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的丧葬风俗

更新时间:2023-12-19 09: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的丧葬风俗

山东济南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邢家庄在城子崖遗址南侧,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章丘地区形成了一套别有特色的风俗礼仪。 文革后,风俗习惯交以前简化很多。丧葬风俗同样如此。我父亲黄朝刚先生,自山师退休后,直到去世,从事红白理事会工作,根据他老人家的口述,总结如下。

邢家庄位于章丘西部,文革前,邢家庄有三日丧、五日丧、七日丧等。现在一般 实行三日丧。所谓三日丧,是从人死之日算起在第三天出丧,将死人埋葬。我总结的就是三日丧(习俗的特定方言,不知其本字,用同音字代替)。

一、第一天, 停灵、封门和成服

丧礼的第一天,主要的活动是停灵、封门和成服。人死之后,停灵之前,还要请人来帮忙。变服之后,则要烧斜线. 老人病危时,子女及亲属尽量守在床前,能在他(她)咽气前沐浴,(其实就是用毛巾擦一下身子,有图省事的就是擦脸)男的理下发,女的梳下头,洗一下脚,最好在他(她)咽气前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寿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得记。如果赶不及,也要尽快更衣。不然等到人死后尸体会变硬,再换衣更难。“送老衣”一般是蓝袄、 蓝裤、单鞋,咖啡色也可以。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其件数用单数,不用双数,忌用兽皮、毛料及灰色布料。旧时,男穿宫绸袍褂,蹬黑帮白厚底靴,戴红樱帽;女上氅下裙,头戴“包头”或“凤冠”,脚穿石青缎蛇盘

兔锈鞋。穷人多穿不起氅,但必须穿裙,有“娘们不穿裙,打不起旋风”之说。在老人临终前,要通知舅家人在场。如老人临终时,闺女没在场,必须要首先通知的,死者绝气后,口中还要放入一枚古铜钱,叫做“口含钱”。 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后,把死者咽气后烧化的锡箔用纸包好,放入死者手中,最后再给死者手中放上打狗棒(同打狗饼的做法相同,只不过做成了棒形)。

“倒头”(即死)之后,先找一个街坊,由他领着孝子去请人来帮忙,即报丧。 这个孝子不一定是长子。请人时,孝子不能进人家的大门,只能等在大门口,由引领他的 人进去喊:“给您磕头啦”,这家人便知道是死了人,主人走出来,孝子便跪在门口磕一个 头。这家人便得出人去帮忙,请来帮忙的人重要的有主丧,“记帐先生”,是负责丧事期间的用度支出,并 设有“帐桌子”,此外,还要有两个懂得丧葬礼俗的人,一男一女,相当于丧事主持人,称“主事的”,其他人则是帮忙刨坟、抬棺材、做孝服等。旧时,孝子在 人死之后要去村东的三关庙里“送浆水”,提着水桶,到土地庙里烧纸。在丧事期间,每天都要去。现在没有三关庙,也不再“送浆水”了。 请人之后是“停灵”。一般是北屋(家里的正屋)。在屋子里对着屋门的 地上东西向平行放两根长凳,凳子上放门板,称“灵床 ”。上面一般还要铺上死者用过的褥子或被子。然后,将尸体移于此床,移时,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媳妇女儿抱腰,其他儿子帮忙,嘴里喊着,“爹”过梁了,主事的将秫秸横在屋梁上,当尸体到屋梁下,用刀将秫秸揽腰砍断(刀放在屋门口外),大喊一声,“过梁了”,孝子赶紧将尸体架过梁来,放在灵

