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湿地保护项目(生物治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07 23: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疆环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新疆环博斯腾湖生物治碱工程

1.1.2项目主管单位:新疆自治区林业厅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焉耆县林业工作站郭文华

博湖县林业工作站明其克

和硕县林业工作站艾尼瓦尔.艾沙1.1.4项目性质:新建

1.1.5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

(1)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开都河两岸及博斯腾湖大、小湖周围地区,行政上涉及焉耆县、博湖县、和硕县,地理位置介于东径86°40′-87°26′,北纬41°56′-42°14′。

(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盐碱地造林200公顷,芦苇复壮8066.1公顷,封滩(盐碱地)育林8124.88公顷。详见表1—1

博斯腾湖生物治碱一期工程建设规模表

1.1.6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本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至2007年,共2年。其中:2006年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和检查验收工作。

1.1.7项目总投资:总投资2893.41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2516.01

2

万元,其它费用377.40万元;在总投资中,申请国家投资2314.7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78.68万元。

1.2建设依据和原则

1.2.1建设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

○1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2)文件、规划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②《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3年

③《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4年

④《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

⑤《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3

⑦《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⑧《全国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规划》

⑨国家退田还泽、还湖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关规定

⑩《巴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11《巴州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

○1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2.2建设原则

(1)遵循国家和地方与湿地有关的规定,符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

(2)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导,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3)坚持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结合的原则;

(4)坚持保护现有湿地与恢复原有湿地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

(6)坚持建设方案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2.3建设目标

(1)建设宗旨

贯彻执行“积极治理,全面保护”的方针,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为依据,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为前提,以人工造林、封滩育林和芦苇复壮为重点,针对博斯腾湖湿地不同区段盐碱化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和恢复措施,逐步恢复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2)建设目标

在两年时间内,通过对博斯腾湖湿地上游开都河两岸实施人工造林,大、小湖区的芦苇实施复壮及湖区周围的盐碱地进行封滩育林等措施,使博斯腾湖水质和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面积和动植物资源得以恢复,使博斯腾湖生态环境质量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一期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2

主要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5

1.4结论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当前环博斯腾湖湿地土壤盐碱化的具体问题,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论述了工程建设实施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确定了湿地生物治碱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项目规模、项目布局、建设方案、组织管理机构、工程投资和建设进度安排等,并对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4.1 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博斯腾湖湿地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国家的重要湿地,其保护意义重大。它不仅具有提供水资源、缓解旱涝、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荒漠化、净化环境、调节气候、提供水产品及其他资源等多种效益。同时也维系着焉耆盆地绿洲生态系统,是博斯腾湖周边及上、下游地区人民生存和生活的依托,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该工程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路,也符合博斯腾湖湿地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工程建设十分迫切和必要。

1.4.2 工程实施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工程建设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与内部管理条件、资源供给与

6

用地条件,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均比较优越,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1.4.3 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工程实施后,博斯腾湖湿地的生物治碱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湿地面临的富营养化潜在威胁将得到基本消除,局部湿地的萎缩、退化和污染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湿地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将更趋良好,不仅为当地和周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也将对新疆和其它省区湿地生物治碱工程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带动博斯腾湖苇业、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也将显著增加。

总之,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工程建设顺应国家形势,符合国家政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尽早批准立项,付诸实施。

2、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过

7

渡带特性,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生物基因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缺乏对湿地的认识了解,忽视了湿地功能和效益,对湿地进行盲目开发,造成大面积湿地退化和消失。

面对湿地所处的“严重威胁”困境,“保护湿地”、“拯救湿地”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人士的共同心声。为加强湿地保护,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签署了《拉姆萨尔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特别是作为水禽主要栖息地的湿地。截至2000年6月已有121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027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8000多万公顷。同时为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促进湿地保护,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把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1995年湿地国际在英国格洛斯特郡成立,成为全球化的有效保护湿地和湿地物种的国际组织。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标志着我国湿地的保护正式与国际接轨。自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政府认真执行公约有关规定,履行成员国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24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相继将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及香港米埔等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6年3月,湿地国际-亚太在中国北京设立了一个中国项目办事处,并于1997年3月5日-8

