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狗肉的风俗来历

更新时间:2023-12-14 05: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夏至吃狗肉的风俗来历

【篇一: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生活常识网广西习俗频道,介绍广西习俗知识。 广西北海端午节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北海人也不例外。北海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草药浴等。

227次阅读┊2013-07-24更新 广西防城港金花茶节

地点:防城港市防城区时间:每年1月广西防城港市于2009年1

月7日到8日举办首届“金花茶节”,向世人展示“茶族皇后”的魅力。金花茶被誉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 162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钦州春节习俗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蒸年糕、包粽、做粉利、打米饼,清扫房屋,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吉祥对联等习惯。春节之时,爱放鞭炮,尤以新旧年交替时刻,爆竹声骤起,延绵不断,直到天亮。 397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大板瑶的阿波节

过了农历三月初一,居住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中越边境附近的瑶族同胞就忙开了。在村佬的指派下,有的人伐竹斩木,准备搭建凉棚;有的人进城采购物品,以便举行“流水宴”。 186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壮族端午节风俗“渡河公”

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壮族民俗传统工艺品渡河公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 259次阅读┊2013-07-19更新 广西钦州婚嫁习俗

旧时,本市婚嫁礼俗繁琐。从“提婚说亲”到“三朝回门”,一般有七道排场:1.男方托媒向女方提婚;2.女方父母托人探听男方家庭,认为门当户对,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知男方;3.

184次阅读┊2013-07-18更新 广西钦州丧葬习俗

旧时钦州丧葬礼俗,大致为:1、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到场送终;2、人死后,即为死者理发(或梳头)、更衣,派人或发电函将死讯告知亲友,请僧道做“斋”,家人披麻戴孝。后由亲人捧死者头脚将尸体入棺。 271次阅读┊2013-07-16更新 广西隆安民族文化 佛手莲花舞

隆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经统计,有龙舞、狮舞、麒麟舞、彩鸡舞、春牛舞、鱼虾舞等。1990年,该县文化 189次阅读┊2013-04-28更新 广西北海民俗 夏至吃狗肉、荔枝

夏至,北海的风俗是吃狗肉!而且要和荔枝一起吃。都是上火的东西,北海人却不怕,以毒攻毒。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 将逐渐死去。

201次阅读┊2013-04-12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舞春牛

舞春牛是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后面,做犁田状。 157次阅读┊2013-04-11更新

广西融水苗族“花炮节”-“抬故事”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四月廿四,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传统的“花炮节”,当地举行盛大的“抬故事”活动欢庆这一传统节日。“抬故事”是当地一项民俗活动,由少男少女妆扮成神话故事或戏曲中的人物, 229次阅读┊2013-04-10更新

广西宾阳炮龙节-炮龙狂欢 代代起舞

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众说纷纭,但据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宋朝的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宋朝为了征伐南蛮侬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 174次阅读┊2013-03-17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210次阅读┊2013-03-11更新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 175次阅读┊2013-03-05更新 广西壮族民族工艺品绣球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

700次阅读┊2013-03-03更新 广西那坡彝族村寨的跳弓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 307次阅读┊2013-03-02更新 广西南宁民歌节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221次阅读┊2013-02-26更 新

广西防城石雕

防城石雕产于广西防城港。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

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防城石雕工艺分两步:第一步相料,

150次阅读┊2013-02-15更新 广西南丹的端午习俗-迟到过端午

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中堡苗族乡的苗族同胞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苗族端午佳节。每年这个时候,苗胞们都轮流

走村串寨,共同分享香喷喷的粽粑。众所周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187次阅读┊2013-02-05更新 广西花灯节

汉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广西岑溪。农历正月初十,母亲带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到社庙挂花灯,向社王报人丁,祝孩子平安成长。灯用竹篾扎框架,内点油灯,每天加油,外糊花纹纸,上写谜语。

【篇二:二十四节气由来和风俗】

二十四节气由来和风俗 分享:微信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

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经典《周礼》云:“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可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测日影长短的工具)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确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当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为“节历”,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第二个为“中

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节历”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长了,太阳暖了。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节由于气温、日照、降雨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故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农事要注意浇灌追肥,促进生长。立春一度是重大节日。我国古时候历朝历代这一天要举行迎春仪式,围绕立春举行的民俗活动有“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夏至 每年6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而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气温将继续升高。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而这天山东各地也普遍要吃凉面,俗称过水面。正应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俗语。在浙江绍兴地区,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无锡人这天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夏至日岭南一带的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

