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19: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 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湘发[2010]13号)精神,落实“四化两型”战略,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强省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示范功能,推动湖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两型工委?201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决定在全省开展“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产业强省的工作部署,以创建省级“两型”示范旅游景区为抓手,贯彻“两型”理念、执行“两型”规划、推广“两型”技术、使用“两型”产品、开发“两型”能源,着力打造一批“两型”性、示范性、推广性强的“两型”旅游景区,促进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并为全国“两型”旅游景区建设作出示范。

二、创建对象与工作目标 (一)创建对象

生态条件好,以可持续发展和“两型”循环经济为经营和管

理理念,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围绕“两型”生产,倡导“两型”服务和消费,能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旅游景区。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全面启动创建工作,2012年重点培育5家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并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到2013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创建程序和评价体系,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顺利推进,各旅游景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形成贯彻“两型”理念、倡导“两型”旅游、使用“两型”产品的良好态势。到2015年全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达20家。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杨光荣 省旅游局局长 副 组 长:刘怀德 省两型办副主任

高扬先 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成 员:省旅游局各处室(单位)负责人 省两型办各处局负责人

各市州旅游局局长

各市州“两型”工作机构负责人

(二)成立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建办”),办公室设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 1 -

办公室主任:李志斌 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

刘建华 省两型办综合处处长

办公室副主任:伍建 省两型办综合处副处长

盛芳 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

办公室成员:楚翔宇、王朝辉、赵智慧、张梯、罗佳华 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实施方案、评价标准,并具体组织实施。

四、实施程序 (一)宣传发动

召开一次有影响的新闻发布会和一次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动员会,介绍“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的工作部署、评价标准等基本情况。

(二)组织申报

创建工作秉承自愿申报原则,以书面形式申报为主。申报时间为每年第二季度。申报工作应按照统一部署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三)初审把关

创建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的景区向所属市州“两型”工作机构和旅游局共同申报,经初审后报创建办,创建办对申报资料进行核实把关,确定是否受理。

(四)审查评选

每年第三季度由创建办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所受理的创建申报单位通过实地考察、审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评审,形成湖南

- 2 -

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备选名单。

(五)培育指导

对入选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备选名单的景区,创建办通过指导其突出“两型”性、示范性及推广性,明确创建期限,完善创建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协调相关方面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加强总结提升和推介,予以重点培育,并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牌匾和证书。

(六)验收表彰

按创建实施方案完成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景区,可自愿向创建办申请验收。创建办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实施验收评审。对于通过验收评审的景区,上报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及省人民政府审定。经省人民政府最终审定合格后,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景区”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对示范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申创单位,通过授予先进组织单位、创建先进单位等形式表彰奖励。

五、考核内容

《湖南省“两型”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及《湖南省“两型”示范创建工程综合审查办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各市州旅游局及“两型”工作机构要高度重视,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情况调度、交流指导、宣传推介、考评奖励等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

- 3 -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各地要全面动员、积极参与、周密部署,及时总结提升“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过程中涌现的好做法、经验和成果,形成一批推广模式。引导媒体发挥优势,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积极营造争创“两型”示范景区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资源,加大扶持

各地要把开展“两型”示范旅游景区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旅游行业改革建设的重要契机,制定具体支持政策措施,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多方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省旅游局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对“两型”示范旅游景区予以倾斜,省两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

附件:湖南省“两型”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试行)

- 4 -

(试 行)

湖南省两型办 湖南省旅游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二○一二年四月

- 5 -

湖南省“两型”旅游景区建设标准

引 言

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业因天然具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属性而备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在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印发的《关于“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两型”旅游景区创建是“两型”示范创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旨在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在旅游景区引入“两型”理念,为旅游景区实现“两型”创建提供依据和技术规范,使旅游产业在湖南省“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全国的旅游景区“两型”建设作出示范。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依据了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文件,借鉴了有关资料,并直接引用了相关国家标准和标准定义。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两型办、湖南省旅游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两型”旅游景区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实施“两型”管理和服务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指标,适用于湖南省各类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执行) 《湖南省旅游条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游乐园(场)安全与服务质量》(GB/T 16767-199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和运营规范》(GB 26362-2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厕所星级评定标准》(GB/T 18973-200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ISO 7001:1990,

NEQ)》(GB/T 10001.1-2006)

