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
更新时间:2024-07-06 20: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思修题库,大家考前复习一下,加油!
第一章试题
1、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成为人生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向导的是 ( B )
A、精神负担 B、理想信念 C、物质财富 D、法治精神
2、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 D ) A、理想的实现是容易的 B、理想的实现是随意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不可实现 D、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
3、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D )
A、人生的心理和体质 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 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B )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空想
5、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 D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D )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 D ) A、在阶级社会里打上阶级的烙印
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 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8、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 D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政治理想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发展民主主义 D、摆脱贫穷落后
10、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 C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政治理想
11、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B ) A、法制教育 B、理想信念 C、社会舆论 D、文化素质
12、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D )
A、坐享其成的过程 B、信手拈来的过程 C、纵情享乐的过程 D、艰苦奋斗的过程
1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统一性体现在 (D )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14、空想是 ( B )
A、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想象
B、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C、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5、一个人在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等道德修养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C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16、信念是人的( C )
A、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认识、态度和意志的统一 C、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17、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 C )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18、能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能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的是 ( D ) A、专业技术 B、身体素质
C、物质财富 D、科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19、下列关于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B )
A、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B、理想信念具有矛盾性和统一性 C、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D、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20、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是 ( D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 C ) A、幻想 B、空想 C、理想 D、信念
22、人们物质生活方面,不仅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是 ( A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或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4、所谓空想是(A )。
A、纯粹的主观的 B、对客观的超越 C、纯粹客观的 D、绝对客观性 25、人的理想确立于( D )。 A、中年 B、童年 C、老年 D、青年
26、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C )。 A、生活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27、信念是( B )的融合和统一。
A、认识、情感和理想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认识、态度和意志 D、态度、情感和理想 28、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 D )。 A、理想 B、情感 C、意志 D、态度
29、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 A )。 A、信 B、诚 C、真 D、疑
30、信仰是信念的( D )表现形式。 A、最低 B、主要 C、基本 D、最高
31、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 C )。 A、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 B、社会主义信念与科学信念 C、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D、宗教信仰与非科学信念
32、宗教信仰是( D )形式。
A、科学信念 B、社会主义信念 C、资本主义信念 D、非科学信念
33、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A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34、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C )。 A、态度 B、行动 C、现实 D、结果
35、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 B )信念。 A、基本的 B、坚定的 C、彻底的 D、一贯的
36、现实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 C )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A、读书 B、祈求 C、实践 D、立志
37、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 C )的态度。 A、坚信不疑 B、身体力行
C、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D、有点相信,有些力行
38、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A )。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将理想等同于现实 D、将现实等同于理想 39、实现理想的过程具有( D )。 A、长期性 B、艰巨性 C、曲折性 D、ABC
40、我们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 D )。 A、顺境 B、逆境 C、天时 D、AB
41、正确认识(A )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理想 C、现实 D、书本知识 42、( C )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A、决心 B、美好的愿望 C、坚定的信念 D、清静无为 43、( A )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勇于实践 C、 艰苦奋斗 D、时来运转 44、信念强调的是( A )。
A、意志的坚定性 B、认识的正确性 C、知识的丰富性 D、认识的合理性 45、信念的多样性表现为( B )。
A、不同阶层的不同信念 B、同一个人不同方面的信念 C、不同社会的不同信念 D、不同团体的不同信念
46、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D )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A、科技体制 B、社会体制
C、 文化发展水平 D、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 47、社会理想具有( C )方面的特征。 A、文化特征 B、技术特征
C、时代特征、阶级特征、表明历史发展趋势 D、艺术特征
48、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坚决态度。两者的关系是(C )。 A、信念属于信仰 B、信念等同于信仰
C、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D、没有必然的关系 49、非科学信念是( D )。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B、能经得起实践经验 C、以科学为基础 D、经不起实践经验 50、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 A )。
A、政治信念、理想信念、道德信念 B、科学信念
C、社会信念 D、情感信念 51、理想是( C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生物存在的反映
C、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 D、想当然 52、信念是一种( C )精神状态。 A、单纯的 B、全面的 C、综合的 D、部分的
第二章试题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C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依恋感B向往感C认同感D作用感
2、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D )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工作原则B行为原则C生活原则D政治原则
3、爱国主义是(B )、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A文化的B历史的C抽象的D现实的
