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学段检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11 15: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莆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 [必修四]

命题人:胡一萍 审核人:黄新建 吴琳芳 王思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54分。)

1.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亚理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这表明( ) A.特殊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4.下列古诗中与右边漫画的哲理启示相一致的是( )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5.北宋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他认为,由阴阳和合所产生的万事万物,都有对、有仇,即都有矛盾。至于如何化解、解决种种矛盾,他提出了“和而解”的方法。(《正蒙.太和》)这个观点的主张是( )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C.与唯物辩证法是完全一致的 D.肯定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6.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

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7.我国政府借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的契机,稳步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坚持多用油者多交税,少用油者少交税的“公平和效率”原则,这体现的哲理是 (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适度的原则 ③外因有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杰克·韦尔奇(美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用人规律并称之为“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D.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

9.右图中甲为海口、乙为南京、丙为北京、丁为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四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说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实践决定认识;气象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气候的变化规律

C.运动是绝对的;气候瞬息万变,变化无常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0.当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附加“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的条件,对此大学生持反

对态度,认为如果社会不提供机会,我们就永远没有工 作经验”。你认为大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承认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承认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肯定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

D.肯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尽管社会上对医改有种种议论,但在医改的总体方向上却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至少,

政府要通过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切实履行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责任,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至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的投人保障责任其实并不矛盾,在坚决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专家设计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也包括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营利性私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增值医疗服务。社会对医改有种种议

论,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下列说法正确体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

13.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一词在汉语里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

汉语里,危机就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绝:“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化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这里说中华文化的伟大,主要是指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 ) A.哲学思想 B.唯物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14.在高三复习阶段每天都有诸多的学习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如

果善于按照下图所示将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

I指重要且紧急的事 II指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A.矛盾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III指不重要但紧急的事 IV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15.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

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1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

倡导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预测 C.自然规律是人们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

明也。”这表明了( ) A.对待事物要亲眼去见识 C.要认识事物的规律

B.对待事物耳闻就行 D.实践的重要性

18.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

主要反映了( ) A.真理的具体性 C.真理的条件性

B.真理的相对性 D.真理的客观性

19.人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人以它的灵敏性和更好的环境

适应性深受人们的青睐,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家务,它可以独立操作生产程序,它还可以深入险地排除工程故障,甚至做一些人不能做的事情。这些事实说明( ) ①机器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人进行某些意识活动 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渐分化,产生了

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6个方面人员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1.有个孩子去池塘摸鱼。他父亲叮嘱: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会吓得往水深处跑,

就捉不到鱼了。孩子刚开始摸鱼时缩手缩脚,一条也没逮到。后来,他突发奇想,先在池塘中央挖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竟捉到半桶鱼。这个故事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C.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D.科学思维方法是我们做事成功的源泉

22.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23.“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

框住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材料中的“人民群众”是( ) ①一切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的人们 ②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③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④

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24.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民生厚(生厚:生产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民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26.“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D.任何个人都不能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7.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 )

①社会地位和个人需要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所处的立场 A.①

④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

D.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莆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答题卷

高二文科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题号 答案 1 2 17 3 4 5 20 6 7 8 9 24 10 11 12 13 27 14 15 题号 16 答案 18 19 21 22 23 25 26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8、(14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财富之源。阅读下列材料并探究相关问题。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天津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工作,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选拔,122名高校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到市郊六区县的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等职,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用价值观原理评价这一政策的合理性。 28、(14分) 29.(16分)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回答某大学同学们提出的,“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三个问题时,他一连说了三个“不知道”!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丁教授解释说:在太空实验找到反物质和暗物质之前,谁也无法

确定能不能找到。而科学是“花钱最多最没有经济效益的事”,很多科学成果科学家是不可能知道它的经济价值的,但若干年后会很有用。他的简短而朴实的解释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这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却经常回答“不知道”。他常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然而,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在他的科学实验历程中,为人类解开了很多“不知道”

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丁教授的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为什么会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8分)

(2)他经常回答“不知道”,却为人类解开了很多“不知道”。这说明了哪些道理?(8分)

29.(16分) (1)(8分) (2)(8分) 30.(16分)2009年7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落实和完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面向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增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8分)

(2)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什么重要作用?(8分) 30.(16分) (1)(8分) (2)(8分)

莆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答案

高二文科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5

ADCCD 6~10

BADAC 11~15 BCCBD

16~20 ADDCC 21~25 CDBDC 26~27 C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8.⑴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大学生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并为之奋斗(4分)

⑵人生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大学生是人才,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奉献了青春,但也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将来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大材”奠定了基础。(6分)

⑶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4分)

29.⑴①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丁教授的解释能赢得学生的掌声正在于他承认了每一时期的人们认识的有限性。②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丁教授坦言“不知道”所体现的严谨科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掌声。(8分)

⑵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也要不断发展。人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不断地去追求真理。所以丁教授经常回答“不知道”,却为人类解开了很多“不知道”。②人们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强烈好奇心使丁教授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人类解开了很多“不知道”。(8分)

30.⑴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不能脱离原有的基础孤立存在,因此,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8分)

⑵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以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快结构调整有利于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有利于更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