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拉远直放站--技术规范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1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前 言 ........................................................................................................................................... IV 1 安全 ............................................................................................................................................ 1

1.1 1.2 1.3

安全须知 ........................................................... 1 警告标识 ........................................................... 2 静电防护 ........................................................... 2

2 概述 ............................................................................................................................................ 3

2.1 2.2 2.3 2.4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 3 产品型号说明 ....................................................... 3 正常工作条件及使用环境 ............................................. 4 外形尺寸和重量 ..................................................... 4

3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 5

3.1 3.2

系统特性 ........................................................... 5 主要技术指标 ....................................................... 6

4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 7

4.1 4.2 4.3

系统构成 ........................................................... 7 工作原理 ........................................................... 7 单元概述 ........................................................... 7

4.3.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 .................................................................. 7 4.3.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 .................................................................. 7 4.3.3 功放模块 ...................................................................................................................... 7 4.3.4 电源模块 ...................................................................................................................... 7

5 系统的安装与连接 .................................................................................................................... 8

5.1 5.1.1

安装要求 ........................................................... 8 站址选择 ...................................................................................................................... 8

I

5.1.2 5.1.3 5.1.4 5.1.5 5.1.6 5.2 5.3 5.3.1 5.3.2 5.4 5.4.1 5.4.2 5.5

环境要求 ...................................................................................................................... 9 空间要求 ...................................................................................................................... 9 电缆要求 ...................................................................................................................... 9 供电电源 ...................................................................................................................... 9 安装工具 .................................................................................................................... 10 安装尺寸 .......................................................... 10 准备安装 .......................................................... 11 开箱检查 ..................................................................................................................... 11 回顾安装流程 ............................................................................................................. 11 安装 .............................................................. 12 墙壁安装 .................................................................................................................... 12 立杆安装 .................................................................................................................... 1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14

5.5.1 安装工具 .................................................................................................................... 14 5.5.2 天线及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的安装 .............................................................. 14 5.5.3 天线安装步骤 ............................................................................................................ 15 5.5.4 ODU的安装 ................................................................................................................. 18 5.6 5.6.1 5.6.2 5.6.3 5.6.4 5.6.5

连接 .............................................................. 20 接地 ............................................................................................................................ 22 外部告警端口的连接 ................................................................................................ 22 射频电缆的连接 ........................................................................................................ 23 监控备用锂电池的开关 ............................................................................................ 23 便携电脑与设备连接 ................................................................................................ 23

6 设备通电测试 .......................................................................................................................... 25

6.1 6.2 6.3

正常运行 .......................................................... 25 应用指南 .......................................................... 26 天线的调对 ........................................................ 27

6.3.1 调天线的方位 ............................................................................................................ 27 6.3.2 调整天线的仰俯角 .................................................................................................... 29

II

6.3.3 对方站调节 ................................................................................................................ 30 6.3.4 校准原则 .................................................................................................................... 30 6.4 6.5

下行输出功率检测 .................................................. 30 上行链路设置 ...................................................... 30

7 软件使用说明 .......................................................................................................................... 31

7.1 7.2 7.3 7.4 7.5

概述 .............................................................. 31 OMT V3.22启动 .................................................... 31 联机 .............................................................. 32 公共信息 .......................................................... 33 设备参数 .......................................................... 34

7.5.1 参数类别栏 ................................................................................................................... 34 7.5.2查询 ................................................................................................................................ 35 7.5.3设置 ................................................................................................................................ 36 7.5.4功放开关 ........................................................................................................................ 37 7.6 7.7 7.8 7.9

告警参数 .......................................................... 42 网管参数 .......................................................... 43 下拉菜单 .......................................................... 43 工具栏 ............................................................ 44

8 系统联机调试 .......................................................................................................................... 45 9 系统维护 .................................................................................................................................. 47

9.1 9.2

告警处理 .......................................................... 47 日常维护 .......................................................... 47

附录A:主机备附件清单 ................................................... 49

附件: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及含量说明 ................................................................. 50

III

前 言

本手册介绍了S-9170C型微波拉远系统的安装、用途、功能、操作及维护。

系统的移动调试,可以通过安装本地调测软件,也可通过安装监控维护中心软件实现。由于系统会不断更新,软件会不断升级,因此本手册中的叙述可能与实际使用版本有所不同。本手册中的参数、规格、尺寸及其它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缩略语注释:

BTS —— 基站传输/发射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DT —— 施主天线端口(donor terminal) MT —— 用户天线端口(mobile terminal)

OMC —— 监控维护中心(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 OMT —— 本地调测(operation & maintenance terminal) SIM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ATT ——电调衰减(attenuation)

ALC ——自动电平控制(automatic level control) LNA ——低噪放(low noise amplifier) PLL ——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

