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地理

更新时间:2023-09-21 16:51: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自然条件 第四节 土壤

新津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另有潮土、紫色土、黄壤土三类旱作土壤。 各类土壤的形成及其属性与成土母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全县成土母质分三类十种:

冲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存在于南河、西河、羊马河、金马河和杨柳河流域,上部为壤土层,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石灰反应一般随含沙量增加而变强,发育成的土壤耕性好,宜种度广。其物理粘粒平均含量<40%,速效磷含量低,这类母质根据冲积物的不同分灰色冲积物、灰棕色冲积物、紫色冲积物三种类型。灰色冲积物系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冲积物,颜色以灰为主,湿润,全磷含量较丰富;灰棕色冲积物系西河水系冲积物,颜色灰棕,碳酸钙含量高,以形成的土壤多呈微碱性,紫色冲积物为南河水系冲积物,颜色棕黄,碳酸盐反应强烈,全磷含量不及灰棕和灰色冲积物高,发育成的土壤土层较厚、较紧实,多呈微碱性。

冲洪积物:系更新统黄棕色冲洪积物,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60%,缺磷,这类母质有老冲积物、成都粘土、广汉粘土三种。老冲积物系雅安砾石层,上部为褐黄色的粘土,多铁锰淀积,性酸,下部为砾卵石层。这种母质发育成的土壤酸、瘦,培肥熟化需要较长时间;广汉粘土主要存在于西河以西,南河以北的安西、方兴、新平、文井等镇乡,上部为黄粘土,下部为沙砾卵石层,石灰反应微弱,质地粘重,耕性不良;成都粘土俗称姜石黄泥,含有钙质姜状结核,结核石灰反应强烈,仅在牧马山有零星残存。

1

残坡积物:由紫色岩层风化而成。岩层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粗粒部分多留在原处,细粒部分多被雨水向下搬运沉积,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厚薄不均,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40-60%,这类母质有四种:蓬莱镇组残坡积物、天马山组坡残积物、夹关组坡残积物、灌口组坡残积物。分布地域在永商镇浅丘处,邓双镇、永商镇中高丘区,普兴镇、花园镇浅丘区。

耕作土壤是由构成地质的岩石经风化和生物作用,并通过“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逐步形成的,在相对稳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土壤类型与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新津县土壤类型有以下分布规律:

潮土区田、土,一般垂直于河流方向随距离增加,土壤质地变重,土层增厚,石灰反应减弱,由于历史上河流改道和灌溉渠系变化,潮土区多在河床和带状洼地,带状浅槽及牛轭湖,使土壤不同程度地发生潜育。新津地势低洼,诸河汇集,在两河交汇处往往土层深厚,这是因河流流速减慢,沉积物增多的必然结果。

西河以西的再积台地,构成二级阶地的广汉粘土,在古气候条件下产生强烈风化。形成再积台地后,由于所处地势特殊,再度受水淋溶漂洗,因而粘土层白鳝化程度深,导致白鳝层存在范围增大。大土黄泥田一般出现在垅背和地势较高处,而再积黄泥田多出现在地势较平坦的部分,再积下湿田则分布在废沟渠或地势低洼处。

牧马山原为老冲积台地,因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长期侵蚀,形成了不同地貌:有正冲、支冲、丘间堤、连丘、平顶丘及缓丘之分。不同地貌经大气降水的重新分配,光热条件发生变化。在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下,老冲积物发育成各种土壤,从漕冲到丘顶,丘顶粘粒随水下流,有减无增,残留多粉砂质成分,发育成灰包土。或因地质作用,发育成卵石黄泥土;丘腰至丘顶,因水土流失严重,熟化土层薄,心土层相对升高,

2

发育而成的铁杆黄泥田(土),铁锰淀积物多,难于熟化;正冲上部,支冲中上部,支正冲低旁及缓坡处地势平缓,既可排水又能接纳上坡流失的土壤,土层增厚,熟化度提高,发育成黄泥田(土);正冲中下部,支冲下部及龙溪河沿岸或丘间坝,老冲积黄泥再度淋溶漂洗,发育成白鳝泥田;两冲交汇和冲沟低洼难于排水处,因土壤透水性弱,易积难排,便发育成了烂泥田。

长丘山、牧马山紫色土区,因区内降水对风化物的侵蚀,搬运、沉积,便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土壤。丘顶因土层浅,多沙质和半风化物,多为石骨子土、沙土;丘腰土层较厚,沙粒适中,耕性好,多分布泥沙田(土);坡足及坡缓,因上坡流失土壤易在坡足沉土壤粘重,多为大土或大土田;漕冲易积水,排水困难,多为烂泥田类。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有关土壤分类系统要求,按照《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修改意见》制定的土壤分类依据和原则。新津县的土壤类型,按成土母质,分为四个土类,八个亚类,二十五个土属,六十八个土种(见附表)。

