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
更新时间:2024-07-01 08: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社会学概论》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程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
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如下:
选择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涉及范围比较广。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解答问题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论述题30%。 三、复习内容要点
第一章 绪 论
重要概念:
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具体社会科学。 重点掌握:
1、社会学的基本特点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第三,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
3、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重要概念:
1、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2、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章 社会
重要概念: 社会
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 2、社会的构成
第四章 文化
重要概念: 文化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
重点掌握:
1、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重要概念: 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心理上的断乳” 个性 重点掌握: 1、社会化的内容
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3、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
2
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一般掌握:
1、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2、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第六章 社会角色
重要概念:
社会角色及其相关的概念;理解社会角色分析理论,认识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是社会人的存在的具体形式;了解角色表现的具体过程和角色失调与调适问题。
重点掌握:社会角色的概念和社会角色的表现
第七章 社会互动
重要概念:
社会互动及其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和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掌握集合行为及其理论,了解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重点掌握:
社会互动及其相关概念,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意义。集合行为及其特征。 通过社会互动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重要概念: 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家庭 邻里 家庭结构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狭义是指执行一定的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学中的社会组织是指狭义而言的。
社会组织的结构 组织目标 家长制 X理论与Y理论 重点掌握:
1、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3、家庭的功能 4、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5、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6、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认为工人是为挣钱来工厂做
3
工。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把工人看成机器而遭到批判。“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认为工人不仅是为钱而来,而且具有多方面要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关心,激发他们积极性,提高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
一般掌握: 1、社会群体的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3、家庭的结构及类型 4、社会组织的特征 5、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社会制度
重要概念:
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社会学研究中观的社会制度。
重点掌握: 1、社会制度的含义 2、社会制度要素 3、社会制度的功能
理解制度如何运行从而掌握社会学的制度分析方法。 一般掌握: 1、社会制度的特征 2、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重要概念: 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认可了的区别。原因是社会分工,因素含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职业分工及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多指广义而言。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
4
现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工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3、 社会分层的标准 4、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情况 5、社会流动及类型 一般掌握: 1、社会分化的因素 2、社会分层的理论
第十一章 社 区
重要概念:
社区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城市化 过渡城市化 重点掌握: 1、社区的构成要素 2、城市社区的特征
3、试述城乡关系发展的阶段及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要压迫,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距。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两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帮助农村发展,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重要概念: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动。即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变动
5
过程。其基本形式有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
社会革命
社会现代化 “后工业社会”论 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机构,成立于一九六八年,由意大利企业家和英国科学家共同组成,其观点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各种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对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
社会趋同论
社会趋同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计划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相互吸引有利因素,并变得越来越相似。
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2、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的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进化论。新进化论把研究重点放到不同社会发展变化的模式上,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借助文化的传播作跨越阶段的发展。但由于其援引自然进化论以解释社会现象,以至被帝国主义用来作为侵略弱小民族的理论依据,而遭到批判。
重要掌握:
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2、评述社会趋同论
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他认为尽管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都体现着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的同样特征,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这种理论只看到社会的趋同,却没有看到社会趋异是更重要的方面。
3、评述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的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
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但它将其原因完全归于外因是不全面的。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也是很难做到。
6
一般掌握: 1、社会变迁的原因 2、社会均衡论 3、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4、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重要概念: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问题。
就业 贫穷
社会控制 社会舆论 群体意识 越轨行为 重点掌握:
1、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实质、危害及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3、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4、失业的功能 5、社会控制的功能