4、维护(A )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A国家主权B国家地位C民族团结D国家安全 5、(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现代化建设B政治制度建设C经济制度建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 )。
A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B国家建设C经济建设D政治建设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 ) A本质性B内在性C内在一致性D内涵
8、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民族B国家C中国D社团
9、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 )和文化上的挑战。 A经济B民族C社会D政治
10、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 )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A独立自主B对外开放C互利共赢D积极主动 11、爱国主义不是( ),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A政治口号B狭隘的民族主义C表面情感D经济利益
12、人有地域和( )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A信仰的B民族的C文化的D地位的
13、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 A原则B选择C信仰D祖国
1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 )和尊严。 A主权B利益C团结D地位
15、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A向往的B遵守的C需要的D认同的
1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 A原则B核心C内容D内涵 17、( )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民族精神D爱国情感 18、( )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艰苦奋斗D自强不息 19、( )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A国际主义B自强不息C勤劳勇敢D艰苦奋斗 20、( )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A勤劳勇敢B艰苦奋斗C团结互助D自强不息
21、弘扬和培育(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做人处世
22、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 )。
A新体现B新内涵C新发展D新意义 23、(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自强不息
2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 )这一主题。 A民族文化 B民族精神C爱国兴邦D自强不息
2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而变得更加厚重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民族精神D民族文化 26、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 )。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精神动力 27、( )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的居于核心地位。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8、(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A时代精神B改革创新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9、( )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A爱国主义B民族文化C时代精神D改革创新
30、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A时代精神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1、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 )。
A重要品质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2、( )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时代精神
33、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34、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 )。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理性认识 35、( )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A民族文化B理性认识C爱国行为D爱国情感
36、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 )。 A理性认识B义务和责任C精神动力D必要条件
37、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 )。
A必要条件B理性认识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8、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 A理性认识B基本方针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9、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 )。 A国防B国家C军队D边疆 40、( )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A军事观念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1、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 )和向心力的“粘合剂”。
A战斗力B凝聚力C军事力D安全性
4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 )。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重要体现
44、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必然要求
45、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 )。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迫切需要
46、爱国不分先后,( )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 A国防B军队C爱国D行为
47、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 )。 A军事追求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48、我国( )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A《劳动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49、认真贯彻落实(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50、要贯彻实施(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反分裂国家法》 51、( )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D《反分裂国家法》
52、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 )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A自豪感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3、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 )的方式来进行。
A合理合法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4、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 )和风范。
A自豪感B民族追求C文明形象D民族自尊心
55、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 ),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A统一性B民族性C人类性D多样性
56、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 )。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人民利益D人类利益
57、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A知识型人才B创新型人才C智慧型人才D改革型人才 58、要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 )的战略落到实处。 A知识强国B人才强国C科技强国D产品强国
59、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提高( )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60、( )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第二章答案:
1、C 2、D 3、B4、A5、D6、A7、C 8、B 9、D 10、C 11、B 12、A 13、 D 14、A 15、D 16、B 17、A 18、A 19、C 20、D 21、B 22、B 23、 D 24、C 25、C 26、D 27、A 28、B 29、D 30、B 31、A 32、C 33、 A 34、D 35、C 36、B 37、D 38、A 39、B 40、C 41、B 42、A 43、
D 44、D 45、D 46、C 47、B 48、B49、A50、D51、C52、A 53、A 54、 C 55、D 56、A 57、B 58、B 59、B 60、A
第三章试题
1、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 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 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3、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4、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 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 、 抵 制 各 种 错 误 人 生 观 影 响 的 有 力 武 器,是 培 养 和 树 立(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6、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么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8、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实现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 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 ) A、世界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价值观
