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5 09: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至七单元的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

1课题 信息窗1缝沙包

周次:10 主备教师:赵丽霞 使用教师:王俊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

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

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四至七单元的

1、现在凯蒂正在小红家做客,小红家都有什么?图上

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能不能编一个小故事,想想小朋友们都会在一起说什么?(小组讨论时间充分一些,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图意)

2个小组的同学讲讲他们编的故事

缝一个沙包要用6块布、他们共缝了6个沙包、沙包真

难逢……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桌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

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他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

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加出来的(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边列算式边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别求出要用多少块布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可以列乘法算式让学生一一列出……

你们能根据列的算式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

四至七单元的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

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6

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关记忆。(让

学生观察6的口诀及算式从中找出规律进行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

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

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同位互相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四至七单元的

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

教后反思: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

基础上,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借助相关的问题引入对6的乘法口诀的学

习,让学生用已经熟悉并喜欢编儿歌的方式,记

住6的口诀。

2课题 课本38-40页自主练习

周次:10 主备教师:赵丽霞 使用教师:王俊波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巩固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至七单元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看,小蚂蚁来找大家玩了,我们和他们做游戏吧,你能

根据要求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又快。(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所有同学都填完)

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2。

想一想,歌咏哪一句口诀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看,我们来个小比赛,你能根据老

师念的乘法口诀写出算式吗?有几个算式呀?

想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这个游戏吗?好,开始吧!

4、完成自主练习4

自主完成计算题,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对

又快。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5、完成自主练习5

瞧,小明带来了许多气球装饰教室?你能估一估,算一

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至七单元的

小组间说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提出的问题,让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

6、完成自主练习6

看这两幅情景图,谁能说说看到什么?

同位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间说说自己的方法。

在下面填空,完成算式的计算。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教后反思: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记住了口诀的基础上,才能灵活的应用口诀来解决问题。这节课,我注意检查了学生对口诀记忆情况,然后再引导他们正确的应用。并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练习,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课题 信息窗2叠纸啪

周次:11 主备教师:赵丽霞 使用教师:王俊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四至七单元的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3、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在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在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操场看凯蒂下课和

小朋友们游戏的情况。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根据图意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1、现在凯蒂正在和小朋友玩什么什么?图上的小朋友

都有在玩什么?说了些什么?(2个小组代表说故事)

叠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玩老鹰捉小鸡

的有2组、玩转圈的有4组……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至七单元的

叠纸啪的同学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

玩老鹰捉小鸡的有2组,一共有多少同学?

玩转圈的有4组,一共有多少同学?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7个同学叠

纸啪,每人叠7个,一共能叠多少个?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

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

用加法加出来的、用口诀算出来的……

你们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7的口诀吗?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

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7

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7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关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

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有多少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

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有多少同学在玩转圈?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

助计算的?

四至七单元的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全班齐背口诀

同位互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教后反思:教学本课时,我由学生做游戏的话题引入,结合看图将数学故事的方式引入,注意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4课题 课本43-44页自主练习

周次:11 主备教师:赵丽霞 使用教师:王俊波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四至七单元的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一个星期有几天你们知道吗?你能根据要求填出来

吗?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2。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

对又快。(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完成的最快)

3、完成自主练习3。

四至七单元的

先自主完成计算题,然后想一想,怎样填,才能填得又

对又快,然后将答案一致的锁与钥匙连线。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订正有错误的提出来强化讲一讲

4、完成自主练习4

你们喜欢热气球吗?看,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乘着

热气球去旅行?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想和小伙伴一起去旅行吗?好,开始吧!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算式的计算。老师订正有错误的提出

来强化讲一讲

5、完成自主练习5。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看,我们来个小比赛,你能根快速

地背出7的乘法口诀吗?你还能怎么背?

想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这个游戏吗?好,开始吧!老

师订正有错误的提出来强化讲一讲

6、完成自主练习6

我们来把乘法口诀整理一下吧,学生尝试自己完成口算

表的填写。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7、看这幅情景图,谁能说说看到什么?

同位之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间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算式的计算。在下面填空,完成算式

的计算。

8、聪明的小猫咪,你能看出它是怎样排列的?你能从表

四至七单元的

中找出什么规律?

开动你的脑筋,让他快速旋转,我们出发吧!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这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应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只有在记住了口诀的基础上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边学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每个算式都说出用了哪句口诀。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

1课题信息窗1---森林聚会

主备教师:王俊波 使用教师:王俊波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60~6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

四至七单元的

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表述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

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

四至七单元的

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

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

导)

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

现: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

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4: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拿3个给小的熊猫;剩

四至七单元的

下的4个每只再分2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

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5个。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

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分法。)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

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

四至七单元的

2课题信息窗2---动物联欢

主备教师:王俊波 使用教师:王俊波

教学内容: 理解除法的意义,教科书第64~66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至七单元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

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小动物联欢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

自由回答)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们有可能提出加

法或减法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收入问题口袋。)

除法问题: 1、12只小熊进行挑手拉舞表演,怎样排队? 2、16只松鼠,怎样分组?

二、探索新知。

(一)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12个小动物怎样排队?

1、.师:12个小熊进行体跳手拉舞表演,他们该怎样排

队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各种情况)

四至七单元的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根据

学生回答,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各种平均分的结果)

可能出现:(1)每4只一行,,排3行; (2)每3只

一行,排4行; (3)每6只一行,排2行; (4)每2只一行,排6行。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

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三)16只松鼠怎样分组?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了队,那么16只松鼠怎

样分组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小松鼠分组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1) 16只松鼠,若每组4只,可以分成4组 (2)16只松鼠平均分成2组,每组8只;若平均分成8组,则每组2只。

2、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四)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

四至七单元的

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

常高兴。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及各部分的意义。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16÷4=4 16÷8=2 16÷2=8

2、.师: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

什么?(请会的学生介绍,也可由教师介绍)

3、师: “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吗?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

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

3课题信息窗3---水中救援

主备教师:王俊波 使用教师:王俊波

四至七单元的

教学内容:课本第67——70页,除法的简单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

一步理解图意。

四至七单元的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

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 )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 )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 (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mu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