6、习俗与道德的作用、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异同 7、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 一般掌握:
1、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3、我国反贫穷实践、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4、社会控制的类型
第十四章 社会建设
重要概念: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 社会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 重点掌握: 社会建设的内容 一是优化社会结构 二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三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7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验的社会研究首先是从( C )。 A. 自然科学 第4卷中提出的。 A. 孔德
B. 斯宾塞
C. 涂尔干
D. 韦伯
3、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其( B )。
A. 综合性 B. 合理性 C. 应用性 D. 阶级性 4、最早把欧洲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 A )。 A. 萨姆纳 A. 《原强》
B. 沃德
C. 斯莫尔
D. 帕克
5、1896年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的( B )。
B. 《仁学》 B. 微观视角
C. 《社会学研究》 D. 《群学肄言》 C. 中观视角 D. 以上都不对
6、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 B )。 A. 宏观视角
7、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D )。
A. 巴纳德 B. 涂尔干 C. 科塞 D. 麦克雷戈 8、社会学研究的( A )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A. 整体性
B. 实证性
C. 应用性
D. 实用性
9、创立交换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 C )。
A. 马克思 B. 斯宾塞 C. 布劳 D. 韦伯 10、下列属于唯实论者的社会学家是( C )。 A. 韦伯
B. 吉登斯
C. 涂尔干
D. 默顿 D. 生产关系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 思想关系
B. 工作关系
C. 社会关系
12、最早将“角色”概念用于社会心理学的是( A )。
A. 米德 C. 库利 C. 皮亚杰 D. 弗洛伊德 13、角色人格体系的核心要素是( A )。
A. 价值标准 B. 能力 C. 精神 D. 气质 14、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 C )。
A. 马林洛夫斯基 B. 布朗 C. 泰勒 D. 奥格本 15、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是( A )。 A. 文化特质 A. 习俗 A. 主动性
B. 统计学 C. 社会统计 D. 经济学
2、“社会学”一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A )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
B. 文化丛 B. 道德 B. 自觉性
C. 文化模式
C. 法律
D. 边际文化 D. 宗教 D. 强制性
16、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称之为( B )。
17、个人社会化的首要特点是( D )。
C. 互动性
8
18、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 B )。 A. 再社会化 A. 自然环境 A. 生活实践 A. 先赋角色 B. 发展社会化 C. 理想社会化 B. 社会环境 B. 学习
C. 教育环境 C. 内化
D. 道德社会化 D. 以上都对 D. 外化 D. 开放性角色 19、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 D )。 20、把他人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叫( C )。 21、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其他各种社会角色称( B )。
B. 自致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22、提出“镜中之我”思想的是(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鲁默
D.23、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D )。
A. 自发性合作 B. 传统合作 C. 指导性合作 D.24、相距365cm(12英尺)以上的距离属于( D )。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25、具有某种共同或类似特征的人群类别称( B )。 A. 偶然聚集体 B. 社会类属 C. 首属群体 D.26、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群体是( B )。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内群体 D.27、最基本的初级群体是( A )。
A. 家庭
B. 邻里
C. 同事
D.28、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 )。
A. 埃里克森 B. 哈维格斯特 C. 库利 D.29、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B )。 A. 联合家庭 B. 主干家庭 C. 核心家庭 D.30、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与祖父母组成的家庭是( C )。 A. 核心家庭 B. 残缺家庭
C. 断代家庭
D.31、社会组织的灵魂是( D )。
A. 组织结构 B. 组织成员 C. 组织功能 D.32、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是( A )。 A. 纵向沟通 B. 横向沟通 C. 正式沟通 D.33、宗教一般属于( A )。 A. 传统型组织 B. 魅力型组织 C. 法理型组织 D.34、第三部门的组织称为( A )。
A. 非营利组织
B. 政府组织
C. 中间组织
D.35、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 B )。
A. 社会体系 B. 社会结构 C. 社会制度 D.36、人口各个分子具有相同的社会性质称( C )。 A. 人口质量
B. 人口异质性
C. 人口同质性
D. 9
戈夫曼 契约式合作 公众距离 正式群体 外群体 伙伴群体
米尔斯 小家庭 单身家庭 组织目标 非正式沟通 科层制组织 经济组织
经济体制 人口问题
37、认为社会不平等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的是( A )。 A. 卢梭
B. 马克思 B. 私有制
C. 涂尔干 C. 社会生产力 C. 向上流动 C. 上向流动
D. 赫勒 D.社会生产关系 D. 其他 D. 下向流动
3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阶级产生的基础是( B )。 A. 社会分工 A. 水平流动 A. 水平流动 A. 文化角度 A. 制度控制 A. 强制性 A. 经济
39、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C )。
B. 向下流动 B. 垂直流动 B. 冲突论角度 B. 规范控制 B. 约束力 B. 政治
40、人们在同一个阶层内部的位置转移叫( A )。 41、罗斯是从什么角度对社会控制加以论述的( C )。
C. 心理角度 D. 功能角度 C. 心理控制 D. 行为控制 C. 神秘感 C. 文化
D. 以上都对 D. 道德
42、社会控制通常表现为( A )。 43、法律的基本特征是( A )。
44、在宏观控制中,对什么的控制占重要地位( B )。 4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是一种( A )。 A. 内在控制 A. 偏差习惯
B. 外在控制 B. 偏差行为
C. 制度化控制 D. 宏观控制 C. 偏差心理 D. 偏差文化
46、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是( B )。 47、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是( A )。
A. 社会有机体理论 B.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C. 精神分析理论 D. 生物进化理论 48、在40、50年代占据社会问题研究主流地位的理论是( C )。
A. 社会病理学
B. 社会解组理论
C. 价值冲突理论 D. 社会建构理论 49、社会解组源于( D )。 A. 文化冲突 A. 社会进化
B. 社会失范 B. 社会改革
C. 社会失控 D. 社会变迁 C. 社会革命 D. 社会变异
50、急剧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C )。
二、多项选择题
1、孔德的社会学学说主要包括( BDE )。 A. 研究方法 D. 社会静力学
B. 三阶段法则 C.科学层次 E. 社会动力学
2、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BCD )。
A. 互动论 B. 中心论 C. 平列论 D. 特殊论 E. 网络论 3、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ABCDE )。
A. 孔德 B. 斯宾塞 C. 涂尔干 D.韦伯 E. 马克思
10
五、论述题
1、试述西方社会学历史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论述社会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3、论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4、试论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5、试论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6、试论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7、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8、试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分析腐败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策略。 9、论述社会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0、论述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模式,你认为我国未来城市化道路应如何选择? 11、试述中国内地社会群体划分的10个阶层及其社会地位、特征。