10、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 )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11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所 处 的 具 体 环 境 , 称 为 ( ) A、顺境 B、修养 C、境遇 D、逆境
12、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 ) 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13、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14、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1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观 D、人生实践活动
16、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能够实现( )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C、个人与家庭的有机统一 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17、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 ) A、正确的人生态度 B、较高的自我主体素质
C、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8、所谓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信念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19、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 )。 A、公有观念 B、私有观念 C、民有观念 D、共有观念 20、自我存在是( )中的存在。 A、生物关系 B、自然关系 C、社会关系 D、天人关系
21、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 B、索取与享受 C、劳动与创造 D、贡献与索取 22、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是( )。
A、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 B、人与自然和谐的利益 C、国家利益 D、个人利益
23、人生价值取向是对( )的选择和追求。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价值质量 D、价值目标 24、物的价值属于( )范畴。 A、伦理学 B、社会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25、人生目的是指人( )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 目标。
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
26、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 )的有机统一。 A、个人与家庭 B、个人与社会 C、集体与社会 D、家庭与社会
27、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人生观。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8、世界观是人们对( )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A、整个社会 B、人生意义 C、全体人类 D、整个世界
29、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 )关系,即自己满足自 己需要的关系。
A、肯定 B、否定
C、批评 D、理解
30、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于( )的意义。 A、自我与社会 B、集体与社会 C、自我与他人 D、社会和他人 31、人生观是( )的反映。 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
32、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的人生目的。 A、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 B、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 C、享乐主义 D、拜金主义
3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ABC
34、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强且态度差是( ) 25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5、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差且态度好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6、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强且态度好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7、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弱且态度差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8、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是 ( )。
A、拜金主义人生观 B、享乐主义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39、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 人生观是 ( )。
A、实用主义人生观 B、享乐主义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40、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 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 的手段的人生观是 ( )。
A、实用主义人生观 B、小农意识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41、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主观条件的是( )。 A、强项 B、弱项
C、威胁 D、AB
42、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主观条件的是( )。 26
A、强项 B、弱项 C、机会 D、AB
43、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客观条件的是( )。 A、强项 B、机会 C、威胁 D、BC
44、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高, 能力差,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5、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低, 能力强,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6、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高, 能力强,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7、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低, 能力差,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8、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EE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49、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CT代表( )。 A、机会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0、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SP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机会
51、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DD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2、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b代表( )。 A、机会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3、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诚实、勤奋和专业三要素的人是 ( )。
A、卡耐基 B、乔吉拉德 C、安东尼·罗滨 D、保罗·盖蒂 54、( )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诚实、勤奋和专业三要素。 A、卡耐基 B、乔吉拉德 C、安东尼·罗滨 D、罗伯特·清琦
55、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3E5D的人是( )。 A、卡耐基 B、罗伯特·清琦 C、安东尼·罗滨 D、保罗·盖蒂
56、卡耐基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诚实 D、专业
57、有史以来卡耐基的著作发行量全球第二,他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 结为 (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诚实 D、专业和天赋
58、伟大的人生教育家卡耐基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专业 D、天赋
59、人们研究认为智商在人的成功之中占20%,占80%的是( )。 A、情商 B、逆商 C、胆商 D、健商
60、认为情商在人的成功之中占80%的人是( )。 A、席勒 B、墨顿
C、科德勒 D、丹尼尔·卡尔曼
61、价值可以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的价 值的是( )
A、人在社会中的存在 B、人对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满足
C、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粮食 D、能够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需 要的艺术品
第三章答案:
1、 C 2、D 3、C 4、A 5、A 6、C 7、C 8、D 9 、C10、B
11、C 12、B 13、A 14、A 15、B 16、B 17、D 18、B 19、A 20、C 21、D 22、A 23、D 24、C 25、B 26、B 27、C 28、D 29、A 30、D 31、C 32、B 33、D 34、A 35、D 36、B 37、C 38、A 39、B 40、C 41、D 42、D 43、D 44、A 45、D 46、B 47、C 48、A 49、B 50、C 51、D 52、A 53、A 54、A 55、B 56、A 57、A 58、A 59、A 60、D 61、B
