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11 0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并。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南京的蒋介石集团,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三个中央党部和武汉、南京两个中央政府向对峙的局面。为实现合作“清党”,“统一党务”,宁汉双方多次酝酿谈判。蒋于8月中旬下野,武汉国民政府于9月中旬停止办公,同时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并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案》,9月20日,国民委员会就职,完成合并。 2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杀,张学良统辖奉系,国民党决定对东北采用“和平解决方略”。12月。张发表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的最后一支力量奉军也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体系,国民党也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 皇姑屯事件 日本谋杀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5月,日本对张作霖不愿满足其在东北的权益而对他日益不满。在张回东北时,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胁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当局决定除掉他,在张到皇姑屯东站以东的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点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好的炸药炸死。事件的发生使东北形势趋于复杂。
4 济南惨案 日本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在济南制造的惨案。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张作霖的北伐。在北伐部队占领济南后,为了阻止北伐,日本公然出兵侵占济南,打死中国军民6000余人,绑架南京政府驻山东外交特派公使蔡公时等,日本占领济南后,抢劫财物,焚毁建筑,强奸妇女,屠戮百姓,又称“五三惨案”,它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5 编遣会议 在全国的裁兵呼声中,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决定成立国民编遣委员会,负责整编全国军队。除中央直辖部队及海军舰队外,分为六个编遣区进行编遣。8月,再次召开编遣实施会议,但冯玉祥、阎锡山等均未与会。编遣会议规定全国军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激化了蒋介石和各派地方军阀的矛盾,导致新旧军阀混战。 6 蒋桂战争 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的战争,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斗争尖锐起来,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迅速膨胀,对蒋的统治构成威胁,1929年2月,国民党中央查办桂系控制的武汉政治分会擅自任免湖南政府主席一事,蒋桂战争由此而发。6月。李明端部占领南宁,战争以桂系的失败而告终,桂系的军队、地盘全部丢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蒋大获全胜,加强了独裁统治。
7 蒋冯战争 冯玉祥西北军与蒋介石集团的战争。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斗争尖锐起来,冯拥有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且在蒋桂战争中坐收渔利。因此,蒋取得蒋桂战争基本胜利后,立即增兵河南、山东,迫使冯收缩兵力,并使其于1929年5月通电宣布下也=野,同年十月,冯部将领宋哲元等人再次发表反蒋通电,蒋冯战争又起,冯军又以失败告终,全部退回陕西。
8 中原大战 蒋介石以编遣军队的名义排斥地方军阀,使反蒋力量以阎锡山为中心集合成反蒋阵线。1930年四月至十一月间,蒋介石在陇海铁路,平汉铁路,津浦铁路沿线与冯玉祥部,阎锡山部队、在湖南战场与李宗仁的桂系军队等展开激战,蒋有武器与资金上的优势,加之张学良支持,蒋完成了对各方军阀的征讨,中原大战确立了蒋介石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各派军阀失去了问鼎中原的能力。 9 第三党 邓演达、谭平山等国民党左派于1930年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进行反降斗争,被称为国、共之外的“第三党”,该党派认为,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势力下的前资本主义时代,应该以“农工”为核心。建立“农工平民政权”。1935年改名为中华民族行动委员会,19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10 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
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11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12 改组派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之争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 13 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的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新运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 14复兴社总称为中华民族复兴社,是以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所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性质团体。该社分总社、支社、分社和小组四级。总社设南京。蒋委员长任社长。凡参加该社者,须经社员三人介绍,并填表、宣誓。复兴社的主要活动和工作是抗日备战;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消藩情报工作;对各军事集团进行团结或瓦解工作;反共反苏宣传。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是中国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法西斯性质军事特务组织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后,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 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高级党部的委员比例不得占1/3以 上;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 产党须将其加入国民党之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保存;第三国际对中国共 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 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等。“整理党务”即国民党右派为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正当活动, 破坏国共合作采取的组织措施。整理党务案被通过,一些国民党右派分子 取代共产党人充当国民党的部长,蒋介石也乘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等职。至此,蒋在掌握国民革命军 第一军以后,继而篡夺了党权、政权和军权。
15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16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17 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亦称秋收暴动,是1927年9月在中国湖南、江西边界由中国共产党彭公达、毛泽东、卢德铭等领导的武装农民起义。 1927年在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先后清党之后,共产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以瞿秋白路线为核心的武装起义路线。会后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和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彭公达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9月9日,驻修水县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安源路矿工人,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联合举行秋收起义。按照原计划,起事队伍先攻克平江、浏阳,然后从包抄长沙,但在平江、浏阳先后失利。9月19日,队伍在浏阳的文家市会师,毛泽东说服大家放弃进攻长沙[1],前往江西萍乡,经过永新县三湾改编,10月占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 18 广州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了这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叫“广州公社”。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其后,反动派五天内屠杀了5700人。