16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 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 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首要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17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家庭规模缩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E.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广泛性 D.应用性 E.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 )
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 )
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 E.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
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括哪些方面的控制 (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虚拟社区的主要特征。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18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B 4.D 5.D 6.C 7.A 8.B 9.D 10.D 11.A 12.C 13.A 14.D 15.C 16.D 17.C 18.B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E 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组织结构:就是组织按实现目标的需要划分系统内的各种构成部分,并使它们间相互协调的一切方式的总和。
2、制度化控制:即按照一整套业已形成的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3、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人类活动空间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全球性、长期性和整体性发展过程。
4、社会问题:它是社会关系失调的产物,并使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发生障碍,引起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题要点:(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原则。
2、社会舆论控制是众多社会成员对某一特殊事件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意见的一致性反映,亦即是一种公意。它在非正式控制中表现最为突出:(1)社会舆论流行迅速,范围广,对当事人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借助于大众传媒,其控制作用更强。(2)事实上,任何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等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舆论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3、非正式结构的意义: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为了满足个人从组织中得不到的需要,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形成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其功能为:(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
19
制和沟通形式。(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4)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4、⑴人为性;⑵后天习得性;⑶共享性;⑷动态连续性;⑸共同性;⑹多样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定义: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2)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正向社会化,而在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向社会化。这种变化的原因:社会的变迁。传统社会生产力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知识更新慢;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信息传递快,青年人反应敏锐,接受及时。
(3)这种变化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年文化将对成人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4)当前我国双向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青少年不容易接受老一代人的教化;另一方面,老一代人也不容易受青年一代的影响。表现为代沟问题。
2、答案要点:
(1)现代化首先在西方国家启动,“现代化”与“西化”出现巧合。社会趋同论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即“全盘西化”。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应该而且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3)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文化传统不同 (展开);现实条件不同 (展开)。
(4)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给本国的现代化带来极大的损害。我们要吸取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在考试时应适当展开)
20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2、“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
A.罗斯 B.吉登斯 C.米尔斯 D.默顿 3、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 )
A.社会体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经济体制
4、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 群体,称 ( )
A.首属群体 B.次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5.岗前培训属于( )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
A.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7、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 二是出现了 ( )
A.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隶 8、社会学的( )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A.描述性 B.解释性 C.预测性 D.规范性
9、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分析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有 ( ) A.依附发展论 B.信息社会论 C.世界体系论 D.现代化理论 10、社会对其成员在思想意识上完全放任自流,实际上是一种 ( )
A.社会解组 B.社会自由 C.社会失控 D.社会分化 11、确定一个社区地域范围的客观标志是 ( )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经济的交流范围 C.社区文化的影响范围 D.社区行政区划的范围 12、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
A.生产关系 B.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抚养与赡养关系 13、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 )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会 C.候车群 D.工会 14、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5、在孔德之前,( )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16、研究社会的逻辑起点是 ( )
A.社会角色 B.社会群体 C.社会组织 D.社区 17、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 )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 ( )
A.民主化 B.多党制 C.世俗化 D.议会制
21
19、只有两对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 )
A.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核心家庭 D.残缺家庭 20、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 )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强制性手段的有 ( )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经济处罚
D.组织处分 E.说服劝告 2、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
A.互动论 B.中心论 C.平列论 D.网络论 E.特殊论 3、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其特征包括 ( )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 )
A.遗传因素 B.制度因素 C.自然条件 D.环境因素 E.生活实践 5、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可分为 ( )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自觉的角色 D.不自觉的角色 E.规定性角色 6、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7、社会行为的方式有 ( )
A.暗示 B.模仿 C.竞争 D.合作 E.冲突
8、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
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 )
A.风俗 B.习惯 C.道德 D.宗教 E.法律 9、社会现代化这一系统包括有 ( )