第四章试题
1、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 )
A、 生活环境 B、社会环境 C、各种关系的总和 D、家庭成长环境 2、一个健康的人,是指他的( )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生理健康、D、身心健康
3、国际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 )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A、个人心境 B、自我情绪 C、个人认知 D、社会适应能力
4、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 )来概括
A、理想、信念、世界观 B、能力、气质、性格 C、知、情、意 D、知行统一
5、从心理上讲,18岁至23岁之间的大学生正处于( )
A、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 B、尚未成熟阶段 C、已成熟阶段 D、发育阶段 6、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是( )
A、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B、社会风气不正
C、社会环境的影响 D、自我应对问题的能力不足 7、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是( )
A、情绪基本稳定 B、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C、人际关系基本和谐 D、有幸福感
8、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 )的关键环节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身心健康 D、心理成熟 9、同学们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 )
A、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B、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
C、向同学或好友寻求帮助 D、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10、心理不健康与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个( )
A、分不清的混淆体 B、有着明确界线的量变到质变的过渡过程 C、连续的状态 D、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心理状态 11、人的气质类型与遗传有关,因此( )
A、有好坏之分 B、没有好坏之分
C、完全不可能改变或塑造 D、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改变它 12、气质类型能( )
A、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B、决定人学习的好坏 C、影响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 D、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13、心理素质的内涵和外延( )心理卫生学中的心理健康 A、更广于 B、等同于 C、要小于 D、等于 14、( )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以及由心理因素所影响的行为的社会适应状态
A、身心健康 B、心理素质 C、人的综合素质 D、成才素质
15、下列大学生自觉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中,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B、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C、改变自己的气质 D、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获得友情 16、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 )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公众 17、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 ) A、利益关系 B、劳动关系 C、金钱关系 D、政治关系 18、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存( )他人的存在性
A、不需要考虑 B、必须考虑 C、应该考虑 D、可以考虑 19、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 ),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A、客观条件 B、前提 C、必要条件 D、必然结果 20、诚信原则是规范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的( )
A、道德准则 B、法律规范 C、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1、在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对宽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心胸宽广 B、大度容人 C、不斤斤计较 D、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2、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 A、学会认知的要求 B、学会做事的要求 C、学会劳动的要求 D、学会做人的要求
23、“一人有难,众人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 A、平等原则 B、互助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 24、增强人际吸引最好的办法就是( )
A、注重形象 B、树立权威 C、完善自我人格 D、不自傲自负 25、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善于原谅,这是( )
A、怯懦无能 B、好坏不分 C、不讲原则 D、一种美德
26、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是人际交往中( ) A、谦让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C、互助原则的要求 D、友爱原则的要求
27、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处理好( )的关系。 A、竞争与合作 B、友好与合作 C、竞争与牵制 D、奉献与索取 28、正确的竞争应该是( )
A、竞赛争胜 B、互相诋毁 C、不择手段 D、尔虞我诈 2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
A、对立关系 B、统一关系 C、相互伴随 D、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0、为获得某种利益,人们在事物之间、力量之间借助于较量相互争胜而择出优劣高低,这一般是( )
A、友谊比赛 B、参与竞争 C、阶级较量 D、生存斗争
31、在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时要保持相互间的客观距离,这是( )
A、不存在的问题 B、无所谓的事情 C、很重要的原则 D、一种虚伪的表现 32、能引起交往对象之间产生彼此互相喜欢、尊敬、爱慕的心理倾向的原因或条件是( )
A、交往的艺术 B、交往的方法 C、交往的物质基础 D、人际吸引因素 33、竞争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竞争的正确认识是( ) A、竞争排斥任何形式的合作
B、竞争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C、在竞争中为了使自己获胜,可以使用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等不道德手段 D、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要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34、在与人相处中,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35、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 )
A、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 B、相互排斥的 C、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D、相互包容的
36、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 ) A、互为条件的 B、统一的 C、对应的 D、没有关联的 37、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
A、是对立的 B、是没有办法统一的 C、是一致的 D、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8、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 )
A、社会关系 B、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相互排斥关系 D、相互依存的关系 39、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纽带是( )
A、人的大脑 B、生产力 C、生产劳动 D、物质资料 40、人与自然之间,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 )
A、人战胜自然 B、人依存于自然 C、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和利用自然 D、自然界朝着适合人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答案
1、C 2、D 3、A 4、C 5、A 6、C 7、B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B 17、A 18、B 19、B 20、D 21、C 22、D 23、B 24、C 25、D 26、B 27、A 28、A 29、D 30、B 31、C 32、D 33、D 34、B 35、C 36、B 37、D 38、A 39、C 40、C
第五章 试题 1、(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血缘关系
2、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4、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等形式表现出来。
A、内心信念 B、风俗习惯 C、社会舆论 D、生活习惯
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一致 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超前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 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落后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 D、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6、(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7、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 A、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和导向功能 C、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和沟通功能 8、( )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导向功能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 1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先公后私
