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3-12-24 1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著作部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

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 语文出版社 1995年

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

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 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 傅雨贤 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高更生 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

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

胡裕树 范晓《动词研究综述》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

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

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 陆俭明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

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 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

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 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国璋 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吴竞存 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

吴竞存 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

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俞如珍 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张斌 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 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

郑怀德 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

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论文部分 一.词类

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 马庆株编 商务印书馆1999年

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

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

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

二.名词

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

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三.动词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

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 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

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

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

王希杰 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 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 马庆株编 商务印书馆1999年 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

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

四.形容词、区别词

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 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

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

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

1992年第2期

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五.副词

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

六.数词、量词

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

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 《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

七.虚词

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

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 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

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马学良 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 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 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 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

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十五.句群: 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

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

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

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

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o3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