19 查田运动
20 遵义会议 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地批判了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军事。会议结束了第三次(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 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其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治权亦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之。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 22 训政时期约法
23二五减租,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军湘、鄂期间,为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有大量左派参加的中央和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通过《最近政纲》,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减轻农民负担,统称“二五减租”。
24 万宝山事件万宝山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挑起事端,寻找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借口而蓄意制造的。日军利用侨居在长春附近万宝山的朝鲜人与当地农民因租地挖渠引起的冲突,以保护朝鲜人为由,开枪镇压中国农民,打伤多人。日本事后反而颠倒事实,在朝鲜大肆宣传华人排斥朝鲜人,在朝鲜煽动了一场骇人的暴动排华事件。
25 中村事件系1931年6月,日军参谋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国东北从事间谍活动,6月26日被当地驻防的中国屯垦军第三团所部拘获,由于间谍罪证确凿无疑,团长关玉衡遂下令将中村等人处死而引发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突然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袭击,炮轰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村事件是其中的借口之一。
26 九一八事变 为实现侵占中国东三省的企图,日本关东军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铁路炸毁,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于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奉命不抵抗,短短3个月时间东北三省沦陷。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
27 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宣布伪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就任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名“新京”。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同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使得日本侵略者控制了伪满洲国。1934年3月,改称满洲帝国。通过这一政权,日本在东北实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28 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纷纷建立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联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29 一二八事变 日军武装侵占上海的事件。“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又加紧准备侵占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突袭驻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奋起抵抗,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由于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凇沪抗战,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凇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撤出。 30 长城抗战 日本侵占东三省后,继续南犯,中国守军被迫抵抗,拉开长长城抗战的序幕。1933年一至五月,中国军队投入30万兵力日方投入10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山海关、喜峰口等处迎战日军,该战终因无通盘之计划,被各个击破,日本占领冀东二十余县和长城各口。屈辱的《塘沽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将长城和中国守军之间确定为非武装区。
31 塘沽协定 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5.31签定的“九一八事变”的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32 张北事件1935年5月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由于日方借口提出了蛮横要求,6月27日,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达成《秦土协定》。其主要内容为:(一)向日军道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的军官,担保日人今后在察哈尔省可以自由行动;(二)取消在察哈尔省的国民党机构,成立冀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三)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省移民,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撤职。这样,冀察两省大部分的主权丧失。 33 秦土协定
34 何梅协定 1935年日本强迫国民政府签订的旨在进一步控制华北的协定。1935年日本借口中国破坏了塘沽协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并由东北调遣军队入关,进行武力威胁。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向国民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觉书”。何与日方秘密会谈后,全部承诺日方的无理要求,出卖了华北大部分主权。
35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和国民政府出卖华北的一系列事件。1935年4月日本
策划在华北五省建立脱离国民政府,听命于日本的特殊区域,实行华北特殊化,并调集军队以武力相威胁。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使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10月,日本在河北香河策动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指使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决定于1935年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日本关于“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使我国丧失大部分华北的主权。
3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旧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分属河北、内蒙、山西等地)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抗日壮举。 37 绥远抗战 1936年8月,日本以蒙古自治、满洲国主权为由,指使伪蒙军向绥远发动进攻。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进行坚决抵抗。11月至12月间,傅作义率部在红格尔图、百灵庙一带打击蒙军,取得绥远抗战和百灵庙大捷。
38 七君子事件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1月22日,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救国会领导人在上海被捕。随后被押解于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时称“七君子事件”。后来江苏高等法院欲判刑七君子激起全国人民抗议,宋庆龄发动“救国入狱行动”陪坐牢,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七君子获释。 39 珍珠桥事件