A.工业化和民主化 B.城市化和科层化 C.社会结构分化 D.人的现代化 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10、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 )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与压力 C.群体成员的技能
D.群体意识 E.群体凝聚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模式 2、角色冲突 3、社会分层 4、社会唯实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2、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3、简述“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
22
4、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当代中国家庭的发展变化趋势。
2、论述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模式,您认为我国未来城市化道路最适合哪种模式?
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A 3.C 4.C 5.D 6.C 7.C 8.A 9.B 10.C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BCE 3.ABCDE 4.ADE 5.CD 6.ABCDE 7.ABCDE 8.CD 9.ABCD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文化模式:是指许多不同文化丛有机联结而成的某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称。
2、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3、社会分层: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4、社会唯实论:是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一种基本观点,它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了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象征。 四、简答题
1、答题要点:
(1)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三方面具体作用:思想启发、模式提供、物品采借。
2、答题要点:(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生活实践。
3、答:“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他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
23
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而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而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影响。
4、答题要点:
⑴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⑵必需具有一定的地域条件;⑶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⑷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感情上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
五、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家庭规模缩小趋势。优点(略);带来的问题(略)。
(2)家庭功能变化趋势:消费功能加强;生、抚功能提高;精神生活功能增强;事业功能扩大。
(3)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于现代化。
2、答题要点:
⑴指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农村居民点和农业人口则相应减少;⑵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由一个独立的状况转化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城市网络状况或城市带;⑶居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都逐渐具有城市的特点。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小城镇模式、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大中小城市相结合模式。根据城市化区域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双高”型模式。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和逆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空间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和分散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隐性城镇化模式和显性城镇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主导力,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原始自发型城市化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结构层次,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继续城市化模式、延伸城市化模式、递进城市化模式和跟踪城市化模式。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在考试时应适当展开)
24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
A.马克思 B.孔德 C.斯宾塞 D.韦伯
2.( )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
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一个人。”
A.孔德 B.韦伯 C.斯宾塞 D.涂尔干
3.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 )。
A.整体性特征 B.综合性特征 C.实证性特征 D.应用性特征 4.社会学的( )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
的过程。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5.“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累积性 6.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 )。
A.文化特质 B.文化模式 C.文化结构 D.文化集丛 7.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 )。
A.法律 B.道德 C.习俗 D. 宗教 8.职业学校教育属于( )。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9、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0.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 11.( )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A.文化交流 B.文化濡化 C.文化交往 D.文化比较 12.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
A.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3.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的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
A.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4.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
A.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5.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6.将利益群体分为经济利益群体、政治与社会权益利益群体等的分类标准是( )。
A.群体组成形式 B.群体目标 C.所有制结构 D.经营方式
25
17.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
A.消费者协会 B.偶发聚集体 C.工会旅游团 D.紧急状态下的救助群体 18.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 )。
A.正式而明确的制度化规定 B.对其成员有明确的角色规定 C.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D.组织规模比较大 19.科层制是建立在( )上的。
A.魅力型统治基础 B.传统型统治基础 C.法理型统治基础 D.世袭制统治基础 20.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 )。
A.效率低下 B.市场失灵 C.政府失灵 D.社会不公平 21.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 )。
A.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B.婚姻制度 C.生育制度 D.亲子制度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首要功能的是( )。
A.社会化功能 B.社会保障功能 C. 社会控制功能 D.经济生活功能 23.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
A.工业化水平高 B.精神生活丰富 C.集中度高 D.全面的有机组合 24.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所谓“超工业化”导致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
这样的社会流动称之为( )。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2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竞争式流动 27.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称之为(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
28.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
为的社会控制称之为( )。
A.外在控制 B.内在控制 C.微观控制 D.制度化控制 29.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 )。
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B.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30.全球化的起飞阶段是( )。
