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黎雪芬:《白话史记》本纪五篇阅读札记

更新时间:2023-03-18 10:46: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白话史记》本纪五篇阅读札记

黎雪芬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湛江524048)

摘要:本文是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教授的《白话史记》的阅读札记,一共对《史记》中五篇本纪的十个词提出质疑,这十个词分别是:子,难,异哉,亲戚,耕农,自除,请事,未傅,其先,无赖。

关键词:《白话史记》;阅读;札记。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 Five of the discipline

reading notes

Li Xue-fen

(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This is the 14 institutions of Taiwan 60 Professor'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s reading notes, A total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five of the 10 words made suspect comment, 11 words those are:Son, Difficult, Different Weizai, Relatives, Farm, Since in addition to, Fu did not, The first, Mucker.

keyword: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 reading;reading notes.

《史记》是二十四史最杰出的代表,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的必读经典。但是它的文字古雅质朴,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因此,白话语译就是《史记》普及化所绕不过去的工作。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十四所院校的六十位教授花了两年时间创作出了《白话史记》。《白话史记》以译文忠于原文,文字流畅典雅而著称,符合译作的信达雅的要旨。但是本人读来,有些地方仍然会有疑问;所以便不自量力,写了这篇札记。

1

本文仅就《五帝本纪》、《周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中的十个词提出质疑,这十个词分别是:子、难、异哉、亲戚、耕农、自除、请事、未傅、其先、无赖。本文的体例为:先录有关本纪的正文,次引《白话史记》中的有关翻译,再引“三家注”及有关的各家训释,末加案语来申述浅见。引用文字时,会在引文之前标出书名,引文之后以阿拉伯数字标示页码。本文所用《史记》为中华书局1972年版,《白话史记》为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年版。

一、 黄帝者,少典之子。(1)(《五帝本纪》) .

《白话史记》译为:皇帝是少典氏的儿子。(1) 《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2)

《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2)

谨案:《白话史记》把“子”翻译为儿子,可能是根据《集解》的注释。但这种翻译为太史公所不取。《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案: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少典:传说中的有熊部落,黄帝、炎帝均为其子孙。”①子:指后代。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脩,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②

《史记注译》:少典,国名。当时的所谓“国”,实际上只是一个部族集团。《史记注译》把这句翻译为:皇帝是少典族的后代。(14)

《史记全译》把此句译为: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5)

可见,把这里的“子”翻译成“儿子”是不合适的,可把此句译为:黄帝是少典氏后代的子孙。

二、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6)(《五帝本纪》) .

2

《白话史记》译为:顺应天地的纲纪,阴阳的故常,③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2)

《现代汉语词典》:大限:指寿数已尽,注定死亡的期限(迷信)。(257) 《索隐》:存亡犹安危也。??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8)

《正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8)

《说文》:说,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卷三上,53)

谨案:“难”是一个多音字,这里应该读nàn,《正义》的注音是正确的,只是释之为“患难”之类不合于语意。如《索隐》所云,“存亡之难”的上句,是与之平行的“死生之说”。所以,“难犹说也”的解说是正确的。④

《史记注译》:死生之说:养生送死的仪制。《正义》:“说,谓仪制也。”传说黄帝造屋宇,制衣服,定礼仪,以便大众养育生者,葬送死者。存亡之难:国家存亡的道理。难,犹“说”。《史记注译》把此句译为:黄帝顺应天地四季运行的规律,预测阴阳的变化,研究养生送死的制度,考究国家存亡的道理。(14)

《孔子家语》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生死存亡之说。”⑤王肃把此句译为:他遵循天地的纲纪统治着人民,既明白昼夜阴阳之道,又通晓生死存亡之理。李笠曰:曰知曰达,亦即陈顺之意。以“死生存亡”和作一句者,避“说”字之复也。可见,“难犹说”,是矣。

张家英先生在《<史记>十二本纪疑诂》中提出,这个“难”含有“争议、辩论”与“诘问”之类的含义。这种用法在《史记》中也有反映。

1)《夏本纪》: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79)

2)《蒙恬列传》: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2568)

3)《袁盎晁错列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之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2747)

3

4)《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3002)

以上诸例中的“难”,都含有“论辩、诘难”一类的含义。

据上述资料,应将此句翻译为:顺应天地的纲纪,阴阳的故常,死生和存亡的道理和谈说。

三、 异哉,试不可用而已。(20)(《五帝本纪》) ..

《白话史记》译为: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4) 谨案:《白话史记》的译文把“异哉”遗漏了。

《史记注译》:异:奇异出众。已:停止。把此句译为:他才能突出啊!试一下吧!果真不行再停止。(15)

《史记全译》把此句译为:“不是这样吧,试一试不可以用就算了。”(16)这种译法,虽对“异哉”有翻译,但理解或有误,把“异”解释为“看法不同”,不符合《正义》的解释。

《正义》:异音異。孔安国云:“异,已;已,退也。言余人尽已,唯鲧可试,无成乃退。”(21)

我觉得《正义》的说法可靠些。

所以,可把这句翻译成:没有什么人才可以用了,不如先试试(鲧)吧,真的不行再不用。

四、 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33)(《五帝本纪》) ..