致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上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而徐州人入伏吃羊肉,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

浙江台州沿海到了大暑送“大暑船”的活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届时,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而福建莆田人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篇三:狗肉节综述】

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碰撞

——玉林狗肉节纷争引发的思考 社会111班 李春燕

201101001009 摘 要

狗肉,不仅味道香美,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国人吃狗肉,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饮食风俗。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文明进步,道德观念提升,价值观多元化,不少人认为,残忍杀害食用作为人类伴侣的动物已不符合当今世界尊重生命,倡导文明的历史潮流。今年夏至,广西玉林的“荔枝狗肉节”引发了社会争论与声讨,“狗肉节”成为舆论的靶心。本文就食狗之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古今中外人们对待狗肉的态度进行综述。历史上,狗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食狗肉也是中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狗肉节的诞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此举在国外并不提倡。目前狗肉节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纷争难以消释,在爱狗和吃狗的分歧背后,存在着文明和文化的分歧。“狗肉之争”出路在哪?本文认为,社会文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达成共识需要时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相互指责终究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避免情

绪化的冲突或矛盾。用文明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逐渐推动全社会提升对动物保护的理解和关注。

关键词:狗肉节 传统习俗 现代文明 善待动物 第1章引 言

1.1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今年夏至,广西玉林的“荔枝狗肉节”引发了一场社会热议,全国众多动物保护协会等各界人士声讨与反对狗肉节,由于每年的这个时候,数万条狗惨死在屠刀下,有网友称之为“玉林杀戮事件”。爱狗人士对狗的维护甚至发展到与当地食客产生冲突,导致伤人事件。近来,“狗肉节”成了舆论的靶心。那么,狗肉到底该不该吃?吃狗肉这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否应延续下去?过狗肉节是否符合当今世界人类的价值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对吃狗肉的态度又是如何?下面就这些问题参考了一些文献并做出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2文献综述

1.2.1中国古今食用及对待狗肉的历史和各国的情况综述

横观世界,世界各国有关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在法律定义上,有的国家视动物为生命,也有的国家视动物为人类的财产。狗肉的食用地域在东亚为最普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东亚:如韩国、朝鲜、越南、印尼各地均有食用。在西方多数国家,吃狗肉被普遍视为禁忌。在欧洲的历史上,通常在一些危难时期,欧洲人曾食用狗肉。如小冰期(14世纪至19世纪)初期生活在格陵兰的维京人发生严重饥荒的时候,这些欧洲人也吃狗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巴黎被围。那段期间包括狗、猫在内的各种宠物,甚至动物园中的动物都被当作食物。法国直到1910年还有狗肉铺子。据传今天在巴黎北部仍有人吃狗肉。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等地区,从古至今狗都被当地人视作一种紧急食物来源。那里的雪橇狗通常用作拉雪橇,但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它

们也可能被宰杀食用。在加拿大,虽然主流文化视吃狗肉为禁忌,但部分少数民族仍有吃狗肉的习惯。根据加拿大野生动物法案,在联邦监督员的监督下,杀狗、出售和烹调狗肉并不违法。在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人们一直有吃狗肉的习惯。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猎犬。有些部落的人会在狗死后吃狗肉,但狗肉从未成为主流食

物之一。这也可能是因为狗的饲养费用较高。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些人食用狗肉。 1.2.2中国狗肉节综述

中国一些城市有举办狗肉节。这个吃狗肉的“节日”,最早是浙江金华的湖头狗肉节,据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相传,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源于元末明初。当时,朱元璋的大将胡大海兵发婺州城,数晚突袭而未果,胡将军很着急。后经多次探查,才知道原因是驻营的乾西一带养的家狗特别多,大军一行动,犬吠之声早就传入守军耳中。守军早有防备,攻城就变得很艰难。于是胡大海一声令下,杀光所有的狗,当晚婺州城便一举而破。接着,明军就在乾西大吃狗肉宴。从此,乾西狗肉名扬四方。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狗肉本身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秋冬来临,人们为了御寒,就吃些温性无毒的狗肉。农历九月廿二正值深秋,狗肉节也应运而生。2011年9月19日,延续了600余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由于受到动物保护协会的声讨被紧急叫停。自此,玉林狗肉节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狗肉节。