A.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 D.20世纪后半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26
2.社会学的特征有(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实证性 D.应用性 E.主观性 3.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社会以人为主体 B.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 C.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D.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E.社会以文化为内涵 4.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
A.文化传承 B.结构整合 C.社会冲突 D.社会稳定 E.个人自我完善 5.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6.社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 )
A.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源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B.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C.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D.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E.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7.社会制度的特征是( )
A.时空上的普遍性 B.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C.稳定性和差异性 D.抑扬性 E.价值标准 8.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 )
A.人口因素 B.制度因素 C.地区发展因素 D.自然因素 E.法规因素 9.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
A.特殊性 B.普遍性 C.复杂性 D.集群性 E.当代性 10.社会现代化包括( )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社会结构分化 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社会角色 2.社会结构 3.继续社会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社会的基本特征。 2.简述群体的特征 3.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社会学的功能。
2.试述中国内地社会群体划分的10个阶层及其社会地位、特征。
27
模拟试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5.A 6.D 7.C 8.A 9.D 10.B 11.A 12.B 13.A 14.C 15.A 16.B 17.B 18.A 19.C 20.C 21.B 22.D 23.C 24.A 25.B 26.A 27.A 28.B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 ABDE 5. ABCD 6.ABCDE 7.BCDE 8.ABCDE 9.ABCD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指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以人为主体。(2分)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1分)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1分)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1分)
2.简述群体的特征。
(1)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1分)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1分)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1分)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1分)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1分)
3.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1)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1分)
(2)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1分)
28
(3)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涉及了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教育的普及、大众传播媒介扩散等人类精神和物质的各个领域;(2分)
(4)现代化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1分)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2分) 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1分)
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1分)
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2分)
(2)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分) (3)社会管理功能:表现在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2分) 2.试述中国内地社会群体划分的10个阶层及其社会地位、特征。
(1)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当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2)经理人员阶层: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这一阶层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还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是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十几年仍会增加。
(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该阶层的实际人数比登记人数多得多。这一阶层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这一阶层和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经济改革以来,该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其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9)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职业及收入来源的农民。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在整个社会阶层机构中的地位比较低。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是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目前,这一阶层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29
模拟试题四
一、 名词解释题(每个4分,共20分)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社会系统的结构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就叫社会分层。它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或“×”)
1、初级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只具有简单的社会功能。( × )
2、从历史的角度看,家庭结构的总体变迁趋势是规模小型化、关系简单化。( √ ) 3、社会组织是其成员分工合作达成目标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成员承担的都只是某一方面局部的工作,所以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 )
4、确定组织目标方面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集中决策式,二是民主决策式,三是个人独断式。( × )
5、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一项重要的结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 )
6、城乡差别既保证了城市的优先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动因;并能以其成果反过来支援农村发展,所以政府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对农村建设没有负功能。( × )
7、我国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政策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 )
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确定社会分层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标准:财富、声望和权力。( √ ) 9、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声望的高低。 ( × ) 10、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而对这两个阶级没有必要再区分谁具有最先进性。( ×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家庭的社会功能。
答: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讲家庭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第二,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殖;第三,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第四,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2、社会组织目标具有哪些结构?