40 一二九运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1 两广事变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新桂东联合举兵反对蒋介石。2日,两广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进兵湖南。蒋一面调集军队入湖南防御,一方面收买陈济棠的部属,令到陈济棠不战自败。随后,蒋介石摆出决斗架势。后来在调停下,双方妥协,南京答应白崇禧、李宗仁提出的“确定抗日计划”等条件,言归于好。广西问题遂和平解决,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2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发生的中苏冲突的称. 1928年,东北军阀张学良将军宣布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同时宣布反共,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1929年7月,张学良在南京蒋介石政府的支持下,开始驱逐中东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实权后的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 43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4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庐山会谈 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在庐山会谈。中共代表提议以合作宣言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蒋介石发表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动,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月19日 蒋介石在庐山对卢沟桥事件发表谈话说:临到最后关头,惟有坚决牺牲,吾人只准备应战,而并非求战。
7月23日 中共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宣言表示坚决实行全国抗战,反对一切妥协让步,并提出8项具体办法。其主要内容是:拒绝执行日本提出的妥协条件,立刻增援二十九军,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实行抗战,实行全民总动员,立刻实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创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45 八一宣言 全名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是1935年8月1日王明依第三国际指示,自莫斯科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名义所发表的一篇宣言,内容主旨是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46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47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48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事件起 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 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机场的中 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 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 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 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 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张 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 开始了淞沪抗战。 49 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50长沙会战 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初,日军向缅甸进攻。为配合盟军作战,中国政府派出远征军10万人入缅作战,以罗卓英、杜聿明为正副司令长官。远征军浴血奋战,支援了驻缅英军。1942年5月,日军攻占缅甸北重镇密支那,切断了远征军后路,中国远征军奉命撤退回国,部分军队撤到印度,称为中国驻印军。
51 见复印
52百团大战 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场旨在破袭日军交通线、粉碎其“囚笼政策”的著名战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历史背景,①1940年春夏之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妥协的危机。②瓦解日军的“囚笼政策”是百团大战最直接的原因。历史意义,第一、在军事上,百团大战在华北给予日军重大打击。第二、在政治上,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也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53 .皖南事变 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国民党当局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突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是国民党无法容忍中共力量无限扩大的必然结果;②也与中共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的高度戒备心理,拖延北移时间,而且必欲选择一条出乎国民党人意料的北移路线有关
54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规模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各解放区遇到了严重的物质困难。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展开了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从物质上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准备。
55三三制”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56 延安整风 1942年,中国共产党展开了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57 .洛川会议 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如
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必须坚持抗战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58南京惨案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向长江中下游前进时,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等国增兵上海,准备直接干涉中国革命,并调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进行威胁。3月24日,共产党员李富春、林伯渠领导的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军打败了直鲁联军,占领了南京。直鲁联军和一些流氓在逃跑时抢掠了外国领事馆、外人机关和住宅,打死打伤外国人6人。英美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命令停靠在南京江面上的英美军舰向进驻南京的北伐军和居民进行炮轰,打死打伤军民二千多人,毁坏房屋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这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严重步骤。“南京惨案”发生以后,蒋介石赶到下关,首先派人与日本领事馆联系,一面表示道歉,一面诬称南京抢掠是“共产党蓄意制造”的。 59 .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7月正式成立。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国民参政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十三次。初期,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于1948年3月宣告结束。
