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2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一代益生菌LGG领跑中国益生菌市场

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项目研发处(研发)北京 101500

目前消费者逐渐趋向理性的健康消费。益生菌乳制品是以高营养的牛乳为载体,产品兼有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效,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益生菌乳制品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满足所有年龄段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中国奶业协会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益生菌乳制品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所以有效的新型益生菌乳制品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途。

何谓益生菌?

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大数量时,对宿主有益健康作用(EFFCA,2003)。

Probiotics: living microorganism, which when ingested or locally applied in sufficient numbers, provide the consumer with one or more proven health benefits(EFFCA,2003)

益生菌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活’ 字上。从饮用效果来说,普通乳酸菌要想到达肠胃产生良性作用,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在销售过程中要保持存活,而且在饮用后还要抵抗胃液、胆汁的强酸性消化作用,所以存活率很低。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3大类,其中,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乳杆菌类和双歧杆菌类。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宋昆岗指出益生菌一般应符合以下标准:1、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2、非致病菌且没有毒性作用;3、在生物学上应当具有活性,即包含大量活菌;4、可以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及代谢;

5、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活性;6、必须采自于宿主。

益生菌的保健功效

目前益生菌已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微生态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保健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A、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人们对益生菌的认识是从酸奶开始的,酸奶是人体补充益生菌最常见的形式。许多研究认为乳糖酶缺乏者可以更好的耐受酸奶,通过摄入活的酸奶培养物能改善乳糖酶缺乏者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有研究证明双歧杆菌可以很好地耐受胃酸和胆盐,通过上消化道存活,并进入下消化道在体内发挥其特殊的健康作用,如促进免疫功能,防止腹泻以及改善乳糖不耐受功能。B、抑制病原菌:大量研究发现通过摄入来自人类肠道的某些乳酸杆菌,可以缩短某些类型腹泻疾病的病程,增强肠道对感染性疾病的天然抵抗力。益生菌对于成年人由于使用抗生素治疗所引起的腹泻具有缓解作用。C、提升胃肠道免疫功能:人体胃肠道在抵御外界的侵袭时,有三方面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肠道粘膜淋巴系统的反应。临床实验证实,乳酸菌具有在肠道内生存的能力,并可以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肠道LgA的分泌,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某些乳酸杆菌可以同时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D、改善消化功能:通过调节肠道pH和结肠菌群、促进胃肠免疫功能,起到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E、抑制肿瘤发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西方”饮食,如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膳食,与结肠癌发病有一定关系。近期研究发现,益生菌可能通过改变结肠菌群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这是由于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与某些

潜在的致突变代谢化合物和食物中的致突变成份结合,抑制肠道内某些酶的活性,这些酶可能参与肠道内致癌物的形成。F、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益生菌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一般认为益生菌能减低高脂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而对正常人无降低血脂的作用。

目前中国市场上运作的益生菌:

我国市场上运作的益生菌种类较多,包括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不同的益生菌有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嗜酸乳杆菌发现于小肠,并能广泛认为可定殖在肠道内,它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且防止它们的繁殖和定植。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鼠李糖乳杆菌发现于小肠,且能大量繁殖,对胆汁盐有较高的耐受性,可以吸附在肠道黏膜,防止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对乳糖不适症有积极作用,可为双歧杆菌的增长创造理想的成长条件。对婴儿和老人有营养益处。乳双歧杆菌主要发现于大肠的黏膜上。它通过吸附在肠道黏膜,防止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定殖,与非有益菌和酵母竞争摄入营养等。同时它产生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内的PH值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乳双歧杆菌的主要益处是可以提高对钙、镁、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长双歧杆菌主要发现于大肠,防止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定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胃肠道不适的频率。目前这些益生菌普遍有活性是否存在的问题:1、对低PH值耐性差,口服时受强胃酸灭活;2、对氧极为敏感,有氧条件下容易失活;3、保存期(货架期)短,常温下活菌含量迅速下降;著名的日本益力多公司是全球活性乳酸菌饮料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益力多提倡有效抵御

胃酸,活着直达肠道,有效补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积极清除肠道毒素,恢复肠道的轻松舒畅,激活你的免疫防线,增强身体抵抗力,为你构筑健康的保护栏。凭借有效益生菌打开中国市场,近几年来,它不断加大对中国益生菌市场的扩张。2005年8月份伊利与芬兰维利奥

公司签约,伊利取得了LGG在中国独家使用权。2006年上半年由伊利公司

新推出全新一代LGG益生菌酸奶产品。

LGG的说明:80年代初由两名美国教授(Gorbach and Goldin)自健康人体分离出来,并获得专利。芬兰维利奥有限公司拥有全球的LGG授权。 分类: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TCC 53103) LGG全球研究最多的一种益生菌,

300多篇研究文献,其中临床研究文献100多篇,20多篇博士论文, 目前已经被研究证实的LGG益生菌有效预防作用: 1、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 2、平衡和改善胃肠道功能 3、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 4、排出毒素 5、预防龋齿 6、减少受感染的几率 7、预防和帮助治疗腹泻 8、预防过敏

LGG可以在低酸环境存活(耐胃酸、耐胆汁),粘附性好,可定殖于人体肠道,LGG产品(比如酸奶)保质期内活菌数保持稳定。 LGG可以活着通过人体的胃部,从而到达肠道,粘附于肠道粘膜,增

