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诗歌串讲

更新时间:2024-05-15 20:5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串讲

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

4729 第二单元 诗歌 学习目标

一本单元共收有诗词18首其中古典诗词13首现代诗词5首内含外国诗词一首通过18首诗词的学习要求掌握1诗词的基本知识 2提高对各类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3掌握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

二诗词学习重点与难点掌握诗词的抒情方法是学习诗词的一把钥匙

三掌握诗词的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一般称作直抒胸臆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领悟比如《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二间接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情达意途径可称作意象表现凡是将情意理渗透和含蕴在景物人事之中让读者感而悟之思而得之都是间接抒情意象表现 1借景抒情

通过自然景物意象来表现作者心中的情意理统称为借景抒情 ①自然天成

在借景抒情中景物的形态是自然的质朴的甚至看不出有所选择和加工其中

所包蕴的情志完全是随顺自然的物性即我情几乎感觉不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情景交融的自然天成例如《饮酒》 ②融情入景

在借景抒情中景物虽然有所选择和加工但仍然保持着原本形态情感溶解渗透在景物中没有直露强加的痕迹这就是融情入景例如《湘夫人》《秋兴》《长恨歌》 ③移情于景

在借景抒情中由于主观感情的强行介入使景物明显见出情感冲击的印痕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事物本来的形态特性或语句中夹带有点感染性倾向的字词这就是移情于景例如三杯两盏淡酒《声声慢》不是真的酒淡而是由愁情深重难解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不可能真的是旧时相识而是因过度思念新丧的丈夫所造成的一种心理错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长恨歌》月色本是明媚的铃声本是清丽的但在极度思念杨贵妃的唐明皇的感觉中它们却改变了性质表现成伤心色断肠声这无疑是主观感情强行移人的结果等等 ④因情造景

在借景抒情中如果景物是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虚拟编造幻化出来的是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或并没有发生的那就是因情造景《湘夫人》中有四句奇异景象也是如此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鸟不宿在树林而聚集在水草间渔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在树上麋鹿不在草地食而跑进庭院蛟龙不潜伏在深渊而爬到岸边这都不是真实存在而是假想的反常现象是湘君在赴约不遇心情十分懊丧情况下对自己尴尬处境的比况而这种自我比况景象的心理发生则极其别致而有力地体现出当时湘君懊恼痛苦的深度《长恨歌》第四部分所写临

邛道士寻觅杨贵妃的亡魂《湘夫人》中极力铺陈的布置新房准备结婚的景象《雨巷》所创造的那种朦胧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 2借事抒情

诗歌中凡描写社会人事的地方都是借事抒情如《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比如《湘夫人》中的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鹧鸪天》中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再别康桥》中的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八声甘州》《长恨歌》 3借举止抒情

特定情景中的表情和举止是一个人当时情感和心理的直接显现抓住它往往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表情达意之效比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的举止来抒发胸中的怨愤都是生动传神的借举止抒情妙笔在《长恨歌》中白居易用回眸一笑的媚态点染杨玉环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天生丽质《饮酒》的采菊《鹧鸪天》的补衣《八声甘州》的误识归舟《再别康桥》的轻轻来轻轻走等 4借比喻抒情

比喻是以此物喻比彼物往往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鲜明生动的艺术感觉如《虞美人》《长恨歌》《摸鱼儿》《再别康桥》等

5借象征抒情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隐喻暗示具有相似特征的某类事物情感观念的表达方法它言在此而意在彼从个别走向一般与比喻相较更具整体性和抽象性比如《行路难》中以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喻蕴藏着革命情绪的民众以火山爆发隐喻民众革命风潮以霹雳隐喻民众革命声威也都是包含比喻成分的象

征如《蒹葭》以在水一方的格局象征人类所经常遇到的可望难即情景具有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意义《早雁》以惊恐南飞的早雁象征边境战乱中民众的苦难具有关心民生疾苦的普遍意义《雨巷》以我寻找幻影中丁香姑娘而不得的心理过程象征大革命失败后一批知识青年的复杂心境是理想幻灭时内心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普遍写照《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多组意象象征祖国的历史进程 6借典故抒情

典故可以是用事也可以是用言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言典但不管事典言典都是借古人古事古言来隐喻今人今事今意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传说中吕尚和伊尹终究被重用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前途仍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是借用南朝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语来形容自己的宏伟抱负《鹧鸪天》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是借取枚乘《七发》中所说用半死半生的梧桐根制琴其声最悲的典故来抒写老年丧偶顿失知音的哀痛《摸鱼儿》下片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的故事来隐喻抗金志士遭谗受贬忠君爱国之心无处倾诉的痛苦后用唐玄宗宠妃杨玉环汉成帝宠后赵飞燕终不免惨死的故事来痛斥当时把握朝政的权奸绝没有好下场借用典故抒情多有言约意丰委婉含蓄的长处 《蒹 葭》 一作家作品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中心思想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是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三课文串讲

一掌握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两种境况 本诗的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

追寻的两种境况一种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另一种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像迷离宛在水中央两种的结果都是可望不可即

二掌握本诗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嫌短促而重章重言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反复节奏舒卷徐缓二者互为补充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诗运用重章细致地表现时空转换和情感的发展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体现时间的推移暗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转变暗示追寻对象地飘忽难觅从而细腻地展现主人公感情流程和变化 三掌握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及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四掌握本诗比兴的运用

本诗是起兴后以赋法叙写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段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 的心绪 五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不同看法

主要体现在对伊人的理解上面伊人指作者的意中人但是这个人飘忽不定幻像丛生给人以缥缈难测之感于是有人就认为伊人是隐居的贤士这首诗是一首招贤诗另外在水一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那么该诗就是一首描写人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学习要点 1本诗是《诗经·秦风》中一篇意境优美情愿深长的恋歌属于民歌 2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

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3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4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蒹葭苍苍到凄凄采采意思都是青仓一片十分茂密但声情却愈转愈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求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主人公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这就是本诗的朦胧美 考纲要求 认知本诗的中心意象在水一方及其两种境况体会追寻者的执著惆怅心情 理解在水一方的普遍象征意义 说明本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并层层推进的形式特点 体会本诗将具体事实虚化意境扑朔迷离的朦胧美 《湘夫人》 一作家作品

屈原战国时楚人先秦时期伟大的诗人留存作品《离骚》《天问》《九歌》等等 二中心思想

本诗选自《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s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