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明: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引导

更新时间:2024-01-03 1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引导

对初中作文教学而言,网络将带来教学模式、写作方式的革命。网络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教学资源将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要做好预选和推荐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事实上,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升学的压力不小。要让他们“行万里路”办不到,让他们“读万卷书”也不切实际。[2]但是,目前初中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成为制约学生生活储备的瓶颈因素。网络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可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成为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

但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宽广无限,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尽可能争取到网络教室上作文课。这样学生就可随机调用计算机上的相关资源,也可以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面对网络,读者更多的不是诵读,而是选择。

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浏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堂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也可帮助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当然,网站良莠不齐,老师要把好网站关,做一些技术处理,以免学生上不健康的网站。

学校作文教学网站的结构应包括如下栏目:(1)写作知识:系统地介绍写作的有关知识与写作技巧;(2)课堂作文: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进行系统地指导;(3)资料下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的下载服务;(4)作文演练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相关的作文任务;(5)作文诊所: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诊断;(7)师生文苑: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佳作的空间;(6)美文欣赏:师生可以阅读或摘录一些短小精美的文章;(8)作文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论坛中提出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回答别人问题;(9)网站管理。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要创设情境,突出主体地位,

信息论理论认为,作文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造成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无奈和尴尬局面。而网络给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学生发挥作文主体精神,变传统作文教学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建构主义认为,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利用网络通过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关系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置身于作文情境中,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开发创作信息资源,自主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创造出优秀作文。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改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灌输写作知识的局面,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教师要发挥网络环境优势

要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环境优势,解决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得历历如在眼前;使“静态的”变成“动态的”,甚至是“现场的”。 作文指导课上,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听觉;交互式操作则更是发挥了学生的耳、眼、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学生写作时,指导其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设计版面,配上合适的剪贴画,使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表达形式,使写作成了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近年来,许多“网上生存”实验的成功,已经证明个人与社会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间的转换为必要条件。我们在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对教学的负面影响,诸如: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冲击,尤其是网络语言的运用对作文的不利影响;巨大信息量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养成浮躁的心态;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等。作文教学应该正视这一交往方式的革命,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比如,如何控制网上交流的时间?如何选择真诚而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网友?如何简洁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遵守“网德”以尊重他人?等等。 要关注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问题。网络空间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交流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信息,也有极少数同学有意向网上发布扰乱性的恶意信息,甚至

还有同学上了互联网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这都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诱导、说服教育,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四、利用网络赏析评议,要发扬民主,促进交流多元化

进行作文评讲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途径实现全班同时研究某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将作文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既可以对文章的具体词句进行点评,也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单独评点和修改指导,或通过单机对话,或通过电子邮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阅读批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网络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革命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过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座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在网上,每一个电脑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就彻底打破了单一主体性而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

网络可以促进交流,利用网上论坛、E-mail等多种形式,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既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充分的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教师亲自的指导和讲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提供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协作小组,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开展合作写作。完成习作后,可在主页上设“作者小语”栏目,进行自我评价,还通过校园BBS论坛、聊天室等虚拟交流场所对作品进行充分的评价,形成了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要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发表便于交流的优势,解决学生作文发表难和一人评价读者惟一的问题。作文发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但在传统媒体的报刊上能够发表文章的学生实在凤毛麟角。而互联网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作文,民主公平,机会均等;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读者,文章优劣得失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可以即时提交作文,并能马上在屏幕上反映给全班学生看,互相阅读评改,并开展投票评比活动。目前,有条件的语文教师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开辟了作文教与学的专栏,设有发表园地、习作簿、指导站等各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栏目。有些报刊编辑部也能主动参与到有特色的网站中来,发布约稿信息,主动评点作文,选用优秀习作。有的教师还请优秀学生出任有关版的主编,让他们主持栏目,充分发挥小先生的榜样作用。可以这样说,学生作文一旦贴上网页之后,他的心就跟着网页走了,时刻关注着自己的那篇文章,有没有人看,没人看,他急,马上修改,再发;这篇不行,再贴一篇;点击率有了,还关心跟帖如何评价;评价好,开心;有中肯的意见,欣然接受;有不同的意见,便立即展开讨论和交流;当然,他还希望有编辑部的老师能看中并录用他的文章。用不着你这个语文老师怨和苦,学生自己的兴趣就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