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27 12: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运动生理学、兴奋、应激性、适应性 2、肌电图、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 3、红细胞压积、内环境、等渗溶液 4、每搏输出量、血压
5、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氧离曲线 6、激素
7、牵张反射、状态反射
8、有氧氧化、基础代谢、呼吸商 9、运动技能、动作自动化 10、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
11、身体素质、反应时、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12、极点、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超量恢复 13、青春性高血压
四、问答题(6题,共40分)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
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3、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4、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导科学训练? 5、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6、状态反射在人体运动中起何作用。
7、结合运动实例简述三个能源系统的代谢特点? 8、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9、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10、试述动作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11、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12、运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13、判断疲劳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14、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15、试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6、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规律
二、选择填空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 A.骨骼 B.肌肉 C.皮肤 D.肌腱
3.在下列环节中,不属于体液调节过程的是( )。 A.激素分泌 B.血液运输 C.动作电位的传导 D.靶器官的生理活动 4. 下列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 B.属于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C.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D.其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内
1
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 )。 A.缓慢 B.持久 C.弥散 D.以上均不是
7.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在调节机能活动过程中( )。 A.有时不需中枢神经的参与 B.条件反射是先天特有的 C.存在反馈且以负反馈多见 D.存在反馈且以正反馈多见 9.条件反射属于( )。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
C.正反馈 D.前馈
10.“反应”和“适应”用于描述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 A.运动强度不同 B.效果不同
C.调节机制不同 D.是一次性练习还是长期训练的影响 2.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 A.A带 B.I带 C.H区 D.Z线 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l-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 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5.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 )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6.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是( )。 A.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 C.膜电位 D.跨膜电位 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8.骨骼肌细胞中终末池是( )的储存库。
A.Mg2+ B.Ca2+ C.K+ D.Na+ 9.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1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Na+ B.Mg2+ C.CI- D.Ca2+
16.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
17.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范围内都可达到100%( )。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18.等张收缩时( )。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2
)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19.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20.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动蛋白 37.下列哪种收缩不做机械功( )。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38.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 )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39.自由泳的划水动作属于( )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40.由高处跳下,双腿支撑用力属于( )收缩。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1.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2.肌肉( )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明显。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5.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应提高( )。 A.肌肉力量 B.爆发力 C.相对爆发力 D.绝对爆发力 46.投掷运动员,应提高( )。 A.肌肉力量 B.爆发力 C.相对爆发力 D.绝对爆发力
47.与快肌纤维比,下列哪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 A.收缩力量小于快肌纤维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48.两类肌纤维动员的规律是( )。 A.运动强度较小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B.运动强度较小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C.持续活动时间较长,快肌纤维先被动员 D.持续活动时间较长,慢肌纤维先被动员 1.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约为( )。 A.35%~55% B.50%~60% C.40%~50% D.37%~50%
3
2.血清与血浆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内容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 )而血清则不含有。
A.纤溶酶 B.血小板 C.纤维蛋白 D.纤维蛋白原
3.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 )。 A.外环境 B.内环境 C.稳态环境 D.细胞环境
4.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变化 D.出现不同变化
5.血浆中最为重要的缓冲对是( )。
A.KHCO3/H2CO3 B.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C.NaHCO3/H2CO3 D.K2HPO4/KH2PO4
6.血浆渗透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变动。在进行剧烈肌肉运动时,渗透压( )。 A.暂时升高 B.暂时下降 C.变动不明显 D.持续升高
8.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不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 A.总血容量增加 B.血细胞容量明显增加
C.血浆容量明显增加 D.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31.耐力训练使血浆容量增多的幅度( )血细胞增多的幅度。 A.高于 B.低于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32.较大运动量的定量负荷后,优秀运动员的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幅度较一般运动员的( )。 A.大 B.小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23.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 )的现象。 A.不变或减少 B.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4.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量( )的现象。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加 25.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总数( )。 A.不变 B.偏低
C.显著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
34.运动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会发生( )的现象。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35.运动过程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 )。 A.运动过程中
B.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 C.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5分钟 D.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30分钟
2.心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方面的区别是心肌的( )。 A.兴奋性低 B.有效不应期短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3.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兴奋低 B.兴奋传导速度快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4.心肌能产生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
A.兴奋低 B.兴奋的传导速度快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4
5.心电图反映心肌的( )。 A.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B.机械收缩过程
C.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D.兴奋的恢复过程
11.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肌质网不发达,钙离子储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2.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 )毫米汞柱。 A.30~40 B.60~80 C.80~100 D.100~120
13.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血压舒张压约为( )毫米汞柱。 A.30~40 B.60~80 C.80~100 D.100~120
17.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A.外周阻力增加 B.心输出量增加 C.循环血量增加 D.血管舒张 18.衡量血管机能的指标常用( )。 A.心率 B.血压 C.心输出量 D.心电图 19.以静力性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A.心肌增厚 B.心室容积增大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D.无明显变化
20.以游泳,长跑等耐力性项目为主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 )。 A.心肌增厚 B.心室容积增大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D.无明显变化
21.有训练的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率和血压变化( )。 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22.有训练的人,在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 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40.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减弱
46.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血压超过( )的列为高血压。 A.140/80mmHg B.150/85mmHg C.180/90mmHg D.160/95mmHg 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4.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于( )。
。5
)
指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
