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表达和运用

更新时间:2024-05-12 17: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讲、语音表达和运用

?一、压缩语段

?例1: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塔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开?

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采用中国传统

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

?这?

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答: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内建成使用。?解析

这个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句介绍

其特征,第三句说明结果。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过结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压缩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话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后参照字

数要求,进一步压缩。

?例2: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

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

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解析概括时,要弄清说明的对象。然后将语段分层,用最简括的词语

概括出每层的说明内容,组合起来即可。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英国《金融时报》1月21日报道)世贸组织(WTO)昨天同意就因美国对从中国进口钢管、轮胎、编织袋等产品设限而引发的争端进行裁决。这是自中国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第一次主动将问题提交争端解决小

组解决。此举凸显出这个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在全球经济外交方面的自信心日益增强。奥巴马政府在昨天就职前承诺,将对有不公平之嫌的中国贸易行为采取强硬立场,其中包括人民币价值过低。然而,中国已经表示准备挑战可能有违WTO规定的行为。中国政府主张,对其出口产

征收两项关税属于“双重补救”,既不合法,也不公平。根据WTO规定,这个争端解决小组应该在今年年底前作出决定,不过,程序性延误和随后的上诉很可能会使最后的裁决延至2010年。这是中国在世贸组织对

美国提起的第三起诉讼。

?????【现场答案】

答案①中美贸易起争端,中方提交世贸解决。答案②中国主动向WTO提起对美诉讼。

答案③中方提出对美诉讼,WTO同意裁决。答案④WTO同意裁决中国对美诉讼。

只是事件的起因或过程,而“WTO同意裁决”才是事件的结果、主要的陈述对象,这一点可以从后面两段中看出。答案③和答案④符合要求,可得5分。以题说法本题属于新闻材料类的压缩题目。题目是文眼,因此必须紧扣文本内容,抓住这则新闻的核心“WTO”对这件事的态度。其实新闻的主要信息一般在导语部分,这是新闻的突出特点规范思路新闻类的压缩重点注意以下几点:①抓导语,把握新闻要点,导语的作用就是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新闻的重要信息,让读者对整条消息的情况与结果一目了然,所以一定要抓导语,快速了解消息的重要内容。②标题概写必须具备两要素:人物和事件。③标题往往要用主谓句或对偶形式的语句来表达,句中不用停顿,

?分析:答案①②只能得1分,这则新闻陈述的主要事实不是中方诉讼题,它

句末也不要用标点。

?2、词语连缀型

?例2: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一个月入选口号千余条“我运动,我快乐”?解析本题为词语扩展的新类型。做这样的题目,一要读准题目要求,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二要总体浏览词语,想象词语所提供的主要信息;三要对词语进行时空、逻辑排序;四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五要根据字数等要求连缀成文。

?答: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3、再现情境型?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并设定一个情境,或者仅设定一个情境,然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近年来,多数扩写语句试题考查的是这种形式。

?例3: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且字数在20到30字之间。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想像雾倾听?(1)表现“欢快”:?(2)表现“忧愁”:

?答:

?(1)晨雾中,我倾听着远处传来的悠扬歌声,心中充满着甜蜜的想像。?(2)浓雾中,我倾听着自己沉重的心音,想像似乎也凝固了。?4、续写补充型?该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语言和谐,语言风格一致。?例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并和其它语言表达相结合。答案要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内容既要考虑到教授的职责又要考虑到“笑星”的素养,说出胜任或不胜任的理由。

?答案有人认为他能胜任教授一职,本人不敢苟同。大学是一个神圣殿堂,是人才荟萃之地,是培养未来建设人才的摇篮。作为大学教授,应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这位笑星,其“学”何在?其“行”怎样?我不敢恭维。

?例5: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

?解析按要求,必须把“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放在文段之首,这是一个有鲜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可以作为文段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暗示了在“善良”与“真理”的对比中,感性重于理性,并在陈述中要能自圆其说

?答(示例):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有时候,一个人所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只是一双可以相执的手;有时候,一个人需要的不是无力的劝慰,而只是一个能靠在上面痛哭的肩头;有时候,时间并不能抹去一切,只有爱才能抚平伤口。?5、话题阐述型

