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周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1 18: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绿矾五斤,硝(硝酸钾)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

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加盐则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一”是指绿矾脱水

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 产生的气体都是H2

8.PX是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五金入强水皆化”过程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

A.PX的分子式为C8H10 C.PX与乙苯互为同系物 平面

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与铜反应得到NO2、N2O4共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 B.44gCO2与C3H8的混合物中含有共价键数为7NA

C.将标准状况下2.24LSO2通入水中完全溶解,溶液中HSO3与SO3总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8.96L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5的H2与D2混合物中含中子数0.3NA 10.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d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11.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2S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2-2-

B.PX的一氯代物有3种

D.PX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则说明H2SO4的酸性比H2S强

B.若G中(FeCl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说明H2S的还原性比Fe强 C.若H中溶液变红色,则说明H2S是二元弱酸 D.若E中FeS换成Na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12.新型锂-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可以用作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其结构如下图所

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Li穿过固体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客液

B.放电时,当外电路中有1mole转移时,水性电解液离子总数增加NA C.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g,理论上将消耗11.2LO2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Li-e+OH=LiOH

13.常温下,向IL0.1mol·L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

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已知常温下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

-5

-1

---+

A.0.1 mol·LHR溶液的 pH为 5

-1

B.HR为弱酸,常温时随着氨气的通入,

+

--+

逐渐增大

C.当通入0.1molNH3时,c(NH4)>c(R)>c(OH)>c(H) D.当c(R)= c(HR)时,溶液必为中性

26.(14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答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

饱和溶液的pH=10.2)

序号 ① 实验操作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 。 ②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 。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10.2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 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预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样品含NaCl 样品含NaOH 则c(Na2S2O3)= mol·L。

已知:IO3+5I+6H=3I2+3H2O 2S2O3+I2=S4O6+2I

(4)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

可能 (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7.(14分) 蕴藏在海底的大量“可燃冰”,其开发利用是当前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课题。

用甲烷制水煤气(CO、H2),再合成甲醇可以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下面是产生水煤气的几种方法:

① CH4(g)+H2O(g)=CO(g)+3H2(g) △H1=+206.2kJ·mol

② CH4(g)+O2(g)=CO(g)+2H2(g) △H2=-35.4 kJ·mol ③ CH4 (g)+2H2O(g)=CO2(g)+4H2(g) △H3=+165.0 kJ·mol

(1)CH4(g)与CO2(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原料、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以上三个反应,作为合成甲醇更适宜的是反

应 。(填序号)

(3)也可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来解决能源问题,如图装置所示。持续通入甲烷,在

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VL。

-1

-1

-1

--+

2-2--

-1

①0<V≤33.6L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②33.6L

(4)工业合成氨时,合成塔中每产生1molNH3,放出46.1kJ的热量。某小组研究在上述

温度下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他们分别在体积均为VL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的编号 N2 H2 NH3 时间/min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Ⅰ Ⅱ 1 2 4 8 0 0 t1 t2 放出热量:36.88 放出热量: Q ①容器Ⅰ中,0-t1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υ(H2)= 。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平衡时,两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相等 b.容器Ⅱ中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73.76kJ 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d.平衡时,容器中N2的转化率:Ⅰ<Ⅱ e.两容器达到平衡时所用时间:t1>t2

(5)如图是在反应器中将N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充入后,在200℃、400℃、600℃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 。

②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 。 ③M点对应的H2转化率是 。

28.(15分) 利用废钡渣(主要成分为BaS2O3,含少量SiO2)为原料生产高纯氟化钡的流程如下:

已知:Ksp(BaS2O3)=6.96×10,Ksp(BaF2)=1.0×10

(1)加入盐酸时除产生SO2外,还有淡黄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滤液的主要成分有 。(填化学式)

(3)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SO2,并通入空气使其转化为铵态氮肥。该转化中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1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i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