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7 00: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2010B130

项目名称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

及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负责人吴洪特

项目组成员邓仕英帅群胡达张铭郭灵芳

习伟吴亚平李克华

承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工系

实施时间2010年6 月至2012年11月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3)

(二)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彰显专业特色 (4)

1 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 (4)

2 理顺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特色培育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5)

3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

4 加强教材和精品课建设,强化专业特色 (6)

5 依托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彰显了石油化工特色 (6)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工程能力培养 (7)

1 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7)

2 优化实验项目,强化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 (8)

3 树立工程实践概念,加强课程设计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9)

4 重视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训(PS),加强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 (9)

5 训练工程能力为主线,将工厂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10)

(四)完善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10)

1 建立实习基地,外聘指导老师,强化岗位实践技能 (11)

2 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11)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11)

三、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13)

(一)主要研究成果 (13)

(二)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与创新 (13)

1 明确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独立学院化工专业特色的人才培

养模式 (13)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平台 (14)

3 形成了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创新模式 (14)

四、推广应用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5)

附件 (16)

一、《2010-2011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16)

二、近二年化工专业学生考研情况一览表 (16)

三、学生实验技能比赛资料 (17)

四、教师发表科教研论文及教材 (17)

1

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

及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已逐步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要求高等学校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产出,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而独立学院的发展很快,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独立学院只有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专业特色,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加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在全国高校中有253个,湖北省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有15所,独立学院有8所。目前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研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但每个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及特色发展的方向都不一样,因此必须针对专业具体的办学定位,制定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彰显专业建设特色。

全国尽管有不少在建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本科专业,但各学校的专业方向并不相同,培养人才的规格也不完全相同,如“211”、“985”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主要面向工程研究性人才培养;新疆大学主要面向石油天然气方向,适用地方经济;江苏工业学院、淮海工学院等主要面向新型催化材料与催化工艺、材料化学方向。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是面向石油、化工行业与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化工发展的需要,培养石油、化工生产一线基层应用型人才,适应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华中地区唯一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特色鲜明。

通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建设,提高学科建设,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地方性和比较优势,有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充分利用石油、石化行业教学资源,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题依据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点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特点,依托荆州市将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开发及武汉

2

80万吨乙烯工程、荆门石化、岳阳巴陵石化、江汉油田等地域优势和石油化工行业作为专业建设的背景,培养特色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发挥行业、地域优势,在石油、石化方向提供多模块的专业组合,使专业知识培养体现出在大化工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掌握石油化工一般知识、精细化学品合成制备、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等操作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特色;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着重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石油化工生产一线过程控制能力、精细化学品合成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落实学校2010年工作要点,为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现改革发展、有效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为学院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本课题成果以指导性文件、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结题,为同行研究和有关读者提供相关资料,为二级学院教学改革及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和实施措施提供可参考的素材,促进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研究,进而推动独立学院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对独立学院而言,若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必须追求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特色。因此,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其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实施本科教学及其管理的基本依据。制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能在教学实践中顺利实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该课题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围绕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为学生构建什么样的知识平台、能力平台和素质平台以及如何构建这些平台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行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充分讨论。然后根据确定的这些平台的目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了如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学时安排、学期安排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进行了具体的课程设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我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步骤:

(1)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确定本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

3

目标;

(2) 分析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结合上一轮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在实施中的优缺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 调研目前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并就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专业特色发展;

(4) 按学院要求,结合调查研究,在上一轮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初步方案;

(5) 充分征询本专业教师对初步方案的意见,汇总后进行认真研究,形成新的方案;

(6) 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新方案进行多轮论证与修改;

(7) 按照学院规范要求形成正式方案的方式来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了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和办学立足点,课题组成员对制定了体现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办学特色的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件进行优化。具体讲,就是从工程能力的内涵出发,处理好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矛盾,解决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控制好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下自学时间的比例,理顺工程能力培养与人文知识教育的关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劲,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化工基层人才。同时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件,使培养计划具有超前性,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010、20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一。

(二)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彰显专业特色

课程建设是独立学院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课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上做到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具有先进性,专业基础课具有宽厚性,并使课程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选用具有突出时代感和先进性的专业教材,并积极组织和参加适合应用型院校教学层次和水平的教材编写工作。

1 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社会,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孤立地用某一方面、某一技术、某一学科手段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多学科、多视角、多种方法的联合攻关,因而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比专业知识能力更加重要。近几年,通识教育已在

4

很多不同的场合论证过、讨论过,通识与专业、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已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从本质上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入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按照培养阶段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层次,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讲座课程三种类别。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为公共基础课程,约占课程总学时的27.1%(10级)和24.65%(11级)。其着眼于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设置政治理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三个课程系列。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约占课程总学时的26.6%(10级)和35%(11级)。学科基础课程着眼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7.8%(10级)和21.4%(11级),专业课程着眼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约占课程总学时的20.0%(10级)和13.6%(11级),实践教学环节着眼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线操作技能,约占课程总学时的30.2%(10级)和35.7%(11级)。

