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学考试03338政府经济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10-03 19: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6、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
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11、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2、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3、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15、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16、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7、投票悖论:投票悖论是指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18、票决循环: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19、政府支出相对量:即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0、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2、公共定价法:对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2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24、公共投资: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25、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26、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指各主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2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手段。
28、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29、社会保险: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
30、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31、政府外债:是指狭义的外债,即国家作为债务人,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3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33、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4、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35、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 36、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37、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38、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39、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
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40、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41: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42: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
43、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4、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一类是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形态为计税单位;另一类是以价值形态为了计税依据。 45、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46、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47、二部定价法:是指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48、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公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
比例关系。
49、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5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51、复式预算:是于单式预算相对应,根据预算收支的性质,将政府收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表格中反映。
52、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形成性考核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信息的不对称: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
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2.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3.社会保险: 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
1.政府收入:所谓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税收制度: 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3.二部定价法:二部定价法是指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4.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
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1.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货币政策:所谓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
3.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分别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权益分配关系。国际税收包括以下三个内容:国际税收是一种税收活动,不能脱离国家而存在;国际税收是有特定含义的税收活动,凡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财权利益的税收活动才属于国际税收;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指各主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
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社会净收益大干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交易)。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 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则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社会性因素)。
1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支出)。
1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在进行具体相关方案的选择标准不同)。 1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1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采购管理的公开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16、民公共投资范围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投资)。
17、基础设施的特点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成本较高)。
18、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9、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效率、有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
20、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2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承担公共
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调节、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2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风险分担功能 、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23、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兴办的主体不同;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24、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社会保险政策)的影响。
25、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两者性质不同、两者的效果不同、两者的目的不同)。
26、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务、所进行的支付都是无偿的、都改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27、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
28、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利益兼顾的原则;合理负担的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9、税收三性是指(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30、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税收、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公债)。 31、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税收、收费)。 32、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33、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全额、超额、全
率、超率累进税率)。
34、直接税的特点是(税负不易转嫁;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税负较为公平)。
35、属于价内税的有(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 36、税负的转嫁方式有(前转、后转、散转、消转)。
37、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货币负担、真实负担)。
38、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39、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
40、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两权分离、管理科学、实行法人财产权)。
41、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股息、红利收入;上缴利润;租金收入;其他收入形式)。
42、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营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税;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43、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按边际成本定价、按平均成本定价、高于平均成本定价)的选择。
44、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
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好处。
45、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国内公债、实物公债)。
46、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社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积累的债务、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47、公债市场功能有(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8、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4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买进、直接、一次、抽签偿还法)。 50、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当年预算直接拨款、预算盈余、发行新债偿还旧债、偿债基金)。
51、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2、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53、政府预算具有(年度计划性、法律性、集中性、公开性)。
54、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综合性;克服了代编预算方式的盲目性,提高了准确性;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的预算分配权;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的优点。
55、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56、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能有(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57、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58、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59、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60、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税式支出、财政贴息)。
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
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6、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
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 17、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
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
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0、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税负转嫁引起的。
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我们知道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 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 稳定市场物价
25、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
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 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 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 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
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30、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31、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模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债规模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率和宏观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债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2)生产关系类型。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3)安定政治背景。在不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4)国家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5)财政政策选择。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6)金融市场状况。公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
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政府对债务管理方面的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公债的规模。如果政府的债务管理水平很高,比相对较小规模的公债就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反之,如果政府管理公债的水平较差,那么就需要较大量的公债才能产生同样的效益。因此,公债规模还受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的影响。
1.预算编制一般遵循什么原则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每一科目应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不得编造。机构、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要按实际情况填报;(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历年制,即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止。二是跨年制,即从本年的某月1日至次年某月的上月底,跨度为12个月。 2.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是什么?
答: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有着下列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
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3.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
答: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2)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3)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
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前提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3、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分别是什么? (1)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2)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3)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4)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
支出规模的增长。(5)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4、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政府支出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绩效。
5、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分别是什么?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
正在阅读:
广东自学考试03338政府经济学重点10-03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07-22
输电线路多旋翼无人机巡检的技术研究与应用07-22
优坊网推荐四款带有鸥翼式车门的经典车型07-22
湖南省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市站交底0207-22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06-05
一例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06-05
02 Acteurs du Fret A&233;rien 2012 02 0106-05
申请设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06-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广东
- 自学考试
- 经济学
- 重点
- 政府
- 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