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1: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设计

时间: 年 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教材 分析 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本课的内容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学 用具 教学 课时 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黑板 小动画 多媒体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明确单元主题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1. 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题 本单元主题 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2. 齐读课题 首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1. 学生自读、展示读 2. 说一说出处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理解“百行”——虚指 理解“百行”——虚指,指人的品行有很多 1.引导学生读 “晋文公赏勉以德为1. 学生读 “晋文公赏勉以德先” 的故事 为先” 的故事 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 赐大臣的 四、知行合一 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2.思考: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 1. 学生读一读 2. 讨论交流 3.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赏德 晋文公 赏才 赏功 板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设计

时间: 年 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2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教材 分析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学 用具 教学 课时 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黑板等 多媒体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2. 齐读课题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二、朗读句子 1. 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 2. 学生展示朗读 明确意思 三、明道喻理 1. 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1. 学生自读故事 理解故事的意思 2. 思考有什么收获 2.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 3. 读诗句 获和启发 结合生活,四、知行合一 说说生活1. 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1.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中的小事 2.背诵诗句 布置作业 说自己的看法 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恶:坏事 善:好事 板书设计

第3课 满招损 谦受益

【看中国2005年08月25日报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谦,敬也。从言兼声。”言为心声,言语不自满,有而不居,足以见恭敬推让之实,故谦从言。“兼”,为两者互合之意,尊重

人而谦退自处者,人亦以此相遇而互敬重,故“谦”从兼声。

亘古以来谦虚、谦让即为传统的美德。《易经》中有一卦,名曰“谦”,是专门讲说“谦”的道理的,大意是说:天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具备谦虚美德的人,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处卑位,人们也难以凌越。君子靠着它能永远得到好结果。[注1]

《谦》卦还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说,君子应该自甘卑下,克己养谦,以“谦”来约束自己。《史记·乐书》中也说“君子以谦退为礼”。由此可见,谦虚是君子必须具备的美德。

一个人能谦虚,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谦虚乃是发于心而行于外,不是靠做样子做出来的。并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感情。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才甘为人下,并且从别人的长处中学习有益的东西,从而使自己更加完善。

孔子曾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注2]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谦虚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明朝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讲过这样几个故事,以证谦德之种种益处。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