《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导游服务规范》(GB/T 15971-2010) 《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T 945-2005)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绿色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11-2011)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LB/T013-2011)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LB/T014-2011) 《绿色旅游景区》(LB/T015-2011)

《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 21 Standards for Sustainable Travel﹠Tourism)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LEED TM)

《长株潭3+5城市群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关于广泛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湘两型综合[2010]27号)

3 定义术语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景区

本标准中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2

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3.2 “两型”旅游景区

本标准中“两型”旅游景区是指以可持续发展和“两型”循环经济为经营和管理理念,围绕“两型”生产,倡导“两型”服务和消费,能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景区。

3.3 “两型”规划

本标准中“两型”规划是指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旅游设施的布局和功能的同时,旅游设施的建造体现资源节约,各项建设指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类有害物质排放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3.4 “两型”设施

本标准中“两型”设施是指旅游景区服务中,使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设施、设备、用具,提供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能源,提供有利于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设施。

3.5 “两型”管理

本标准中“两型”管理是指旅游景区管理者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意识融入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中,重视对旅游者、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宣传,建立企业文化,引导“两型”服务和消费的管理方式。

3.6 “两型”游憩

本标准中“两型”游憩是指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将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理念融入旅游活动中的游憩方式。

4 规划与建设 4.1 “两型”规划

4.1.1“两型”旅游景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两型”景区

3

规划应由具有旅游规划资质的规划单位编制。

4.1.2 “两型”景区规划中应包含如下内容:“两型”景区建设总体目标、功能和布局、旅游资源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两型”交通规划、“两型”服务和管理规划、节约和集约用地规划、社区协调规划等内容。

4.1.3 规划的审批应符合相应的审批程序。 4.1.4 规划实施应严格有效。 4.2 “两型”设施 4.2.1 基础设施 4.2.1.1 旅游交通

4.2.1.1.1 符合国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的要求。

4.2.1.1.2 道路交通建设以实用为原则,旅游景区外部交通与旅游区(点)性质相吻合,区内交通满足运输需要,道路布局宜选择在生态恢复功能强的地域,道路设计宜利用原有的通道,避免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人为切割。

4.2.1.1.3 交通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地利用山形、河流走向,尽量减少山体开挖和对植被的破坏。

4.2.1.1.4 充分利用开挖后的土石方,用土方填路基,山石砌挡墙,碎石铺路面,泥土造良田等,做到资源的再利用。

4.2.1.1.5 禁止在公路控制线以外附近区域开山炸石,保护自然环境。

4.2.1.1.6 交通设施建设做到就地取材,多使用本土材料。 4.2.1.1.7 合理设计旅游运输路线与旅游路线,建设适宜“两型”旅游活动的多级别道路系统,鼓励采用自行车和徒步等非机动交通方式。

4.2.1.1.8 合理设计旅游区内的交通路线,控制车辆流量、车速,

4

区内交通统一调度,管理集中。使用低能耗、低排放量和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道路两侧建设绿化隔离带,减少路面扬尘和噪音。

4.2.1.1.9 在区内不宜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地带,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多种特色交通工具和方式。合理控制这些地区的游客流量和活动强度。

4.2.1.1.10 公路建设和改造中,在沿线两侧绿化条件许可下,80%以上的路段应进行绿化,且绿化带的宽度各不小于5米。

4.2.1.1.11 沿线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所占比例在70%以上。 4.2.1.1.12 公路沿线绿化能有效地起到边坡绿化和防护作用,尽量恢复到原来青山绿水的面貌。

4.2.1.1.13 公路建设与环境融为一体,能充分做到“路景相融”。 4.2.1.1.14 沿线风景秀丽的重点路段进行合理化改造,并能在具备条件的路段,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性建筑和观景平台,引导游客欣赏风景。

4.2.1.1.15 沿路停车区的选址,应方便游客休息和欣赏风景的要求。

4.2.1.1.16 公路休息区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停车区、休闲区、建筑功能区等,布局合理。

4.2.1.1.17 公路休息区内能提供沿线旅游信息、人文历史介绍、交通常识、科普知识等信息和生态厕所、休息椅、饮水设施、垃圾桶等服务设施。

4.2.1.1.18 设立生态停车场,有足够的停车车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设有专人看管。停车场建设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4.2.1.2 能源利用

