帧。确认无误后关闭VDM。此时TS处理的AVS脚本完成。

非完美主义者其实到这里就OK了。但有些童鞋会不喜欢片子中出现电视台的台标。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delogo滤镜来去掉电视台的台标。

首先打开AviUtl。载入TS文件。

(由于AU是一个11区高人开发的软件,故插件神马的都是日语,中文系统使用时会出现乱码,童鞋们记清楚即可,不影响使用。)

点击フィルタ(滤镜)项选择使用delogo插件

4.6 因此,高清不等于H264. 高清简单讲就是定义了视频分辨率1280*720以上 而H264则是视频压缩标准.所以不能划等号.

5.H.264和MPEG-4 AVC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它们是一个东西.

6.从MPEG-1到MPEG-4都是规范,是一代代不断升级的视频编码和压缩技术. MP5目前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说的是视频压缩标准,不是枪.)只是一些厂商忽悠大众的噱头.

7.任何一个编码技术都有自己的寿命. 264技术也有. 虽然直到今日它仍然在不断完善.

8.H264的最大优势?我认为在原视频无限好的情况下压缩至同等体积,与前代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比从而达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如对无限好的源视频进行编码,一个MPEG-2,一个AVC,码率同为18M,那么AVC画质要好.这里仍然要强调任何一个比较都是有前提的

9.h264有许多规范(profile),而high profile(高级规范)是特别针对HDTV, 蓝光和HDDVD这样的广播和视频应用开发.

10.AVC也有许多的级别(level),而4.1是最通用也最成熟的硬解高清的方案.

11.结合前两点,不难看到为何编码一般都采取high profile和level 4.1了.

12.那AVC最高的level是什么? 5.1.它最高支持4096 × 2304像素. 13. 即便是level 4.1,某些编码参数还是会使显卡和播放器无法顺利硬解.

14.VC-1是微软公司开发,也是高清视频编码的重要一员.

15.MPEG-2是最早的高清视频编码标准. 当然也是最老的. 虽然有时它能提供很惊人的画质,可它在压缩率上与vc1和264相比没有优势,所以BD发行中采用此编码的片子越来越少.

16.专门用于编码VC-1的软件是商业的, VC-1和H.264不是一个技术,并没有可比性

17.仅从规格上来看,VC-1与H264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18.高清的标准是电视行业提出的,并不是电影行业提出的

19.早在70年代,电影行业为了避免和电视行业恶性竞争, 提出了超宽荧幕的标准. 即高宽比在2.39:1(四舍五入2.40:1)的屏幕,之前已有2.35:1的存在(.IMAX是70毫米胶片为1.43:1)

20.广播电视行业在80年代同样为了下一代标准制定了16:9即1.78:1的高宽比方案,请注意,这其实是一个电视业多个规格竞争后的妥协方案.

21.在高清电视业,16:9是标准的高宽比. 全高清的分辨率1920*1080正是因此计算四舍五入得出. 认真看完这几句话, 你就不会再问为什么电影不全屏的小白问题了.

22.而电影行业的出版物, 为了适应电视,无论是从DVD还是到现在的蓝光,横向分辨率固定的情况下,高宽比换算出来的分辨率不会在电视上全屏显示.只能通过补充黑色画面来填满屏幕, 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边\

22.1 我们看到的蓝光原盘,不管有没有黑边,其视频分辨率均为1920x1080和绝少数的1280x720这样的标准高清分辨率

22.2 而对于重编码,对于有黑边的电影,制作者一般会切掉这些黑边,把码率等用在真正的图像上,这是非常基本的”切边“操作。

22.3 所以对于诸如2.40:1的蓝光电影,我们切边后的标准分辨率就是1920x800 2.35:1则是1920x816 等等

23.电影和电视完全是2码事, 在电影行业,没有黑边这种东西. 黑边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工业相互妥协的产物.

24.而16:9是电视行业的叫法, 1.78:1是电影工业的称呼.虽然,二者在高清定义下的分辨率上没有差别.都是1920*1080或1280*720

25.当然,你也会看到1.78:1的一些全屏电影,这些都是后期制作而成,电影并没有1.78:1的胶片.

26.补充一下胶片概念. 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在使用35mm胶片来记录影音. 这是110年前的技术,在照相领域35mm被称为\全画幅\

27.少数电影采用65mm甚至70mm胶片. 著名的比如IMAX. 35mm胶片寿命长的原因就是 它是一个保存, 记录影音, 胶片长度等方面的最佳折中方案.

28.35mm胶片的高宽比一般为1.33:1, 不过这个规格不确定. 35mm胶片也分多种,每种的记录方式也不一样.

29.那为什么会有2.40:1的电影出现? 目前的宽屏电影,有些是用变形镜头记录到胶片中. 放映时再通过特殊设备还原至宽荧幕. 有些不用变形镜头,如super35mm.是对35mm原始画面裁切成超宽屏播放.

30.那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影片版本,有多个高宽比,甚至看到的有效画面也不一样,这是对原始35mm胶片进行了画面裁剪, 所以有时左右的画面多些(2.40:1), 有时上下的画面多些(1.78:1)

31.而在电影院,目前除了IMAX,可以说播放的大多数都是2.40:1等超宽荧幕的电影. 所以 我还是要重申, 不要混淆电影和电视.

32.到目前,电影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影片的画面,胶片的种类等等等等 所以在最终的效果方面, 不是我们说了算, 由导演和厂商说了算.

