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用过的德头漫谈- - - - 徕卡R系、contax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0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所用过的德头漫谈-——————徕卡R系、contax(转接邪派)

开这个帖子很纠结,从转入手动后,就远离纷扰,安心研究摄影和镜头,偶尔上来看看,蜂鸟还是一样吵吵嚷嚷。想想还是随笔写写,写到哪算哪吧,算作总结,算作给有兴趣的同志一点交流。

Romil同学已写过《我所用过的德头漫谈(给想入德头的兄弟一点参考和建议)》有关东德和西德禄来,洋洋洒洒数十页,独缺徕卡r系和contax高富帅,我觉得甚是可惜,不才试试将这段补齐,东拼西凑,泛泛而谈,当作一乐。

Romil同学原帖http://records.5d6d.com/viewthread.php?tid=864

本人摄影水平还是在努力学习阶段,发发镜头照片,不谈德味,不参加口水。

一、前言

写文章之前先解释我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1、为什么推崇徕卡和蔡司

老一代的摄影师,一直以拥有一台m系旁轴为最终理想。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才让我们如此接近徕卡(一个镜头还不到一平米房子),我们才拥有如此多的色彩。

喜欢徕卡蔡司的都是一些追求完美的极端分子,兵书二十二篇有云“从来没有哪一个品牌的粉丝们像徕卡的粉丝们这样重视镜头的号码;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品牌的粉丝们像徕卡的粉丝们这样重视镜头结像味道的细微变化。徕卡始终拥有着摄材世界里最为坚定、最为“铁杆”的一群拥趸,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并且通过Internet结成同盟,他们被我戏称为――“Leica原教旨主义者”。对于他们,每一款镜头自何年何月开始设计,由谁设计,设计采用的结构是什么,中间经历了几度更改,每一次更改的理由和结果是什么,何时投入生产,生产工艺有无变化,生产了多少数量,每一批次的镜头号码是从多少到多少,各批次之间的用料有无变化,哪一批的用料、工艺最佳,各批次之间的结像特点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符合传统的“徕卡味道”,每一支新镜头第一次卖到了哪里,它到我手中时已经几易其主??MyGod!他们简直比徕卡厂的工程师还要严谨细致!谁会像他们那样对一支镜头的来历寻根问底到偏执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外人戏称他们为“发烧友”的由来――得到一支梦寐以求的靓镜时的欢乐,被人欺骗后的痛苦悔恨,对藏品的百般珍爱呵护?..他们对器材的痴迷外人无法理解,他们甚至扬言:“生活本无乐趣,把玩徕卡已是唯一的避风港??” 。”

身边有些徕卡玩家,我戏称他们为“号段党”,这在二手界比所谓的“成色党”、“发烧友”更甚,所收的镜头首先成色如新,不能有瑕疵,然后长期ebay徘徊,碰到更好号段决不放过,几经易手,最终拥有银黑盒39号段,同时保持一个使用一个收藏。。。oh,mygod。

德国人的严谨在相机和镜头上反映更加真切,徕卡和蔡司对完美的追求,让最挑剔的人都挑剔不起来。徕卡蔡司拥有20世纪最好的光学设计,最好的玻璃,最精细的组合,数十年不易损坏(早年的镜头特别是东德镜头容易掉膜和起气泡,这个对于莱卡和蔡司来说基本很少)。我们曾经认为,徕卡镜头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丫主管每天都在犯愁,我们都造出来M35 1.4双a了,为什么大家还在把老八妹。

早年观点是徕卡不擅长镜头设计,超广、变焦大都为其他工厂设计并生产(如大名鼎鼎的安古龙r21f4就是由施奈德涉及生产,r15f3.5是蔡司购买宾得技术,再由莱卡委托生产),但是被徕卡逐渐打破,1975年设计了r19f2.8一代,1990年全新改进结构设计了r19f2.8二代(能与之pk的也就ze21或contax d21了),长焦上设计了r70-180f2.8,能与徕卡自身同焦段定焦pk(源自莱卡自身解释),当之无愧的长焦王者。摄影是记录也是艺术,推崇徕卡和蔡司,正是对光学极至精神的追求。

发一张我的r19 f2.8二代吧,此头对焦手感极好,有阻尼却没有阻力。

镜头真身

2、是否有德味

我觉得,德味不是蓝洼洼,也不是苦大仇深,兵书二十二篇用到了高频下的微反差做为解释,在我初入手动的时候还难以理解,随着使用镜头增加,与前期红圈拍摄照片对比,似乎略微明白一些。德头的分辨率极佳,细节出色,特别是欠曝下不死黑,层次过渡自然,画面的油润伴随着色彩华丽,很容易让人沉寂在自己拍摄作品中。德系头对高频和低频的准确反映是德味的根源,高贵暗调蓝色,迷人的黄色高光。

由于自己的图片不具备十足韵味,从影友中借用一张经典,供大家参考。版权归牛兄弟所有。

有人说过蔡司的适合只看一张照片,而徕卡的味道体现在将一系列照片拼成一个故事,一页页翻过。

德味来源哪?按照坊间说法,德头味道不同来源于非环保玻璃(即镧系玻璃),大多数卖家必定会说,非环保玻璃,德味如何如何浓厚,这也许是德味来源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按照屋脊有关德味分析的帖子,光谱的反映对于玻璃要求较高,特别一段蓝紫色波段较短,不好显现,于是佳能尼康甚至直接pass掉,徕卡和蔡司却采用了最昂贵的方法折中解决,于是暗调蓝色也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个并没经过权威解释)。其次,成像影响决定因素为对相差(三级、五级、彗星)的抑制,莱卡和蔡司以优良的结构和高折射玻璃解决得更成功。

德味需要ps吗?很多人误认为玩徕卡蔡司的后期都是盲流,其实恰恰相反,相片需要ps加强,很多玩徕卡蔡司的都是后期高手,对于色彩整体把握十分了得。

r35f1.4 拍摄秋,不那么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s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