床上。“头南脚北(房子北屋南北距离小的就头西脚东)”脚的两侧,各有一块用黄纸包住的土坯块, 支住脚使之不歪。如果死者是女的,头部则要盖一“五灵大手帕”,黑色,长方形,画着五个或三个蹲佛。 男的则戴帽子,用白纸盖脸。在灵前摆一小低桌,放 “福罐”,在葬前一日三餐每顿饭象征性地往罐里少装点,戴孝的每位孝子先大后小都装,意为死者准备路上的吃食。下葬入材时将这个罐放到坟里。放长明灯,也叫引魂灯,用碟倒上食油,用棉花搓成稍粗的线作引子,点燃后直到出殡不许熄灭,这就需要及时往灯盏里倒油,一旦被风吹熄,马上点着。不能间断熄灭。再就是灵桌子上供有死者的牌位(显考X公讳XX府君之柩位),用白纸糊成,还有香,香不能断,一直点着,供菜。以及一 碗“倒头饭”。“倒头饭”包括“捞的饭”和一个“打狗饼子”。“捞的饭”是一碗小米干饭, 由“捞饭的”(一般是两个女的)用碗盛一碗小米,放入锅中略煮即捞在碗里,两碗饭扣在一起,将上面的碗拿掉(放在灵床边),这碗饭叫到头饭。剩下的饭汤倒在一个盆里,放在灵床下,每到一个时辰用碗舀一点倒在灵前,嘴里说:“奠浆了”。“打狗饼 子”,圆形,比碗口略小,四个,半熟,用一双筷子从中间串起斜插在放在小米饭上面,白面制成。里面有一撮头发,七个“枝荆”(音筋,轻声),即酸枣树上的刺。据说,死者灵魂去西天的路上会碰到狗,扔之以饼,狗吃 时,枝荆扎其嘴,头发缚其舌,灵魂于是得以通过。在灵桌上,“打狗饼子”中央还要竖着 插一双筷子再斜插在倒头饭上,“停灵”后,是“封门”,把家中所有门上、门框上贴上长方形的白纸(长约 20 多公分, 宽约10 公分)。如果父母

仅一方去世,不能把门全部封严,而要留着上门坎不封, 家里每扇门都是这样。贴时男的正八字,女的到八字。“封门”之后,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三年之后才可以贴对联。 如果死者还有老人在,则不能“停灵”, 只能停放在他的床上,有孙子的可以停灵,但不能“封门”,其他则 相同, 大门口挂上提头纸,叫“搭提头”。男的挂左边,女的挂在右边,一岁一条,有几辈人剪几截。然后是“吃服”,又称“变服”,即孝子们按其身份穿上孝衣。孝衣由女性“帮忙的”做成。一般来说,死者的儿子戴“白相帽子”,两层,两角,后面 有麻编成的“麻辫子”,帽子上还有“孝弹子”(棉花绒做成)。如果死者是其父亲,“孝弹 子”在帽子左边,是其母亲,则在帽子右边。腰间扎有“白扎腰”,即用白布做成的腰带(父母仅一方去世扎腰一长一短,父母都不在了扎腰两边一样长)。其鞋用白布包住,称为“覆鞋”,鞋面中间的白布缝起一道褶子,称为“明其脸子鞋”。如果父母都死 了,鞋全部用白布包住;只死一个,则只包住前半部分。死者的侄子、孙子戴的孝帽子为单 层、两角,没有“孝弹子”,也没有“麻辫子”。侄子要扎“白扎腰”,孙子不扎。鞋面中间的 白布没有褶子,无论死一个还是两个,白布只包住鞋的前半部分,侄子包的部分稍大些。 死者的女儿头披“搭头布”。“搭头布”用“麻辫子”系在头上,前面缝上一块三四指见方 的白布,盖住前额,为“孝帘子”。所有女孝子都披“搭头布”,女儿的最长,儿媳妇、侄女、 侄媳妇稍短,并且是用白棉线系住的。死者的女儿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白裤子”,脚 覆的是“明其脸子鞋”。与儿子相同。一般死者的儿媳妇、侄女、侄媳妇穿“白裤子”, “白褂子”,儿媳妇的

