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九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创新成果汇总

更新时间:2024-01-11 09: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川九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创新成果汇总

一、工程概况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简称川九路)起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止于九寨沟县九寨沟口,是四川省规划的重要旅游干线九寨环线的一段,也是九寨黄龙机场通往九寨沟风景区和九寨天堂国际会议中心的唯一通道,是世界看中国、全国看四川的一个重要窗口。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始建于1959~1979年,原为简易公路。1984年和1999年两次按山岭重丘区二、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并加铺了沥青表处路面。但受当时条件的制约,两次改扩建后该路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道路标准低,路面质量差,安全隐患多,植被破坏严重;筑路材料和施工废料堆放不当,路侧大量广告标牌式样杂乱。与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形成强烈的反差,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地位极不协调。

2002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原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到阿坝州视察期间,做出了改建川九路的重要指示。交通部张春贤部长在听取川九路改建工程汇报后指示:要按照“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方针,落实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川九路建设成为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示范工程”。2003年2月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川九路改建工程正式列为全国四项示范工程之一。

川九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94.14公里,其中改建川主寺至九寨沟口段88.6公里,新建机场连接线5.54公里。采用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局部加宽段10m),

行车道宽度2×3.7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汽-20级,挂车-100。主要工程数量:路基挖方1038372m3,路基填方660193 m3,5cmAC-13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34424m2,4cmAC-2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23045m2,水稳碎石277495 m3,边坡绿化1486926 m2,移植树木32余万株,排水防护工程138873 m3,旧桥加固四座,涵洞410m/131道,占用土地1148亩。工程于2002年10月25日开工,于2003年9月底完工。工程总投资3.2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340万元),其中绿化工程5400万元,绿化费用中用于恢复以前的施工痕迹的费用为3000万元。

川九路改建工程的实践,不仅对于实施我省“大九寨”发展战略,打造世界顶尖级旅游风景区和旅游产业支柱,促进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发了公路建设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观念的思考。在川九路的工程实践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探索了山区旅游公路建设新理念,提出了“保护是核心,创新是灵魂”的建设总体要求,确立了“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施工后最大限度地恢复”的建设原则,并始终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探索了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新理念,川九公路的实践表明,新时期的公路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有创意、有特色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的理念,体现科学地确定建设规模和灵活地应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理念,体现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完善的总体设计理念。三是积极探索了公路施工新理念,

川九路的施工管理自始至终贯彻了"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的建设原则,摒弃传统建设行为中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作为每一个建设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加强用新的建设理念培训全体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并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了川九路产品是“绿色”的,生产过程也是“绿色”的。四是探索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川九路建设一开始就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放在首位,建立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的新理念。在整个勘测、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努力与周边的景色协调和谐。五是探索了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在川九路的建设实践中注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业主从管理型业主转向管理服务型业主、设计从封闭式独家设计转向开放式动态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专家组从局部咨询服务转向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四个转变。

建成后的川九路,几乎看不见施工痕迹和人工雕凿的痕迹,公路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九寨沟景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二、设计情况介绍

项目在我国首次提出灵活设计、宽容设计和创作设计等理念,提出了路线线形设计与景观协调,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的环保设计和景观设计,交通工程设施与景观美化,环保景观施工等关键技术。

1.理念创新

项目开创性地提出灵活设计、宽容设计和创作设计等理念,对全面提升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灵活设计理念——依据现有的法规、标准、规范,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标准和灵活运用设计指标,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

②宽容设计理念——基于车辆性能、驾驶员生理特点的公路平、纵、横线形设计,路侧净区设计,宽容性交通设施设计,综合预防性、容错性、纠错性功能,努力实现“司机的过错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③创作设计理念——多学科多专业设计团队,用系统化设计思想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细节设计,使设计产品转变成优秀的设计作品。

2.路线线形设计与景观协调关键技术

运用运行车速理论,通过改善线形指标及线形组合,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探索在特殊困难条件下,路线设计指标的 “底限”;路线线形设计与其他工程及周边环境景观的协调技术;通过川九路路线设计实践,总结旅游公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①坚持环保选线,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②合理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指标; ③注重路线连续流畅,优化路线线形;

④运用运行车速理论,改善路线线形,消除安全隐患; 3.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环境保护、景观协调关键技术

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人文等特点,选择结构安全、

景观协调的排水、防护工程结构型式及工程处臵方法,使之达到安全、舒适、环保的目的;提出针对道路沿线已破坏的环境恢复性技术措施;已建排水防护工程的修饰美化技术;总结排水防护工程与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的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及方法,提出山区公路、旅游公路排水防护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见结构形式。

①灵活确定边坡坡率,改折线为曲线边坡,恢复自然地貌景观; ②设臵加盖板矩形边沟、浅碟式草皮排水沟,增加路基有效宽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③合理设臵挡墙、变化挡墙高度、提高结构物自身景观效果; 4.交通工程设施景观美化关键技术

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选择及设臵的合理性;在风景区结合沿线不同景观,正确合理地设臵观景台、停车带、紧急避让车道等交通服务设施,使得服务设施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总结出一套结合环境保护、景观协调、车辆运行安全等进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①设臵人性化标志牌,激发游客兴致;

