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版)科学简易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23 18:00: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结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

第二课 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3)活动(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 (4)活动(三)测体温

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难点) 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红外测温器

第二种: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第三种: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三、课堂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

提问: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 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揭示课题)

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

实验设计:(学生讨论)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组别 组长 成员 操作 记录 监督 收集 实验操作: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第四课热胀冷缩

教学过程:

(一)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X-k-b- 1.- c-o-m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4)在试管上浇热水。(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组长出来领实验材料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 学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

生1:红墨水受热时膨胀,受冷就收缩。 生2: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对,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

那除了红墨水,其他的液体有没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下课后可以继续做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会变化的杯子” 除了液体,我们的世界中还有固体和气体。那固体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固体的实验探究。

玻璃杯是固体,它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 3、教学“会变大小的气球”

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三)、回顾前面,总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所看到的现象,为什么要在水泥公路上锯开一条条缝并浇进沥青?假如没有这条缝的话,水泥公路会怎么样?教学楼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生1:水泥路会胀裂。

生2:天气热时,水泥会膨胀,会涨起来裂开,像一开始看到的裂开的那幅泥地一样。

生3:教学楼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缝隙的,它膨胀时也会裂开。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创设的活动情景,引出探究主题——“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二、活动一:蜡块的变化

把蜡烛切成小块并放入金属盒中,放在烛火上加热,观察并记录蜡块状态的变化。 小结 像蜡块这样的固体受热后状态会发生改变。蜡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最后会变成气态。

三、拓展:物质的三态

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四、水的变化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结冰时的温度叫冰点。 五、小结

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

第六课 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为什么大家对天气的要求不一样呢?(因为大家的目的不同,对天气的要求也不同。) 二、活动一:常见的天气现象

讨论 天气是多变的,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天气。你喜欢怎样的天气?为什么 ? 交流 谈谈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 三、活动二:天气与生活

导入 天气变化多端。人们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等都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问题 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交流 交流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例子。教师将学生举出的例子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板书

在黑板上。

小结 的确,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我们来看一些图片,了解一下天气是怎样影响人们的。

媒体 出示“沙尘暴”图片;“暴风雪”的图片。

引导 这些图片多反映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了解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媒体 播放“飓风”视频。 四、活动三:天气与动物 媒体 出示下雨的图片。

导入 天气变化会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快要下雨时,蚂蚁往高处搬家,蜻蜓在低空飞行。

问题 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天气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大家还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 学生讨论后交流动物“异常”行为和天气变化之间的联系。

小结 天气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动物和植物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资料 出示各种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有关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案例。 五、小结

第七课 刮风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小风车,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风车转动。 风是风车转动的条件。

再出示蜡烛,告诉学生有一种新的方法让风车转动。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 新课:

一、探究钟罩内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蜡烛“吹”风车实验:

点燃蜡烛和熄灭蜡烛对比、有空隙和没有空隙对比。

让学生小结:实验中风的产生和蜡烛的燃烧及钟罩底部空隙有关。 二、探究钟罩内风流动的规律: 钟罩里的风是怎样流动的呢?

风都是从钟罩下面进入,从上面吹出。(发现规律)

蜡烛燃烧让火焰周围的空气变热,变热的空气会上升,然后周围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知识的运用:海陆风成因:

自然界风形成的规律也是和空气受冷、受热有关。比如在海边常常会有一种很有规律的风——海陆风。

第八课 下雨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学生]各抒己见 (二)活动一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到底“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z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