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的评价

更新时间:2023-08-20 01:49: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血压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9月,15(5)

35

文献研究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的评价*

温志浩1

农一兵1

于友华2

林谦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100078;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研究文献的总体水平做出初步评价。方法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出截止到2005年的中医药治疗EH的临床研究文献,按标准纳入文献,搜集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在1185项纳入的临床研究中,说明诊断标准的917项(77.38%),辨证论治的492项(41.52%),有疗效标准的932项(78.65%),随机对照试验534项(45.06%),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的791项(66.75%),报告有不良反应的157项结论EH的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呈递增态势,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之处。应该进(13.25%),有随访报告的98项(8.27%)。

不良反应报告和随访等。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采用先进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统计方法、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研究;文献评价中图分类号:R259

ReviewonclinicalresearchliteratureoftreatmentofprimaryhypertensionwithChinesemedicineWENZhi-hao1,Abstract:

NONGYi-bing1,

YUYou-hua2,

LINQian1

(1DongfangHospital,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

Beijing100078;2MedicalExperimentalCenter,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

ObjectiveToreviewinitiallyonthegenerallevelofclinicalresearchliteratureofthetreatmentofprimaryhypertension

MethodsTheclinicalresearchliteratureofthetreatmentofprimaryhypertensionwithChinesemedicine

withChinesemedicine.

wassearched(until2005)fromChineseBiologicalandMedicalDatabaseaccordingtotheinclusioncriteria.Theresearchmethodsandcontentswerecollectedfortheestablishmentofclinicalresearchliteraturedatabase,whichwasthenreviewedgenerallybyusingstatisticalsoftware.

ResultsAmong1185clinicalresearchitemsincludedtherewere917items(77.38%)

havingdiagnostic

standards,492(41.52%)having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932(78.65%)havingcurativeeffectstandard,534

(45.06%)forrandomcontroltest,791(66.75%)havingstatisticalanalysis,157(13.25%)withsideeffects,and98(8.27%)

withfollow-upreports.increasingtrend,

ConclusionTheclinicalresearchofthetreatmentofprimaryhypertensionwithChinesemedicinehasan

Thetestofmulti-centerandlarge-sampleshouldbecarriedout,

advancedreview

butitshouldbeimproved.

criteriaandindexesshouldbeapplied,andthestatisticalmethods,side-effectreportsandfollow-upvisitsshouldbedeveloped.Keywords:primaryhypertension;Chinesemedicine;clinicalresearch;literaturereview

温志浩,男,在读博士生

#通讯作者:林谦,女,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No.JJ-2006-5)

!!!!!!!!!!!!!!!!!!!!!!!!!!!!!!!!!!!!!!!!!!!!!!!!!!!!!!!!!参考文献:

[6]BARBANOPR,ALDEGHIA,FAGLIAE,etal.Results

ofrevascularizationandamputationofthegangrenousdiabeticfoot;importanceof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J].MinervaCardiongiol,1995,43:97.[7]

BAKKERK,SCHAPERNC.Newdevelopmentsinthetreatmentofdiabeticfootulcers[J].NedTijdschrGeneeskd,2000,144:409.[8]

CHANTELAUE.Pathogenesisofdiabeticfootdisease[J].Internist-Ber,1999,40:994.

(收稿日期:2008-05-13)

[1]奚九一.对糖尿病足诊治的几点新看法[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1998,9(18):565-567.

[2]李仕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全国第一届糖尿病足专

业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1):60-61.

[3]李仕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中国糖尿病杂

志,1996,4(2):126.

[4][5]

马雪,张庆甫,竹保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6例

[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1):37-38.

王军,张庚扬,张学勇.中医辨治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附178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3,9(4):268-270.

高血压资料

36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0.2%、24.7%、25.0%[1]。广大中医研究人员对EH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医治疗EH临床研究的质量,本文对EH的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评价。

1方法1.1

检索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式为:(中

文题目:高血压)和(全部检索条目: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或针灸),限定为1978 ̄2005年的临床研究文献。

1.2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为EH患者的治疗性临床研究;干预

措施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样本含量大于或等于30例。

1.3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限制为高血压并发症者或EH与其他

疾病合并者;研究对象中有非EH的患者且研究结果不能排除他们的影响;继发性高血压研究;综述、理论探讨、或非治疗性临床试验;专家经验、个案、验案等;动物试验;非中医手段治疗;重复发表;样本含量小于30例。

1.4筛选方法

根据题名和摘要进行初次筛选,获取所需全文

后依据全文进行再次筛选。

1.5分析的指标和方法

分析文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有无诊断

标准;样本含量;有无疗效标准和指标;是否辨证论治及分型;是否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有无统计方法;有无不良反应报告;有无随访。