8

日,在中国北戴河召开了湿地与水禽保护国际研讨会,通过了着手实施“东北亚鹤类保护点网络”计划的《北戴河宣言》。1997年4月我国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确保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湿地保护,把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进一步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并对湿地保护、湿地作用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2004年2月,国务院通过并批准了由国家林业局等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明确了到2030年,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建设布局和重点工程,对指导开展中长期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新时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关心和关注湿地工作的新局面已经形成。截至2005年2月,中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名录有30处,总面积达343万公顷。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地域辽阔,湿地更具有特殊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湿地类型多,分布广,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绿洲湿地、冰川湿等天然湿地及各种人工湿地,新疆的各种湿地类型在巴州都有分布,巴州不仅土地面积是全国第一大州,而且湿地面积也是新疆第一大州,湿地面积有584917hm2,占全疆湿地总面积的39.43%。巴州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素有阳光地带之称,有大小河流54条,湖泊69个,地表水资源总量106×108m3,地下水补给总量60×108m3,可垦土地2906×103hm2,水

9

能蕴藏量295×104kw。而巴州的湿地、可垦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环博斯腾湖地区。

自50年代以来,随着巴州人口大规模的增长和迁入、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随之增加,突出表现在农田灌溉用水、林地用水和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农业及其他行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湿地水源,由于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得力,水资源的大量需求,造成河水流程缩短,下游水量减少,流入湖泊和沼泽水量减少,湖泊和沼泽面积减少,甚至干沽。解放前罗布泊曾经是新疆最大的湿地,面积大于125万公顷,有记载的水禽有天鹅、鹈鹕、鹤类等数十种。近三十年来,由于中上游大量开荒种地,水源截流,罗布泊湿地已不复存在。

湿地的围垦也是博斯腾湖流域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相对集中,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原有的自然湿地演变成了人工湿地或逐渐消失。很多绿洲湿地、河流沼泽大部分被开垦为耕地。除此之外,污染、土壤盐渍化以及过度利用也使这些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博斯腾湖被排入了大量农业和工业废水,使其正面临着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和矿化度升高的威胁,目前全湖已达中营养状态,综合指数达到33.2。大湖区的黄水沟至西南小湖区已严重富营养化,矿化度也上升到1.42g/L。由于围垦、水质恶化和土壤盐渍化,导致博斯腾湖的芦苇沼泽面积由60年代中期的400km2减少到现在的300 km2,减少了25%。污染和过度利用还导致了许多湿地受到严重干扰,湿地植被遭到破坏,植被和鱼类资源的枯竭、严重消弱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功能,使多种水禽和依赖湿地生活的其它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许多湿地动植物种类呈现濒危状态甚至灭绝。

10

博斯腾湖流域湿地环境的变化表现演替上,其总体的演替趋势为:稳定湿地---不稳定湿地;常年湿地---季节性湿地;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深水湿地---潜水湿地;淡水湿地---(半)咸水湿地。与此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也发生演化,物种结构趋向简化,功能减弱,自然生产力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未能充分认识湿地本身的价值,片面的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造成的。目前,国家确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点和切入点,环境保护在开发建设中居于主要地位。人们对于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有了新的认识。目前紧迫的任务是维护现有湿地不再减少,恢复部分有重要意义的湿地,调整目前湿地用水不合理的状况。在保护的前提下,制定湿地合理利用计划,探讨湿地合理利用的方法和模式。

为了改变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有关各级政府部门已在博斯腾湖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国家林业局最近制定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中,已将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工程列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开都河两岸人工造林,博斯腾湖周围封滩育林、芦苇复壮工程。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根据有关内容,考虑目前财力及实际的可操作性提出来的,它是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博斯腾湖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是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降低;其次是矿化度增加,盐污染加重;三是入湖废水的排放,湖区有机污染加剧;四是

11

湿地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由于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对下游孔雀河流域湿地及其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如来水量的减少,河水水质的咸化,湿地减少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下游断流不断扩展,加上孔雀河流域本身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他因素,博斯腾湖出现的生态问题在孔雀河流域得到了加剧。目前,国家和当地政府对博斯腾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正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有关政策和实施一系列的治理项目解决博斯腾湖地区的环境问题。

