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级中学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1.2 三视图1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19 20: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教材依据

1.2三视图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一)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1.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的一种基本素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2..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学好三视图为学习直观图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可拆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如果没有了“学”,“教”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再漂亮的表演,再卖力的讲解,再迫切的情感,如果不能唤起学生有效的回应,如果不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就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本人的观点是在为我们教师努力设计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该思考学生的学习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学生的学习设计,要比给我们设计教学设计重要的多,同样难度也大的多。

所以本篇设计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设计(侧重学生如何学)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侧重老师如何组织)。

2.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有所“发现”,触动学生思维的敏感和活跃,激发学生的需求与新鲜感,从而产生“再学习”的动力,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本节课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来引导思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和实践操作性。

3.学生的“学习”可以拆分为“学”和“习”,其本质是认知和习练,关键是“做”,是学习过程中的“行动”,没有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常常是无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行动”构成过程要素,学生的学习要在“行动”中进行。“参与”,“行动”只有在一个“学习群体”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自主阅读(寻找创新思维素材)——质疑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火花)——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展示提高(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反思体验(固化创新思维元素)

(三) 教材分析

1.三视图是新课标新增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课程和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三视图有了初步了解,高中阶段则在

初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简单空间图形三视图的画法,并能够识别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准确画出平面几何图形是学好高中立体几何的前提,因此,本节内容起着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作用,同时学好三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2.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学生通过感知、观察,进而通过辨析讨论,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猜想物体的三视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动,切身感受三视图,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继而,通过课本学习能够独立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再通过练习与课后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具备了一定的视图能力,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清晰;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

2.高一学生正处于身体顶峰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而且敢于实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组合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及其变换来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画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1.组建学习小组(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探究制)

由于我校正在实施“TPR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建设比较成熟,大体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8~9个学习单元,各小组确定组长,记录员,讲解员,计时员等分工职责。为课堂研讨做准备。

2.各小组准备实验用具——模型,手电筒等

3.给各小组分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各小组备课提供方向(表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进课堂必须有两个通行证——①我这节课已经学习了多少②在小组学习中我还有哪些问题。即就是学生的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