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9 0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 酝酿( )(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2

二、课内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5.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赏读第三段: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7.第四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

三、知识点训练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位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四、课堂小结

《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描写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其中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

《春》参考答案:

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a 2.

zhǎng(涨价) sǎn(零散) yūn(晕车) cáng(捉迷藏) 涨 散 晕 藏

zhàng(涨红了脸) sàn(散步) yùn(黄晕) zàng(宝藏) 3.(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5)朗润 (6)酝酿 (7)一年之计在于春 4、D 6、(1)朱自清 踪迹 背影

(2)写景抒情 江南 对春天的赞美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6.先正面写?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种子从肥沃的土壤中发芽,小草悄悄地安静的生长;?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最后两句写出了春草给人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感受,通过春天?人?在春草上的活动,?风?吹拂春草的景象,侧面描写出春草新、嫩、绿的特点,令人喜爱不已。

7.四个角度。自上而下:树上的花,树中的昆虫,树下的野花;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由眼前的花想到了结的果;调动了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突出了春花花色艳,花朵多,花味甜三个方面的特点 。

8.(1)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运用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4

(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雨的细密。

教学案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 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

5

述出来。

示例: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

学习小结

参考答案

1.L?ng guǎng mì 啬 睫 淅 莅 垛 duō 茵 2.高而远。邈,高远。 来到,来临。莅,到。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 4.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突出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5.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6.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7.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8.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或

11

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

9.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10.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11.(1)本具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4)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荫的波浪?更加使树生动,形象,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教学案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12

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古体诗:诗歌体裁的一种。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学法指导:

1.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üng( )海 (ji?)石 sǒngzhì( ) (cháo)平 归yàn( ) 水何dàn dàn( )( ) xiüosa ( )( ) 2.解释词意 澹澹: 竦峙: 星汉: 杨花: 客路:

13

二、课内探究

3.用/划分这诗的朗读节奏: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读《观沧海》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5.《观沧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6.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8.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分析其首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9.《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三、能力训练 11.请尝试写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1.沧 碣 竦峙 潮 雁 澹澹 萧瑟

2.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柳絮;旅人行的路

3.(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4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7.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0.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1.略

教学案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15

四、练习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你是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白的? B、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C、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吉利英伦……等应有尽有。 D、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默写本文的主旨句。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 谢婉莹 寄小读者 繁星 春水 往事 爱的哲学

2 (1)dì ruì hàn dàn pái huái q? bì yìn bì gang j?ng Zǐ

(2)菡萏:荷花 攲斜: 倾斜,歪斜。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亭亭:高洁美好的样子

26

二、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抒情议论

2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 送莲(1)——忆莲(2、3)——看莲(4—7)——悟莲(8、9), 4.研读赏析 层次之美(完成表格)

一看 分类 红莲 环境 描写 红莲 红莲 红莲 二看 三看 四看 繁杂的雨 雷声作了 雨肆意下雨势并不减浓阴的天 雨越下越着,大荷叶退,雨点不大 慢慢倾侧下住地打着 来 红莲 情态 心境 开满 左右攲斜 被大荷叶覆不动摇 亭亭 烦闷 盖 仍不适意 不宁的心深深受了感绪散尽 动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6 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7 寄情于物、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的写法。

8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是快乐,在失望时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9 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曲终见主旨,总结留一笔想象无穷,把母爱推向高潮。

三、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27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 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 四、练习 1 B

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并汲其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3.了解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

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学法指导:

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28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字词梳理】1.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期行: 日中: 相委而去: 顾:

【常识积累】2.刘义庆, 朝宋 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 组织文人编写的。《咏雪》选自? ?篇。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2.与同学之间讨论,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知识能力运用

【谦辞敬辞】1.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籍中,你一定见过不少谦辞敬辞,它们往往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交流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温文尔雅,感受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关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适宜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 、家尊、家严、

29

家君——称父亲;家母、 ——称母亲; ——称兄长。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 ——称妹妹。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 ——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 ——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2)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 ——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向对方告辞; ——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 (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屈?字一族。如 (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元方入门不顾( )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0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相约而行。 期,约定。 日中时分。

丢下我走了。回头看。 3.南;文学;言语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1.略。

2.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

2.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知识能力运用

1.(1)家父;家慈;家兄;舍妹;愚兄;拙笔;拙见;敝姓 (2)令尊;令堂;令爱;拜读;拜访;惠存;惠允;屈驾

31

达标检测

1.(1)相约同行;(2)回头看;(3)才;(4)丢下,舍弃

2.?君?是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学习目标

4.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

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

32

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未若:

【常识积累】3.刘义庆, 朝宋 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 组织文人编写的。《咏雪》选自? ?篇。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33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达标检测

1.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2.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答案

二、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34

) 不如,不及。 3.南;文学;言语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1.略。

2.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谢安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学生答案:?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从?雪内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子外风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与?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知识能力运用

1.(1)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原序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达标检测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错;对

3.(1)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l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