2.2.2保护博斯腾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博斯腾湖曾有大片的沼泽湿地,这些湿地由于上游来水的减少、大量的围垦造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过度的引水灌溉等因素,使昔日的湿地逐渐消失和退化,其功能也逐渐消失。随着荒漠地区主要栖息地的减少,很多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的野生动植物在减少或濒临灭绝。小湖区周围的大片沼泽,现在由于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正在逐步缩小,在这里栖息的大白鹭、苍鹭、骨顶鸡、小萎鸻、潜鸭类、赤麻鸭、长脚鸆等珍惜水禽正在受到威胁。湿地的退化,使以湿地为支撑的绿洲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湿地保护和恢复,该区域的生存环境恶化趋势将得不到根本的扭转。

2.2.3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博斯腾湖湿地为西部生态极端脆弱的焉耆盆地广大人民提供了人畜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确保了博斯腾湖流域人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湿地中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轻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材料,湿地中广泛分布的芦苇不仅用于造纸和房建,还能带动

12

相关加工业的发展。另外湿地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加快了博斯腾湖渔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博斯腾湖自然景色壮美秀丽,为巴州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依托湿地资源能够开展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活动,如钓鱼、射击、划船和观鸟等,是巴州人民及中外游客旅游和疗养的胜地,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2.4西部大开发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目前,随着焉耆盆地油气田开发力度的加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其重要。“西部开发,环保先行”,只有在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才可能保证发展的胜利成果,不至于花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由开发取得价值去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这是我们多少年来资源开发和利用得到的教训。对于内陆干旱地区,湿地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绿洲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条件,是防治荒漠化进程的主要屏障,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更依赖于湿地。因此,保护和恢复博斯腾湖流域湿地,是当地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13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东段南坡焉耆盆地南侧最低洼处,东径86°40′~87°26′,北纬41°56′~42°14′,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发源地。

开都河是天山南坡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年平均径流量33.7×108m3。河源海拔4800m,终年积雪,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降雨。河道进入平原后,水流平缓,河谷开阔,河漫滩发育,多汊流、沙洲。下游于博湖县以下建有宝浪苏木闸,将开都河分为东、西两支分别注入大、小博斯腾湖,河流全长513km,流域面积2.2×104km2。

博斯腾湖水域辽阔,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25km,形似一把不规则的镰刀,在最高水位为1048.75m时,水面积为100.4km2,容积为88×108m3。在水位高程为1048m时,平均水深8.2m,最深为17m。湖盆呈深碟状,中间底平,靠近湖岸水深急剧变浅。

博斯腾湖分大、小两个湖区,大湖区是湖体的主要部分,在大湖区的西南部还有一连串的浅泊,由蜿蜒的孔雀河所贯穿,周围为苇湖区,习称小湖苇区。小湖苇区面积363.94km2,其中水面积44.54km2,苇沼面积39.22km2,相间的盐碱地和牧地等39.22km2。此外,在大湖西北部和黄水湾一带,由于农田排水散流到这一片低洼地,曾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芦苇、沼泽区,总面积达131.94km2,其中水面17.03km2,苇沼107.76km2,相间碱地和荒地7.15km2。近年经人为控制后,这部分苇沼面积已大为减少。

3.1.2地质地貌

焉耆盆地是处于天山主脉与其支脉之间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界于

14

东经85°50′~88°00′,北纬42°23′~40°40′,盆地面积6000km2,主要地貌类型有背斜丘陵、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开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盆地等四大部分。盆地北面为高耸的具有冰川覆盖的尤尔都斯山和他什干山,最高海拔4000~4300m,西南面为博罗霍坦山及其东支,最高峰3650m。南面为卡拉铁肯及库鲁克塔格山,山势低矮,最高峰为2809m。盆地底部地势平坦,是由四周向博斯腾湖倾斜的平原,由山麓海拔1200~1400m降低至1048.75m。盆地气候干燥少雨,发源于天山主脉的河流主要有开都河、乌拉斯台河、黄水河、清水河和乌什他拉河等。

3.1.3气候特征

(1)气温:博斯腾湖属天山山间盆地,天山山体阻挡着西伯利亚的寒潮空气南下,湖泊水域调节气温,空气较为湿润,热量适中,无高温危害,7月份气温23℃-24℃,≥10的积温3400℃,年平均气温7.9℃。全年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7℃,极端低温-30.2℃,平均水温0.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8℃,一般35℃~36℃,平均水温23℃。