? 60 国家资源委员会 1935年四月,国民政府将国防设计委员会改为资源委员会,直属军事委员会,主要从事资源的调查研究、开发、动员。1936年以后,资源委员会开始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国营工业机关,对建立国营重工业基地,开发后方自然资源,维持抗战的经济实力有过较大作用。(作用1、资源委员会兴办工矿企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 2、资源委员会的经营活动改变了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门类不全的工业状况,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3、资源委员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体制,为中国近代化工业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4、资源委员会为当时和其后中国工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近代企业管理人才。 ? 5、消极作用: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以国家政府的名义进行经济统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民族工业无法与之抗衡,或被吞并,或破产倒闭,从而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加缓慢,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更加坎坷 )61 行政三联制,新县制,爱看不看
62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斗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其经过大致为: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63 豫湘桂会战 由豫中、长衡、桂柳会战组成因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日军急于打通经中国大陆到东南亚的陆上联系。1944年4月中旬到11月中旬,日军不到20万兵力击垮了国民党一
百余万大军的防御,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占领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贵州一部分的大片国土。该战役的失败引起了全国民众的普遍不满。
64 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总结“六大”以来的革命经验和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利于根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2、大会方针:“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3、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指出抗战的前途和任务。 (2)正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3)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修改后的新党章的最大特点 。 (4)大会充分发扬民主,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
它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制定了党的纲领和策略,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对于打败日帝,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65 国民党六大1、大会的主要任务 : (1)加强战斗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2)确定实施宪政,完成革命建设大业; (3)增进人民生活,贯彻革命终极目标。 2、中心议题:
(1)决定在1945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颁宪法,以实行宪政。 (2)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内战。
3、评价:国民党六大是反共反人民的大会,其路线是坚持独裁,反对民主联合政府,准备内战,夺取抗战胜利果实的路线。是违背世界潮流和全国人民公意的,必然遭到彻底的失败。 65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后,推举张澜任主席。1941年10月10日,在香港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简称“十大纲领”)。1942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66 紫石英号事件紫石英号事件(Amethyst Incident)又称扬子江事件(Yangtze Incident),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英国海军于1949年4月20日至21日在长江下游镇江附近江面发生的军事冲突。 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在次日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军炮兵与未经许可闯入中国内河及解放军防区的英海军紫石英号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20日下午至21日,解放军炮兵又将先后前来增援的英海军伴侣号、伦敦号、黑天鹅号等舰击退。此后,双方就事件责任及紫石英号被扣的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但一直未有结果。 7月30日,紫石英号趁夜以路过的客轮为掩护出逃,并与解放军炮兵再度交火。31日,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有关谈判随之终止。事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00多人,英国海军死
45人、失踪1人、伤93人,紫石英号在出逃途中还造成平民的重大伤亡。这一事件被认为标志着英国等列强对中国“炮舰外交”的结束。 70 东京审判 1946年5月至1946年11月,由中美英苏等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审判,日本法西斯所犯的罪行被公开揭露。东京审判从法律角度惩处了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和非人待遇,是人类和平正义理想的胜利。 71 重庆谈判 72 双十协定
73 政治协商会议 见复印 275 74 、戡乱总动员
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在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七月七日,蒋介石发表了“戡乱建国”演说,七月十八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陆续颂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所谓“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戡乱”,并在各地召开“戡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 75 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湾“二·二八事件”爆发。2月27日,国民党军警在台北打死了为减税请愿的商贩。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全省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调集军队进行残酷镇压,到3月13日将全岛镇压,死者多达3万多人。 76 制宪国大
77 行宪国大 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决定1948年为“行宪年”。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所谓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1947年11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以孙科为主任的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国民党内成立了“选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大会代表的选举和筹备事宜。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679人。蒋介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其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经过激烈的争夺,大会经过4次投票,于4月29日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5月1日,大会闭幕。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其后,组成了行宪后的政府,由翁文灏、孙科、王宠惠、张伯苓、于右任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更加激化。 78 金圆券 为遏制通货膨胀,国民党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主持币制改革的是财政部长王云五。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停止使用法币,改为金圆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黄金、白银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国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金圆券的发行以政治手段调控金融,是对人民的又一次搜刮,带来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79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80 北平和谈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就任代总统,同意以共产党人所提八项条件作为和谈基础进行谈判。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周恩来为首的国共两党代表团在北平正式开始和谈。共产党方面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国民党谈判代表希望划江而治,共产党人则要求废除伪法统。国民党最后拒绝《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朱德则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84 法币
