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11-22 1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心得体会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忠诚

四月末,我到大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几位教育专家的报告,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可以说收获很大。梳理了几天来学习收获,再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情况,我对未来学校管理产生了以下一些想法:

一、关于课程建设

四节报告,几乎每位专家都提到了一个词“课程”,再联想到“课改”的全称即“新课程改革”,由此可见,“课程”才是学校建设的核心所在。对于课程建设,四位专家进行了多位面的阐述,让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一所学校的“课程”可以这样自主解读、自主建设。那么我们学校的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距离四位专家所描述的“课程”还有多远?我认为,在定位之前,还是应该归纳好课程的层次。通过过往经验以及专家论述,我认为“课程”应该分为四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传统课程,接近于课改之前的传统授课形式,老师讲,提问,学生听,回答;第二个层次,是形式上的新课程,但是课程目标还是传统的,表现形式是师生可以互动,课堂更加灵活,但是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数;第三个层次是真正意义的新课程,是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还是学习目标均以提高学生能力、拉近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活力为目的的课程;第四个

层次就是类似屯溪小学陈罡校长所阐述的“博雅课堂”以及广文中学赵贵霞校长所阐述的“引桥课程”,这种课程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方向,按照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特色,重新规划和确定课程,属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层次。

那么现在我们学校课程到了什么层次呢?我定义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间,还在传统和“新”之间徘徊,而且趋向于停滞的一个过程,一些年轻教师掌握了新课程的形式,还有一些老教师仍然墨守成规,不过他们目的是一致的:提高学生分数。产生这样的因素有家长的因素,家长仅仅盯着分数,他们不关心孩子是否有能力,只关心孩子第几名。另外一个因素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素质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最重要的是课堂培养目标不明确,也是新课程构建停滞不前的一个诱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孩子从走上教育之路,到毕业,到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功至少需要三十年的历程,我们今天课改了,如果纵向看去,也许三十年才能看到结果。但是教育是可以横向比较的,因为我们学校参加沈阳市的一些比赛,特别像科技创新大赛这样需要学生自己表述的,明显就能看出来农村和沈阳市的学生差距明显,我们的孩子是问一句答一句,问个偏题,就卡住了。沈阳一些学校的孩子,面对专家答疑的时候,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专家等的时间稍长要走,孩子们甚至拽着专家的胳膊说,生怕专家少听了自己的论述。两相对比,升学的机会可以自己考

2

出来,这方面城市农村几乎差距很小,但将来就业的机会、或者成功的机会就将是自己抢出来的,如果像我们目前培养出的这些孩子一样,连表达都不会,如果连试一试都不敢的话,未来岂不是连机会都没有吗?

差距如此明显,我们的确应该立即转变课堂,但是我们转变思路的方式与先进学校应该不一样,优秀学校起点高,我们不能全盘照抄,否则容易造成混乱和无序,像以前“杜郎口教育模式”的推广,最后的结果是无疾而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思路是:学科分段,逐次推进。首先按学科确定每一学期每一学科的“薄弱点”、“改革点”,在教研组和学科组的探讨下,研究出诸如“怎样讲好阅读”、“怎样讲好作文”、“怎样在试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形成学校独有的“课改”模式或者说“课程”特色,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学年完成这个单独“薄弱点”课改目标,计划通过六个学期或者更长时间完成“课程”特色的叠加建设。在督导上,将以教案、说课、听评课的形式敦促教师完成这一模式或者说这一特色的吸收、建设和完善,从而让我校达到课改的第三个层次或者第四个层次。

二、关于教师

听了几节优秀教师的课,也在春田学校观察了学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也和同行们交流了学校管理上一些看法,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学校兴衰的关键所

3

在。在关于教师的表述上,我比较喜欢赵桂霞校长的这句话:“教师,是学生内在生长力量的一个‘唤起者’,当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状态,就能最大程度地释放自身的能量。当教师有了更大的能量,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潜在能量。”

我们的教师幸福吗?在工资待遇上,和很多学校对比,我们的教师待遇上很幸福,比如据我所知,对比沈阳市内一些学校教师,我们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基本持平,我们的师生比例比他们要大,他们100个教师可能教30多个班级,而我们,可能工作量都不一定封顶。但是从感情上,从能量的释放上,我们距离“幸福”一个词还差得很远,他们主要表现在工作有目标没有动力,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教书,教书的快乐源泉究竟是什么;团队正面意识缺失,团队负能量大于团队正能量;自主学习能力差,甚至很多教师根本没有自主学习意识。

解决目前教师产生的慵懒倦怠的问题,让教师产生幸福感,我认为应该进行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个是绩效考核机制,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多得什么?我想第一个是荣誉,第二个是奖励,第三个是盼头,这三样东西,一定要打破平衡,让其成为鼓荡的风,吹动敢于乘风破浪的船只前行。荣誉方面,学校打算下一步做一个荣誉墙,我们不但要给予优秀教师荣誉,还要宣传他们的荣誉,让他们的荣光人尽皆知,在家长会、家长进课堂以及上

4

级领导访问等活动,尽量把优秀教师推出来,走到台前,享受别人景仰的目光,要让他们意识到,荣誉不是奖状一张,而是社会、家长、学生以及上级领导对他们的肯定。在奖励方面,学校的荣誉都是属于一线教师的,职称评定也一定要优先,学校的后备干部也是给予优秀教师的,学校财力也一定向优秀教师倾斜,要让教师知道,他们的优秀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要用资源和物力去回报他们,让他们不白白付出。在盼头方面,其实教师的盼头就是评优晋级,当然我们学校的职称评比方案也是倾向于一线教师的,但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之前,现在这样的职称只倾向于初中,小学教师普遍没有盼头,我下一步的想法,一个是每年遴选出一到两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转评成中学教师,让他们参加中学教师职称评比,一方面给小学老师盼头,一方面在初中教师群体中起到沙丁鱼的作用。再一个是直接模拟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以后的局面,小学实施预备职称考核,订立方案,让小学优秀教师每年遴选出预备种子,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个是教师小团体建设,目前教师办公格局只是年级组,几名教师按照年级顺序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除了日常交流,称不上一个小团队,更别说互相发展,相互促进。我下一步的想法就是在办公室里成立教研小组或者备课小组,也就是让教师能够为教学上的工作互相交流,互相印证疑点,弥补自身差距,从而提高自身业务上的短板。甚至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m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