4.2.1.2.1 水、电、气、煤、油等主要能耗部门有定额标准和责任制。

5

4.2.1.2.2 主要用能设备和功能区域安装计量仪表。

4.2.1.2.3 每月对水、电、气、煤、油的消耗量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定期向员工报告。

4.2.1.2.4 定期对空调、供热、照明等用能设备进行巡查和及时维护,减少能源损耗。

4.2.1.2.5 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采用节能标志产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4.2.1.2.6 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气、油的使用。 4.2.1.2.7 制冷设施应采用节能技术与设施,包括环保型空调、冰箱、冷水机组;公共区域夏季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温度不高于20℃。

4.2.1.2.8 水、电、气、煤、油等能源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控制在较低水平。

4.2.1.2.9 在水、电、气、煤、油等主要耗能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中坚持绿色低碳理念,使用动态感应器、自动控制系统、节能型灯具等。

4.2.1.2.10 电力设施不影响景观质量,有妥善处理能源污染的设施和措施。

4.2.1.2.11 实施节能计划。实施节能照明改造,室内采用节能灯具,室外有条件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照明。

4.2.1.2.12 节约并合理利用能源,改善旅游区的燃料结构,宜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区内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

4.2.1.2.13 鼓励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室外照明及发电。

4.2.1.3 给排水工程

4.2.1.3.1 给排水管道埋入地下,管道通畅,污水处理率高。

6

4.2.1.3.2 通过采用节水、循环用水等方式,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4.2.1.3.3 因地制宜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应就近处理污水。 4.2.1.3.4 旅游景区污水应全部经过处理后排放,不直接向河流等自然环境排放超标废水,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排放标准。

4.2.1.4 邮电设施

无线通讯塔架设立不影响景观质量,位置设置合理。 4.2.2 服务设施 4.2.2.1 住宿设施

4.2.2.1.1 旅游景区内旅游饭店都应建成旅游绿色饭店,符合LB/T 007和GB 9663的规定。

4.2.2.1.2 旅游景区内的其他住宿设施,包括小型别墅、农家住宿等应成为绿色客房。

4.2.2.1.3 应减少和控制客房内各类消耗性物品的使用量,做到尽量使用、多次使用和替代使用。

4.2.2.1.4 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及技术,使用节水卫生设备、洗手间,淋浴代替浴缸。

4.2.2.1.5 推广使用节能灯、感应灯或利用太阳能、风能为能源的灯具。

4.2.2.2 餐饮标准

4.2.2.2.1 餐饮场所数量和布局合理,餐饮卫生符合GB 16153的要求;生活饮用水质量符合GB5749的规定。

4.2.2.2.2 节约食品原料和成品,杜绝浪费行为;结合客人消费标准,有针对性地安排餐饮品种和数量,防止原料和成品浪费。

4.2.2.2.3 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提倡主要餐饮企业建立原料采购识别制度,采取无污染原料、绿色食品原料。

4.2.2.2.4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7

4.2.2.2.5 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4.2.3 旅游购物

4.2.3.1 旅游景区内的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2.3.2 不销售以濒危物种或受保护物种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不销售有害于重要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旅游商品。

4.2.3.3 旅游商品原料应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多来自本地区及本旅游区,特色鲜明。

4.2.3.4 实行旅游商品简易包装原则,减少一次性的纸制品或塑料制品的使用。

4.2.3.5 不销售国家禁止销售的旅游商品。 4.2.4 娱乐设施

4.2.4.1 娱乐活动场地选址不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内容应尊重当地风俗和习惯。

4.2.4.2 游乐设施应符合GB/T 16767的安全要求;游泳场所符合GB 9667的标准。

4.2.4.3 严格禁止黄赌毒。 4.2.5 标识系统

4.2.5.1 标识系统设置满足游客需要,布局合理,形式统一,材质生态,与景观协调,能够明确无误的引导交通及游览。

4.2.5.2 标识牌建造材料生态、造型独特新颖。且与旅游区(点)环境文化内涵相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4.2.5.3 在旅游线路和景点集中的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警示性标识牌,能够正确引导游客行为,且标识牌与景观协调。

4.2.5.4 鼓励景区采用多种形式,特色方法解说区域内的生态文化资源。

8

4.2.5.5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指示牌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鲜明,突出旅游景区主题,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但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10001-200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定。

4.3 “两型”管理 4.3.1 废弃物管理

4.3.1.1 提高电子门票使用比例,减少纸质门票。

4.3.1.2 垃圾日产日清,流动清扫,及时清运和统一处理。 4.3.1.3 对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类管理和分类处理。