2 理顺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特色培育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本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培育中,对以精细化学品合成、分析检测及化工一线操作为代表的能力培养是重要的一环,主要发展的以产品合成与分离表征实验技能为代表的产品研发能力及化工生产控制及操作一线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通过对课程的重新安排和构建,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课程教学设置,理顺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学期、学时及进度。如在2011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调整到第一学期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安排了96学时,化工原理课程安排了104学时;增设了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等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化学反应工程”→ “分离工程”→ “化工工艺学”→“ 化工机械与设备”→“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化工设计”等构建化工专业课程,形成化工专业特色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工程能力培养,拓展学生“→化工安全工程概论→石油炼制工程→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表面活性剂化学→助剂化学及工艺学→化工技术经济→化工材料导论”的专业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其开设课程都有明确细致的目标要求,如专业核心课中,化工工艺学为化工专业通识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机械与设备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为化工工艺设计及过程控制做准备;化工设计、化工安全工程概论与石油炼制工程为突出石油化工特色而设,这些课程的开设将极大地保证培养目

5

标的落实,专业特色的形成和巩固。

3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同时,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教学不再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因此在培养方案中我们特别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与科研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工程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分析专业培养方案,除加强了基础课程,按照设定的特色培育目标构建了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外,其另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强化了实践环节,增加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中级实验化学》(32学时,10级;48学时,11级),《化工专业实验》(64学时),《化工工艺设计》(2周,10级;4周,11级),《化工仿真实训》(2周)。从10级、11级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实践学分比例逐年增加,依次分别为:30.2%,35.7%,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验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训、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加强教材和精品课建设,强化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选用国内成熟的优秀教材,同时,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强化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由本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有《无机及分析化学》(主编,2011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化工原理实验》(主编,2010化学工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参编,2011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专业实验》(自编自印)。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申报工作,其中《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化学》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5 依托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彰显了石油化工特色

化学及其应用技术处于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心地位已得到广泛共识。化学工业是我国规模经济技术密集性的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其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规划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奋斗目标,使化学化工等学科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社会和行业的快速

6

发展需要大量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因而对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化工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更为旺盛。学校本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第六批在建特色专业,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科水平较高。同时本部拥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硕士点5个,师资力量雄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颇多。考虑到学校所在地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有多家大型石油化工国企(江汉油田、武汉石化、荆门石化、岳阳巴陵石化、九江石化等),与石油石化相关的民营企业也非常多,仅荆州市产值过亿的民企就有华隆化工、江汉精细、楚源化工、汉科科技等,而荆州市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及资源有效利用等行业将作为市政府的支柱产业重点进行开发建设。同时我们紧靠江汉油田,有较好的油田背景,专业教师原本对化石能源的研究较为深入,因此我们认为本院开设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不仅有地域、行业优势,而且在教学资源、教师科研方面都具备相应条件,同时本专业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与修缮中,逐步体现石油化工特色优势,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特色培养,同时考虑到今后整个能源的发展态势,拟积极向能源化学方向拓展,以便形成不同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予以了突出和固化,使得整个培养方案更加契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工程能力培养

本专业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针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引入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通过改革实验方法和开放实验室,推行“综合素质+特色教育”的模式,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加强了实验室、实训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专业基础实验课单独设课,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课程设计的构建上采用优化设计组合,尽量以工厂实习素材为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实习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基础技能和工程基础素质。

1 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7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了实践教学平台。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目前化工专业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分析实验室、化工开发实验室、制备与测试实验室、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训室和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600m2,实验设备总数为310台(套),资产总值261.2096万元。为培养具有一定石油化工产品研发、分析检验等能力的基层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 优化实验项目,强化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

独立学院培养的是一线应用型人才,应该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自我获取知识、生产实践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方面,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研究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实验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编写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基础实验单独设课,自成体系(见表1)。每课程实验又分基础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设计三个层次,由基础到综合、设计顺序循序渐进,同时打破以必修实验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大选修实验比例;按照课程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

表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单独设课实验名称及学时情况

近二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单独设课的实验门数已经由6门增至7门,

8

学时由352学时增至408学时,实验项目由61个增加到86个,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72个,占实验总数的83.7%,上机实训项目7个,大大加强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

