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 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31 1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3.发展

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 4.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 5.认知发展

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

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8.生物性过渡

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首先,青少年开始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其次,青少年能够有计划和预见性地解决问题。与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和推理更具抽象性、预测性和灵活性。另外,青少年除把具体情境和环境作为思维对象以外,还开始实际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把抽象的思想意识作为思维对象,也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即元思维。最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过渡性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社会认知方面 10.社会性过渡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

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

A.高峰期 B.过渡时期 C.迷茫时期 D.黄金期 2. 心理发展具有(C )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方向性 D.差异性

3.( 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 B.突出修剪 C.神经系统 D.生物成熟 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5.(A )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A. 逻辑性 B.抽象性 C.可能性 D.具体性 三、填空题

1.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即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即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即大学阶段。

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3.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也具有阶段性。

4.布朗芬布伦纳归纳出了五个生态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序系统。

5.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过渡和社会性过渡三个方面。 四、判断正误

1.一般而言,男生的青春期要比女生早。(错 ) 2.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错)

3.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错 )

4.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对 )

5.青少年体内激素变化对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对) 6.社会对青少年的定义会对青少年的社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 ) 五、简答题

1.青少年与青春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2.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是什么?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3.遗传与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有可能。同时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环境与教育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由环境和教育提供,发展的水平与内容主要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过渡和社会性过渡三个方面。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要能做到有效教学,那么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教学活动就非常被动。教师应该既是专门领域的专家,又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专家。 教育教学要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作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衔接。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等等。教育教学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敏感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教学既要看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

展。此外,依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为教师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发展是连续的,但又有不同的速度,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发展是有序的具有方向性,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具有个体差异。发展受成熟的影响和制约。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大脑的发育成熟是儿童认知与言语发展的基础。学习、经验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环境与教育的适当性能够为儿童的最佳发展创造条件 2.分析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的辩证关系。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有可能。同时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环境与教育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由环境和教育提供,发展的水平与内容主要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同样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环境变量。此外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l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