4.3.1.4 垃圾处理场及垃圾集中场地应远离旅游景区。 4.3.1.5 建设核心景区和服务区的污水处理设施。 4.3.2 办公区管理

4.3.2.1 每年制定水、电、纸张、公务车辆使用计划。 4.3.2.2 节约办公用品,推进无纸化办公。

4.3.2.3 逐步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设备采购优先选用节能产品。 4.3.2.4 推行节水措施,出水口有明显的节水提醒和节水设备,防止供水系统跑、冒、滴、漏。

4.3.2.5 通过控制空调温度,利用自然光照明,加强计算机电源管理,采用节能灯具与有效控制,节约生产、办公区用电。

4.3.2.6 鼓励加快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旅游景区。 4.3.3 环境管理

4.3.3.1 旅游景区内项目建设施工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污染处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3.3.2 对濒危物种、植被、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污水处理建立有效的实施监测系统。

9

4.3.3.3 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的防火电子监控系统和完善的防火安全制度,消防设备齐全、完好、有效。

4.3.3.4 制定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预案,具有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及时、有效,档案记录准确。

4.3.3.5 旅游景区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4.3.3.6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建筑造型与景观协调,具备水冲、通风设备。内外整洁,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鼓励使用生态厕所和无水冲厕所。

4.3.3.7 垃圾箱布局合理,分类设置,标识明显,数量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4.3.3.8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3.4 教育与培训

4.3.4.1 景区应制定员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旅游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制度、机构、人员及经费。应有培训绩效评估和改进意见。员工的受训比率达到100%。

4.3.4.2 一线员工能为游客提供准确的旅游区自然和文化解释,导游人员能提供高质量的解说与演示,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具有处理旅途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掌握减少和防止旅游环境负面影响的方法,掌握旅游项目活动的技能。

4.3.5 和谐社区

4.3.5.1 重视公共环境建设,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对外来游客态度友善。

4.3.5.2 鼓励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逐步提高当地的采购份额,制定适合社区的培训计划,提高其服务产品和农副产品质量,以达到采购标准。

10

4.3.5.3 旅游景区应从旅游经营利润中单列出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支持收集和整理区内的自然和文化资料、生态环境保护、“两型”旅游宣传、科学研究和生态知识的普及等项目。

4.3.5.4 鼓励旅游景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合作推广研究成果。

4.3.5.5 尊重当地文化及其敏感性,保证当地文化受到恰当的对待。涉及当地文化事务,应咨询当地居民,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真实地反映当地文化价值观。

4.3.5.6 加强对于社区居民的教育,使居民了解“两型”旅游知识,激发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4.3.5.7 旅游景区建设应由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发展机会。社区参与可以采取社区居民会议、项目听证、参与编制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规划等多种形式。优先培训和使用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旅游景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非城镇人口的社区居民占旅游景区员工总数的比率大于30%。

4.3.5.8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设有负责处理社区关系的机构或人员。旅游景区在制订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决策时,应征询社区居民意见。确保社区意见的表达渠道畅通,对社区意见有档案记录,有处理意见,答复和处理率要达到100%。

4.3.5.9 鼓励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满足社区居民多种需求的方式宣传“两型”旅游知识。

4.4 “两型”游憩 4.4.1 游客管理

4.4.1.1 采用多种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宣传教育。

4.4.1.2 旅游景区内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制定有相应的游客守则。

11

守则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涵盖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4.4.1.3 教育游客在旅游景区内不随意抛洒垃圾,鼓励游客主动收集垃圾,倡导和鼓励保护环境行为,约束和惩罚破坏环境行为。

4.4.1.4 引导游客按照规定的线路游览,及时预防游客进入禁止进入的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等行为的发生,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应建立实时监控设施。

4.4.1.5 建立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制度,动态控制游客数量,防止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超载。

4.4.1.6 通过多种创新型方式传播和宣传“两型”旅游文化,让游客了解真正的“两型”旅游内涵。

4.4.2 低碳旅游

4.4.2.1 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旅游方式。通过示范引导、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游客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4.4.2.2 建设休闲绿道、健康游步道,提倡游客步行游览。 4.4.2.3 倡导游客自带垃圾袋,自觉树立回收旅游活动产生垃圾的新观念。

