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小学多元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11 0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习惯成就生命阳光

仪陇县永乐小学校

关于推进“多学精导、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真落实县教育局“树立师生交互发展新理念,打造多元高效课堂”的顶层设计,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实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选用滨江小学“多学精导、多元高效”课堂模式作为我校研究、推行的模式。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向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术要质量”的具体要求,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借鉴魏书生六步教学和“先学后教”成功教学实践,全面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研究并推行“多学精导、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多学精导 多元高效”的内涵 1. 什么是“多学”?

“多学”首先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其次是学与教时间、空间上的划分,给学充足的时间、空间。用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尽可能较多,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建构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尽可能既有师生之间对话,又有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搭建平台。同时,学生参与面要广,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第四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中最大可能得到发展。

2.什么是“精导”?

课堂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仍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导”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科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过程,以及掌握学情的情况下,精心设计问题,精巧打造环节,精当运用手段。 “精导”就是要环环相扣,问问相连,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时间上看,教师导的时间应在10—15分钟时间,导要导到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1

好习惯成就生命阳光

3. 什么是“多元”?

课堂“多元”首先指的是在多学精导的理念指导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设计出遵循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易于教师教和乐于学生学的教学课时流程。其次就同一种模式,针对不同教材,教师不同风格又有变式。

4. 什么是“高效”?

首先是完成教学任务时间少、训练量大;其次是每个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率最高;三是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其它教学资源运用率高,师生负担减轻,综合效益高。

5.多学与精导的关系。

首先精导给多学创造条件。因此,精导要求教师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学,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学多少时间,教师导多少时间。“精导”强调在调动学生多学的基础上,导得精,导得巧,让课堂有趣、有味、有奇、有感。

其次是多学给精导提供平台。是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导才体现最大的价值。让学生多学,就是要求教师在学学的基础上了解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生“贲”处启发,在学生“悱”处点拨。

第三是精导是多学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比学生先认知,教材要求学生学习什么只有教师能把握和控制,让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多长时间的主导权在教师。没有教师的精导,学生多学就是一句空话,就会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等情况。

6.多元与高效的关系。

首先,“多元”是高效的基础。多元教学模式更能节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更能尊重学生的个性。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学习模式,多元的课堂首先强调师生交互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多元的课堂改革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强调效益的高效。

其次“多元”是手段,高效是多元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课堂改革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为目的,课堂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出多元课堂,

2

好习惯成就生命阳光

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遵循学科规律,学生认知特点,高效就是多元的理想目标。

三、语数外多元课堂模式

(一)构建语文多元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在“阅读课教学”和“习作教学”中,其结构图如下。

“多学精导,多元高效”语文教学模式 阅读课 教学模式 初读课模式 精读课模式 习作课 教学模式 习作指导课模式 口语交际课 教学模式 习作批改课模式

1.阅读课教学主要分为两种课型教学:初读课和精读课。 (1)初读课的教学流程一般为:

激情导入 激发动机 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积累词汇 再读课文 读顺读畅 三读课文 读明大意 质疑问难 了解学情 ①激情导入,激发动机

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式与手段引出课题,目的是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运用朗读的手段,让学生在随文朗读中读准字音,在读后注意运用工具书,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字词,体现主动合作识字。教学的价值取向在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③集中识字,积累词汇

在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的基础上,集中解决字词的学习,从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指导方法、丰富词汇(了解字义)、写好汉字几个方面,根据特点指导学习。

④再读课文,读顺读畅

在学生集中学了字词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目的是既巩固识字的成果,

3

好习惯成就生命阳光

又把视角转向阅读,用阅读来助推识字,从而把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体现出来。可让学生通篇读,也可重点放在不好读的句段上,把自读、抽读、范读结合起来。

⑤三读课文,读明大意

这次读书的着力点在读明文意之上,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条理,然后交流讨论,集体归纳,把握文章整体。

⑥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让学生把自己初读后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一是引导解决简单的问题(如字词方面的),二是就内容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下去思考,下一课时带着问题学习,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2)“精读课”的具体操作

①巧引课题,整体感知

承接“初读课”的教学可直入课题,或从本节课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出课题。入题后再次回顾课文的内容与结构,把文章的主体框架立起来,并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在表达方面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②提炼焦点,扣准文眼

根据文章的结构,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文章的核心问题,顺势扣住文眼,为品读找准出发点,即牵住文章思路的“牛鼻子”。

③紧扣文段,品词析句

以段(结构段)为单位,按照一读抓住内容和内涵,二读抓住表达,三读品析语言功效,四读悟情内化典范语言,这样的层次,把思、议、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一重要原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双基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感培养,语言积累,人文教育等各种训练,最终达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④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形成读完一篇美文后,对内容(内涵)、结构、

4

巧引课题 整体感知 提炼焦点 扣准文眼 紧扣文段 品词析句 回归整体 巩固提高 实践运用 拓展延伸 好习惯成就生命阳光

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完整的印象、把点滴零散的认识形成系统。

⑤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根据学段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或转化为技能,尤其是在读写方面。同时把对本课的学习引向课外。

(3)阅读课实现“高效”的条件:

①“以读为线”:就是对一篇课文教学全过程而言,“读”贯穿始终。即:读通读畅,读懂大意读懂内涵,读明表达,内化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读既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训练,读既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是训练的线,在精读环节进入局部品析中,也是贯穿整个环节的过程。这就实现“以读为本”的理念。

②“思、议、讲、练”:是指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全面落实阅读教学的各项训练,让学生读懂课文,而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组织与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的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学生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带着目的研读文本,在读中去体验,把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议”:学生在进行一番阅读与思考后,以多种方式合作交流,把自己在读中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讲”: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抓住生成点作深入引导,将学生的见解加以梳理,形成系统,促进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的落实;“练”: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知识,通过口述、练笔、朗读、品析等多种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阅读课实现“精导”的条件:

①教师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有较高认识,才能对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该“教什么”有足够的了解;

②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要掌握,才能对阅读教学中的“怎么教”有理性的认识;

③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才能系统、科学地落实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也才能保证实现总体目标;教师要有必备的解读文本,指导朗读、指导表达,热爱读写等素养。

2. 习作课教学主要分为两种课型教学:习作指导课和习作批改课。 (1)“习作指导课”的具体操作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