1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 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12,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家进步程度 13,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 )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的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1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 A.道德品质 B.道德理想 C.道德原则 D.道德规范
15,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1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五爱\提高民族素质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 18,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
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19,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孝慈
C.乐群贵和 D.诚实守信
20,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A.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22, 一个人在经济社会中进行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是( ) A.道德 B.信用 C.法律 D.尊重
23,关于\大学生与诚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
24,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 (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社会关系
25,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26,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 A.养性 B.内省 C.慎独 D.顿悟
27,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 ) A.社会主义道德 B.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道德 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D.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道德
28,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称为( ) A.慎独 B.自我修养 C.自我价值 D.人生境界
29,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
A.坐而论道 B.闭门思过 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
3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 )
A.追求真理的精神 B.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C.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的精神 D.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31,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
C.\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D.\慎独\能避免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人格和两面行为 3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33、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经济基础的形成 B、社会舆论的形成 C、社会关系的形成 D、风俗习惯的形成 3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D )。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3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D )。
A、三纲五常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女子无才便是德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7、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38、(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3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张扬个性,注重个人主义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 4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先公后私
第五章答案:
1、A 2、C 3、A 4、B 5、D 6、D 7、A 8、B 9、D 10、C 11、B 12、 B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A 20、D 21、C 22、 B 23、A 24、D 25、B 26、C 27、A 28、B 29、C 30、A 31、B 32、 C 33、A 34、B 35、D 36、C 37、A 38、D 39、B 40、C 第六章试题
1、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 )是基本的手段。
A、道德和风俗 B、法律和纪律 C、公德和公约 D、道德和法律 2、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A、隐秘性 B、开放性和影响性 C、开放性和透明性 D、透明性 3、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交往时间的延续性
4、公共秩序是由(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A、一定规则 B、社会公德 C、法律规范 D、道德规范 5、(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A、规范化 B、有序性 C、稳定度 D、安定有序
6、在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方面,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 ) A、有限的 B、比道德规范更广泛的
C、比道德规范更深入的 D、与道德规范范围相同的 7、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
A、中坚力量 B、基础层次 C、核心部分 D、最高层次 8、社会公德是指在( )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A、社会交往 B、公共生活 C、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D、任何场所 9、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人、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10、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继承性和基础性 B、基础性和广泛性
C、广泛性和简明性 D、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1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A、遵纪守法 B、保护环境 C、爱护公物 D、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 12、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 )
A、学校教育 B、人的社会实践 C、家庭教育 D、榜样的影响 1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 )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A、职业道德规范 B、公共安全规范 C、社会公德规范 D、网络管理规范 14、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因此,( )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
A、法律的惩戒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个体的道德自律 D、网友间的相互提醒
15、在约束人们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规则是( ) A、社会公德 B、风俗习惯 C、宗教信仰 D、法律规范 16、法律规范通过( ),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 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D、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17、法律规范通过( ),强制人们遵守生活公共生活准则
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 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D、告知人们某种行为的法律后果 18、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人们,包括( )
A、自然人 B、法人 C、自然人和法人 D、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19、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首要目的是( ) A、制裁违法分子 B、打击社会恶势力
C、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D、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办事 20、《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还规范、指导( )的执法行为
A、国家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警察 D、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21、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 )的行为