33.胶片的变形记录是一种光科学, 与可变形的视频完全不一样. 多说一句: 目前HDTV广播信号中的可变形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讯号带宽和提高电视兼容性而开发,属过渡方案.

34.胶片作为一种记录光的介质, 和质量 .生产厂商,ISO等都有关系. 所以,因为胶片感光度、曝光等的关系, 胶片上会不可避免地有噪点出现. 这就是观影中出现的所谓“颗粒感”。

35.胶片上的图像转为数字记录媒体--比如DVD或者蓝光的时候,技术人员会对胶片出来的音视频用音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编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数码修复或数码处理。

36.进行处理时,胶片上的噪点可以被削弱和加强。这取决于电影本身、导演乃至制作人员。

37.有例外。就是纯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视频,比如电脑动画。电脑动画这种纯数字视频是没有噪点的。不过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上.最明显的比如《冲浪企鹅》

38.RMVB这样的东西,是将画面细节模糊化,从而达到一种所谓的清晰. 这种清晰和真正高清电影有极大差距.高清电影是尽量还原细节,比如噪点,脸上的皱纹等等.所以某新人就会不适应.觉得不如RMVB磨皮后”清晰“

39.下面简单说下HDTV.HDTV=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传播高清信号的数字广播系统.

40.在HDTV早期,都是试验阶段而且均为模拟信号广播.高清的概念始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不是什么新名词. 1949年法国就有了了819线的电视广播,不过那时都是4:3的,1969年日本NHK开始广播5:3即1.67:1的HD信号.

41.ITU国际电信联盟1972年开始研究,但直到1983年才开始制定了HDTV相关标准.在屏幕方面一开始采用的是NHK的5:3,不过受宽屏电影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到电影工业[与5:3(1.67:1)最相近的就是电影的1.85:1],最后高宽比被迫折中到16:9即1.78:1

42.80年代开始,HDTV兴起,前代电视信号被称为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的分辨率从640*480到720*576

43.HDTV有3个主要参数:帧大小,扫描系统和帧速率. 帧大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如1920*1080 扫描系统有2种:逐行progressive和隔行interlace,即常说的1080p(720p)和1080i(720i) 帧速率就是fps.电视每秒显示的帧数.有不同标准这个稍后介绍.

44.所以我们常说的1080p24(你在电视卖场里会经常看到)就是该电视支持1920*1080分辨率,逐行扫描, 可以以每秒24fps播放. 1080i24 自然就是1920*1080分辨率,隔行扫描,24fps.

44.1 但是.24p其实并不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所兼容的标准. 24p是电视机制造商为了兼容各种媒体格式而做出的一种硬件上的支持.

44.2 电视机发展到现在, 制式已经不重要.不过了解以下内容,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有很多片子的帧率是29.97或者看到很多片子是60i 50i 25fps 等等了.

44.3 世界上有三种主要电视制式.PAL,NTSC和SECAM 最主流的即PAL和NTSC 它们其实是一种电视编码标准,用于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中. 它们都属于模拟信号 44.3.1 NTSC标准由美国人确立,然后中北美所有地区,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都采用NTSC制式. 其最大基本帧率为60i 实际为59.94交错场即隔行信号, 每2个交错场合并为一个完整帧即 29.970fps

44.3.2 PAL制式是应用最广泛的,包括我们中国. 其最大基本帧率为50i 原理同上得25fps SECAM制式是法国人搞的,在帧速率上和PAL没什么区别.

44.3.3 正是制式上的区别,你看到了欧美大部分的电视剧和纪录片都是60i即29.97fps 而国内的比如央视高清就是50i即25fps

44.4 HDTV对于以上这些制式都达到了兼容. 也兼容了NTSC的下一代广播标准ATSC. 美国在09年率先全面实行了ATSC. 最大的革新就是加入了对HDTV的支持. 以数字信号全面取代模拟信号.

44.5 那么电影呢? 每秒钟24格画面.这是电影百年来都不变的. 不过到了NTSC制式就会转换成23.976fps或29.97fps/60i (也称为24p,其实NTSC为电影专门有个标准即NTSC-film) 而到了PAL/SECAM就会转换成25fps.

44.5.1 这个转换是必要的. 为什么? 再次重复: 2个不同的产业(电影和电视)的相互兼容

44.5.2 那么它是如何转换的?这需要了解一个概念:Pulldown

44.5.2.1 从24p到PAL/SECAM的25fps. 常用方法是仅需要提升一下帧速率就可以了. 每秒钟多1帧. 这个4%的速度提升对于观者来讲并没有什么感觉. 然后每帧扫描2次达到50场.也称为2:2pulldown

44.5.2.2 所以你会看到有的高清电影,明明和电影院上映的相比没有缺少任何东西, 但播放时间上要比电影院里短. 比较一下帧率就明白了.

44.5.2.3 为什么会有pulldown存在? 很简单,为了适应电视制式

44.5.2.4 那么从24p到NTSC-film的23.976或29.97呢? 一般分2步,第一步降速1/1000达到23.976适应ntsc-film,第二步复杂点,即第一帧扫描成2场,第二帧扫描成3场.每2帧共扫描5场.即23.976/2*5=59.94field 也叫2:3pulldown

44.5.3 请注意,我们始终是在电视的限定下讨论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电影和电视为了相容而产生的.

44.5.4 对于电视摄像机,普通摄像机而言,不存在这种制式问题.我们很容易就能在摄像机的说明书上看到适合本国的相容制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