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06 11: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一、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本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 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它把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 两者的思维空间和运作空间大相径庭。 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 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二、现代管理制度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面对这些,谙熟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显得步履艰难,它其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一个突破, 它以区别于传统经济体制而显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三权并存。三权,即投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权。投资者所有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市场主体,必须对自身的商品、自身的财产具有独立的所有权、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独立从事法律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要摆脱出资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第二,竞争规律贯穿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内部主要是争夺企业的控制权、决策权和经营权。 第三,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是现代企业共同的特点。 第四,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作为它的前提条件。

第五,现代企业制度在报酬上贯彻效率优先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

三、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的管理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多都是从西方国家照搬过来,而没有结合到我国基本国情和客观条件,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一) 未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国际上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都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视作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国有企业过去也不是没有战略,但是,或由于研究得不透、战略过于笼统或大而不实;或由于国家宏观环境条件不具备,企业战略不可能制定准确。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同国际企业的竞争在所难免,这些都迫使国有企业要有足够准备,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就显得特别迫切。制定战略或建立战略机制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二是企业的战略涉及到产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如何判断和决策;三是企业的战略和企业重组要结合起来。 关键在于要从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权衡利弊,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 人力资源匮乏

造成人力资源匮乏的因素又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 1. 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

我国的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许多误区, 首先,其科学性较差。由于仅凭借其经验而不是从科学的分析出发制定的薪酬制度,不仅决策的科学性较差,往往也会违反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 其次,由老板来决定的薪酬制度有其适用的局限性。

2. 企业的培训开发问题

一方面,企业决策层对培训工作持有不正确的态度, 决策层所担心的是:企业对他们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旦接受培训后这些人跳槽,企业人财两空。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培训开发方面,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特别是涉及培训费的分摊和追偿缺乏有效的办法,使得人员培训费用的投入水平低,效益不够显著。 管理者队伍建设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 企业的人员流失与控制问题

在我国企业中,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有的企业家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到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4. 企业资源匮乏,难以网罗人才

一方面,公司在内部资源上捉襟见肘, 这些匮乏的资源需要高素质、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来整合和创造;另一方面,正因为这些资源的匮乏,使的企业无法招揽到满意的人才; 这种“难招人”状况,又进一步直接制约了这类公司的发展和资源积累的速度。

(三) 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我国长期的国企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现代企业中还保留有相当浓厚的国企和计划经济特点,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只注意到问题的表面和对问题认识的局限,不能从根本和本质上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不能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出现。

(四) 企业管理缺乏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凝聚力是一个复杂的变量,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企业成员本身的心理、行为,又包括企业外界对企业的影响。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企业凝聚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几个因素有一下几点:

1. 企业成员的相容性

企业成员的相容性即企业成员的相互接纳程度,表现为各企业成员的同质性与互补性。企业成员之间的爱好、兴趣、目标、信念等具有同质性,而性格、知识则具有互补性。同质性的多少与互补性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凝聚力的强弱。

2.企业成员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5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层次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假如要让一个薪水很少的人经常参加娱乐活动,一般很难,他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多挣钱上,以首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在5个层次的需要中,社交需要也叫归属需要,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交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进一步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成员的5层需要均有关联。

3. 企业领导的行为与方式

1

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企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企业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 企业规范

企业规范是企业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的统一成员行为观念的标准体系。企业规范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成文的如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不成文的如约定俗成的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等。企业规范是维系企业行为的无形力量,是评价企业成员行为的尺度。

5. 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面对时代的压力,多数的企业成员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起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凝聚力。外界环境变化了,企业凝聚力也会随之变化。我国企业的领导只有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凝聚力长久不衰,不断增强。

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要想解决好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企业制度,正视我国企业中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一) 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展战略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1.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指的是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企业发展战略的着眼点是发展。发展性是企业发展战略区别于企业其它战略的显著特征,如果不体现怎样发展,那么这个战略就不能被称为“企业发展战略”;如果不把发展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中心,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好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的管理制度。 “发展”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发展”是针对客体而言的,“创新”是针对主体而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为的是发展。因为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创新的谋略,所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研究企业创新问题,要是不把企业创新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那么研究结果就不会是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2. 坚持“两个面向”

坚持“两个面向”,指的是坚持面向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面向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 要面向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面向企业这棵大树,也就是说要研究企业这棵大树怎样发展,不要只研究它的局部怎样发展,更不要只研究它的几个树枝或树叶怎样发展。

