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基础课练习题》参考答案(最新)

更新时间:2024-03-16 05: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选题

1、B 2、A 3、D 4、A 5、C 6、A 7、A 8、B 9、D 10、C 11、A 12、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E 3、BCDE 4、ABCE 5、ABCD 6、ABCDE 7、ABCDE 8、ABCD 9、CD 10、BD 11、ABC 12、AB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

(1)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2)“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此观点不正确。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2)思想道德素质反映着人的阶级利益及其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对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3)所以这门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不是没用而是极为有用,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 2、参见课本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点评:的确,修养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事先做人,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的基础所在,没有修养的人是处处不受欢迎的。我们在事业开始之前一定要学会做人,因为良好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前途与命运。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选题

1、C 2、B 3、D 4、C 5、B 6、A 7、A 8、C 9、A 10、A 11、B 12、C 二、多选题

1、ABCDE 2、ABDE 3、ACE 4、ABCDE 5、ABC 6、ACD 7、ACDE 8、 ABCDE 9、ABCE 10、ABCD 11、BCE 12、ABDE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

(1)信念由于有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加上情感和意志的强烈支持,因此远比一般认识更加稳定。

(2)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精神现象,信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3)大学生掌握信念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树立科学信念具有指导意义。 2、此观点正确。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二者矛盾时,有抱负的个人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社会公共利益。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 2、参见课本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点评:(1)人是活在希望中的。理想信念对人生十分重要。它能够指引人生的分度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使得罗尔斯终于在51岁那年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2)对大学生来讲,理想信念的意义表现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一、单选题

1、D 2、A 3、C 4、B 5、B 6、C 7、A 8、A 9、C 10、B 11、A 12、D

二、多选题

1、ADE 2、ABCD 3、ABCDE 4、ABDE 5、ABCE 6、ABCD 7、ABCD 8、ABC 9、BCD 10、ABCDE 11、ABCD 12、ABC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事实表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2、此观点成立。

(1)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2)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需要科学家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才华直接报效祖国。青年大学生要正确处理爱国与爱科学的关系,为祖国强盛、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 2、参见课本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点评:肖邦在祖国波兰遭到侵略时,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肖邦热爱自己的祖国波兰,他的心自然要在波兰。肖邦要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可见肖邦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肖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炽烈热爱,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对同胞的无限深情,都凝聚在他那一颗炙热的心脏里,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以及希望魂归故里,与祖国为伴的美好愿望。波兰人民为了表示对肖邦爱国之心的崇敬,为他写下了“至爱所在,心之所在”的墓志铭。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选题

1、A 2、B 3、C 4、C 5、B 6、C 7、D 8、A 9、B 10、D 11、A 12、B

二、多选题

1、ACD 2、ABCD 3、ABCDE 4、ACDE 5、ACDE 6、ABCE 7、ABCE 8、ABCE 9、A C E 10、ABCDE 11、ABC 12、AB 三、辨析题 1、此观点错误

(1)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需求,而是提倡通过社会整体利益的满足和提高,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3)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需求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2、此观点正确

(1)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多样化的变化交替状态,既有对权力、金钱的追求,也有对奉献的追求。

(3)奉行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的人为金钱而疯狂,为私利而焦忧,陷入了拜金主义无底的深渊。近年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加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想拥有金钱无可非议,但金钱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

(5)应当坚持: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 2、参见课本 五、案例分析题

(1)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分析要点:

第一,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二,郭明义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第三,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科学内涵应该是行为人在意识、行为、情感三方面为民服务的有机统一。从行为人的意识上看,行为人在自己的思想上具有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从行为人的行为上看,行为人有为民奉献的无私给予行为,这是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从行为人的情感上看,行为人具有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这是为人民服务热情不减的保温罩。所以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应该是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为人民服务的错误理解。

第四,郭明义作为普通一员,社会没有对他有特殊要求,但他始终怀揣为民之心,无私给予社会之行,爱民胜过爱自己之情。所以郭明义的所作所为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真实写照。我们应该向郭明义一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热爱人民,奉献人民,服务人民。

(2)郭明义的事迹对我们认识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分析要点:

