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主张
更新时间:2024-02-18 02:5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太原师范大学
太原师范大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完 成 日 期: 2013年3月16日
摘要:兴趣理论是探讨兴趣及其与教育教学密切关系的理论。它是西方近现代以心理学为取向的一门重要的教育学说。作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元化教学的学科。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兴趣理论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识字教学课堂案例,运用兴趣理论分析兴趣界定、兴趣形成的原因、兴趣的分类、兴趣理论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据此研究语文教学中兴趣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依据教学中利用兴趣理论对教学进行的科学的预测,最终撰写了本论文,从而为语文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兴趣理论;小学;语文教学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est is the study on interest and teaching closely related theory. It is the western modern psychology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theory orientation. As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a diversified teaching disciplin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case teaching, literacy classroom large finishing interest theory an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t definition, causes, classification, interest theory development,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interest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basis; the interest teach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prediction, finally write this article, thus to a guiding role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Interest Theor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成了一门很受欢迎的语文。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因为对汉语的兴趣,使他们来到了中国,进入了中文学习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兴趣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兴趣理论。
一、兴趣理论
(一) 兴趣的界定
对于兴趣这个词的界定,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有不一样的看法。从整体出发,心理学对兴趣的定义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某项活动产生的需要。需要,人有需要就会自发的向往,引起自身的动力,以行动的
方式去满足需要。西方心理学家对兴趣概念的理解比较多样化。一类观点是把兴趣作为内在动机,例如,詹姆斯(1890)把兴趣作为与知觉相关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人们的观念中的一种集中指向的力量。他认为“兴趣为我们每一次知觉提供动力支持,使知觉和注意有选择并保证个体行为中的兴奋性”1。杜威(1913)认为,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胜过其他的原动力鼓励人们去行动”。另一类观点把兴趣作为一种基本情绪。伊扎德是代表人物,他认为兴趣是经常体验的积极情绪,兴趣在形成技术、技能、智力中有极其重要的动力作用。不同的观点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形成的,那么兴趣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 兴趣形成的原因
兴趣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是满足人的内在需要。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创造、观察或加工适当差异的刺激,可以产生兴趣和快乐。没有差异或新异的刺激,不会激发兴趣,例如,在感觉剥夺实验中,许多大学生在缺少刺激的单调环境中,觉得难以忍受;但是,如果刺激与个体的期待差异太大,会被个体忽视或使个体产生焦虑,个体会“恐慌和逃跑”。这些新异刺激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是因为它们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的出现,使人产生疑问、迷惑、混乱,促使人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而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兴趣是需要的延伸。人因为有了需要才会对事物有向往,而兴趣便因此形成了。
(三) 兴趣的分类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小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小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3、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社会兴趣指社会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普遍兴趣,或社会某一领域对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像很多人士在
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做公益事业,这就是一种社会兴趣的体现。而个人兴趣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个人的爱好,例如唱歌,跳舞等。
兴趣虽然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但是它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针对这一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理论。
二、兴趣理论的发展
(一)兴趣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人文主义的儿童观、发展观及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直接导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并孕育了兴趣教学思想的萌芽。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注重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创造和兴趣爱好。他所办得一所宫廷学校,也称“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尼德兰的伊拉斯谟将刻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三者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注重和随时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西班牙的维夫斯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在《论教育》中说道“孩子们必须习惯于对好的事情感到愉快并且热爱他们,对坏的事情感到悲痛并且痛恨他们。”法国的蒙田提倡学习的独立性、自由表达,极为重视个人的兴趣追求在学习中的作用。英国的弥尔顿在《论教育》中认为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服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2。
(二)兴趣教学思想的初建阶段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兴趣教学思想的初见阶段,这是当时自然主义教育繁荣的必然结果。当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夸美纽斯和卢梭。
1、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大教学论》不仅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也是愉快教学思想的开始。
他处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深受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大教学论》是其适应自然规律和学生心理教学思想的反映,正如他书中所说的“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够使学生和教员都得到最大的快乐。”4
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是其自然教育思想的结果。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更是他“寻找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所根据的、如同不拔的岩石一般的原则。”
2、卢梭的兴趣教学思想
卢梭是“兴趣教育”和“兴趣主义”的“首倡者”,这在上世纪初的教学论研究中已给予了肯定。卢梭