②考虑到川九路重要的旅游特性,结合公路沿线分布的不同景观特色,设计具有鲜明图案、简明易懂、可视性良好的个性化版面。通过这些具有个性的指示标志牌,道路使用者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周边公路环境的特点,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欣赏沿线风光提供了可能;

③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到周边环境景观要求及道路使用者的美学欣赏特点,在标志牌的整体设计上,采用双面形式。双面

标志牌的引入,可以减少标志牌立柱的数量,一方面可以降低公路路侧环境视觉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路侧交通安全性;

5.环保景观施工关键技术

边坡防护与环保景观协调的施工关键技术;关键部位施工质量控制技术,重点是公路边界部位的处理技术,如路面、路肩、边沟等;原施工遭破坏的环境恢复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确保绿化植物成活的关键技术。

①积极探索坡面防护新技术,提高防护绿化效果;

②挡墙、桥梁栏杆设计为具有藏羌建筑风格,赋予公路文化内涵; ③注重细部处理,增强路容美观;

④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段,突出自然景观; ⑤绿化要适地、适树、适量;

⑥修整遗留的取弃土场,绿化恢复自然景观; ⑦分段研究区域生态特点,营造“动感”旅游景观; 三、主要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内容及意义

1.在建设理念上创新。根据川九公路的建设目的和服务对象,科学地确定建设规模、灵活地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贯彻了“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八字方针,确定了“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施工中最小限度地破坏环境、施工后最大限度地恢复环境”的建设原则。使公路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使建成的川九路成为了全国第一条生态环保示范路。

2.创新了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了业主从管理型业主转向管理

服务型业主、设计从封闭式独家设计转向开放式动态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专家组从局部咨询服务转向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四个转变。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川主寺至九寨沟口公路改建项目环保景观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实行从技术人员到民工的全员培训,对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所有参建人员都必须了解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对每一项关键工艺制动工艺流程并进行培训,以达到不同作业单位做出相同质量工艺产品的目的。

5. 施工中始终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如土建与绿化环保单位联合招标,同步实施,避免先破坏再恢复;严格将施工红线控制为路基的开挖线;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及建筑垃圾及时清除;取弃土场、料场、热拌场和冷拌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全部选在公路视线以外,使用完毕后及时恢复并绿化;为避免桶装沥青占地及脱桶时所产生的废气、残留的沥青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全部采用罐装沥青等。

6.绿化上借景与造景结合,以借景为主,即按“露、透、封、诱”的原则,让公路沿线清澈的河水、秀丽的景色展现在游人面前,而不强求公路自身的绿化;在连续回头弯的九道拐路段,在切除视距平台时,在保留高大乔木、个别孤石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造景,使过去川九路最危险的路段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借鉴藏式建筑风格修

建了藏式挡墙等,丰富了川九路的文化气息。

7.借鉴与探索并重,探索了仿木排桩防护绿化坡面、阶梯栏栅防护绿化坡面、花池墙防护绿化边坡等边坡防护的新型式。各种结构物设计尽量避免生硬,尽量和当地文化风俗相适应,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路肩墙、护肩墙较路肩设计标高下降25cm,填土植草,使行车上的人除能看见路缘石外,不能看见其它水泥砼结构,充分展示生态示范工程形象。

8.排水系统设计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结合当地的水文气候条件及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大量减少圬工排水沟,创造性地提出了浅碟形绿化土边沟和加盖混凝土边沟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既保证了公路排水需要、降低了造价、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环境也更加融合。

9.挡墙施工为避免单调呆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施工,对预制块砌筑的挡墙,通过砌筑方式的变化、配合一些小的装饰工作,做到立面变化丰富;对现浇混凝土挡墙,创造性使用玻璃钢艺术墙模板用于浇筑路堑墙,使千篇一律的平面水泥砼挡墙以一种崭新立体浮雕艺术墙形象出现在游人面前。

10.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将路堑边坡削得与周围自然边坡一致即可,而不是强行削成统一的坡比。绿化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路基开挖前移植的本地苗木,并按自然散植的方式种植,使公路路基以外的边坡、绿化尽可能与周围环境一致,减少人工痕迹。

11.交通工程体现更多人性化,详细研究、论证了道路不同区段

安全行驶速度,分客车、小车分别设臵限速。通过标志标牌为游客提供前方道路状况、景点等更多服务信息。创造性地采用了钢背木护栏等与环境更协调的安全防护设施。

12.沥青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和直接采用大吨位光轮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方法,既保证了密实度,又提高了路面的构造深度,有效地解决了路面的耐久性和路面抗滑之间的矛盾。

1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质量控制。项目办成立了业主实验室,直接对业主负责,对工地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试验结果进行抽检核实并作为计量支付的依据。同时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检测设备替代传统的检测手段,如路面弯沉自动检测车、路面平整度自动检测车、横向力系数检测车、路面雷达厚度检测车、地质雷达等,做到了检评方法上的创新和检测技术上的突破,更好地控制了工程质量。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做到了全线连续、无损检测,扩大了检测范围,使业主能最大限度地拥有工程质量知情权。

14.主要科研成果:

①《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

②《公路路线线形与景观协调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

③《公路排水、防护工程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

局;

④《公路交通工程景观美化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

⑤《环保景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