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史永东

更新时间:2024-01-28 09: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古城九年制学校 史永东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我们把中学生的语文素质

分解(本应是整合的)为语言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这样五个部分,并由这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构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系。具体讲来,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

1、语言素质:语文素质中最基本、最稳定的部分,指的是识记汉字、积累词汇的量,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文化、文学常识的了解,文学名著的阅读,对现实生活中语言现象的关注程度,以及正确的普通话语音和规范地书写汉字。 2、心理素质:语文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指的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毅力、良好习惯和情绪,学习策略的调控能力,正常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3、品德素质:语文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指的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学传统和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文中学做人。

4、智能素质:语文素质中最活跃、最富于实践性的部分,指的是以理解为其本质的听话和阅读能力,以表达为其本质的说和写作能力,以思维为其本质的观察,想象和辨析能力,以发展为其本质的创新能力,以语言为其工具的社会交际能力。 5、审美素质:语文素质中最高层次,最富于艺术性的部分,指的是对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发现和感受,并具有初步的赏析和评价能力,以及包括音乐、美术、书法在内的广泛的艺术爱好和兴趣。

上述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似乎更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 为了达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应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下原则,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1)全面性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追求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各类目标的和谐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思维品质的健康成长。

(2)基础性原则:中学语文教学是打基础的学科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因此,基本知识的教学必须精要、有用。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扎实、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基础打好了,才能谈到创造和发展。

(3)主体性原则:不仅在思想上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要在实践上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要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在“学生是主体”的框架内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方面的主导作用,解决好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问题。

(4)创造性原则: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但目前学校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仍起着“指挥作用”,“应试”还是学校教学的重头戏,许多学校的创新教育还停留在“多动口少动手”的层面。

(5)发展性原则: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

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发展。 途径:

“大语文”观认为:生活就是语文教育的课堂。要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必须找到正确途径。

(1)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首先下功夫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问题。那种认为只有在课外才能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看法和课外搞“素质教育”,课内搞“应试教育”的做法,都应该予以纠正。 (2)课外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辅助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使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社会生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源头活水。主渠道、辅助渠道中流动之水从何而来?来自社会生活。最有生命力、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一切文章、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需要的合格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正确出路。 主渠道,辅助渠道,源头活水。这三者相互沟通、相互相成。当它们互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时候,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便找到了它的有效途径。 方法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方法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有“教学有法”“教学无法”之说。“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方法的规律性;“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完全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下面仅就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般方法作简要说明: (1)确定目标的方法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一是要依据教学大纲,从实际出发,避免定标过高或过低;二是要顾及全面,突出重点,防止在一个较大的教学单位时段顾此失彼,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选择模式的方法 教学模式是系统的、比较稳定的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教学模式可以学习他人的,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但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3)讲授的方法

这是教学方法中最具个人特色的部分,也是教师个人全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它涉及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教学语言,情绪感染等诸多方面。甚至教师的兴趣爱好、风度气质、人格魅力都与讲授方法有关,并对讲授效果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我们更赞成“教无定法”。 (4)学习的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应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应加强对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

(5)评价的方法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得分和班主任期末评语的方法来体现,这其实是不完全科学的,分数不能说明一切,准确的分数不一定代表准确的评价。对于人文精神极强的语文学科来说尤其如此。为此,我们必须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起积极的调控和激励作用。

总之,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许多,比如创新教育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教师素质问题等。期待着素质教育能使我国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4年9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