鞋与儿子、女儿相同,侄女、侄媳妇的鞋与侄子同。此外,如果孝子 结婚不超过一百天,无论男女,都不能覆白鞋、戴白帽子、穿白色孝衣等,一律用深蓝色的 布代替。 变服后,就开始准备“烧斜线”。“帮忙的”要准备两捆杆草(谷秸),一捆叫隐身草,将杆草的下面叶子去掉,根数是一岁一对,天一堆,地一对,一个儿一对,一个女一对,用烧纸缠在中间用麻皮子捆住烧纸,多的分成两捆,捆在一起,放在死者的一侧,分男左女右放置。另一捆 “烧斜线”时用,准备好之后,再 由“帮忙的”将一把椅子搬在大门外的西南位置,将杆草放在正对大门的路中间,然后长子媳妇用衣襟兜着一些麸子,依次进入“停灵”的屋,男的正转在外(逆时针),女的倒转在内(顺时针),围着灵床和灵桌子转三圈,长子媳妇将麸子撒在死者身上和地上。转完之后,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也要撒麸子),依次走出,一直走到大门 外,围着杆草转。此时杆草已经用火柴点着。转圈时男的逆时针方向,在外圈,女的顺时 针方向,在内圈,长子媳妇边走边撒麸子转完圈时撒完。死者的长子则站在那把椅子上,手持木棍指向西南方向,喊:“爹(或 娘),上西南,”,喊三遍,为“指路”。喊完之后,从椅子上下来,此时其他人 也已转完三圈,于是长子领头,仍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依次进家。,孝子进家后,由帮忙的用土将烧着的火扑灭。

烧完“斜线”之后,主丧和帮忙人到丧家先给死者吊丧,等相关人员到齐后,询问老人临终前有啥吩咐,准备花多少钱(俗称大办还是小办)、排几埋,现在都是三天,也有两天的、孝子想不妥的,主丧再根据家庭情况,本着穷儿不可富埋,富儿不可穷葬的原则,作

的送纸马,死者可以 骑在上面;死者是女的送纸牛,可以替她喝脏水) 长子把牌位扔到火里。 于是孝子们便围着转三圈。仍然是男的逆时针方向,在外圈,女的顺时针方向,在内圈。转完后,领头的带着孝子往家走,仍是男在 前,女在后。孝子们齐声痛哭进家门。

“舍捞”,“捞饭”时剩的米汤,把它倒入一水桶,如果没有米汤,则由帮忙的去井里把水桶摆一下,接着提上来,一般都有一点水,再 放上一点碎馒头,即可。如果这时不能立即舍捞,必须提着,不能放在地下,直到舍捞时直 接递给孝子。由长子提至大门外,棺材往哪个方向走,便将米汤朝哪个方向泼去。泼完之后,转身哭着回去,跪在屋门的 左侧。(舍捞之后,水桶可以随便放)。

然后是“起棺”。男的主事的将奠浆的碗拿在手中,站在棺材头部右侧,用封棺材口时用的斧子将碗敲碎,同时喊:“前后噢,起!”帮忙抬棺材的就同时将棺材抬起往外 走。女主亊的将一个箅子上面放豆腐片四块 映在门槛下,灵从下面经过。男孝子们在前面先走出大门,朝着棺材跪下,长子前面放着一块石头,上面扣着一块 瓦,下面放着灵棚里的各种费纸、提头,办事的将纸点着,长子将瓦拿起来,凹面朝上,摔在石头上,称为“摔瓦”。同时棺材也抬放到灵车上。 摔完瓦,男孝子便站起来回身朝前走,棺材在中间,女孝子在后面,披着“披布”,“手帕”(分别由其娘家或婆家准备)。边走边哭,一直送到庄外。办事的拉一男孝子到女孝子前跪下给女客磕四个头,办事的大喊:“谢女客”。男孝子将孝帽子摘下来,女孝子将“披布”“手帕”以及“搭头布”都摘下,就回家去。回家时女孝子

