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04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 科 学 生 课 程 作 业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学 院 系: 旅游学院 专 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 级: 13级规划 姓 名: 王妍 学 号: 1306040117 成 绩: 评阅教师: 刘晓霞 时 间: 2016年12月28日

1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 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 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 发展优势 2.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2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2.3、水陆交通便利

1莱茵河纵贯全工业区南北 ○

区外从莱茵河口上溯,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并可通过杜伊斯堡到荷兰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2陆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 ○

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鲁尔区穿过,且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三、历史沿革

鲁尔区历史悠久,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煤炭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鲁尔区逐步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工业基地。而铁路、公路、运河组成的交通网的形成,更促进了鲁尔去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道路、工厂区和住宅等基础设

3

施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聚集区。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1958年后,来自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压力,加之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炭和钢铁行业危机开始显现,极大地影响到鲁尔区的就业状态。1974年和1975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给钢铁工业以沉重的打击,钢铁业开始走向衰落。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个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工业都陷入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四、经济转型

为了应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北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新兴产业投资,充实区域产业结构。

1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并、转那些生产成本高、○

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采取了稳定改造的政策,以避免社会动荡。

2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优化发展这些○

新兴工业加入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4.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进行了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依照规划修建了鲁尔区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区内架起了高架铁道,为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

鲁尔区在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

4

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4.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1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

直到杜伊斯堡建立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把区内的经济中心和研究中心联系起来,以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鲁尔区风险资本基金会\和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咨询。

2改革传统教育,创立新兴学科,并把高等院校的教育于本地区经济○

发展相结合,州政府试图将鲁尔区建成\欧洲高等院校区\。现鲁尔区拥有15所高等院校,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4.4、完善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州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整顿园区环境问题。

1解决河流、大气污染问题。 ○

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在鲁尔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尚未发生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鲁尔河水利先进的工程设备除了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

另外,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建起,各工厂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

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 000 hm2,平均每个居民130 m2(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 m2),大小公园3 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鲁尔河上空蔚蓝色的天空\早已成为现实,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拥有1 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五、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发展启示

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与改造,鲁尔区早已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

5

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及环境改造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

5.1构建、完善相应的法规框架

对于德国鲁尔区改造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其完善的法规框架功不可没。市场经济必需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与之配套、形成体系,而这方面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制约束,这种体制约束的突破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保障。因此,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完善工作,为老工业基地推进结构调整、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运作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条件。 5.2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产业调整改造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视

在鲁尔区改造过程中,德国政府在对各产业部门的开发和改造提供大量资助支持的同时,大力支持旨在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类基础设施项目80%的资金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另外,各级政府对各类服务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视。在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改造过程中,应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在技术改造、产业调整的同时,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服务业,通过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的高度发展提升城市功能。 5.3注重塑造产业集群优势

通过鲁尔区的调整改造,北威州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企业,仅制造业就达到248.6万家,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大财团均在此设局布点,对协作配套要求严格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和新能源开发等一系统新兴产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同样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的历史潮流,以打造主导优势产业为核心,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促进相关企业在地域空间的成组布局,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结,通过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5.4立足于经济结构的大调整

从鲁尔区改造的情况来看,传统产业的退出、改造与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培育是同时并举的。这种着眼于对区域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大动作是鲁尔区走出衰退阴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东北地区以前的改造调整

6

对这类战略层面上大调整的重视是不充分的。在新一轮改造开始之际,应该从区域经济的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大结构、大比例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时,东北地区的改造调整工作也应该吸取鲁尔区改造的有关教训。虽然鲁尔区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力度很大,但是调整并不彻底,结构老化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扭转,这也是近几年来鲁尔区增长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 5.5建立良性的区内、区际合作关系

从区内关系来看,东北三省区在新一轮改造过程中调整方向要有所差别,避免结构趋同。辽宁的调整方向应该是建成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吉林的调整方向是建成我国的汽车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光电子工业基地;黑龙江的调整方向应该是建成区域性的能源工业基地、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医药工业基地。从区际合作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应该以现有的重化工优势为依托参与国内分工,力避与其它经济区的市场重叠;同进,要立足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积极推动对日、韩、俄蒙等东北亚国家的经贸交往,成为我国未来东北亚区域多边合作先导区域。 5.6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发展平台

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区域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该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一方面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发展平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等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j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