要面向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像拓展自己的空间视野一样拓展自己的时间视野,要放眼未来。某些未来要成的事应该提前做准备,某些当前要做的事不能给未来设置障碍。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当时利益与未来利益。

3. 突出“一个重点”

突出“一个重点”,指的是把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研究重点。 要把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重点。千万不要事无巨细、本末不分地研究企业发展中的全部问题。 把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研究重点,为的是把指导企业发展的基本决策搞得好上加好。基本决策搞好了,具体工作就容易开展;基本决策搞错了,具体工作就难以开展,即使开展起来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企业的整体、整时利益与基本决策紧密相关,为了争取企业最大利益,应该让基本决策放光彩。

4. 发挥“一种能力”

发挥“一种能力”,指的是发挥谋划能力。 谋划不是生搬先进理论,不是硬套先进经验,

2

不是照抄上级指示,不是拼凑常规思路,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并提出高明的解决办法。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就是针对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寻找并提出高明的解决办法。要突破原来的旧框框, 提出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措施都要先进,要争取走在其他企业前面,要打破常规,否则就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 (二) 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

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特点,建立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并逐步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从人才管理学的角度来探索和实践,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我国企业要注重“四个性”:

1.注重实效性

就是要从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入手,培养的目的是 为了将来的使用,没有实效性就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意义。 2. 注重科学性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治本之策。提高企业育人用人的科学性,必须在“三个突破”上大胆创新。

首先是在实行“企业干部任前公示制”上大胆创新。 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队伍的整体状况如何?俗话说,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实行企业干部任前公示制是有效实践形式,这样做能扩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民主,加强群众的监督,拓宽知人识人的渠道。

其次是在破解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上大胆创新。 如果在企业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必将有利于整个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主观上讲,一些人官本位思想较重,甚至少数人不想做事,只想做官,不想谋事,只想谋人,把当官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却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人肯定是不能僧人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的。 客观上讲,目前还缺乏有利于干部“下”的舆论氛围,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到年龄就下来的干部肯定有问题”的思维定势,干部“下”来时所承受的舆论压力较大。 要彻底解决干部“下”的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的制度, 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再次是要在消除“论资排辈”等旧的管理理念上大胆创新。 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些企业选拔和培养干部的过程中,“论资排辈”的旧管理理念,束缚着一些同志的头脑。这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制相悖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实质上是“口头上爱才、行动上忘才、暗地里压才”不良现象的反映, 往往极易造成企业人才出现“断层”现状,贻误和影响企业的发展。 3. 注重多样性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角度看,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企业的未来。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更多、更高。 注重多样性,是指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乃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和培养渠道的多样性。应该说,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第一产业支柱,是以知识、智力投资为首要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现实的挑战,靠知识的力量,提高知识的价值,实现知识真正的经济化。 最根本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既适应市场经济又适应对外开放需求的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与中国加入WTO及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相适应。 4. 注重规范性

规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行为,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的便于运作的人才选拔、培养、考察、使用、监督的新机制。特别是在企业干部的使用上,除了采取压担锻炼、跟踪教育、定期考察、民主评议等一系列规范性措施外,还必须实行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上级任命与企业聘任相结合等方法,将那些德才兼备、开拓进取、事业心强的年轻人选拔到企业各个主要岗位上,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3

(三) 制度的建设要从具体问题出发,从根本上解决

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缺乏的就是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彻底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企业到了千疮百孔的时候会想起请咨询公司,来写一大堆不一定实用的管理指南,既劳神花费了,到头来还可能发现根本不适合本企业。。其实管理者只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多注意细节,多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多采取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将具体问题及时彻底的从根本上解决,就不会有最后那种不可收拾的场面了。

我们常说,要实事求是,要从具体事情出发,才能够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坚决避免不切实际的,浪费人力物力的做法。不同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因此,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不拘泥于不变的形式,不照抄条文规范和他人的做法,只有充分分析本企业具体问题,才能有适合的制度。才能使得问题得到根本的和彻底的解决。

(四) 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形成企业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群体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现代企业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个现代企业整体面貌、发展水平、文化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的体现。企业凝聚力离不开企业传统,更离不开企业创新。我国现代企业只有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一旦形成,便能在广大企业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熏陶、评价和规范的功效,使广大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现代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实现现代企业组织市场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首先,现代企业的发展动力及凝聚力来自于现代企业的文化。现代企业为全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在没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了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其次, 作为一个富有凝聚力的企业,其所拥有的员工最好要具备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凝聚力\就是企业所需的集合力,它使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一种极大的认同,需要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事业有一种主动的参与直至将其作为个人事业的一部分。很显然,企业与员工是企业凝聚力的两大载体,只有将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好企业的凝聚力。只有企业与员工的目标相一致,才会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才会成就企业的远大目标。