强天然的抵抗能力。它可以成为人体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的一部分,促进肠道中有益的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它可以抑制大肠中有害物质的形成,从而对胃肠道的新陈代谢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增加人体内益生菌的数量与活性,唤起人体内在力量,从而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的目的。Nighswonger等研究含有LGG菌的酸牛奶,证明牛奶是LGG良好食品载体,它对保存人体健康起到有益作用。LGG在酸奶中的存活率高,发酵后添加107cfu/g的活菌,在28天贮存后LGG量在106cfu/g以上,LGG表现出高的贮存稳定性。

LGG在酸奶中的稳定性(4℃) 。

1.0E+088.0E+076.0E+074.0E+072.0E+070.0E+00After inoculumAfter fermentationAfter 3 wk 注:数据来源于VALIO公司

经研究LGG在PH3~7的胃液中4小时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可以有效黏着和定殖在肠黏膜上抵御氨苄青霉素的影响,对肠道内菌群平衡起有益作用。同时营养素的可利用性也是决定肠道中益生菌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进入肠道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肠胃道上部未被消化的多聚和低聚膳食碳水化合物,主要的成分是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即我们熟知的膳食纤维。

耐酸性比较-LGG与普通酸奶菌种

10 LGG 8 log 6 cfu/

4 ml

2 0 0

0,5

LGG pH 3.0 保加利亚乳杆菌 pH 1 2 3 4

时间(小时)

注:数据来源于VALIO公司

伊利公司在益生菌新产品开发方面,重视分析益生菌特性,并结合其特性开发不同的产品。目前推出了LGG活性益生菌原味酸奶及果料系列酸奶20多个品种,还有添加纯正果汁的活性LGG益生菌乳饮料,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及健康的需求。伊利公司将把LGG益生菌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以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营养与健康一体化的产品。LGG益生菌产品在中国的上市将会推动中国益生菌市场走向辉煌。

LGG酸奶的加工工艺简介:

牛奶→标准化→脱气→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将菌粉及LGG在线加入牛奶中)→保温发酵→降温→ 灌装

果料

工艺要点说明:LGG酸奶的加工和普通酸奶的加工基本一致,

标准化:目前国内的原奶的总干偏低时,可以通过浓缩的方式提高牛奶的总干5%-10%。

脱气:有条件的工厂可以经过脱气的工艺,去除牛奶中的异味及夹杂的氧气,使发酵的过程更加顺利。

均质:温度60-70℃,压力150—200bar可以根据酸奶中的脂肪含量作灵活的调整。

杀菌:90-95℃,保持3-5MINS. 冷却:接种的温度控制在41-43℃之间。

接种:对于菌种可以先用灭菌的牛奶按1:10的比列稀释后再接种,有利于菌种更好地分散在牛奶中。

保温发酵:当酸度降至所需的酸度时可以降温至15-20℃灌装。 灌装:灌装的同时可以在线加入各类果酱。

参考文献:

1、HOSODA, M., HE, F., HIRAMATU, M., HASHIMOTO, H., and BENNO, Y. 1994.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GG strain intake on faecal microflora and defecation in healthy volunteers. Bifidus (Japan Bifidus Foundation) 8: 21-28.

以上文献可以证实LGG可以促进体内有益菌比如双歧杆菌的生长和数量。

2、GOTTELAND, M., CRUCHET, S, and VERBEKE, S. 2001.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ingestion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alterations induced by indometacin in human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5: 11-17.

以上文献证明LGG可以保护胃粘膜

LING, W.H., KORPELA, R., MYKK?NEN, H., SALMINEN, S., and H?NNINEN, O. 1994. Lactobacillus

strain GG supplementation decreases colonic hydrolytic and reduc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healthy female adults. J. Nutr. 124: 18-23.

以上文献证明LGG可以调整肠道环境,增进健康。

3、SCHULTZ, M., LINDE, H.-L., LEHN, N., ZIMMERMANN, K., GROSSMANN, J., FALK, W., and

SCH?LMERICH, J. 2003. Immuno modulatory consequence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Dairy Res. 70: 165-73.

4、EL-NEZAMI, H., MYKK?NEN, H., KANKAANP??, P., SALMINEN, S., and AHOKAS, J. 2000. Ability of

Lactobacillus and Probionibacterium strains to remove aflatoxin B1 from chicken duodenum. J. Food Protect. 63(4): 549-552.

5、N?SE, L., HATAKKA, K., SAVILAHTI, E., SAXELIN, M., P?NK?, A., POUSSA, T., KORPELA, R., and

MEURMAN, J.H. 2001. Effect of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a probiotic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 milk on dental caries and caries risk in children. Caries Res. 35 (6): 412-420.

以上文献证实LGG可以预防龋齿。

6、HATAKKA, K., SAVILAHTI, E., P?NK?, A., MEURMAN, J.H., POUSSA, T., N?SE, L., SAXELIN, M.,

and KORPELA, R. 2001. Effect of long term consumption of probiotic milk on infections in children attending day care centres: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trial. Br. Med. J. 322: 1327-1329.

7、MAJAMAA, H., ISOLAURI, E., SAXELIN, M., and VESIKARI, T. 1995.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J. Pediatr. Gastroent. Nutr. 20: 333-338.

8、KALLIOM?KI, M., SALMINEN, S., ARVILOMMI, H., KERO, P., KOSKINEN, P., and ISOLAURI, E. 2001.

Probiotic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ease: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57, April 7: 1076-107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