第一,人生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价值。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价值。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的价值。所以,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生价值的统一体中,社会价值居以最高层次,所以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主体应该是社会,而不是个人。社会以个人对其所做的贡献为尺度对个人的人生价值做出评判。

第三,郭明义就是把贡献作为自己人生行为的动力与责任,义无反顾地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谱写了震撼人心的人生价值。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D 6、B

7、D 8、B 9、D 10、A 11、A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D 3、ABCDE 4、ABCDE 5、ACD 6、BCD 7、BDE 8、ABCDE 9、ABCDE 10、ACD 11、AB 12、ABC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

(1)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了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了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2、此观点不正确。

(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2)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难免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有的是可以缓和的;有的则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有的还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 2、参见课本

五、案例分析题:

1、1988年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

2、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真正体

现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单选题

1、D 2、D 3、C 4、C 5、B 6、D 7、B 8、C 9、C 10、B 11、B 12、A

二、多选题

1、AB 2、ABCE 3、AB 4、ACDE 5、ABCDE 6、DE 7、AB 8、CD 9、ABC 10、BCDE 11、ABCD 12、ABCD

三、辨析题

1、错误。

法律规范是法律本体和基本的构成要素,而法律条文则是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法律内容的文字表述)。一个法律规范并不都是通过法律条文的“一”条来表述的,往往是 “几”条法律条文表述一个法律规范。 2、错误。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P120

2、(1)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地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昌盛;(3)可以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和巩固国防;(4)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

1、要点: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2、要点: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统帅,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规定。

行政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的重要形式,是对法律的细化。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拥有人身自由,而国务院制定的《收容遣送条例》侵犯公民这一权利,因此是违宪的,必须被废除。新制定的《救助管理

办法》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合宪的。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一、单选题

1、A 2、A 3、A 4、D 5、B 6、A 7、A 8、C 9、C 10、D 11、C 12、A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CD 4、ABD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 12、ABD 三、辨析题

1、答案详见课本157页第1自然段。 2、答案详见课本161页第4自然段。

四、简答题

1、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将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如何培养: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式;参与法律实践。

2、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面改变。

基本要求:详见课本154页第3自然段。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参见课本第152-154页

20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选题

1、A 2、A 3、D 4、D 5、C 6、D 7、C 8、C 9、B 10、B 11、C 12、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C 4、ABD 5、ABCD 6、ABCDE 7、ABCD E 8、ABCD 9、ABCDE 10、ABCDE 11、ABC 12、ABCDE 三、辨析题

1、此观点不正确。(围绕以下观点展开辨析)

(1)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今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

(2)社会在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而在人生发展中,环境不会主动适应人,人却必须改造环境并改造自己,使自己与环境相互适应。只有直面艰苦,才会客观面对现实,更深层次地认识人生,磨练意志,挖掘潜能,发挥才智。

(3)而且艰苦也是相对的,在艰苦中锻炼,本质上是对社会自觉担当责任,也是对人生历程的自觉准备。

2、此观点不正确。(围绕以下观点展开辨析)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过程等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

四、简答题 1、参见课本P172 2、参见课本P183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商某的遗嘱无效。商某所购4间房屋属于与张某婚后的夫妻共同财产,商某的遗嘱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所有权。

(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死亡或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才享有继承权。所以,商弟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本案中不享有继承权。商甲作为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商乙、商丙同等的权利。所以,在该案中,商母和商甲都享有继承权。

在本案中,享有继承权的人为:商母、张某、商甲、商乙、商丙。遗产继承前,应首先分割出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张某的个人财产部分:2间房屋、3万元。只有剩下的2间房、3万元才可以作为遗产进行法定继承。在本案中,五个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商母和商甲分别只能分得遗产0.4间房屋和6千元人民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考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A 3、B 4、A 5、D 6、A 7、A 8、D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ABCDE 3、ACD 4、ABCD 5、ABCD 6、BCDE 7、BCDE 8、AC 9、ABCE 10、ABD

三、辨析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答:此观点不正确。

(1)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2)“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答:此观点不正确。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事实表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3、答:此观点错误。

(1)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需求,而是提倡通过社会整体利益的满足和提高,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3)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与需求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4、答:此观点错误。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而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 5、答:此观点错误。

因为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

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在道德要求上,不能把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作为承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的先决条件。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恪尽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s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