?根据题目的要求,围绕给出的特定话题进行补充扩展,使之形成意思完整的语句或语段。这种题型难度较高,能考查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6: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前后词语的相对性。这道试题看起来并不难,但考生失分较多,有的考生不认真审题,脱离了“节约”这个话题,显然不能得分

?6、理解评述型

?该类题目,通常要求对所给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评述,按字数规定写出自己的理解或看法。

?例8: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我喜欢的书名:《》

?解析喜欢哪一个都可以,理由要扣准两个方面:一是书名本身在语言上的优点(比喻、借代),一是书名所表现的情感。?答案示例一: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示例二: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三、仿写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仿写句式

?“仿用句式”是根据题目要求,依照特定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或几句话。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并多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常常与句式仿写、句式变换等结合在一起考查,根据要求恰当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常见的仿写题型有以下几种形式:?1、命题式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例1: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解析本题是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E级。“仿用句式”,是指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特点造新句。仿写要注意形似和神似。这里要注意前一个暗喻句子和后一分句的逻辑关系。?答案: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2、嵌入填空式

?“嵌入”就是仿写句子如雕刻般“镶嵌”在所给语境之中,“填空”就是将句子恰当地填入所给位置,两者大同小异。此类题型应注意:体察所给语境的倾向与基调:褒赞抨击、歌颂批判、高亢激昂等,要辨析清楚;体会语境在内容上的“实”与在形式上的“虚”;辨析语境的明示信息与暗示信息;从连贯角度辨识审查“仿写”

?例2: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上与之相同的句子。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感觉空白背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仿用句式,解答时应紧扣内容上“空白”及形式上的“一??,??不??,让(使)??”,使之与前后构成排比,同时要符合思想感情上的健康向上。

?答案一江碧水波涛汹涌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使人神游空白背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一首诗词缠绵悱恻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背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绮丽

?3、限制式

?此类题型基本特征为:一是限制条件明显,即将限制条件借助具体例句展示给考生;二是“例句”不仅有“形”的“标本”,也有“实”的“榜样”;三是在满足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扩展语句”。

?例3:;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其他人或事物为素材,另写一组句子。

?示例:治一种病症的药是好药,治多种病症的药是去痛片,声称包治百病的药是假药。

?解析本题为限制性仿写题,其要点在于体察语境,明辨方法。观察“示例”,则是体察语境的不二法门。此题关键点在于内容上的递减性,即由“好”(优)到“一般”到“劣”的趋向,形式上则表现为数量上的递增特色,即由“一”到“多”的变化,基调为冷峻理性的陈述语句,这样,整段文字才会仿写得到位。

?答案(1)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2)挂一个头衔的是干事的,挂两个头衔的是说事的,挂三个头衔的是蒙事的。

?4、对联诗歌式

?本题型特点为:一是取材多来自现实热点与重点,与时代同步;二是语言载体多为哲理小诗或情感小诗,短小精悍,格调高亢;三是有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节奏相合、内容相关的要求;四是小诗则应注意形式及押韵。?例4:为下列春联的上联拟写一个下联。?(1)处处春光好,____________。

?解析前两字叠音,后三字为主谓结构,展示的是欢快昂扬的格调。

?答案家家气象新

?(2)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前四字为主谓结构,中间四字表范围,后三字为主谓结构表结果。

?答案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5、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如:根据文段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6: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根据句意仿写句式的能力。此题是结合语境,依照句式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根据语境“我也??状态”可知,仿写的内容应与上文的“安详”相反,如果写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就不算对。

?答案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激昂,激昂就像风浪中搏击的水手,任风吹雨打。

?????

????

(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注意几种相似修辞的区别1.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不行?”

“袁世凯”是当时银元上铸的袁氏头像,这头像与“银元”当然没有什么“相似性”,但是却“相关”,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

2.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如:①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例句①是比喻,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例句②则是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

?3.排比和对偶有什么区别?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②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③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对偶和对比有什么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5.设问和反问有什么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答案已十分明确。

?(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面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感叹号。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作用:强调并表达强烈的感情)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如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能抽出来的较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份直接相配的成份,形成排比句式。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短句改长句则要注意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确定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用句子的修饰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能漏意。?2长句的作用?将短句改为长句,这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句子更加优美!