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他从自然哲学观出发的自然教育,是要把人交给自然,使之服从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培养所谓“自然人”。卢梭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所理解的“自然”已经纯人本化了,它是指人——儿童本身,儿童自然本性及发展的自然进程,应当把儿童当儿童看,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自然发展,尊重儿童的倾向、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得到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称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是教育上的“哥白尼”。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鲜明地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教育史上的儿童观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对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这是当时“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催生的结果。在历史上,教育理论长期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关照。到19世纪,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心理学的发展,在欧洲兴起了一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创者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他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使教学甚至整个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在他之后是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使教育学在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得以形成。其代表人物除了裴斯泰洛奇之外,还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第斯多惠,英国的斯宾塞和俄罗斯的乌申斯基等。其中赫尔巴特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
1、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
德国的赫尔巴特既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又是兴趣教育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兴趣学说和兴趣教学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的正式形成,不但是解开其整个教育学体系的一把钥匙,而且是把握其全部教学论以及课程论的精髓。从他开始教育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此同时,兴趣问题又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联结点。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标题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他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坚持“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基石的主张。他不但全面深入研究兴趣的概念、类型、条件、意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自近代以来最系统、最深刻的兴趣学说,并且把培养“多方面兴趣”作为教育和教学的“直接目的”,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多方面兴趣”的水平来组织他的课堂体系5。
2、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
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既是兴趣教学思想的构建者,更是愉快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夸美纽斯和洛克愉快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愉快教学理论,并与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教育使人愉快,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他痛批压制人和儿童的禁欲主义,主张快乐幸福乃人类应有目的,主张正当的满足儿童欲望和需要的教育,认定凡是
篇二:2014春 天津大学《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作业二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C满分:5 分 得分:5
5. 我国宪法规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是( )
A.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中共各级党委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0
6.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脑显示器的有限责任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则该公司属于( )
A. 企业法人
B. 事业单位法人
C. 国家机关法人
D. 社会团体法人
正确答案:A满分:5 分 得分:5
7. 以享乐为目的,主张人生的全部内容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这是( )人生观的表现。
A. 拜金主义
B. 享乐主义
C. 个人主义
D. 功利主义
正确答案:B满分:5 分 得分:5
8. 被古人视为“进德修业之本”,在今天成为公民道德建设重点的是( )。
A. 爱国守法
B. 敬业奉献
C. 诚实守信
D. 文明礼貌
正确答案:C满分:5 分 得分:5
9. 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通过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 )作用的体现。
A. 强制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指引作用
D. 教育作用
正确答案:C满分:5 分 得分:5
10. 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 )
A. 心理情绪不急不躁
B. 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 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 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5
11. 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 )
A. 单一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5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树立共同理想
C.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0
13.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
A. 满足异性之间友谊的需要
B. 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社会属性
C.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自然属性
D. 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本质需要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0
14. 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的知识,力求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是大学生( )的体现。
A. 学习能力
B. 创新能力
C. 活动能力
D. 竞争能力
正确答案:B满分:5 分 得分:5
15. 罚金属于法律制裁中的( )
A. 民事制裁
B. 刑事制裁
C. 行政制裁
D. 违宪制裁
正确答案:B满分:5 分 得分:5
16. 根据诉讼法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 )
A. 关联性特征
B. 排他性特征
C. 客观性特征
D. 合法性特征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5
17. 下列选项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是( )
A. 监护协议
B. $离婚协议
C. 收养协议
D. 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D满分:5 分 得分:5
18. 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惩罚性强制措施是( )
A. 法律制裁
B. 法律责任
C. 法的适用
D. 法律监督
正确答案:A满分:5 分 得分:5
19. 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和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
A. 创新精神
B. 文化传统
C. 民族精神
D. 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B满分:5 分 得分:0
20. 当代社会( )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 教育水平
B. 经济实力
C. 人才
D. 科技文化
篇三:太原师范大学
太原师范大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完 成 日 期: 2013年3月16日
摘要:兴趣理论是探讨兴趣及其与教育教学密切关系的理论。它是西方近现代以心理学为取向的一门重要的教育学说。作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元化教学的学科。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兴趣理论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识字教学课堂案例,运用兴趣理论分析兴趣界定、兴趣形成的原因、兴趣的分类、兴趣理论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据此研究语文教学中兴趣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依据教学中利用兴趣理论对教学进行的科学的预测,最终撰写了本论文,从而为语文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兴趣理论;小学;语文教学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est is the study on interest and teaching closely related theory. It is the western modern psychology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theory orientation. As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a diversified teaching disciplin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case teaching, literacy classroom large finishing interest theory an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t definition, causes, classification, interest theory development,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interest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basis; the interest teach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prediction, finally write this article, thus to a guiding role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Interest Theor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成了一门很受欢迎的语文。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因为对汉语的兴趣,使他们来到了中国,进入了中文学习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兴趣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兴趣理论。