答:(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在有利于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下,组织目标如能较多地涵盖个人目标,将是组织目标的合理选择。(2)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一般说来,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后者是前者在时间程度上的划分;前者较具指导性,后者较具操作性。(4)组织目标的系统结构。组织目标是一个多层面、多取向的动态系统。
30
3、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个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制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4、试述城市社区的特征。
答:(1)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
(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是指城市社区的成员之间,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其 差异性都比较明显。
(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
(6)居民的组织化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5. 简析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关系。
(1)文化的特殊性表现出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1分) (2)文化的共性使各民族各国文化之间可以互相交流。(1分) (3)从世界范围来说,文化是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1分)
(4)不承认文化的特殊性,就是不尊重别的民族文化,就会产生以我为中心的大国沙文主义。(1分)
(5)不承认文化的共性,就会导致不承认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就会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就会闭关自守,故步自封。(1分)
6. 简述违规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违规行为泛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1分)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2分) 犯罪行为是指对社会具有较大危害性,且按照法律条文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2分)
四、 材料分析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20分)
31
《社会学概论》模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
A.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研究者的兴趣 2.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B.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C.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D.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3.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属于社会学(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4.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
A.魅力型统治 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5.美国心理学家__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阐述了人在每个阶段上所面临的社会化的基本问题( )
A.埃里克森 B.哈维格斯特 C.库利 D.米尔斯 6.社会化的根本环节是( )
A.大众传媒 B.社会环境 C.生物因素 D.社会实践 7.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有意义的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是( ) A.符号 B.语言 C.文化 D.价值观 8.社会学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中去寻找规律性,这体现了它的(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实证性 D.应用性 9.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是( )
A.道德 B.法律 C.习俗 D.宗教 10.社区赖以维持生计的基本要素是( )
A.区位 B.文化 C.经济 D.组织 11.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为(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融合 D.文化冲突 12.宗教的中心特征是( )
A.有相当数目的教徒 B.有一套固定仪式 C.有严密组织 D.对神圣的信仰 13.下列属于派生制度的是( )
A.婚姻家庭制度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 D.以上都不对 14.社会控制首先是控制社会成员的( )
A.社会行为 B.社会关系 C.社会价值 D.社会意识 15.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指的是文化的( )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特殊性
32
16.中国家庭的一项传统功能是( )
A.教育功能 B.精神生活功能 C.赡养功能 D.经济生活功能 17.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
A.功能学派 B.结构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结构功能学派 18.人格和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 )
A.规范要素 B.组织要素 C.设备要素 D.价值要素 19.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数量最多、产出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是( )
A.公共部门 B.私人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20.___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 )
A.组织要素 B.设备要素 C.价值要素 D.规范体系 21.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是( )
A.整体变迁 B.局部变迁 C.自发变迁 D.有计划变迁 22.在河北清河县开办乡村改革实验区的是( )
A.晏阳初 B. 梁漱溟 C. 张鸿钧 D.费孝通 23.文化交流始于( )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融合 D. 文化采借 24.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25.社会解组论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育 B.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C.加强社会协调 D.使用权利 2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
A.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 B.共同的生活方式 C.阶级利益 D.教育程度 27.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 )
A.主动社会化和强制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和发展社会化 28.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
A.地方经济发展速度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工业化和科技进步 D.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29.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 C.五四运动后 D.1949年后 30.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更 C.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 D.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
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3
31.根据表现方式来看,偏差行为可分为( )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心理 D.偏差文化 E.偏差感觉
32.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 A.社会进化 B.社会倒退 C.整体变迁 D.局部变迁 E.自发变迁 33.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
A.筹划阶段 B.实施阶段 C.总结阶段 D.选题 E.统计分析 34.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 )
A.交换 B.付出 C.合作 D.竞争 E.冲突
35.韦伯提出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标准包括(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文化标准 D.社会标准 E.权力标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社会化 37. 参照群体 38. 社会互动 39. 第三部门 40. 文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 社会制度的构成有那些要素? 42. 简述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43. 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44. 简述转型期我国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45.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联系实际阐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47.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34
《社会学概论》模拟题(五)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5 BDBCA 6 —10 DABCC 11—15 BDCAD 16—20 CCDBA 21—25 DCABB 26—30 ABCAA
二.多项选择题
31. ABCD 32. CD 33. ABC 34. ACDE 35. 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36. 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37.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38.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39. 在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它们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又不
追求组织拥有者的私人物质利益,它们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一般统称为第三部门。 40.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四.简答题
41.社会制度的构成有那些要素?