《白话史记》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8)

《正义》:二女不敢以帝女骄慢舜之亲戚。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34)

谨案:依据《正义》的分析,“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这句的结构是主语(尧二女)+副词(不敢)+谓语(以贵骄事舜亲戚);而这里的谓语“以贵骄事舜亲戚”是个状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以贵骄”作状语,“事舜亲戚”是中心语。所以,“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与“事舜亲戚”之间不应该加逗号。

4

《史记注译》把此句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着显贵的出身骄傲地对待舜的亲属。(17)

“亲戚”一词,古人原用于指称父母,后逐渐发展为指又血缘关系或有婚姻关系的人。《正义》的解释是: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史记考异》中曾对此提出批评。他说:“案:古人称父母为亲戚。《大戴礼·曾子疾病篇》:‘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孟子·尽心篇》:‘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楚世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犹言如丧考妣也。《孟尝君列传》:‘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亦谓其父母也。《正义》兼弟妹言之,非史公之旨。”⑥

《<史记>十二本纪疑诂》案:所谓“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其中的“事”只能是对父母而言。(24)

《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亲戚不悦,不敢外交。”孔广森曰:古者谓父母为亲戚。??王聘珍曰:亲戚,谓父母也。《五帝本纪》云:“尧二女事舜亲戚,甚有妇道。”??怀信按:“亲戚”谓父母,王说是。⑦

《春秋左传校注》:《左传·昭公二十年》:“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王念孙谓:“亲戚,谓其父也。”⑧上文的“免父之命”与下文的“奔死免父”可作证明。

《<史记>十二本纪疑诂》摘引了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卷十九中结尾的部分,在这部分中,王引之引录他父亲王念孙的意见,赞同钱大昕的观点,并为之作补充证明,非常具有说服力。现在摘引这部分的内容:“又案:《左传》‘亲戚为戮’,《史记·楚世家》作‘父戮’;《管子·九变篇》‘亲戚坟墓之所在’,《小问篇》作‘父母坟墓之所在’;《墨子·天志上篇》‘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下篇作‘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荀子·议兵篇》‘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汉书·刑法志》作‘欢若亲戚’;《贾子保傅篇》‘无恩于亲戚’,《大戴礼》作‘无恩于父母’;此尤其证明也。”⑨

谨案:此句可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着是帝尧的女儿的高贵身份而骄慢舜的父母。

5

不如仲力。今某之产业所就孰与仲多?”(386~387)(《高祖本纪》)

《白话史记》译为:高祖自捧玉卮,起立向太上皇敬酒,祝健康长寿。高祖说:“早先,大人常指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刘仲殷勤用力。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一比,是谁的多?”(219)

谨案:《白话史记》的翻译直接照搬“无赖”,未作翻译。

《集解》: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为‘无赖’”。(387)

《考证:》应劭曰:“赖者恃也。”周寿昌曰:“亡赖,无所恃以资生,如今游手白徒也。”《张释之传》:“尉无赖。”张晏注:“材可恃也。”应说是。14 《<史记>十二本纪疑诂》案:无赖,为“无才可恃”之义。 《史记》中“无赖”有三见。除本篇外,其他二例如下。

《张释之冯唐列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集解》引张晏曰:“无才可恃。”(2752)

《吴王濞列传》:袁盎谓吴反无足为忧:“吴所诱皆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2830)《正义》、《集解》、《索隐》三家于“无赖”无注。然此“无赖子弟”即“亡命铸钱奸人”;依袁盎之语意,实亦所谓“无才可恃”之徒。

可见,《史记》中三“无赖”并同,均为“无才可恃”之义。

《史记全译》译为:高祖捧着玉杯,起身向太上皇祝酒,说:“当初大人经常以为我无所依恃,不能营治产业,不如刘仲有本事。如今我所成就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多?”(471)

据上述资料,应将此句翻译为:高祖自捧玉卮,起立向太上皇敬酒,祝健康长寿。高祖说:“早先,大人常指臣无才可恃,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刘仲殷勤用力。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一比,是谁的多?”

《白话史记》的译者都是古文翻译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其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典雅,深得译事“信、达、雅”之要旨。称得上是普及《史记》、体认国学的精品。本文只是对我自己觉得有疑问的十个词提出质疑,并不影响《白话史记》的地位和价值。而且我的说法不一定可靠,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

11

得到老师的批评指正。

注释: ①

杨燕起.史记全译[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4. ②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2.2. ③

黄怀信.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732. ④

张家英.《史记》十二本纪疑诂[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4. ⑤

王肃.孔子家语[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177. ⑥

同④.P24. ⑦

黄怀信.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603. ⑧

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M]. 长沙: 岳麓书社,2006.1408. ⑨

同④.P24-25. ⑩

何明.秦汉散文[M]. 北京: 西苑出版社,2001.38. 11

何明.秦汉散文[M]. 北京: 西苑出版社,2001.39. 12

同④.P129. 13

同④.P151. 14

同④.P175.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 龙宇纯等.白话史记 [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

[3] 张家英.《史记》十二本纪疑诂 [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 陈直.史记新证 [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陈蒲清等.史记注译 [M]. 西安: 三秦出版社,1996. [6] 杨燕起.史记全译 [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7] 王肃.孔子家语 [M].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8]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 [M]. 北京: 中华书局,1983. [9] 杨伯峻.孟子译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1960.

[10] 黄怀信.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 [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 [1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M]. 北京: 中华书局,1981. [12] 左丘明.左传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3] 班固.汉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14] 何明.秦汉散文 [M]. 北京: 西苑出版社,2001. [15] 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 [M]. 长沙: 岳麓书社,2006.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s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