(一)水稻土类(代号I)

水稻土是我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共有204862.5亩(习惯亩,下同),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4.8%。水稻土每年所产的水稻占全年粮食总产的70%左右。

水稻土是在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下,经人类开垦、平整、长期水耕发育形成,并具明显的发育层段。水稻土地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多为水旱轮作,自然侵蚀轻,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值偏碱,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有效氮、速效磷中等,速效钾中等偏低。大春以水稻为主,小春以小麦、油菜为主,同时种植苕子、紫云英、豌豆、胡豆、蔬菜等。

水稻土分为渗育、淹育、潴育和潜育四个亚类,十四个土属,四十个

3

土种。

1、渗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1)

面积14752.7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平原诸河近岸。 成土母质是近代河流中冲积物的粗粒部分为主,少量的夹关组沙页岩风化坡积物。由这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土体松泡,通透性强,保水保肥性弱,养分含量不平衡,肥力低;但土壤耕性好,整田省工,宜种花生、甘蔗、薯类、豆料等。根据成土母质和质地层次分为两个土属,五个土种。

漏水潮田土属(代号I1-1)

面积13871.3亩,占渗育型水稻土面积的94%,成土母质均为河流冲积物,多种养分含量低,尤其缺钾,按照冲积物类型,本土属有4个土种。灰潮沙田(代号1);灰潮石底田(代号2)俗称石底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集中分布在花源镇;灰棕潮沙田(代号3)俗称沙田、沙壳田、漏沙田、紧口沙田。土壤母质为西河灰棕色冲积物,主要分布在西河流域沿岸;紫潮沙田(代号4)俗称沙田、沙壳田、沙沙田、漏沙田等。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南河流域近岸和邓双镇沿岷江近岸。

漏水中性紫泥田土属(代号I1-2)土壤母质为夹关组厚层砂岩、薄层泥岩风化坡积物,母质含沙量高,发育为漏水中性紫泥田土质偏沙,仅有红沙田(代号5)一个土种,面积881.4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0.4%,分布在长丘山尾段的丘腰、坡足或冲沟两旁。

2、淹育型水稻土亚类(代号I2)

全县共有117759.6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7.5%,主要集中在平原、紫色丘陵区仅有少量,成土母质有八种:灰色冲积物、灰棕冲积物、紫色冲积物、广汉粘土及夹关组,天马山组、蓬莱镇和灌口组风化坡积物。此亚类可分为四个土属、十三个土种。

潮土田土属(代号I2-1)成土母质均为近代河流冲积物。面积94138.8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41.1%。耕层质地中—重壤,从上至下,质地逐渐变

4

轻。地下水位较低,水旱轮作,耕性好,肥力水平高,大小春产量较高且稳定。其存在的问题是速效钾含量低。按照冲积物类型和土壤质地层次分为七个土种:灰潮半沙田(代号6)俗称半沙半泥田、油沙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金马河、羊马河和杨柳河流域,离河较沙田稍远;灰潮二泥田(代号7)俗称泥田、大土田、二泥沙田和二泥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金马河、杨柳河地势高处(垅背);油沙田(代号8)俗称半沙田、油沙田,成土母质为灰色冲积物,分布在羊马河以东、金马河和杨柳河流域地势较高处;灰棕潮半沙田(代号9)俗称泥沙田、半沙半泥田,分布在离西河较远的部位,灰棕二泥田(代号10)俗称泥田、大土田、二泥田、塝田,成土母质为西河灰棕色冲积物,分布在西河冲积坝地势高的部位(垅背);紫潮半沙田(代号11)俗称半沙田、泥沙田、干田、沙田。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离南河稍远的地段和岷江以西冲积坝中部;紫潮二泥田(代号12)俗称泥田、大土田、大泥田、二泥田。成土母质为南河紫色冲积物,分布在南河冲积坝地势高的地段。

再积黄泥田土属(代号I2-2)面积15899.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占水稻总面积的7.8%,成土母质为更新统广汉粘土,仅有大土黄泥田(代号13)一个土种。面积15899.6亩。大土黄泥田,俗称大土田、黄泥大土田、黄泥田,分布在平原二级阶地地势高之处。

中性紫泥田土属(代号I2-3)本土种成土母质为夹关组、灌口组、天马山组岩石风化物,发育成的水稻土多呈中性反应,面积4824.7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2.4%。中性紫泥田分布在丘区,有三个土种:红沙泥田(代号14)俗称泥田、泥沙田。成土母质为夹关组风化坡积物。分布在邓双乡金竹村;砖红大土田(代号15)俗称大土田、泥田和塝田。成土母质为灌口组岩石风化坡积物。主要分布在牧马山;黄红紫泥田(代号16)俗称泥田,大土田。成土母质为天马山组岩石风化坡积物。分布在永商镇求区的浅丘坡足。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o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