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九十年来兴起的一件事,但民间早已有所传,是一传统文化。广西玉林人素有吃狗肉习俗,每年夏至“荔枝狗肉节”这天,当地民众习惯于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并用新鲜荔枝就酒,据称这一天全市要吃掉上万条狗。关于狗肉节的兴起,一是民间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等说法,大意是如此能抵抗疾患入侵。二是商人的创设。生意人禁忌多,经商讲究图意头,夏至来临意味换季,为得一年到头生意红火的好兆头,因此在这炎炎夏日到来之际专门买来极易上火的荔枝、狗肉、老酒一起吃,荔枝湿热,狗肉上火,两者加到一块吃无异于火上浇油,然而在生意人眼中却成了“红红火火、旺上加旺”的意思,而这个说法迅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认可。最终演变而形成了现在的“独家节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达,物质极度的丰富,于是兴起之。在玉林,也就在现今,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玉林渐渐兴起在夏至这一天吃荔枝和狗肉,而且一年比一年疯狂。

1.2.3社会各界对狗肉节的态度综述 支持者的声音:有57%的群众支持吃狗肉,认为是合情合法的正常消费。狗肉营养丰富,对玉林居民来说,夏至吃狗肉是一种传统,许多人都珍视玉林的狗肉文化。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相比于外国的情人节、感

恩节、圣诞节等都是以现实为主,不具有中国式那种凝重的任务式、纪念式、负重式的节日,只有象“荔枝枝狗肉节”这样的以一种

饮食为主,不搀杂太多的的礼仪礼节,形式方法,使之更象一种节日气氛,节日本来就需要体验,放松。本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以饮食为节日,具有非常中国式的本土浪漫情怀。 市政府应成立玉林“荔枝狗肉节”(或“夏至节”)更有意义的是,在这样的节日中,可以探亲访友,可以交新知,访故友,对于情感交流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中立者的声音:有30%的群众保持中立,自己不想吃,也不反对别人吃,认为吃狗肉属于正常。食用狗肉属于个人自由权利,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与道德文明毫无关系。吃不吃狗肉都无所谓,也不抵制别人吃狗肉。保护动物的概念不是抵制食用某种动物,而是提倡人类要适当利用,在自然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满足人类发展。任何组织,包括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必须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法律,风俗、历史传统以及民族信仰的前提下,组织活动。 反对者的声音:有13%的群众反对吃狗肉。吃狗肉遭到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和爱狗人士的强烈抵制,抵制其他人吃狗肉。爱狗人士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吃狗不文明”。作家雪漠批评玉林狗肉节是一种丑陋扭曲的屠杀行为;明星冯德伦、赵薇、刘晓庆、罗志祥等在微博上公开发帖,要求广西玉林市取消“荔枝狗肉节”,此举在网络上引爆了一场舆论风暴;清华大学教授蒋劲松认为狗肉节是整个民族的国耻日,反映了人们的贪婪,残忍,冷漠;易中天也认为反对虐待动物不是“狗权”而是人权。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与动物保护主义者为了阻止吃狗肉的行为采取了发布公开信以及抗议等许多措施,引发争议。6月18日,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等大约20家机构组织共同发出《关于取缔“玉林夏至荔枝狗肉节”的紧急呼吁书》,认为存在“严重盗贩杀狗现象及相应的狗肉黑色产业链”,并且狗肉缺乏严格的检验检疫,呼吁当地政府“果断取消狗肉节,减少或限制 狗肉消费”。 广西玉林这个城市被置于舌尖风暴之上,吃、不吃,舆论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政府方面,《北京青年报》中提到迫于舆论的压力,玉林政府退出主办狗肉节并禁止当街宰狗。现在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食猫狗等伴倡动物,显示人类对动物朋友的尊重和感恩。 1.2.4小结

有关食狗肉和狗肉节的文献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外的文献,在多数西方国家,吃狗肉被普遍视为禁忌,西方不吃猫狗的传统习惯,来自家庭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模式,因为它们的功能是情感伴侣,而非肉食或役使工具。而中国传统上家庭是以长辈为核心大家庭模式,这种对猫狗的态度要淡泊得多,自然也不会演化出对猫狗的宠爱。食狗肉是中国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狗肉节的诞生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国是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狗肉文化的传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在文明社会的今天,“狗肉节”已不符合当今世界尊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o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