?四、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是根据既定的表达目的而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但变换的仅仅是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子的内容。?高考考查变换句式主要有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陈述对象不同的转换、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四种题型。?(一)、长短句变换?长短句的概念:

?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例如: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知识青年。

?短句: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例如: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知识青年,他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注意:?长句与短句都是相对单句来说的。所谓的长句变短句是指将一个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单句变成几个较短的、结构简单的单句。短句变长句则是反过来。?1、长句变短句

?将长句变为短句.首先要认清所给长句的特点。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一个分句。可先总述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述。其方法如下:

?(1)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这种方法称并列分离法。?例1:将下面长句改为连贯的短句。?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

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改为: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

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例2:将下面长句改为连贯的短句。

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和降低了政治工作。?改为:我们强调科学技术人员集中精力搞好科学技术工作,这是不是减轻了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不是降低了政治工作的要求呢?

?例3:将下面长句改为连贯的短句?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是表彰先进,交流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经验,动员广大职工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

?改为: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是表彰先进的大会,是交流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经验的大会,是动员广大职工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

?(2)、先抓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抽出附加成分,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此法可简称为抽取排列法。?例4:将下面长句改为三个连贯的短句。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1987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可变为下列三个短句:亚特兰大市一制造商生产了一种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一位妇女因使用这种美发剂而毁发毁容,1987年5月30日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该制造商向这位妇女赔偿45万美元的巨款。?(二)、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以短句中的某一句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

?例5: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也可以以\森林\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下列两句话:?a.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b.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了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可以以\他\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五、语音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简明?简明,“简”就是简要,言少意丰,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简明的途径有:

?1、删掉多余的语句

?例1:尽管这部短篇小说的手稿他已经修改了三遍,但责任编辑还是希望要他仔细地再改一改。

?(“希望”和“要”在句中的意思相同,都表示要求对方做什么,可以删去一个。)

?例2:大家都在聚精会神、集中思想、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专家的报告。

?(“聚精会神”“集中思想”“全神贯注”都是指注力不分散,没有必要同时使用,留下任何一个都可以。)

?例3:③你应当安心养病,康复之后照旧可以继续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照旧”和“继续”在句中的意思没有区别,也可以删去一个。)

?例4: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位高个儿就是市轻工业局负责领导工作的孙德友局长。

?(既然是局长,当然要“负责领导工作”,这六个字完全可以删去。)

?2、消除歧义(歧义,就是有不同的理解)?说说下面句子的歧义?①他终于想起来了。

?(一个意思可能是“(躺够了)他终于想起床了”,另一个意思可能是“(想了半天)他终于回想起来了”。这句话在口语中不会有歧义,是第一种意思时,“起来”一定重读,是第二种意思时,“想”一定重读而“起来”一定轻读)

?②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上课。

?(一个意思可能是“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教课”,另一个意思可能是“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听课”。尽管一般说来王老师教课的可能性要大于听课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排除王老师进修听课的可能性,因此表述时还应注意避免歧义)

?③几个学校的负责人正在里面商量这件事呢。

?(一个意思可能是“几个不同学校的负责人正在里面商量这件事呢”,另一个意思可能是“同一个学校的几个负责人正在里面商量这件事呢”)?④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要紧。

?(一个意思可能是“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要紧”,另一个意思可能是“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要紧”。应标明停顿的地方,以消除歧义)

?(二)、连贯?要保持句子连贯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话题要一致?话题一致,是说主语或陈述对象要一致。要围绕中心去说明、描写、叙述。

?例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句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 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分析】:原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主语是“妈妈”,衔接稍欠紧凑;C项前半部分的主语是“小明”,后半部分的主语却偷换成了“妈妈”,不通。只有B项用承前省主语的被动句法,保持了叙述角度的一致,句意顺畅。

?上述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与前一个句子的宾语一致,类似“顶真”,则不仅能衔接紧凑,而且能使话题更突出。

?例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

够贯通。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答案为D。?第二,句序要合理?句序的合理性是指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顺序根据语意的组合,具有不可随意

更改的逻辑性。当然,句序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以时间为序,按时间的先后发展变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

?例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

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3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