1.6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最后用

Excel和SAS8.2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截止2007年3月共检索出4123篇。根据题名和摘要纳入1486篇,其中74篇无法获取全文。经过全文浏览后纳入1184篇,其中1篇包含2项临床研究,故共包含1185项临床研究。

2.2诊断标准

未明确说明诊断标准的268项(22.62%);明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9月,15(5)

说明诊断标准的917项(77.38%)。

2.3样本含量

30~50例、51~80例、81~100例、101~400例、400例以上的研究分别有264项(22.28%)、422项

(35.61%)、172项(14.51%)、310项(26.16%)、17项(1.43%),样本含量合计118275例。

2.4治疗方法

口服治疗917项(77.38%),外用治疗69项

(5.82%),静脉治疗60项(5.06%),体针治疗78项(6.58%),耳针27项(2.28%),头针5项(0.42%),其他疗法81项(6.84%)。有42项(3.54%)同时使用了2种中医治疗手段;有2项(0.17%)同时使用了3种中医治疗手段;有3项(0.25%)是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不同手段;分别有1项(0.08%)介绍了3种和4种治疗手段,但未明确说明同时使用这几种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83项(32.32%),纯中医治疗的802项(67.68%)。

2.5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的492项(41.52%),非辨证论治的

693项(58.48%)。在辨证论治的研究中,对1个证

型进行治疗的237项,占48.17%;分2型及2型以上的252项,占51.22%;分型数不详的3项,占

0.61%。2.6

疗效标准和指标

有疗效标准的932项(78.65%),无疗效标准的

253项(21.35%)。在有疗效标准的研究中,仅用血

压作为疗效指标的216项,占23.18%;仅用症状作为疗效指标的16项,占1.72%;同时使用血压和症状作为疗效指标的363项,占38.95%;同时使用血压、症状以及其他一些指标的研究274项,占

29.40%。2.7

临床设计

采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的57项(4.81%);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534项(45.06%);非随机对照试验136项(11.48%);采用了盲法的64项(5.40%),随机、对照、盲法都没有采用的508项(42.87%)。

2.8统计方法

说明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791项(66.75%),

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的394项(33.25%)。其中使用t

检验、χ2

检验、Ridit分析方法中的1种或多种的381

项,占48.17%;采用其他一些统计方法的65项,占

8.22%;未注明采用何种统计方法的345项,占43.62%。

高血压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9月,15(5)

37

2.9不良反应

提及不良反应但未报告的14项(1.18%);报告

2.10随访记录

有随访报告的98项(8.27%);无随访报告的1087

有不良反应的157项(13.25%),其中仅报告对照组有不良反应的15项,占9.55%;报告无不良反应的

项(91.73%)。

2.11各种类型临床研究的年代分布各种类型临床研究的年代分布见表1。

111项(9.36%);未提及不良反应的903项(76.20%)。

表1

项目

病例数

各种类型临床研究的年代分布

1991~1995年(n=108)

1996~2000年(n=361)

2001~2005年(n=678)

1978~1985年(n=26)

1986~1990年(n=12)

%19.2323.0823.0834.62073.0819.237.6973.083.8515.3819.2334.623.8553.8523.0823.08

%16.6725.0025.0033.33066.6766.6725.0075.008.338.338.3316.678.3325.0016.678.33

项%32.4128.7011.1125.931.8566.6734.2621.3081.414.6328.7014.8143.525.5650.9327.7811.11

%25.2132.6914.6825.481.9475.3538.7831.3077.293.6037.6712.7450.424.1661.2221.058.03

%19.3238.9414.4526.111.1880.5344.5435.6979.065.4653.3910.0363.426.0573.4522.717.37

30~508051~81~100101~400>400

56690195219145911466

23340883911121321

3531122827237238953116476553012

91118539272721401132791313646182152217629

13126498177854630224253637362684304149815450

有诊断标准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疗效标准

临床设计RCT+盲法

RCT

非随机对照试验有对照组使用盲法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有不良反应报告有随访报告

33.1

讨论研究的数量

从本研究统计可以看到,EH的中医治疗性临

变化并不明显。对样本含量进行估计的文献很少,这样会造成样本含量过少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或样本含量过大而浪费资源且精度下降。

床研究近年呈递增态势,说明EH的中医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4治疗方法的选用

较多的研究者偏向于口服治疗,采用多种中医

3.2诊断标准的使用情况

具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

手段联合降压的较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逐渐增多(χ=16.07,P<0.05),所占比例由7.69%

