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更新时间:2023-12-04 2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它们是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通过“三个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三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两张表格及“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扇状百分比图的阅读,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原因,提高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组成 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经济差异 ●教学难点

影响我国经济地带划分的因素。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很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多方面,教材中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来讲述: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社会和经济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片: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图,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

2.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分布图 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讲授新课]

(板书)§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背景介绍)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

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本节课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板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出示投影)“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图、绘图)

1.分别请三位学生代表在投影屏幕前分别指图说出三个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人民政府驻地。

2.下发给学生“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绘出三个地带的分界线,并认读三个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3.安排二分钟让邻座的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展示投影表格)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数量、面积比、人口比 经济地带 项目 省级行政数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东部经济地带 12个 16 41.1 中部经济地带 9个 27 35.7 西部经济地带 10个 57 23.2 (引导讲解)上表数据展示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概况。同学们可以比较出三个地带之间的一些差异: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承转)以上差异都只是表面的一些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关键还是表现在三个经济之间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教师讲述)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即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这里可以联系政治课的有关知识,加强学科间的知识综合。 (投影)读下表“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地带 东部

国内生产总值(%) 59(最多) 人口总量(%) 41.1 人均GDP(元) 10089(最多)

中部 西部 27(较多) 13(最少) 35.7 23.2 5407(较多) 4217(较少) (学生讨论回答)结论:东部经济最发达,GDP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值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地反映了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差距。

(板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出示“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和“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表。(见教材P11图1.10,表1.2)

请学生读图思考——①1980~1999年期间,哪个地带GDP增长更快?哪个地带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在变大还是变小?

(师生一起讨论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①东部地带GD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使得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东部地带GDP一直在逐渐增加,中部地带增长速度较东部缓,GDP比重有所减少,西部地带增长速度慢,其GDP所占比重也在减少。

(板书)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承转)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东、中、西的地带性差异的因素很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也有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总之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自然原因:

(指导学生讨论)结合前面自然区域差异知识,请同学们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气候、地貌和地理区位方面的情况。

(讨论交流)略

(归纳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与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是密切相关的。东部地带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地貌上位于我国地势上最低一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也较有利于经济的开发。而中西部地带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就地理区位上来看,东部地带也得天独厚,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除了这些自然原因外,社会和经济原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板书)社会和经济原因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补充)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地带性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建立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之上的。在自然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存在着地域差异。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是从我国沿海地区开始的,可以说,我国现代工业是从沿海开始的,尤其是以上海为发展的摇篮。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资本的入侵,我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交通方便、农业基础较好、对外通商较为方便、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其中苏、沪、浙、粤、鲁、京、津等地是主要产业区。可见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因此,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异有其历史原因。

从民族心理上看,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

感和紧迫感。

(读图说图)

出示“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扇状比例图

由图可知:从产业结构上看,东部地带相对较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当然,我国目前经济上的地带性差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仍有直接的关系。东部开放地区的特殊政策既宽松又灵活,吸引了外资和中西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投影出示“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 (指导学生读图)

从时间轴上看,我国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五年后的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呈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的程度尚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要求学生把以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等填写在空白政区图上) [课堂小结]

(课堂创新讨论)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济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讨论:略。

(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有其自然原因、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从自然原因而言,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从社会经济而言,东部地区的近代工业出现较早,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东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等原因,因而非常有利于对外开放,并以此为窗口,引进外交、

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东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拉大了东部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但从长远来看,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带动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发展。新的世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提高综合国力、走向共同富裕、繁荣的伟大举措。如果没有东部地带的首先对外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恐怕难以成为现实。)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1~4题。

1.三个经济地带排序正确的是( ) A.面积大小:中部>西部>东部 B.人口多少:中部>东部>西部 C.省市区数量:东部>中部>西部 D.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答案:D

2.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兼跨两大自然区、三个自然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陕西 B.甘肃 C.山西 D.内蒙古 答案:B

3.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 ) A.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C.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 D.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D

4.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 B.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经济地带 C.我国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

D.直接濒临海洋的省、市、区全都在该地带 答案:A

5.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答案:C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的因素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的是( ) A.地理区位 B.历史基础 C.产业结构 D.开放政策 答案:A

7.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有( ) ①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域辽阔,承东启西

④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8.下列省区中既有经济特区,又有沿海开放城市,还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 A.广东、广西 B.广西、海南 C.广东、福建 D.福建、浙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