85 废两改元 2、法币政策 (1)实施的原因和条件
? 中国长期紊乱的货币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 美国高价购银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济萧条,迫使中国放弃银本位而谋划新的改革。
? 国民政府“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为币制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2)产生和内容
? ① 法币政策的产生 ? ② 法币政策的内容 ? 规定钞票发行权。
? 规定法币,废除银本位制。
? 实行白银国有,作法币准备金。 ? 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 ? 3)影响:
? 第一、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制,既斩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使世界银价的涨落不再影响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又顺应了货币发展的规律,使货币管理开始走向现代化。
? 第二、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货币混乱状况,实行集中发行,统一流通,对形成国内统一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均有促进作用。
? 第三、白银收归国有,实行汇兑本位制,使国民政府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白银,换取一定数量的外汇准备金,稳定法币的币值,并增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能量。
? 第四、币制改革后,国民政府效法英美,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增加货币流通量,金融危机得到缓解,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平稳回升,从而刺激了农工商各业生产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国民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为以后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简答 1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体制 笔记 第三章第二节 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一是整顿税务,南京政府分别与各国谈判,收回部分海关自主权,适当提高了税率。此后,国民政府关税收入大为增加,成为稳定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是控制金融,为进一步控制财政金融,,南京政府在上海设立了中央银行。其后又控制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在全国形成一个金融垄断。三是币制改革,1935年南京政府宣布,以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法币本身没有法定含金量,其价值由英镑及美元汇率来表示。今后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收款时,一律使用法币,废除了过去多种银两、银元、纸币并行流通的现象,并规定所有白银都要在期限内到银行换成法币。
3 攘外必先安内内涵及评价 这个感觉挺重要的,但是姐没找着合适的答案\\(^o^)/~ 4 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这个是鸡肋······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 237北师 6 评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复印259 66抗战胜利的意义 复印 268
67 抗战胜利的原因 复印268
68 评述抗战胜利的三个阶段 复印268 69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 复印 266 71 叙述国民党战时政治、经济 242 71 日本侵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及表现 背景1、日本
? ①战场的扩大和战线的延长,使日军的兵力不足应付,财政开支也日露窘态。 ? ②战争使日本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反战情绪不断增长。 ③兵力短缺,官兵的军事素质在逐步下降 ? 2、国际:
? 国际上的孤立状态无法改变: ? (1)美、英对日本进行限制。
? (2)日、苏冲突:张鼓峰战役、诺门坎战役 ? 3、中国:
? 遏制住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 尚不具备进行战略反攻的条件。 ? 表现
? 1、政治上: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 2、军事上:实行持久战略,打击重点移向后方抗日根据地。 3、经济上:“以战养战”
? 4、文化上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 ? 5、兴亚院的建立
73 中间路线 见笔记第五章第五节
74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及失败原因 笔记第四章第四节 81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复印276 82 国民党反动政策及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 复印276 83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鸡肋···279,不复印了,想看就看历史学基础吧 84 三大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笔记第五章第五节
正在阅读: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复习资料01-11
房地产项目贷款评估报告 - 图文10-27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205-26
节能减排格言02-18
抒情的散文:故乡情03-21
工程测试基础思考题04-22
浅谈高中历史巧记法07-25
浅谈家庭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11-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曲阜师范大学
- 当代史
- 复习资料
- 中国
-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 GIS空间分析及应用案例 - 图文
-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5反冲运动火箭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 - 5
- 煤矿各岗位工种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1
- 《土地整理》考试重点 - 图文
- 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导学案
- 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全过程及投资收益分析
- 破解的诱惑 - 图文
- 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混凝土材料英文名称
- 2017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 2016年陈旭光影视鉴赏章节测试答案
- 大学生创业基础智慧树2017年六月份期末考试答案
- 第七章 主存管理
- 作业
-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 2018 创新创业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期末答案
- 新课标必修1章节精讲精练测试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考试题(B卷)全淑楷
- 卫生应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