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教用)
更新时间:2024-07-09 1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师说导学案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课题: 《师说》(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
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其中,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在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马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务。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 乐师( ) 阿谀(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经传( ) 贻笑大方( )
2.诵读下列句子,将句中停顿用/划出:
①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⑤其出人也/远矣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课文鉴赏:
1.速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①之学者必有师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圣人无常师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1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二、合作探究
(一)第一段学习:
1、自读并翻译第一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说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2)道: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③吾师道也 名词,道理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名词,道理
(3)惑: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③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4)乎:①生乎吾前 介词,在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判断句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宾短语后置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3、内容学习:
(1)教师的职责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为什么要从师?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讨论: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目标检测:
1、整体把握全文脉络,填写下列表格 段落 一 二
段意 阐述从师的道理 评说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2 论点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反面论述)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久也;欲人之无惑难矣; 三 四 以历史事实证明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 (正面论述)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号召: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B )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3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课题: 《师说》(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学习第2.3.4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 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 3.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知识链接】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①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③ 孔子师师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 一、自主学习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并翻译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师: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名词,老师 ③或师焉,或不焉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音乐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道: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名词,道理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知识水平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风尚 惑: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4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之:①结构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②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助词,的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代童子 ④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代童子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其:①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代词,他们 ②其皆出于此乎 助词,表推测语气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代词,他的;代词,他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代词,那些 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他们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 助词,表反问语气
(2)词类活用
①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边的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④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⑤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⑥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愧 二、合作探究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吗?
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递进关系
(3)在本段论述中,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请根据语气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分析。
由推测到肯定到反诘。其皆出于此乎?推测语气/吾未见其明也 肯定语气/其可怪也欤,感叹反问
(4)小结本段: 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学习第三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1)一词多义 师:
①圣人无常师 (名词,老师)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名词,老师)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名词,老师) 贤: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形容词,贤明 (2)词类活用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3.内容学习:
(1)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圣人无常师。
(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举例和引用论证。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学习第四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六经本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2)于:①不拘于时介词,被 ②学于余 介词,向 2. 翻译下列句子:
(1)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 内容学习: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四.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2.论证上有破有立。
3.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6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课题: 《师说》(检测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一、基础部分
1.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2.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王鼓乐于此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将军身披坚执锐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5.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D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
7
阳曲县第一中学校 高一语文科学案 编写:牛盼 审核:高一组 编号:3-2-7
项是( C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D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B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8
正在阅读:
《师说》导学案(教用)07-09
我的良师益友作文450字07-06
土石坝毕业设计计算书05-15
2018年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模板(6页)11-24
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01-28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05-12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第八届宿舍文化节开幕式活动方案11-16
信息化 多元化企业的管理利器03-2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字词复习02-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2011-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汇编01动点问题1与二次函数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
- 精密行星减速机的名词解释
- 勾股定理定稿4
- 2009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下午试卷
- 施工组织设计双屋面连栋温室工程
- 10KV变电站电气设计
- 2018版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题
-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二模试题
- 2011中考二次函数综合题
- 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最最终(2013年元月27日市规委会汇报用
- 2011年全国通用会计证考试 - 财经法规学习笔 - 图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精简教案 - 图文
- 甲级单位编制建筑材料饲料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
- 土建施工员题库专业技能二(一般把握类带答案带答案)
-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 浅谈国企人员流失问题
-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 2016小学教师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