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3-04-08 22: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AREER HORIZON

教育教学研究

职业时空 2010年6月

?104?

收稿日期:2010-04-22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学校重点支持项目(08sxxg02)作者简介:邹占(1979-),男,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摘要: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相应变化。高校可从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学新生入校后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同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始,就亟需接受文化教育,以防止被过度西化和分化,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近65%的高校大学生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40%左右的学生把网络“BBS ”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和交流感情的主要

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邹  占  李菊芬  蒋道平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

2.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化。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更加国际化,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专门指导

1.各高校可根据多校区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一个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2.根据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要求,建立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该模式类似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管理模式,其基本内容为本科一年级文理大类

CAREER HORIZON

教育教学研究

第6卷?第6期 职业时空

?105?

学生不分院系、专业,在一年级完成基础课学习任务后选择学院。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本科新生文理大类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一年级阶段以养成教育和通识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发展目标,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过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两个平台,积极主动开展新生工作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针对诸多问题,各高校有必要定期开展新生辅导员培训和交流活动。如,中国科技大学学工部每个月组织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开展“集体备课”,即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就日常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共同讨论,商讨解决方案,“备课”后,各位老师将“备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1.新生辅导员队伍。新生阶段是大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新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复杂的多样性,新生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重大,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应该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级集体的骨干力量,是师生之间、校系之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对高校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新生辅导员应具备选拔和培养新生干部的洞察能力,选好帮手,能发挥其工作优势开展好工作。

(四)应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

长期以来,大学实行的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新生刚进校园,宿舍、班级、系别,甚至小组都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人管着。这样虽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却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外,大学生是自己选择室友的,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居住,无形中形成了知识的交叉。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将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原有的管理重心所赖以存在的班级和专业的稳定秩序被打乱,不同专业和班级年级的学生可以于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或于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原来维系班级统一活动的固定教室不复存在,而转为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中来。相应地,学生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在寝室中,寝室成为学生活动相对固定的场所。如,浙江大学2000级新生按报到顺序安排寝室住宿而不是按专业、班级安排寝室,这实际上已将学生宿舍社区的概念导入了学校育人体系。同时,随着培养模式和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改革力度,相应地实行了学分制、定额淘汰制、主辅修制等制度,使原先班的概念不断弱化。

三、小结

高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大学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使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若干意见》[Z].2004.

[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

[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教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6.

[4] 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电

力教育,2008,(1):144-145.

[5] 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