解研究的对象和适用范围,这样的研究有增多的趋

势(χ=9.75,P<0.05),2001~2005年所占比例已达

(1978~1985年)增加到35.69%(2001~2005年),说明西药在降压效果上的独特优势正在得到共识。除

80.53%,说明临床研究愈加规范,但其中仍有部分

研究未注明标准的来源,部分2000年以后的研究仍然采用了1978年或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说明对新进展的了解不够。

1986~1990年外,辨证论治的研究均少于非辨证论

治的研究,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3.5疗效标准的使用情况

每个时间段中有疗效标准的研究均多于无疗

3.3样本含量的分布

样本含量51~80例的占了较大比重,400例以

22

效标准的研究,但对其分布进行χ检验,(χ=0.10,

P>0.05),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疗效标

准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可能并没有得到提高。很多研究未说明疗效标准的来源,造成文献质量下降。采用症状和血压作为疗效指标的研究最多,此外还有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超

上较大样本的研究数有上升趋势。对1991年后的3

22

个时间段的研究的样本含量分布进行χ检验(χ=

1.58,P>0.05),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1991~2005年来EH中医临床研究的样本含量分布

高血压资料

38

声心动图、证候积分等疗效指标。少数几项研究采用并发症发生率等长期指标,但多数未报告失访情况,降低了研究的信度,而报告了的则失访率偏高,达到20%~25%。

疗效指标应选择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经济可行的,且应依治疗试验的终点目标而定[2]。EH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无治愈的办法。降压治疗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将血压控制于理想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在上述研究中广泛采用的血压和症状等指标简便直观,但其对研究的价值的评估意义远不如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针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降低(relativeriskreduction,RRR)、

绝对危险度降低(absoluteriskreduction,ARR)、

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umberneededtotreat,NNT)等指标。3.6

临床设计方法的选用

RCT被公认为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金标准方

法。设有对照组的研究逐渐增多(χ2

=35.16,P<

0.05),所占比例由34.62%(1978~1985年)上升到63.42%(2001~2005年)。同是对照试验,RCT所占

比例逐渐上升(χ2=51.45,P<0.05),由15.38%

(1978~1985年)上升到53.39%(2001~2005年),而

非随机对照试验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χ2=3.90,P<

0.05),由19.23%(1978~1985年)下降到10.03%

(2001~2005年),说明在科研设计中大家越来越趋向于RCT。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研究未进行组间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多中心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样本含量相差较大;79.96%的RCT未对其随机的具体方法进行描述,使得其是否正确地使用了随机方法存在疑问;描述随机隐藏的很少;采用盲法的比例还比较低,各时间段均低于10%。

3.7统计方法的使用情况

统计知识贯穿于临床科研的整个过程,是帮助

我们设计、衡量和评价临床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近年来,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的研究逐渐增多(χ2=

34.78,P<0.05),2001~2005年所占比例已达73.45%,

但仍有很多研究没有使用统计方法。使用的统计方

法多局限于χ2检验、t检验和u检验等一元统计方

法,且多数研究未说明统计量的大小,使其结果无法进行meta分析,降低了其对临床决策的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年9月,15(5)

3.8不良反应报告及随访

安全性是评价治疗方法的重要方面,而纳入的

多数研究都没有不良反应报告,这可能会使读者在采纳这些临床意见时存在疑虑。对有无不良反应报

告的研究分布进行χ2检验(χ2

=0.10,P>0.05),分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视程度近年可能并没有得到提高。EH病情容易反复,治疗后随访是必不可少的。而近20年来进行随访的研究所占比例在各时间段均低于25%,其中也有随访难度大、不易为广大研究者所接受的原因。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EH临床研究文献有了很大进步,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RCT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在

不断完善提高的同时也应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接触循证医学的时间还比较短,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缺陷,另一方面在方法学上还有待创新。经典的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主要用于评价干预的特异性疗效,即组分疗效。针对复杂性干预,评价的疗效应当是系统疗效,因此在中医干预评价中应当充分考虑干预构成的多样性以及干预对象的社会属性和个体差异,综合多种方法来评价中医的复杂干预。这就需要重新考虑评价中患者、干预及结局的要素,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评价模式,整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与传统的临床流行病学或循证医学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有所不同的创新方法学模式[3]。中西医有很多不同之处,传统的RCT可能会在评价中医疗效时遇到挑战,寻找合适的评价方法或许是目前更紧急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

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484.

[2]

王家良.临床治疗性研究的设计与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2):94-96.

[3]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

学报,2007,28(2):212-215.

(收稿日期:2008-04-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6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