3.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在泛化阶段,学员只对运动技能有感性认识,对动作的内在规律还不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还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学员做动作时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做动作费力。
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该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4.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学员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学员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
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员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
5.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此时己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学员做动作时,准确、优美,某些动作环节可出现自动化,环境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到破坏,完成练习时感到省力。
为了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6.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maximal oxygen intake)或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15.无氧功率
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4.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则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的运输效率,即心输出量的大小,它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所制约。由此可见,心脏的泵血机能及其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当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VO2max的重要因素。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一般用氧利用率来衡量。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或吸入)氧的百分率称为氧利用率。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被认为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
16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A.遗传因素:VO2max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
B.年龄、性别因素:VO2max在少儿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于青春发育期出现性别差异; C.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训练初期VO2max增加主要依赖于心输出量的增大;训练后期VO2max的增加则主要依赖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的增大。
1.身体素质
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9.反应时(reaction time)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23、有氧耐力(aerobic endurance )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被称作有氧能力。
24、无氧耐力(anaerobic endurance)
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力有时也称为无氧能力。
1. 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很多,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性别、体重和年龄等方面。
试述动作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臂速度等。
动作速度主要是由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11.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1)无氧耐力
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力有时也称为无氧能力。提高无氧耐力的训练称为无氧训练。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时,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因此,无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力。 (2)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元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3)缓冲乳酸的能力与无氧耐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值造成影响。但由于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致于发生太大的变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血液中碳酸酐酶(促进碳酸分解的酶)的活性。 (4)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与无氧耐力
4.极点
17
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5.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11.运动性疲劳
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13.超量恢复
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11.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有下列几种学说: (1)皮质保护性抑制学说
这派学说认为长时时间重复同一种运动或进行时间短运动强度大的练习时,大量的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有关神经中枢,使这些皮质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能量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皮质细胞就由兴奋转为抑制,以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耗损,认为疲劳时产生的抑制对大脑神经细胞有保护性作用,所以提出疲劳的产生是大脑皮出现保护性的结果。 (2)能源物质耗尽学说
认为运动时能源物质耗尽与疲劳过程有直接关系,能源物质耗尽的程度取决于肌肉活动的类型及代谢特点,由于运动时能源物质耗尽,所以机体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
(3)堵塞学说
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其依据是疲劳时的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由于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率减慢。另外,PH下降还使肌浆中Ca2+ 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弱。
(4)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认为疲劳是由于PH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有人研究,当人体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
(5)突变理论
从肌肉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提出了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认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其主要途径包括:单纯的能量消耗程度、能量消耗和兴奋性衰减过程、肌肉能源物质逐渐消耗过程、单纯的兴奋性丧失。 (6)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激烈运动时,由于肌纤维膜破裂、内质网膜变性,使血浆脂质过氧化(LPO)水平增高。LPO不仅对调节Ca2+ -ATP酶产生影响,造成胞浆中Ca2+的堆积,影响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还对线粒体呼吸链ATP的释放、氧化酶的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此外,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也与运动性疲劳有关。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仍有待于深入广泛的研究。
14.判断疲劳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18
肌力测试、神经系统功能测定(反应时、血压体位反射)、感觉器官功能测定(皮肤空间阈(两点阈)、闪光融合频率)、生物电测定(心电图、肌电图等)测试方法。 单项选择题
7.青春性高血压
儿童少年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熟时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同时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
l.试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是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的完整过程。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但这个过程又不是直线变化和不分层次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阶段性的质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呈现出头尾发展规律和正侧发展规律。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以身高和体重为例,从胎儿到成熟有两个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二次突增是在青春发育期。
(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规律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不同。
10.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特点如下:
(1)身体素质发展有自然增长的特点,随年龄增长(17~25岁)而增长。男孩在15岁左右,女孩12岁左右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男子16~20岁,女子13~20岁增长速度缓慢,男女生在13岁之前各种素质增长值的差异不大。13~17岁增长值的性别差异加大,18岁以后趋于稳定,各种素质随年龄递增,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力量—耐力—速度。
(2)身体素质发展有阶段性特点:有增长和稳定两个阶段,增长阶段中又分为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每种素质都是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但各阶段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速度素质最先过渡,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
(3)各种素质发展都有敏感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各种素质增长速度不同,敏感期一般男子在7~16岁,女子在7~13岁;
(4)各种素质都有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大多在19~21岁。
19
正在阅读: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11-27
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机材料的研究 - 图文06-01
2014-2015年四川省雅安市荥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解析04-20
二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第二学期04-09
神推05-23
2010年第二期四川省药品质量公告(总第20期)药品抽验不合格品种08-17
计算机二级判断题09-30
紫外可见光谱习题01-27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8南极,一片净土 - 语文S版05-05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03-2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题
- 生理学
- 运动
- 项殿元赞
- 在比较辨析中感悟语言形式之美
- 复变函数论 第三章 复积分
-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 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 上海博物馆重要馆藏解说词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模拟测试卷集 - 图文
- 2011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
- 2020届高三数学备考冲刺140分问题01数集与点集的运算含解析
- 基于安卓的快递运单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 图文
- 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2018年
- 标准智能型KHP143使用说明书 - 图文
- 4.第四章财务状况报表分析习题解析 - 图文
- 总经理必备的核心财务管理技能实战
- 艺术概论考核要点及参考答案
- 初中语文病句类型及练习
- 2016年《初级会计实务》模拟题
- 醛,酮的反应与制备
- 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