A、刑事处罚 B、民事处罚 C、行政处罚 D、依法处罚 22、《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短信骚扰、宠物扰民、球场闹事等行为都被明确定性为( ),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A、不道德行为 B、违法行为 C、不允许行为 0 D、不文明行为 23、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
A、刑事拘留 B、行政拘留 C、司法拘留 D、民事拘留 24、行政拘留最高期限为( )日 A、5 B、10 C、15 D、20
25、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 )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赔偿损失 D、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6、居民李尔芳在家中与邻居玩5元一局的麻将被警察强行带到派出所,在没有收到行政处罚裁决书的情况下,被罚款 3500 元。当晚家中无人,警察又搜查了其住所。李尔芳不服,向公安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并获胜。胜诉的原因是公安机关( )
A、适用法律过重 B、程序违法
C、罚款金额太大 D、5 元一局的麻将不能定性为赌博
27、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该项权利( )
A、可以自由行使 B、可以自行行使 C、必须依法行使 D、应该依法行使 28、《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 ) A、权利和自由 B、权利 C、 自由 D、权力 29、《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政府依法保障 B、权利义务一致
C、国家提倡公民采取游行表达意愿 D、和平进行 30、《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在( )年,七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A、1986 B、1989 C、1978 D、1996
3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
A、境内 B、境外 C、境内外 D、校内外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这里的主管机关是指( ) A、市、县人民政府 B、市、县司法局
C、市、县党委 D、市、县公安局、城区公安局
33、公民( )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A、不得 B、可以 C、经批准后可以 D、接到邀请后可以
34、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 )等环节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A、执法 B、执法和司法 C、守法和执法 D、执法、司法和守法 35、《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体
A、天然的 B、经过人工改造的 C、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D、 自然界原始的 36、( )主要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任务、原则、制度和措施
A、 自然资源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污染防治法 D、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37、《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8、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 )的目标,这是我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
A、生态平衡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道德 39、《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 ) A、停车让行 B、减速行驶 C、避让行驶 D、谨慎行驶 40、《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等规定,体现了该法( )的基本原则
A、依法管理 B、维护交通秩序 C、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D、保护人身安全 4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 )的道路通行规则 A、机动车和非机动 B、机动车和行人
C、乘车人和行人 D 机动车、非机动车、乘车人和行人 4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 )通行
A、在确认安全后 B、在没有车行驶的情况下 C、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 D、按照行人优先的原则 4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 )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A、可以即行 B、不可以即行 C、报告值勤的交警处理后才可以 D、告知交通管理部门后方可
44、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有证据证明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员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 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A、减轻 B、免除 C、加重 D、减免
45、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等方面,规定了网络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 C、《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D、《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6、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 )
A、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 B、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
C、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D、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4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构成犯罪的,依照( )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刑法 B、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 宪法 48、《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针对网络特点制定的单行( ) A、刑事法律 B、行政法律 C、经济法律 D、民事法律
49、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犯罪行为,危害了( ) A、互联网的安全运行 B、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D、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50、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互联网时,都要( ),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A、遵守网上道德 B、遵纪守法 C、洁身自好 D、互相监督 51、某大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这名学生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义务 D、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52、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 )行使。
A、市、县、乡政府 B、城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
5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允许的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5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55、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的是( ) A、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从业者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56、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中的( )
正在阅读:
南京林业大学思修题库07-06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专业科目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12-24
关于雪的散文:冬天的雪02-08
我学会了烧菜作文600字07-16
民族节日02-18
减速箱设计Proe大作业12-27
高性能氟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05-21
2014年唐山农信社复习备考资料模拟试题行测言语练习题(8)03-08
DISA规约简介 - 图文01-25
万物皆是双刃剑作文500字07-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林业大学
- 南京
- 题库
- 2016-2022年中国装甲门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实验一 顺序表操作实现
- 2016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总结
- 让农村资源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有效利用
-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C-06-1地块居住用地项目 - 图文
- NBT4701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 河南大学继续教育招生什么时间开始
- 当前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研究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题库(含备注解释)
- 事业单位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及套改表 - 图文
-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全集
- 高中数学必修四公式大全
- 第六次实验
- 10大药害事件
- 示范智能车间申请报告
- 河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学费
- XML基础及实践开发教程(唐琳 主编)习题答案
- 浙美版小学美术 3.大学之门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