其次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增开综合、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见附件四)。如化工原理实验中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实验,与填料塔传质系数的测定实验,原来是二个分开的实验,但使用的是同一个实验装置,其实验原理、过程和数据也是相互关联的,现将其整合为氧吸收与解吸综合实验,研究流体流动对传质阻力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相对于二个单独的分开实验,其效果要好得多。同时,新增的实验装置采用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实验室开放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树立工程实践概念,加强课程设计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多门相互联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实践应用。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完成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设计任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取得设计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工艺计算和图表编制,应用AutoCAD完成装配图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在设计说明书的最后部分,要求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设计过程做出总结,使学生学会工艺设计的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工程实践概念。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应用软件进行物性数据查询和应用编程语言完成工艺计算的软件编制,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体现计算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性。

4 重视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训(PS),加强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逐渐应用到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计算机仿真实习属于模拟生产实际过程,这样不但可弥补化学工业生产因易燃易爆有毒而禁止实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不足,更加贴近现代生产实际,让学生对化学工业生产现场操作有一种直观的感觉,从而激励了学生学习工程知识的积极性,由一种被动状态转变成一种主动状态。课题组成员认识到仿真实训对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后,调整了学生的教学计划,增开了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训,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PS(Personal Simulator)仿真软件

9

知道了化工过程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亲自动手进行全工况操作。如化工过程中典型的单元操作:离心泵、热交换器、压缩、间歇反应、连续反应、加热炉、吸收、精馏等都通过生产实例进行操作控制。也对综合性工艺过程如:锅炉生产操作、合成氨转化工段工艺、原油常压减压蒸馏工艺及石油催化裂化反应再生工艺的装置流程及工艺控制过程进行开、停车,事故处理等生产操作控制。通过这样的仿真实训,解决了学生下厂实习“只许看,不准动”的难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例如离心泵的开车,学生就可明白高点排气,低点放凝的道理,也可以直观的看到泵内有气时气缚现象。同时通过装置流程了解化工、石油化工及炼油过程的工艺流程与过程控制系统的知识,理解了安全保护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学会工业(PID)调节器的使用,参数调整及复杂控制系统的投运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形象逼真地了解生产过程和设备内部结构,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会。

5 训练工程能力为主线,将工厂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工厂实习贯穿大学整个教学过程。第二学期未(假期)进行为期4周的《社会实践》,集体组织去沿海开放城市的工厂参观,进行生产管理见习,重在素质能力拓展训练和工厂环境了解;第四学期开始工程认识实习2周,使学生对化工厂生产流程、工厂布置、设备运行等系统轮廓有所了解;第六学期进行化工工艺设计4周,培养学生工程基础技能和工程基础素质,使学生尽快地接触和熟悉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工程环境。第七学期进行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训2周,模拟典型化工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操作及常见故障处理,强化岗位操作技能;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弄清工艺或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操作实训、毕业设计融为一体,四年不断线,培养、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操作技能,做到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完善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工程训练与研究性学习,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规划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社会和企业互动的需要,必须要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规划。

10

1 建立实习基地,外聘指导老师,强化岗位实践技能

要加强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培养,首先要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选择先进的、有代表性的化工生产装置,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全面了解到化工基本原理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认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转化过程,提高工程意识。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在相关化工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主要的教学实习基地有:江汉油田、荆门石油化工总厂、湖北沙隆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公司和荆州市天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沙隆达、荆门石化均为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江汉精细、天合化工为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岗位实践质量,还在实习企业聘请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做校外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强化岗位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项目负责人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编写了以实习基地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化学化工专业实习》教材(已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发行),供学生实习、专业课教学使用。

2 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的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岗位实习或将来的工作相衔接,学生及时得到相关的锻炼,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尽早完成从学生到工程技术员的转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采取生产与实践相结合、论文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高级工程师兼任)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原则进行,其目的在于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工程能力。例如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有30%以上来自实习生产企业。学生事先在工厂实习,再由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设计课题,学生在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参加实际课题的设计,使他们处于真实培养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环境之中,为其提供了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和化工设计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学生可结合实际“真刀真枪”地参与企业技改、技革项目,这样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又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根据独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师资的要求,分析现有师资数量、结构、水平情况,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围绕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执行措施如下。

11

巩固和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进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均需参加学院组织的岗前培训,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训练。

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定期(双周的周四下午)开展教研活动,使新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对刚走上教师岗位青年教师都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传统,提高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具体安排如下:

指导老师吴洪特李克华李凡修易洪潮谢和谥

已在岗青年教师帅群邓仕英胡达郭灵芳张铭开展教师间的听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5次,青年教师之间听课不少于3次;通过听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经验。

责任教师、督导专家不定期的听课,检查教案、讲稿等系内(或学院)考核方式,促使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坚持倡导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精神风尚。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加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团队责任感,提倡合作精神,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沟通协调、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在合作中发挥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潜能。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我们将有计划地采取不同形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一是鼓励与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是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以改善师资队伍学历、学缘结构;三是选拔学科教师参加高校举办的中期或短期技能培训班,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占总数教师数量的90%以上;