(1)价值要素也称为价值标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2)规范要素。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3)组织要素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 (4)设备要素是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 42.简述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私人部门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私人物品。
(2)私人部门组织有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其组织资源因而亦属私人资源。 (3)私人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4)市场是私人部门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也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43.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答:(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科层制组织通过对组织各项工作的细致分工赋予每个职位以特定的权力,使占有职位的个人能够明确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以及拥有的能力。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组织中的各个职位遵循层序原则规定等级体系,上级可以监督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命令并接受上级审查。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组织的内部活动和对外活动都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来进行,并保存公文档案。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职务的分工使职务工作成为专业工作,需要专门的培训。 (5)照章办事。科层制组织要求其成员在处理事务时完全按照组织制定的规则行事,不看人行事,不掺杂任何个人的好恶爱憎,个人的情感因素不得干扰组织事务的处理。 44.简述转型期我国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答: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我国组织结构普遍受初级关系畸形发展的影响,非正式结构冲击和干扰正式结构。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联系,在1978
35
年之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以单位制度结构为主要特征,分化程度较低,说明组织结构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并可能表现出它的反复性和曲折性。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我国社会组织由于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环境下,无论是社会组织的内部关系,还是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纵向行政控制结构,缺乏建立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横向联系。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答:(1)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五.论述题
46.联系实际阐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每个人的社会化都有一定的目标,每个社会也总按照一定的目标造就其成员。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我国的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
培养社会合格成员作为社会化的目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群体乃至个人中,虽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但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化的目标也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时代相一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梯。当代人的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47、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社会流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流动规模,速度和流向等会很不相同,根本原因在于动力机制不同。
(1)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力。(1分) (2)城镇化是社会流动的又一大强大动力。(1分) (3)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社会流动的巨大推力。(1分) 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包括:
(1)人口因素,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社会流动产生这样和那样的影响。(1分)
(2)自然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或突变导致以人口迁移为标志的社会流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1分)
(3)地区发展因素,如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以及80年代的深圳发展。(1分) (4)制度因素,例如单位制等对社会流动的影响。(1分) (5)政策因素,联系实际阐述。(1分)
(6)个人因素,包括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所谓先赋因素,例如性别,年龄,民族,容貌,家庭环境等;所谓自致因素,例如文化知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2分)
36
《社会学概论》模拟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创始人确定并为后人坚持的最基本的社会学特点是( )
A.综合性 B.实证性 C.整体性 D.应用性 2.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 )
A.描述性研究 B.解释性研究 C.预测性研究 D.规范性研究 3.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情缘关系 4.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做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 )
A.滕尼斯 B.帕克 C.伯杰斯 D.沃伦 5.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 )
A.习俗 B.宗教 C.法律 D.道德 6.文化反哺是指(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7.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8. 根据霍尔的研究,相距122厘米到365厘米之间,是(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9.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是( )
A.群体目标 B.群体成员 C.成为关系 D.行为准则 10.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A.功能注意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11.“社会学想象力”的最重要视角是( )
A.实证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12.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
A.功能学派 B.结构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结构功能学派 13.人格和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 )
A.规范要素 B.组织要素 C.设备要素 D.价值要素 14.劳动教养是一种___过程( )
A.负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过分社会化 15.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支柱”的是( )
A.问卷 B.实地研究 C.分析 D.询问 16.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源是( )
A.价值观的一致 B.规范的合理 C.结构的科学 D.制度的科学
37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的实质是( )