4.4.2.4 开辟游客参与型的植物造林场所,宣传低碳或零碳旅游知识。

4.4.2.5 采用低噪声、低排放量的交通运输工具。 5 附录——“两型”旅游景区建设评分细则

5.1 评分细则4个一级指标分组,并按指标内容设定分值。指标分为三类:一为基本指标,以“□”表示;二为加分指标,以“√”表示;三为负分指标,以“×”表示。

5.2 有关分值的赋予,基本指标和加分打正分,负分指标打负分。旅游景区评定的总得分则为上述三类分数的总和。

5.3 基本指标总分值为800分,加分指标总分值200分,负分指标

12

总分值为-100分,评定实得分达到800分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旅游景区”。

“两型”旅游景区建设评分表

指标 序号 项 目 工作要求与评定标准 类各项 推荐 评定 型 分值 得分 得分 “两型”规划 1 2 规划编制 制定有专门的旅游总体规划 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有专门编制单位和规划成果 □ □ 75 5 5 3 规划内容 “两型”景区建设总体目标、功能和布局、旅游资源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两型”交通规划、“两型”服务□ 和管理规划、节约和集约用地规划、社区协调规划 □ □ 20 4 5 旅游总体规划审批 按规定程序报批 规划实施有效性 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与设施安排等 5 40 “两型”设施 6 公路设计标准 符合国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 006-98)的要求 375 5 7 8 9 贯彻“安全、美观、舒适、和谐”的理念,旅游交通设计原则 充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原有线路,加强水□ 土保护,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道路走向 交通建设 道路建设中尽可能地利用山形、河流走向 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山体开挖和对植被的破坏 □ □ 5 5 10 10 道路材料利用 充分利用开挖后的土石方,用土方填路基,山石砌挡墙,碎石铺路面,泥土造良田等,□ 做到资源的再利用 80%以上的路段应进行绿化,且绿化带的宽度各不小于5米,计10分;70%以上的路段应进行绿化,且绿化带的宽度各不小于3米,计8分;60%以上的路段应进行绿化,且绿化带的宽度各不小于1米,计6分 13

10 11 绿化要求 10

12 13 乡土植物 景观恢复 沿线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且所占比例在70%以上 公路沿线绿化能有效地起到边坡绿化和防护作用,尽量恢复到原来青山绿水的面貌 □ □ 5 5 14 景观营造 沿线风景秀丽的重点路段进行合理化改造,并能在具备条件的路段,结合原有地形地□ 貌,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性建筑和观景平台,及时引导游客欣赏风景 沿路停车区选址,应满足方便游客休息和欣赏风景的要求 公路休息区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停车区、休闲区、建筑功能区等,且布局合理 公路休息区内能提供沿线旅游信息、人文历史介绍、交通常识、科普知识等信息和生态厕所、休息椅、饮水设施、垃圾桶等服务设施 按使用部门或功能区域安装水、电、气计量仪表。其中:电力系统的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分别计量 主要用能设备单独安装计量仪表 每天定时监测用能情况,登记台账 建立水、电、气等能耗目标并按部门分解 各用能部门建立节能操作规范 员工用能设立消耗定额及责任制 每月进行能源统计对比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主要场所室内温度按国家规范控制 积极采用节能标志产品 采用半导体照明系统 采用自动通风系统,达到营业面积的50%以上 排风、制冷和排气设备安装热回收系统 □ □ 5 15 16 停车 功能区划 5 5 17 旅游需求 □ 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能源计量 重点设备关照 能耗登记 能耗目标管理 节能措施 能耗责任制 能源统计 执行国家标准 节能产品使用 新材料使用 环境设计 能源回收 设备检查 水网管理 水系统 节能操作 □ □ □ □ □ □ □ □ □ □ □ □ 6 6 6 6 6 5 6 6 6 6 6 6 6 6 6 10 定期对用能设备巡查、检修,提高用能效率 □ 定期对水网进行漏损检测 采用中水系统且运行良好 使用动态感应器、自动控制系统和节能灯等有效管理能源 □ □ □ 14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给水设施 排水设施 供电设施布设 高压电线塔 变电站 电线杆 住宿设施布局 住宿设施结构 住宿设施品种结构丰富 住宿设施档次结构齐全 住宿设施体量 住宿设施设计 住宿设施外立面装修 住宿设施原材料 物品使用 住宿设施节水 餐饮设施布局与要求 节约利用 绿色采购 一次性餐具 餐饮设施外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餐饮产品 餐饮质量 购物场所管理 以地下管道方式为主进行,不露明渠,以确保用水清洁,美化水塔以与环境协调 通畅、集中 多数地区以大电网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大电网与区内小水电相结合 选择合适地点,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 不影响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 主要游憩区取消架空电线与电线杆,采取地下电缆方式 尽量集中布局,注意隐蔽性。 符合绿色饭店或绿色客房的相关要求 酒店、公寓、野营地、汽车营地等公共住宿设施配套 以中档住宿设施为主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采用符合当地民族特色与民居特色的外型设计 不使用白瓷砖外立面装修,努力形成单体特色 以当地原材料为主,全面利用可再生原料 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一次性物品使用 推广节水设施与技术 餐饮场所数量和布局合理,餐饮卫生符合GB 16153的要求;生活饮用水质量符合GB5749的规定 节约食品原料和成品 建立原料采购识别制度,保留相关记录 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 □ □ □ □ □ □ □ □ □ □ □ □ □ □ □ □ □ □ □ 10 5 5 5 5 5 10 15 10 10 10 6 5 5 5 5 10 10 10 10 54 注重民族特色与民居特色,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妨碍旅客游览,不与旅客抢占□ 道路和观景空间;购物场所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以本地产品为主 鼓励创造本地精品,杜绝假冒伪劣 □ □ 10 55 56 57 5 5 5 加强对购物场所的管理,明码标价、环境整□ 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卖强买现象。15