员工应具备守信道德品质,娴熟的处事及沟通技巧,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知识。 企业员工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降低企业内耗。如果不能具备这些能力,即使每个人都有能力,但方向不一致,最后产生的企业合力就很小,在市场竞争中将会显得很脆弱。 试想,在企业面临危难之时,如果企业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没有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不可能度过难关。 只有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是息息相关,企业员工认同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企业面临关键的时刻,才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再次,制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实施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 从尊重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帮助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实施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1. 为企业员工规划一个共同的远景展望

企业远景,就是企业的发展和前途,是企业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员工信心的基础来源。企业应该通过文化建设将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确保把员工的积极性激活,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为企业的前程为自己的前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的工作。

2. 团队有它的核心力量,也就是领导阶层

模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是团队的先锋头羊、策划军师、指挥元帅,领导的一言一行甚

4

至一笑一颦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影响。经营企业如同治理国家,君圣则国兴,主庸则家败。作为团队领导,首先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间断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以身作则,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 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环境

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控制团队力量的流失,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套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企业的培训应该联系企业文化,着眼于细微之处,融会于工作之中,从做人到做事,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而员工的全面成长,也将为企业发展蓄备强大后续动力,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团结就是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是\人\,如果能够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指向同一方向,那这个企业就成功了一半。凝聚,凝结聚合之谓也,向心粘联不离散。凝聚,企业群体团结不离分的内在心理氛围和行为导向。企业凝聚力就是企业群体稳定存在的吸引心理,它使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依存、接受群体纪律的约束,自觉抗斥外界干扰不向外游离。

五、总结

在分析了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们不难发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善企业管理的强大动力,不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和转换企业的机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企业也不能正常地健康地发展;要巩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果,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既不能以改革来代替管理,也不能以管理来代替改革,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企业要想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法人实体,就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就要求我国当代企业从思维观念到经营管理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无反顾地进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而这种变革必须建立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民族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为根,兼容世界各国之长的基础之上形成适合各自企业自身现状的管理制度。

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振兴,都离不开探索和形成相应的管理之道,这一规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对中国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P.F·德鲁克 著,《有效的管理者》.北京:工人出版社,l989 2.弗雷德·R·戴维 著,李克宁 译,《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斯蒂芬·P·罗宾斯 著,《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滕铸,程华 著,《现代企业管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滕铸,季敏波 著,程华,《现代企业管理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金玉阶,孙宁华 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7.吴贵生 著,《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周三多等主编,《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9.章达友 著,《人力资源管理》.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0.胡君辰,郑绍廉 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

至一笑一颦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影响。经营企业如同治理国家,君圣则国兴,主庸则家败。作为团队领导,首先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间断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以身作则,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 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环境

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控制团队力量的流失,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套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企业的培训应该联系企业文化,着眼于细微之处,融会于工作之中,从做人到做事,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宿感、使命感。而员工的全面成长,也将为企业发展蓄备强大后续动力,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团结就是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是\人\,如果能够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指向同一方向,那这个企业就成功了一半。凝聚,凝结聚合之谓也,向心粘联不离散。凝聚,企业群体团结不离分的内在心理氛围和行为导向。企业凝聚力就是企业群体稳定存在的吸引心理,它使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依存、接受群体纪律的约束,自觉抗斥外界干扰不向外游离。

五、总结

在分析了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们不难发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善企业管理的强大动力,不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和转换企业的机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企业也不能正常地健康地发展;要巩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果,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既不能以改革来代替管理,也不能以管理来代替改革,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企业要想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法人实体,就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就要求我国当代企业从思维观念到经营管理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无反顾地进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而这种变革必须建立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民族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为根,兼容世界各国之长的基础之上形成适合各自企业自身现状的管理制度。

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振兴,都离不开探索和形成相应的管理之道,这一规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对中国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P.F·德鲁克 著,《有效的管理者》.北京:工人出版社,l989 2.弗雷德·R·戴维 著,李克宁 译,《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斯蒂芬·P·罗宾斯 著,《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滕铸,程华 著,《现代企业管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滕铸,季敏波 著,程华,《现代企业管理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金玉阶,孙宁华 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7.吴贵生 著,《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周三多等主编,《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9.章达友 著,《人力资源管理》.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0.胡君辰,郑绍廉 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o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