A.社会分工 B.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社会地位的差异 18.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了__对获得新职业的重要意义( ) A.父亲的职业 B.第一个职业 C.现职业 D.本人受教育程度
19.帕累托于1916年出版《普通社会学总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 ) A.社会分层理论 B.科层制理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冲突的社会分层理论 20.斗殴问题、酗酒问题、自杀问题、走私问题等属于( ) A.结构性社会问题 B.制度性社会问题 C.偏差性社会问题 D.自然性社会问题 21.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是( )
A.规范社会秩序 B.管理公共事务 C.社会协调 D.社会控制 22.宗教的中心特征是( )
A.有相当数目的教徒 B.有一套固定仪式 C.有严密组织 D.对神圣的信仰 23.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社会化的失败 B.社会解组 C.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 D.社会价值崩溃 24.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5.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 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 D.文化规范 26.下列哪个功能是社区的主要功能( )
A.社会化功能 B.社会保障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经济生活动能
27.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数量最多、产出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是( A.公共部门 B.私人部门 C.第三部门 D.28.___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 )
A.组织要素 B.设备要素 C.价值要素 D.29. 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社会学原理》 C.《群学肄言》30.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是( )
A.整体变迁 B.局部变迁 C.自发变迁 D. 38
第四部门 规范体系 《原富》 有计划变迁 )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
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 )
A.价值整合 B.规范整合 C.结构整合 D.导向功能 E.反功能
32.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 )
A.人的解放 B.法治取代人治 C.自由流动取代身份限制 D.用先赋资格取代自致资格 E.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 33.关于社会互动理论最突出的三种是( )
A.超人方法学 B.常人方法学 C.社会网络学 D.拟剧论 E.符号互动论
34.以下属于社会研究的分析方法的有(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社会统计法 D.社会测量法 E.社会实验法 35.人格的共性方面表现为人的( )
A.民族性 B.阶级性 C.国民性 D.现代性 E.开放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社会关系 37. 社会流动 38. 初级群体 39. 社会
40. 生活技能社会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 简述社区横向格局的特点。 42. 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43. 全球化的特征是什么? 44. 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45. 形成家庭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材料分析题
A君在一家普通公司上班,周一到周五按时上班下班,但因为A君是个基督徒,每周日要去做礼拜,参加教徒集会;A君喜欢收集昆虫标本,周六喜欢和一群人去郊外收集稀奇古怪的昆虫,因此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叫“爱虫会”;有时间的话就会参加大学朋友聚会。
分析:A君参加的社会组织,哪些是属于正式结构,哪些不属于正式结构? 47. 试述社会实践在实现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39
《社会学概论》模拟题(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5 CABAD 6 —10 DACBD 11—15 BCDCA 16—20 ABDCC 21—25 BDCAB 26—30 DBACD
二.多项选择题
31. ABC 32. ABCE 33. BDE 34. AB 35. ABC
三.名词解释题
36.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37.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38. 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社会
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征。
39.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0. 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区横向格局的特点。
答:社区横向格局的特点在于社区各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功能上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由此形成一个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纵向格局不同,在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也主要集中在社区的范围以内。 42.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1)普遍性。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2)规范性。所谓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在于使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并且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3)多重性。社会控制的作用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43.全球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全球化的过程是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44.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2)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3)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40
正在阅读:
《社会学概论》复习(最新)07-01
语言学复习资料(1)11-22
改企业联合会--施组05-28
《高效能中层的9项修炼》心得体会09-28
钦州留学360:新西兰的理工学院03-24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5)04-05
中国金红石型钛白粉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灵核网 - 图文09-30
李天一真实年龄是多少?02-13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图文04-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社会学
- 概论
- 复习
- 最新
- 无锡市针织服装行业企业名录2018版797家
- 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v1.0)
- 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放射性气体扩散模型论文12
- 2017年饰面板市场全景评估及战略咨询报告
-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友情伴我行》学案 鲁教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 3 立题目的与依据
- 礼仪部校长小助理竞选稿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英文翻译模板
- 深圳市企业名称登记说明
-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1
- 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
- 2.走进大自然(2-2)w - 图文
-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我国居家养老信息化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究
- 2018化学中考真题分类汇总解析(计算题) - 图文
- 晶体球外壳内球面的铣削方法探讨
- 浅析寓情感教育于初中英语教学
- 京信MDAS-31D30用户手册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