一、兴趣理论
(一) 兴趣的界定
对于兴趣这个词的界定,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有不一样的看法。从整体出发,心理学对兴趣的定义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某项活动产生的需要。需要,人有需要就会自发的向往,引起自身的动力,以行动的方式去满足需要。西方心理学家对兴趣概念的理解比较多样化。一类观点是把兴趣作为内在动机,例如,詹姆斯(1890)把兴趣作为与知觉相关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人们的观念中的一种集中指向的力量。他认为“兴趣为我们每一次知觉提供动力支持,使知觉和注意有选择并保证个体行为中的兴奋性”1。杜威(1913)认为,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胜过其他的原动力鼓励人们去行动”。另一类观点把兴趣作为一种基本情绪。伊扎德是代表人物,他认为兴趣是经常体验的积极情绪,兴趣在形成技术、技能、智力中有极其重要的动力作用。不同的观点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形成的,那么兴趣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 兴趣形成的原因
兴趣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是满足人的内在需要。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创造、观察或加工适当差异的刺激,可以产生兴趣和快乐。没有差异或新异的刺激,不会激发兴趣,例如,在感觉剥夺实验中,许多大学生在缺少刺激的单调环境中,觉得难以忍受;但是,如果刺激与个体的期待差异太大,会被个体忽视或使个体产生焦虑,个体会“恐慌和逃跑”。这些新异刺激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是因为它们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的出现,使人产生疑问、迷惑、混乱,促使人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而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兴趣是需要的延伸。人因为有了需要才会对事物有向往,而兴趣便因此形成了。
(三) 兴趣的分类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小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小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
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3、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社会兴趣指社会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普遍兴趣,或社会某一领域对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像很多人士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做公益事业,这就是一种社会兴趣的体现。而个人兴趣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个人的爱好,例如唱歌,跳舞等。
兴趣虽然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但是它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针对这一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理论。
二、兴趣理论的发展
(一)兴趣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人文主义的儿童观、发展观及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直接导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并孕育了兴趣教学思想的萌芽。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注重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创造和兴趣爱好。他所办得一所宫廷学校,也称“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尼德兰的伊拉斯谟将刻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三者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注重和随时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西班牙的维夫斯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在《论教育》中说道“孩子们必须习惯于对好的事情感到愉快并且热爱他们,对坏的事情感到悲痛并且痛恨他们。”法国的蒙田提倡学习的独立性、自由表达,极为重视个人的兴趣追求在学习中的作用。英国的弥尔顿在《论教育》中认为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服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2。
(二)兴趣教学思想的初建阶段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兴趣教学思想的初见阶段,这是当时自然主义教育繁荣的必然结果。当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夸美纽斯和卢梭。
1、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大教学论》不仅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也是愉快教学思想的开始。
他处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深受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大教学论》是其适应自然规律和学生心理教学思想的反映,正如他书中所说的“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够使学生和教员都得到最大的快乐。”4
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思想是其自然教育思想的结果。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更是他“寻找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所根据的、如同不拔的岩石一般的原则。”
2、卢梭的兴趣教学思想
卢梭是“兴趣教育”和“兴趣主义”的“首倡者”,这在上世纪初的教学论研究中已给予了肯定。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他从自然哲学观出发的自然教育,是要把人交给自然,使之服从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培养所谓“自然人”。卢梭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所理解的“自然”已经纯人本化了,它是指人——儿童本身,儿童自然本性及发展的自然进程,应当把儿童当儿童看,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自然发展,尊重儿童的倾向、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得到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称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是教育上的“哥白尼”。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鲜明地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教育史上的儿童观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对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兴趣教学思想的形成阶段,这是当时“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催生的结果。在历史上,教育理论长期受到哲学的启迪和关照。到19世纪,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心理学的发展,在欧洲兴起了一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创者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他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使教学甚至整个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在他之后是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使教育学在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得以形成。其代表人物除了裴斯泰洛奇之外,还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第斯多惠,英国的斯宾塞和俄罗斯的乌申斯基等。其中赫尔巴特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
1、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
德国的赫尔巴特既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又是兴趣教育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兴趣学说和兴趣教学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兴趣教学思想理论的正式形成,不但是解开其整个教育学体系的一把钥匙,而且是把握其全部教学论以及课程论的精髓。从他开始教育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此同时,兴趣问题又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联结点。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标题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他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坚持“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基石的主张。他不但全面深入研究兴趣的概念、类型、条件、意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自近代以来最系统、最深刻的兴趣学说,并且把培养“多方面兴趣”作为教育和教学的“直接目的”,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多方面兴趣”的水平来组织他的课堂体系5。