一边走一边拾路上的石子,回家后儿媳妇放在粮食囤里,女儿放在阳沟里。 起棺之前,死者的女儿和儿子“留财”,即将旌布上的麦麸子放到自己的衣襟里 收起来。儿子站在棺材头部往上,女儿站在棺材脚部往下胡拉。然后撤掉棺材前的灵桌 子起棺。另外,丧主家要请一个“留财的”在棺材出门之后。在停灵的地上打扫,有门口向里扫,嘴里说,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出个聚宝盆,将盛浆水的盆扣下。女孝子们回来以后,儿媳妇将盆抱起放到仓库里。然后女孝子去暖坟,长子媳妇下到坟坑里暖坟。多烧纸筐里 带的芝麻秸、秫秸穰等,一边烧,女儿在上面便问“烧的 啥?”儿媳则回答“烧的豆秸” ,上面接着说“有了孩子就中秀才”, “烧的啥?”“烧的秫秫穰”,上面接着说“有了孩子就中状元郎”。一般是三句,另外一句 是“烧的啥,烧的芝麻秸,有了孩子好当官”,“煎的啥,煎的糕,你高俺也高”“煎的啥? 煎豆腐,你富俺也富”。然后在坟四角埋上栗子枣(意思是早立子)。

四、埋葬

火化回来之后,次子抱骨灰盒 ,长子领着众孝子,朝自家墓田走去, 尸体去火化之时,那些帮忙的去刨坟。刨好坟坑之后,再用砖砌成一个比骨灰盒稍 大、形状与棺材相同的坑,头宽脚窄。头部砌有一个香堂子,要将长明灯、一罐水,一罐干粮,茶壶、茶杯以及 倒头饭放在里面。死 者是男的,在上手(死者的左边为上);死者是女的,在下手。这是因为夫妻合葬为男左女右,一侧的香堂子正 好是两个坟的通道。 在孝子前面,还要请人抬一个小食盒,里面放供

菜,在埋之前摆上供一下。另外,要花 钱找一个一辈子不会结婚的光棍挑着“纸筐”,筐内放着一罐水、一 罐干粮、长明灯、茶壶、“倒头饭”、“打狗饼子”、隐身草等, 一进墓田,孝子们便开始放声痛哭。男孝子跪在坟前,长子下到坟里,把坟扫干净,把纸筐里的东西摆在香堂子里。点着长明灯,放倒头饭时,将筷子拔出来,往身后扔去,再铺上褥子,放上骨灰盒,盖上被子,被子上放旌布。然后 长子上来,由帮忙的用石板盖住坟坑,插上一根秫秸,每个儿子各提三下,说:“爹或妈长了”做三回。孝子将封鞋子的布撕下扔在坟里,或坟前连同隐身草烧掉。男孝子要将 孝帽子摘下撕掉。之后孝子们就可以回家了。女孝子上坟。女孝子“搭头布”上的“孝帘子”“麻辫子”撕掉。 至此,丧事基本完成。

五、其他事项

第四天主要是孝子去各家“谢祭客”(现在都免了)。第五天要去上坟,称为“三 日圆坟”, 所有孝子们都要去,儿子将坟修好,四周留有一圈土,叫富嘎啦(同音)。供菜、烧纸。围着坟头转三圈,女的顺时针、男的逆时针方向转。转的 圈越大,死者在阴间的宅子越大,称为“划宅”。但不用哭。然后是“烧三七”、“烧五七”时上坟。“三七”是从出丧那一天算起第十八天上坟。“五七”是满一个 月。再就是两个月及一百天时上坟。出了百日,一年中只需清明节、十月一、忌日去上坟。 注;牌位的写法

显妣X(夫姓)母X(母姓)孺人闺名讳XX之灵位

显考X公讳XX府君之灵位

三辈人写显,不到三辈人写先,竖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l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