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儒教、佛教与道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3 05: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大学语文 吴亚亚 授课序次 专业班级 15高职财会1、2班,15高职护理3、4班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学时 4 授课题目 第四单元 17.儒教、佛教与道教 (章节) 1、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 2、 了解儒教、佛教与道教的基本特征以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重点:领会文章中儒释道三者各自蕴含的特征。 教学重点 难点:结合实际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使自己的思想饱满圆融。 与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启发法 与手段 《大学语文》 主编:王荣生、吕志敏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使用教材 教材:及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主编:袁行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主编:朱东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 同学们,当焦虑与浮躁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的自觉与伦理的操守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什么样的文化既能捍卫、滋养我们的心灵,又能够融合、引导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家的道德关怀和价值信念,道家的理想人格和超越精神,佛家的菩提智慧与人生解脱,会让我们常读常新,获得更开阔的人生境界。所以,你见或不见,你愿或不愿,都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不仅难以认识社会,更难以认清自己,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林语堂先生的这篇《儒教、佛教与道教》用浅白平易的语言,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把复杂的宗教信仰讲得易于接受,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二、新课授予。 (一)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人。191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1932年起先后创办、编辑《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1936年去美国执教,并从事写作活动。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到台湾。1967年任香港大学教授,1976年病逝于香港。好谈文化,擅长给外国人谈中国文化。 (二)理清思路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1-3段):由孔子谈起,分析中国产生三大宗教的原因。 作者举《论语》中的例子说明孔子是聪明、年长、深刻、机智的思想家,而这个思想家往往只论述日常生活和如何生活。他更关注人的道德本性的培养,让普通人能有君子品格,能快乐地有追求有尊严地生活。而正是因为这种日常生活的表述,给中国人关于“神”的信仰留下巨大真空。因此,儒释道三教得以产生。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接着,作者指出,儒教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模式最为深远。 第二部分,(4-18段):具体阐释儒释道三教的特征。 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4段):佛教和道教揉和了哲学和民间信仰的因素,被称为“大众的宗教”。 第二层:(5-7段):佛教的具体内涵。 佛教劝导人克制欲望,获得心灵的宁静。但不断发展的佛教逐渐融入了大众宗教的特征,为死者祈祷、请求菩萨庇佑,都体现着宗教与世俗的联系。佛教所教导的轮回和灵魂转世的教义不仅引导人们具有恻隐之心,更要有一种“神明在看”的慎独信仰。 第三层:(8-9段):道教的核心内涵。 作者援引老子《道德经》来表明道家思想的基本内核:无所不在的大“道”。但道教已和道家相距甚远,大众化的道教是中国人心灵的创造,在道教中融入了降服恶魔的玄幻和神秘,以此来获得内心的安稳。 第四层:(10-18段):重点论述给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教的内涵。 与佛教、道教不同,儒教避免了大众化的腐蚀,因为它是一种普通情感的宗教。它来源于我们对内心完善的君子之道的追求。由此生发两个内核:其一,教育与训练。从孩童时代开始的原则、服从、爱和奉献的观念。其二,社会秩序必须基于个体的培养。并引用《四书》来证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根基在于“修身”——对自己道德修养的提升。只有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规划好家庭生活,进而治理好国家。 (三)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单完成上述任务。 三、重难点研讨。 1、解作者行文思路。参见课文浅析。 2.领会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浅白平易、深入浅出,把复杂的宗教信仰讲得易于接受。 儒释道三方面都是作者所要分析的内容,但佛教、道教由于都受到世俗文化的影响,作者一并分析;而儒教因为避免了大众化的腐蚀、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模式影响最为深远,成为作者介绍的重点。 3.体会儒释道的宗教信仰的内核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当焦虑与浮躁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的自觉与伦理的操守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什么样的文化既能捍卫、滋养我们的心灵,又能够融合、引导我们现

代社会的发展?儒家的道德关怀和价值信念,道家的理想人格和超越精神,佛家的菩提智慧与人生解脱,会让我们常读常新,获得更开阔的人生境界。 四、课堂讨论。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冬至 ( 节气冬至)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2、 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哪些节日?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夸夸其谈(圣诞节、光棍节、愚人节、万圣节等) 3、分组讨论其原因。 4、分组讨论。 同学们,传统文化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有时让人觉得它离你很遥远,而有时又会让人突然发现你就生活在其中。孔子的教诲、老子的智慧、佛陀的微笑仿佛都远在天边,但你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会发现它们已经成为你文化基因中无法摆脱的DNA片段。请谈谈结合自身实际具体传统文化对你的影响。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以任务单的内容完成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做些点评。教师讲评,挖掘文章深层内涵。)

教 案 末 页

本课选自教材《大学语文》中的 “修养·人生”主题的学习,《儒教、佛教与道教》本课通俗易懂地解说了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三教”的各自特征。文章开篇从孔子谈起,阐明三大宗教产生之原因。接着佛教、道教并举,举例分析各自特点。最后推出儒教区别于二者,避免了大众化的腐蚀,是普通情感的宗教。 教学 小结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请就传统文化的自身的影响或在他人身上的的体现,准备材料为下节课的辩论赛做准备。 (2)查找有关“三教”的介绍分析文章并认真阅读。 教学 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