2、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
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既是兴趣教学思想的构建者,更是愉快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夸美纽斯和洛克愉快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愉快教学理论,并与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理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教育使人愉快,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他痛批压制人和儿童的禁欲主义,主张快乐幸福乃人类应有目的,主张正当的满足儿童欲望和需要的教育,认定凡是儿童所爱好的求知活动都是健康的,反之则否。只有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获得知识行为愉快的事才是“照着自然的意图办事”,才符合“生活的规律”。基于此,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快乐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有:(1)要让儿童求知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并使教学成为愉快的过程。他认为这也是新时代教育的最大变化和必然要求。(2)儿童有兴趣的愉快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心智、道德发展、身体健康,有利于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所以应当把保持儿童快乐作为教育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3)让儿童快乐学习、教学具有愉快性,是教学的一个原则,又是一种艺术。(4)必须注重培养儿童内在的兴趣和内在的快乐。(5)儿童是否有兴趣和快乐是评价教育计划和课程设计的主要指标。
(四)兴趣教学思想的兴盛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新教育、进步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潮的不断发展,兴趣教学思想也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发展,欧美国家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旧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于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了一场革新教育的运动,即在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简单地讲,它一反过去习惯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而转向“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它是现代教育的开端,对欧美乃至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时,兴趣教学思想理论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兴趣概念被广泛运用并成为教育界一个流行和时髦的话语,兴趣学说是教育学和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几乎所有新教育和进步教育者都无一例外的主张和践行发展儿童兴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杜威、克伯屈、桑代克、泰勒以及德国的凯兴斯泰纳、英国的怀特海、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比利时的捷克勒力、瑞士的克拉帕雷德。
1、杜威的兴趣学说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的代表。他的教育论著很多,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在国际上影响巨大。需强调的是,对兴趣的关注,是杜威研究的兴趣所在,兴趣学说是其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不把兴趣当做一般的心理和教育问题看待,而是将它提升为全部课程和教学论体系以及整个教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杜威的兴趣教学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为改变“旧的心理学是知识心理学、智力心理学”10,他提出了建设“兴趣心理学”的任务,并就兴趣的概念、性质、类型及其与活动、自我、对象、需要或本能、能力、动机、情感、意志或努力、道德或责任心、义务等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9。更重要的是,杜威高度重视“兴趣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反复强调“兴趣观念在教育上的重要性”7,将其兴趣心理学全面引入教育学和教学论中,成为他的一个教育信条。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等。
2、克伯屈的兴趣教学原理
20世纪初叶,杜威的思想盛极一时。克伯屈是他的弟子,同样,他也是一个坚持兴趣教学的人。他不满旧式学习理论过分注重课本和注入式教学法,重视抽象与无意义的细节,脱离儿童生活,不合儿童心理,认为学习来自行为而并非自他人所叙述的语言,行为才是学习历程的主要部分;在具体的个人生活情景中,学习的进行才能顺利,效果也较大;学习结果的首次应用通常是在开始学习相同的经验,事实上学习的结果是在实行此种经验。据此他提出的新式学习理论注重品格养成,采用学习者生活动境教学法,珍视教学效果。
克伯屈的兴趣教学原理是杜威兴趣学说的进一步阐释和具体化,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兴趣观念始终贯穿在他的《教学方法原理》中。但是克伯屈并不是一个极端的兴趣教学理论提倡者,他反对极端兴趣主义者的观点,为构建有生命力的兴趣学说并消除人们的误解,他在进行兴趣教学研究的创新和在课程教学中使之可操作化、具体化的基础上,试图重点调和兴趣和自我、努力、意志、成功、成长的关系。
3、德可乐利的兴趣中心说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是真正熟悉学校实际和心理学应用的“心理教育家”,“德可乐利法”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使其成为欧洲新教育代表人物倡导兴趣教学思想理论的最著名者。
德可乐利与杜威一样,深信教育就是生活,希望引起儿童从自然环境而来的活动,和预备儿童为现在生活的活动。“从生活而学习”一语可以代表德可乐利教育学的代表。德可乐利对当时的学校课程和教法脱离儿童生活、活动、能力和兴趣极度不满,试图建立以儿童心理。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理论
(一)努力挖掘汉字中内含的“趣”,引导学生趣中识字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 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针对汉字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趣中识字,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的发展。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入手,教学中必须抛开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 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它是音、 形、义的综合体,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据,汉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信息。针对汉字这一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趣中识字。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 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 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起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精心设计导语,兴趣识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识字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试验、交流、猜想、验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我结合新课复习以前学过的基本生字或前一课学习的生字,经常让学生看卡片认读。当堂学完以后,我就采用去掉拼音和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认读刚刚学过的生字。
3、提供展示舞台,兴趣识字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
4、享受成功欢乐,兴趣识字
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以不断鼓起学生发奋进取的风帆,享受成功的欢乐。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编谜语分为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做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谜,“一口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如举办“一(1)班超市”、“水果运动会”、“小花市”、“逛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
正在阅读:
快乐主张02-18
对P2P投资的3大误解08-10
10合同法 - 图文05-01
污染雨水收集池施工方案10-24
2020年仁爱版八年级上英语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教学设计11-19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高级总裁研修班06-08
2013年注考暖通专业知识真题 - 图文12-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04-20
社区矫正权利监督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