(2)霜冻:博斯腾湖年平均霜冻日150天左右,霜冻最早在9月中旬出现,最晚在10月中旬出现,终霜冻平均出现在4月17日,最晚年份出现在5月初。

(3)日照、辐射:博斯腾湖日照丰富,历年平均日照率达67%~68%,太阳总辐射量为156.8千卡/立方厘米,直、散射量基本各半。境内系碟状盆地,无大山阻隔,各县、乡、村年总辐射量基本相同。

(4)降水与蒸发:博斯腾湖远距海洋,北部山体高耸,形成屏障,阻挡着北冰洋的湿润气流,故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平均降水

15

量为63.5毫米。湖泊年蒸发消耗量达8.7亿立方米。

(5)风向风速:博湖地区多西北风,春秋两季午后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1.8~2.8米/秒。4月为全年的多风月,1月的风最少,平均风速3.3米/秒。年最大风速24米/秒,平均风速3.1米/秒。

博斯腾湖深居内陆,位于大陆中纬度,焉耆盆地东南部,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高。有气候温和,热量适中,干热风少,空气湿润之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比较适合温水性鱼类生长。

表3—1 博斯腾湖湿地气象要素统计表

16

3.1.4土壤条件

博斯腾湖流域属于大陆干旱荒漠气候区,土壤类型基本一致,可以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22个土属、42个土种、7个变种。农业土壤仅有潮土一类,其他均系自然土壤。其中潮土类包括9个土种和7个变种,草甸土类包括16个土种,盐土类包括9个土种,棕漠土类包括3个土种,沼泽土类包括4个土种,以及风沙土、湖水土、山地等土壤类型。由于气候干燥,地下水位高,灌溉排水不畅,蒸发量大,土壤盐渍化严重。随着多年灌区改造,排水能力得以提高,灌区土壤的盐分已有所下降。

3.1.5水文及湿地环境

(1)地表水: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的最低洼处,盆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都向这里汇集。盆地流出山口的常年性河流有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乌拉斯台河和曲惠沟等,均发源于西部和北部积雪的中山和高山地带,由冰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发源于南部中高山的霍拉沟,属于季节性融雪、降雨和地下水补给。此外,东部和南部山区,还有一些夏季暴雨形成的间歇性河流。焉耆盆地主要河流是开都河、黄水沟和清水河。三条河流的径流量占焉耆盆地地表总径流量39.71×108m3的93.8%,其中开都河占84.7%,黄水沟占6.48%,

17

清水河占2.67%,其余河流占6.23%。

(2)水质:博斯腾湖由于上游污染加剧和农田排水,造成湖水矿化度增加,盐污染加重。50年代博湖的矿化度不足1g/L,到80—90年代,矿化度已上升到1.32—1.88g/L,博湖已由淡水湖发展到微咸水湖。水量的减少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回排是导致咸化的主要原因。

(3)地下水:焉耆盆地是天山海西褶皱带的中、新生带拗陷,是天山主脉与支脉之间的断陷盆地,由第四纪砂、砾岩组成。盆地地表径流丰沛,天然和人工水网密布,形成盆地第四纪地层良好的充水条件,而且盆地地形又未完全封闭,使盆地整个水体得以较积极的循环。经实际测算,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开都河流域为10.3×108m3,孔雀河流域为4.35×108m3。目前开都河流域和孔雀河流域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仅分别为0.388×108m3和0.174×108m3,前景广阔。

(4)湿地环境:为了反映博湖水质的基本性质和污染程度,选取了能反映湖水理化性质和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情况的诸要素作为评价参数,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BOD5和COD)、氨氮、酚、氰、汞、铬、砷等10项。为了反映水质的营养状况,在评价时还增加了总氮、总磷、藻类数量等参数。调查结果显示总氮平均浓度0.88mg/l,总磷平均浓度0.013mg/l,就富营养化来说,博斯腾湖应为磷控制湖泊。在有机物评价方面,BOD5平均为1.20mg/l,COD 为6.02mg/l,PH值8.70,可溶盐类浓度稍有降低,酚、氰、砷、铅、镉、六价铬等有毒污染物均未检出。由此可见,作为集饮用、灌溉和渔业于一体的多功能湖泊来说,其主要污染物是“盐”,应从增加入湖淡水和减少入湖盐量着手治理。

