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教材课文梳理第五册

更新时间:2023-06-02 05: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课本复习

第五册讲读课文复习提示

共13篇课文

《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常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

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

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3.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高考课本复习

荷塘月色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本文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和苦闷的心情。他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又不可排遣心中的忧虑,故只能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文章写出了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矛盾及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篇小结

作者以艺术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象朦胧的梦幻,象飘渺的歌声。作者追求的总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展现的是荷塘月色惊人的美。而这种自然的美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

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情感,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的描写

多角度、多侧面的写景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宽容》序言 房龙

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 他的著作包括《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贯穿其中的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尽知的常识。

他于1921年出版了《人类的故事》一书,从此饮誉世界,一生出版了30余种书籍,

高考课本复习

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将人类个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部都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历经一个世纪仍不失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房龙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他精通十种文字,善拉小提琴,他还为自己的绝大多数著作配画了许多稚拙可爱的插图。

《〈宽容〉序言》内容概要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并通过对“无知山谷”村民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先驱者”、“守旧老人”形象的塑造,表现两大社会势力的矛盾:先驱者的悲惨和荣耀,守旧者的猖狂和灭亡。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宽容》一书的精髓:人类思想要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具有能接受异己意见的宽容的胸怀。

《〈宽容〉序言》艺术手法

用寓言的文体写的序言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反复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激流〉总序》(巴金)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内容概要

本文具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与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探寻到生活的真谛。

名句:

几年前我流了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

高考课本复习

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艺术手法

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使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增强可读性的作用。

如: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嫉妒、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三位大师》、等。

内容概要

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主要手法

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

高考课本复习

(补充)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和手法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高考课本复习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在北师大附中校友会上所作的一篇著名演讲,收入《坟》。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鲁迅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土”,在当今亦有现实意义。

艺术手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语言犀利幽默。

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周先慎 ,四川成都人。任教干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论著

《古典小说鉴赏》、《古诗文的艺术世界》、《明清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中国文学十五讲》等。

内容概要及艺术手法

本文属文艺随笔。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和现实,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陶彭泽),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

高考课本复习

显然是道家思想。

内容概述

叙事线索: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抒情线索则:

自责自恕—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主旨及艺术手法

抒写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富有情趣;笔调清新,音节谐美。

陈情表(李密)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今四川彭山县东人。

解题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李密上表的原因:

1.要供养祖母

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

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

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

陈情表:简洁朴实

陈以往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现今之情——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高考课本复习

陈日后之情——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艺术手法

逻辑严密,进退有据,滴水不漏

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丝丝入扣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脍炙人口

秦晋崤之战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内容回顾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又巧设谜局,引人入胜。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同样作者的用意在于战争胜负的原因,对于真正过程则尽量略写,未冲淡主题。

叙事详略得当

一.蹇叔谏袭郑

二.蹇叔哭秦师

三.王孙满观师

四.弦高犒秦师

五.皇武子巧词逐客

六.原轸力主击秦师

七.原轸斥文嬴纵囚

八.秦伯痛哭并认错

内容概要及艺术手法

高考课本复习

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刻画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鸿门宴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下狱受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

张良:老练多谋。

樊哙:忠勇豪爽。

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 范增:老谋深算。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

高考课本复习

顾盼无奈,无论是抗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 艺术手法

通过激烈冲突刻画人物性格;

善于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语言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凸显人物性格。

苏武传(班固)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

全篇内容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教材略)

7.汉匈和亲,请还苏武(教材略)

高考课本复习

8.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艺术手法一

对比映衬凸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张胜(贪生怕死)

卫律(卖国求荣) 苏武(舍生取义) 苏武(忠诚为国)

李陵(计较一己恩怨得失)(教材略)

苏武(以国家利益为重)

艺术手法二

个性化的语言彰显人物个性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伶官传序

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形式。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文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内容概要及艺术手法

通过对后唐盛衰史实的分析和议论,说明一个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欲抑先扬,叙事简约,以小见大,对比鲜明,叙述、议论、抒情结合,语言生动形象。

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

事——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失: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高考课本复习

理——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理: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l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