发现一处视情况扣分。 58 商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 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包括质量管理、价格管理、计量管理、位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每项2分 具有本旅游区(点)的特色,每种2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每种得2分。本项最多得10分 □ 10 59 旅游纪念品 □ 10 加分 公路建设资源节约 公路建设能做到就地取材,多使用本土材料 √ 指标 负分 严重违反规划 指标 区内有违反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或破坏环境的项目 利用太阳能、风能、波能等可再生能源:a.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总用量的60%以上,计15分;b.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总用量的40%以上,计10分;c.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总用量的25%以上,计5分 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 ╳ 20 -20 加分 可再生能源使用 指标 15 加分 创造品牌化系列宴指标 席 加分 开发系列化食品 指标 负分 污水处理 指标 负分 不良娱乐项目 指标 负分 动植物保护 指标 √ √ ╳ 15 15 -20 -20 -20 娱乐活动影响或损害当地生态环境或有黄、╳ 赌、毒案件发生 有捕食野生动物和采食珍稀植物现象 ╳ “两型”管理 60 61 62 63 64 65 垃圾清扫 垃圾管理 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 办公数字化 办公产品使用 垃圾日产日清,流动清扫,及时清运和统一处理 □ 200 5 5 5 5 5 5 对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类管理。 垃圾处理场及垃圾集中场地应远离旅游景区 建设核心景区和服务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节约办公用品,推进无纸化办公 逐步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设备采购优先选用节能产品 □ □ □ □ 16

66 办公节水 具有专人负责和专项资金投入的节水方案,□ 出水口有节水提示标志,节水设备得当 制定水、电、纸张、车辆年度使用计划,通过控制空调温度,利用自然光照明,加强计□ 算机电源管理,采用节能灯具与有效控制,节约生产、办公区用电 标识的内容、位置与范围,按GBT10001—2002T和 LB/T013—2011实施 □ 10 67 办公能源管理 10 68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 10 69 在停车场、出入口、主要路口、厕所、餐饮设施等位置,每一处有明显不足的,扣1分 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规范 标示标牌材质与造型 标示标牌制作 资源建档管理 生物监控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绿化美化 一次性产品使用 文物保护 员工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明确、落实 符合相应标准,发现一处不规范扣1分 包括当地材料和特色设计等,计10分,使用普通木板及纸板、塑料板等酌减 □ 5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 □ 5 10 10 5 5 5 15 5 5 无脱落、无毛刺、无腐蚀等并有艺术性的,□ 得10分;其余酌减 对各类景观建档管理 对濒危物种、植被、景观等实施监测 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得当,记录详实 环境整洁,厕所清洁干净,垃圾箱与环境协调,日产日清 旅游区(点)内的旅游纪念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每一项不落实,扣2分 □ □ □ □ □ □ 79 80 81 82 83 □ □ □ □ □ 10 5 5 10 10 管理人员全面培训 查看年度计划及实施记录 服务人员全面培训 查看年度计划及实施记录 培训效果 安全管理 抽样检查员工,考查其业务,回答流利、正确、全面计10分,回答基本正确计5分 建设切实可行的旅游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定期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解释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需要,通报情况。每一种宣传方式为2分 84 社区宣传 □ 10 17

