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6-05 07: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内逐步兴起。最初是一些外资银行与国际物流公司的中国机构合作,为跨国公司及部分中资企业提供仓单融资业务。1999 年,中国储运集团与银行联手开发第一笔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物流金融服务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诞生。

目前,国外的物流金融业务已经发展成熟。国外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分为三类: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应收帐款融资业务和订单融资业务。从各业务的基本要素来看,由于西方允许混业经营,国外物流金融的主体比较多元化,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都可以开展此类业务;由于发展成熟,担保品种的选取范围很广,品种也很多;融资对象也十分广泛,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全方位融资体系。从各业务的监控方式来看,国外已能够根据行业、担保品特征、借款企业以及交易对手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监控方式;而在风险控制方面,风险控制的步骤较规范,控制水平也比较高。近年来,物流金融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纷纷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1999年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3.5亿美元给上市公司Redwood Trust,用于开发物流金融业务同年,全球最大的物流快递巨头美国包裹运送公司UPS更是收购了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专门的UPS金融公司,有效地融合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为客户提供融资产品与服务,全方位地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

物流金融的开展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了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同时也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但是,凡事有利有弊,物流金融的出现也伴随着新的风险。

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问题,一直就是相关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Frye J[1]认为传统的信贷模型忽略了经济环境给质押物带来的风险;Coulter J和Onumah G[2]认为质押贷款融资的短期风险主要来自于质押物的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他们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讨论发展中国家及农村信贷市场面临商品价格波动时如何确保质押贷款融资业务顺利执行;Schwartz E[3],Gibson R[4],Hilliard J[5]等人主要集中于基于期权与期货合约价格的预测的价格风险研究;John A·Buzacott和Rachel Q·Zhang[6]分析了资产抵押融资情况下的存货管理,设计了

一个模型,有别于传统模型中设定一个已知的外源性确定预算约束,他们把每个时期可获得的现金作为资产和负债的函数,从而可以根据动态的生产活动定期更新,定量研究了业务中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首次尝试把资产抵押融资集成到生产决策中去。

在国内,梁虹龙[7]将物流金融的风险分为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共性风险是指每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都会涉及到的风险,可分为欺诈类风险和操作类风险。其中,欺诈类风险主要有客户资信风险(包括质押物合法性)、提单风险和内部欺诈风险。操作类风险主要有质押物品种选取风险、市场变动风险、操作失误风险。特性风险主要是指基于权利质押中的仓单风险和动态核定库存模式中的存量(数量、质量)控制风险。他从银行的角度及物流企业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会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的孙尧

[8]

提出了通过保险产品创新,为物流金融中银行和物流企业转移风险提供支持。

北京工商大学杨浩雄博士等[9]对物流金融中的质押物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并确定了选择质押物的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对质押物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结合指标权重,确定质押物的综合得分,从而为质押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国内的物流金融风险研究逐渐从定性的研究方式转变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燕山大学刘哲等[10]分析并建立了物流金融业务中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多级评价模型进行信用风险度量。东华大学的李艳玲等[11]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质押物本身属性、融资企业资信、物流企业资信、质押监管能力、质物价值评估及变现五个方面,构建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在多人决策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三角形模糊数对物流金融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璟等[12]对物流金融中的授信融资模式采用可拓学的理论,用形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产生的各种深层次原因及各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借助可拓策划得到运作主体各自及共同规避风险的相应策略。华东师范大学潘圣辉[1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北京工商大学的何明珂教授[14]以代理型物流金融为研究对象,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三个方面对物

流金融业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研究。

除了风险管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也是学者热议的问题之一。陈祥锋和朱道立[15]从银行的参与程度不同来划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包括资本流通模式、资产流通模式和综合模式;陈雷[16]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物流金融运作,包括代理模式、担保模式和自营模式;李毅学等[17]从供应链融资出发,以质押物的角度进行划分,包括基于存货质押融资、基于应收账款融资、基于订单融资等;黄湘民和陈雪松[18]从实践出发,以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物流的过程和质物控制方式等角度划分为静态质押模式和动态质押模式。另外,王开勇等[19]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金融物流服务模式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资源整合服务模式等。

随着物流金融在我国国内的积极实践与蓬勃发展,我国的物流金融研究深度也从单一的内容模式描述和问题对策分析转变为多角度、多方法式的学术剖析。徐明川[20]运用了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理论,在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出现的四种组合寻找均衡点,从而揭示了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的最佳选择。彭志忠[21]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他还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2]。崔晓迪等[23]结合武汉的实际,对武汉地区加强物流金融服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

参考文献

[1] Frye J. Collateral Damage, A Source of Systematic Credit Risk. Risk Magazine, 2000(21): 188-203

[2] Coulter J, Onumah G. The Role of Warehouse Receipt Systems in Enhanced Commodity Marketing and Rural Livelihoods in Africa. Food Policy, 2002(27): 319-337

[3] Schwartz E, Smith J. E. Short-term Variations and Long-term Dynamics in Commodity Prices. Management Science, 2003(46): 893-911

[4] Gibson R, Schwartz E. S. Stochastic Convenience Yield and the Pricing of Oil Contingent Claims. Journal of Finance, 1990(45): 959-976

[5] Hilliard J, J. Reis. Interest Rates, and Jump Diffusions on the Spot.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8(33): 61-86

[6] John A. Buzacott, Rachel Q. Zhang.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Management Science, 2004(24): 127-129 [7]梁虹龙.物流金融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5

[8]孙尧.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91-93

[9]杨浩雄,鲍寅丰.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选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1):88-93

[10]刘哲,方淑芬.利用模糊层次综合法构建物流金融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4):50-51

[11]李艳玲,徐琪.基于模糊群决策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1-3

[12]张璟,朱金福,栗媛.规避物流金融风险的可拓策划研究 [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3-8

[13]潘圣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信用评价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3):46-48

[14]何明珂,钱文彬.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J].系统工程,2010,28(5):30-35

[15]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3):4-6

[16]陈雷.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途径[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19

[17]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07(10):55-62

[18]黄湘民,陈雪松.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98-101

[19]王开勇,王丰,龙运军.3PL开展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分析[J].物流技术,2007(3):44-46

[20]徐明川. 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2006(10):13-14 [21]彭志忠. 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4):84-87 [22]彭志忠.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6):13-15

[23]崔晓迪,王耀球.武汉地区加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21-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