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更新时间:2023-12-27 05: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化学与生活》专题1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课堂训练1

工业上测量S02、N2、02混合气体中S02含量的装置如右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02与I2发生的反应为(N2、02不与I2反应):S02+I2+2H20=H2S0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填气体的化学式)的体积。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3)若碘溶液体积为Va mL,浓度为c mol·L。N2与02两者体积共为Vb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分数为 。

课堂训练2

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是当前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的重要原因。有一种除去汽车尾气中的 CO和氮氧化物的理论构想:

-1

(1)你认为上述构想中最理想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应是 和 ,写出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它的最显著优点是 。

(2)CO和NO、N02间的反应在理论上是能进行得相当完全的,但汽车排气过程时间极短,几乎没有反应。你认为解决此问题的下列研究方向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修改理论 B.增大压强 C.提高温度 D.开发新的高效催化剂

课后训练:课时1 空气质量的改善(1)

1.目前我国城市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一般不涉及 ( ) A. S02 B. N02 C C02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对空气污染指数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污染指数可用来表示空气质量的优劣,空气污染指数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污染指数是各主要污染物指数的平均值 C.每种污染物的指数值是根据它的浓度换算出来的 D.为确定一种污染物指数,必须24小时连续进行测定

3.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微污染时,支气管炎患者仍可正常进行户外活动 B.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应加强户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C.空气质量等级为中度污染时,老人应留在室内,减小体力消耗 D.除空气达到中度重污染或重污染外,心脏病患者都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4.某地区空气污染物指数为:S02 78、N02 43、可吸入颗粒16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63 B.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42 C.该地区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微污染 D.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酸雨的危害的是 ( )

A.危害农作物,树木生长遭到破坏,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 C.使土壤中的钙、镁、磷等营养元素溶出 D.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增加 , 6.某气体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稍大时是一种污染物,而在高空却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该气体是 ( )

A.NO B.03 C.CO D.氯氟烃

7.氮的循环在保证氮元素各种形态的平衡中有着重要意义。循环过程包括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化合态转化为另一种化合态,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等。下列过程中,属于使氮的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是 ( )

A.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B.动物尸体腐烂

C.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 D.电闪雷鸣使雨水溶入了极稀的硝酸 课时2空气质量的改善(2)

1.下列对温室效应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温室气体吸收了从地表向太空发出的部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B温室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地表温度升高

C.温室气体吸收阳光中的短波后转化成长波,向地表辐射,使地表升温 D.温室气体减弱了空气对阳光中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使地表升温 2.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C02 B.CH4 C.水蒸气 D.氮气

3.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后分别由两条途径变成硫酸,使降水成为硫酸型酸雨。请分别写出这两条途径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途径(1) 、 ; 途径(2) 、 。

在内燃机点火时,汽缸内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生成氮氧化物,随尾气排出后,氮氧化物最终成为硝酸型酸雨。写出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 4.目前工业上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气体是 ( ) A.S02 B.C12 C.C02 D.H2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们所说的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人类活动释放的 C.随着化石燃料的用量猛增,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影响地球环境 D.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能再生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7.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极少含硫杂质。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0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列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0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 ( )

A.是①②③ B.只有① C.是①和② D.只有③ 课时3 空气质量的改善(3)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 ) A.S02、N02、CO、烟尘 B.C02、C12、N2、酸雨 C.HCl、S02、N2、粉尘 D.C02、NO、NH3、雾 2.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排放S02引起的是 (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3.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少用煤作燃料,改用其他清洁能源 B.改革燃具,使煤燃烧更充分 C.用石灰改良已酸化的土壤 D.植树造林 4.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

A大量砍伐森林 B.在野外焚烧秸秆 C燃放烟花鞭炮 D.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5.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CO、NO、S02和烟尘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技术层面的一种治理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反应,生成物为无毒气体,并促使碳氢化合物及S02进一步氧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02+N2

B此方法的缺点是排放C02的量增多,增大温室效应 C此方法减少了S02的排放,有助于减轻酸雨的影响

D.此方法对防治城市光化学烟雾有重大作用

6.S0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02的含量不得超过O.02 mg·L。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S02排放量的是 (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B.大力植树造林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 7.用氨水处理硫酸工业的废气,主要是为了 ( )

A.利用废气中的热量 B.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C.充分利用原料 D.以上说法都对 8.环境中超标排放的可吸入颗粒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其危害的是 ( )

A.火力发电厂烟道安装静电沉降器除尘 B.用焚烧法处理城乡垃圾和农作物秸秆 C.汽车燃料禁用含铅汽油,工业锅炉燃料禁用煤炭 D.马路常洒水,空地多种树 9.工业制硫酸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废气排入大气之前必须经回收S02等净化处理。通常将废气通入过量的氨水中,然后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硫酸,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硫。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处理得到的产品的主要用途。

课时4 空气质量的改善(4)课后练习

1.室内污染物中,不是由地板、地毯、胶合板等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是 ( ) A.苯 B.甲苯 C.甲醛 D.一氧化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内墙刷石灰浆可能引起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

B.内墙涂料中,油性涂料一般比水性涂料挥发出的有害气体多 C.内墙面油漆闻不到气味时,即可搬入新居

D.房间墙面若用壁纸或壁毯装饰就不会挥发出有害气体了 3.下列关于室内甲醛气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醛易溶于水,故在室内放盆清水即可有效消除甲醛的污染

B.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是良好的杀菌剂,所以室内保持一定浓度的甲醛蒸气对健康有好处

C.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D.因为甲醛是气体,所以开窗通风几小时足以排尽,不再形成危害 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1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经研究,光化学烟雾的有害物质中含有臭氧,其形成过程与二氧化氮有关,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反应:①N02

NO+O、②2NO+02=2N02、③02+O=03。则总反应可表示

为 ,N02在其中起了 作用。 6.请上网查阅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03年的调查显示,新出厂的汽车90%以上车内空气污染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

目前已有多起人在运转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而中毒死亡的惨剧发生,造成人中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2)专家告诫,不要在使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场所如商场中久留,为什么?

(3)有专家认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大气中,但现代人受到的空气污染却主要来自室内,且儿童受害最严重,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