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利用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的机会,到化工厂或油田等基层锻炼,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改善素质结构,经过1~3年的锻炼使青年教师具有化工实践背景,提高操作实践水平。

利用教研、科研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建设,服务社会、提高生产力水平。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提高管理的效率。

12

三、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一)主要研究成果

1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制定符合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2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3加强了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建立了6个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4加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

①化工07、08级学生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录取率分别达到10.5%和22.81%。(见

附件二)

②在湖北省第三届(2010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化工专业

07级学生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名列全省三本院校之首。

③在湖北省第四届(2012)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化工专业09

级学生获得非专业级一等奖二名,专业级三等奖一名,排获奖之首。(见附件三)。

④化工08级李思扬同学在《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

研究进展》说明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⑤已就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肯定。07级就业率98.46%,08级就

业率95.97%。

5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有较大提高;

青年教师公开发表3篇科研论文;学院第三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共获得优秀奖3名。

6 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公开期刊上发表了12篇质量较高的教学研究

论文,出版了三部教材(见附件四)。

7 有3门课程分别获得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二)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与创新

1 明确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独立学院化工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明确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既跟普通高校二本不同,也跟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不能照搬照抄,必须面对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出三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件。针对化工专业的特点,突出3种(即

13

实验动手、工程实践、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我们确定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可以在生产一线从事基层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等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反复调研和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在制定培养规划时确定了以下原则:

(1) 理论够用。即理论教学坚持“两个压缩、两个加强”的办学理念,即压缩总教学学时量,压缩理论教学学时量,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与岗位技能培养;

(2) 基础实验和工程设计方面,教学学时跟二本相同;

(3) 专业实验教学学时和综合实验项目超过二本;

(4) 实习教学环节超过二本,增加化工过程与控制实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平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二个模块五个环节。二模块即实验模块和实习、实训模块,五环节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工厂实习环节、操作实训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系统,从而构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其中实验教学独自设课,自成体系。每课程又分基础技术、基础技能和综合设计三个层次,由基础到综合设计顺序循序渐进,按照课程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每个层次的实验都有明确的培养要求和具体的培养途径。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60%左右的实验项目为最基本和必做的内容,每个学生必须掌握;40%左右的实验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发展。以此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专门制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结构和基本要求。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设计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实训)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3 形成了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及特色发展的创新模式

(1) 以石油石化行业为背景,以生产一线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主线,突出关键能力(技能点)培养;

(2) 化工专业的关键能力锁定为3种能力,即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化工生产操作能力;

(3) 专业教师的工程意识是制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14

(4) 彻底更新教育质量观,要从社会需求、动态发展眼光和实际应用角度考察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对独立学院三本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学科理论是否必需、够用,更要看他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到企业后是否“上手快,好使用,”即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推广应用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项目通过二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写的《2010~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件》及新编出版了适用独立学院教学的教材3部,在建院级重点课程3门,各门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形成的新理念,对独立学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期刊上发表了13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本项目研究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作法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应用于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工专业各年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07级毕业生就业率达98.46%,08级毕业生就业率达95.97%。毕业学生多数在化工生产、工程建设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肯定。

由于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周期长,其效果的表现有一定的滞后性,综合、全面的效果还有待于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体现。

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使工程能力培养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之中,加强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是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5

附件

一、《2010-2011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文本资料另见打印稿。

二、近二年化工专业学生考研情况一览表

近二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考研情况见附表1。

附表1 近二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考研情况一览表

专业班级:化工60701

专业班级:化工60801、60802

16

17

三、 学生实验技能比赛资料

1.第三、四届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学生比赛获奖

第三、四届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学生比赛获奖证书。

四、 教师发表科教研论文及教材

1.发表教研文章

[1] 吴洪特. 浅谈工程教育在化工仿真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1)

[2] 吴洪特. 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8(8)

[3] 吴洪特. 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9(9)

[4] 帅群等. 化工设备机械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2.(05)

[5] 帅群等. 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探索-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1)

[6] 李克华等. 绿色化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5)

[7] 李克华等. 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J]. 科技信息, 2011. (25)期

[8] 李克华等.实验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6)

[9] 张铭. 《化工原理》中工程观念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7(3)

[10] 张铭.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与考核改革探讨[J]. 科技信息, 2011. (12)

[11] 邓仕英. 独立学院《仪器分析》教学思考与改革初探[J]. 科技信息, 2011. (12)

[12] 郭灵芳.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11. (8)

2.青年教师发表科研文章

[1]帅群.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as-Solid Flow in a Mini-Riser Reator [J].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12).

[2]邓仕英. 微波掺氮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03).

[3] 郭灵芳. 一种简单快速的食用菌病毒dsRNA提取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12)

3.编写教材

[1] 吴洪特主编. 化工原理实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10.2

[2] 易洪潮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武汉. 2011.07

[2] 易洪潮参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11.8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lr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