3.1.6植物资源

18

(1)农作物:焉耆盆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黄豆、蚕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葵、油菜、红花、大麻、胡麻等,蔬菜有白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四季豆、萝卜、西红柿、莲花白、洋葱、韭菜、大葱、莴苣、胡萝卜、南瓜、丝瓜、菜瓜、冬瓜、花菜、芹菜、香菜、雪里蕻、马铃薯等;瓜有哈密瓜、白兰瓜、西瓜等;经济作物有甜菜、啤酒花、烟草、棉花、向日葵、安息茴香等。

(2)林木:野生天然林有胡杨、红柳、沙枣等;人工林树种有箭杆杨、新疆杨、沙枣、榆树、白蜡、槭树、白桑等;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杏、桃、李、核桃、梨、桑等。

(3)观赏植物:寿桃、大叶芋、松柏、夜来香、枫树、云南杉、牡丹、一品红、银杏、虎伯、龙柏、塔柏、花柏、山茶、迎春、腊梅、红梅、扶桑、棕榈、木香、木槿、雪松、紫玉兰、冬青、玫瑰、月季、子竹、玉簪、马蹄莲、四季菊、石竹、吊钟、海棠、燕子棠、朱顶红、剑麻、仙人掌、仙人球、芍药、百合、仙客来、广玉兰、君子兰、龙舌兰等。

(4)野生植物:大披针苔、细叶莒、羽毛扇、葳蕤、苦苣、蒲公英、金鸡冠、蔷薇、柳叶菜、野菊、冷蒿、鹿蹄草、宽叶门兰尕草、骆驼刺、戈壁藜、麻黄、准格尔隐子菜、白刺、沙棘、沙梭梭、碱梭梭、碱蒿、梭梭、红柳、胖姑娘、碱莲、盐爪爪、假木贼、蒺藜、串串草、牛毛毛、针茅、水蓼、甘草、苦豆子芦苇、芨芨草、马兰、燕寿、香蒲、三棱草、水葱、泽泻、野薄荷、睡莲、芦苇根、扁蓄、瞿麦、大小蓟、淡竹叶、白蒺藜、浮萍、夏枯草、马齿苋、苍耳子、木贼、堤柳、地肤子、菜眼子、蒲黄、桑枝、土大黄、麻黄、车前子、牵牛、芦荟、香薷、枸杞、兔耳草、葶苈子、独活、雪莲、败酱草、

19

茵陈、小茴香、王不留行、凤仙花、菟丝子、列当、锁阳等70多种。

(5)浮游植物:博斯腾湖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共有7门113种属。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藻类为优势类群。其它依次为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等。

(6)菌类:有蘑菇等。

3.1.7动物资源

(1)饲养动物:黄牛、荷兰黑白花奶牛、牦牛、马、骆驼、骡、驴、山羊、绵羊、猪、兔、长毛兔、猫、狗、鸡、鸭、鹅、鸽、青鱼、鲢鱼、鳙鱼、赤鲈、贝加尔雅罗鱼、塔里木裂腹鱼、意大利蜂、哈蜂、意哈杂交蜂等。

(2)野生动物:大头羊、黄羊、野猪、羚羊、狐狸、狼、野猫、野兔、黄鼠狼、刺猬、蛇、蜥蜴、旱獭、壁虎、猞猁、野獾、麝鼠、人狷、北山羊、婆罗鼠、犀牛、熊、大灰鼠、小灰鼠、小黑鼠、瞎鼠、天鹅、鹭鸶、大雕、雁、欧鸟、黄鸭、水鸡、雪鸡、麻雁、雉鸡、鹌鹑、蝙蝠、半鸡子、沙鸡、鹈鹕、乌蜊、麻雀、鹰、啄木鸟、斑鸠、野鸽、画眉、蒙雀、猫头鹰、燕子、蝗虫、蚜虫、飞虱、蓟马、潜叶蝇、稻摇蚊、地老虎、金针虫、卷叶蛾、介壳蛾、食蚜蜻、猎蛉、蜘蛛等。

(3)浮游动物:博斯腾湖有浮游动物147个种属。其中原生动物64种属,轮虫64种属,枝角类18种属,桡足类1种属。

(4)底栖动物:萝卜螺、偏卷螺、盘螺、摇蚊幼虫、仙女幼虫、背角无齿蚌等。

3.2湿地资源条件

3.2.1湿地资源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f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