85 教育宣传 把“两型”旅游业作为区域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 5 86 社区会议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社区会议或社区代表会议,沟通管理者、经营者与社区居民的信息,□ 通过面对面的讨论达到协调一致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使旅游发展与居民利益协作一致 提高电子门票使用比例,减少纸质门票 □ 5 87 创造机会 10 加分 电子门票 指标 加分 通过ISO9000质量指标 保证体系认证 加分 通过ISO14000环境指标 管理体系认证 加分 旅游管理信息化 指标 区内使用造成严重负分 破坏环境或游览气指标 氛的设施、设备或材料 √ 10 通过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的,得10分;已与专门咨询机构签约,并已缴纳咨询费用,√ 已开始进行相关培训的,得5分 通过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的,得10分;已与专门咨询机构签约,并已缴纳咨询费用,√ 已开始进行相关培训的,得5分 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数字化旅游景区 包括产生高噪音或有毒有害气体、漏油漏气的车辆、船舶等 √ 20 20 15 ╳ -20 “两型”游憩 88 89 90 91 92 游客“两型”文化宣传方式 游客“两型”文化宣传内容 旅游者行为守则 鼓励旅游者主动收集垃圾 约束并惩罚破坏环境行为 组织并引导旅游者开展其他建设环境行为 游客引导 游客容量控制 低碳旅游宣传方式 小册子、电视、多媒体、提示牌等,每一种方式得5分。 科学、准确、生动 针对旅游区特点编制旅游者行为守则 有制度、有组织 有制度、有措施 □ □ □ □ □ 150 20 10 10 5 5 93 方式多、参与性强、实际效果好 引导游客按照规定线路游览,建立实时监控设施 □ 10 94 95 96 □ 10 5 20 建立游客容量控制制度,动态控制游客数量 □ 通过示范引导、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低碳旅游知识 18

97 98 低碳旅游参与活动 开辟游客参与型的植树造林场所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索道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电瓶车或电瓶船 □ 5 10 符合旅游规划,按照生态质量优先原则设置 □ 99 含液化气车船 在主要游步道或游览线路分叉路口,均设置引导标识(包括箭头和指示牌)。每处主要交叉路口设置不足或设置不正确的,扣分 成立旅游者志愿服务组织 □ 20 100 交通标识 加分 游客“两型”文化项目 宣传组织 □ 20 √ √ √ √ 20 15 10 10 加分 低碳旅游创新宣传 积极采用创新性方式宣传低碳旅游知识 项目 加分 低碳旅游交易平台 建设低碳旅游、碳汇旅游交易平台 项目 加分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项目 具:栈道 为保护生态环境,搭架悬空人行栈道、生态步道 包括能反映旅游区(点)文化特色或环保特加分 其他特色交通工具 色的便民交通工具,如骑马、人工抬轿、雪项目 地摩托等,每种3分 分数 合计 自评 分数 实得 分数 √ 15 800

19

97 98 低碳旅游参与活动 开辟游客参与型的植树造林场所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索道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电瓶车或电瓶船 □ 5 10 符合旅游规划,按照生态质量优先原则设置 □ 99 含液化气车船 在主要游步道或游览线路分叉路口,均设置引导标识(包括箭头和指示牌)。每处主要交叉路口设置不足或设置不正确的,扣分 成立旅游者志愿服务组织 □ 20 100 交通标识 加分 游客“两型”文化项目 宣传组织 □ 20 √ √ √ √ 20 15 10 10 加分 低碳旅游创新宣传 积极采用创新性方式宣传低碳旅游知识 项目 加分 低碳旅游交易平台 建设低碳旅游、碳汇旅游交易平台 项目 加分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项目 具:栈道 为保护生态环境,搭架悬空人行栈道、生态步道 包括能反映旅游区(点)文化特色或环保特加分 其他特色交通工具 色的便民交通工具,如骑马、人工抬轿、雪项目 地摩托等,每种3分 分数 合计 自评 分数 实得 分数 √ 15 800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