IV

1 安全

1.1

安全须知

在安装和操作本公司设备之前,请务必仔细通读本安全须知,认真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 S-9170C型设备为CDMA800MHz微波拉远系统,由一台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一台微波

拉远射频单元和两台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微波天线组成。该系统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将CDMA800MHz工作频段信号调制到微波频段信号后进行传输,微波拉远射频单元还原为CDMA800MHz信号进行覆盖。由于系统采用了异频收发技术,有效降低覆盖端对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要求,而且系统采用了微波频段进行调制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微波频段的使用率,同时较光纤分布系统、同频转发系统具有工程选址容易、安装灵活、成本较低、不受光纤资源限制等优点。

2)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上电时,严禁设备开路(即在设备DT或MT端口未接天

线或设备内部的功放模块射频端口未接电缆或负载时就给设备上电加信号)。要求接入设备的负载(如天线等)的驻波比小于1.5,否则长期使用也会导致设备内部功放模块的损毁。

3) 工程使用时,严禁将设备上标有-48V的端口(微波拉远接入单元MT口,微波拉远射

频单元DT口)接入测试仪器中,以免损坏设备!注意单独调试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或者微波拉远射频单元时都不能接上48V,以免损坏仪器。

4) 由于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为馈电供电,因此在天馈系统接好前切勿引入电源,

防止在馈线连接时触电。

5) 接地:设备外壳均有保护接地端子,在安装时应采用黄绿双色导线与建筑物保护地可靠

连接,也可以采用接地编织线连接;天线、馈线必须接地良好。 供电:该设备采用AC220V交流或48V直流供电。

在该设备安装现场使用的电源插座,其接地端子必须与建筑物保护地可靠连接。 6) 防电击:触及设备内部电源单元是危险的,不允许带电操作,以防电击。

7) 防雷击:设备内部电源输入端装有避雷器,与设备连接的天线必须有可靠的防雷装置。 8) 防火:产品不能放在易燃、易爆的空气环境下。

9) 在微波拉远接入单元DT口以及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中频输入口、微波拉远射频单

元MT口以及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中频输入口分别串联一个避雷器,防止雷击,对 ODU和主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10) 由于设备较重,请确认设备安装支撑物是否牢靠。并且在搬运和安装时,注意安全,防

第 1 页 共50页

止人员和设备受到机械伤害。

11) 应使用与所提供规格一致的熔断器(规格:1.6A、250V,尺寸:5×20)进行置换。 12) 在与基站连接射频信号时,务必先确认输入的下行信号电平不能大于0dBm。否则会使

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电路。

13) 用户不可以打开设备外壳,以防短路。指南描述的安装和维护仅仅针对经过培训的专业

人员。在设备可能损坏的情况下,设备不可再进行工作:一旦发现设备可能损坏,马上关闭电源,并拔掉电源线,直到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确认无误时设备才可以进行继续工作,必要时需将设备返回进行维护。

14) 不可以随意更换设备的元件和单元,若有损坏,需返回进行维修或更换。

15) 微波传输为穿透性很强的传输方式,在校准远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天线时工程人员应处于

天线背后,严禁直接站在两天线之间。

1.2 警告标识

设备机身和内部的警告标识必须保持清洁、可读和能被识别。特别注意就端口而言,微波拉远接入单元MT口、微波拉远射频单元DT口带有48V的直流电,工程应注意不能直接接仪器测量。就模块而言,应注意模块上的-48V标识,-48V表示地,GND表示+48V,禁止带电操作。

1.3 静电防护

尽量不使衣物和手触及PCB、元器件和部件导体表面。若必须对PCB、元器件和部件导体进行处理,请务必采取防静电措施。如:戴防静电手套、使用防静电袋等。因为静电有可能会损坏设备。

第 2 页 共50页

2 概述

2.1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S-9170C型设备为CDMA800MHz微波拉远系统,由一台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一台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和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微波天线组成。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将CDMA800MHz工作频段信号调制到微波频段信号后进行传输,微波拉远射频单元还原为CDMA800MHz信号进行覆盖。由于系统采用了异频收发技术,有效降低覆盖端对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要求,而且系统采用了微波频段进行调制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微波频段的使用率,同时较光纤分布系统、同频转发系统具有工程选址容易、安装灵活、成本较低、不受光纤资源限制等优点。

2.2 产品型号说明

产品型号见表2-1。

表2-1 产品型号说明

工作频段工作带传输频段(Hz) (MHz) 宽 CDMA800MHz 上行:825~835 7G/8G/13G/15G/10MHz 可选 [F10] 下行:870~880 18G/23G [S23] 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 输出功率 供电 方式 AC220V [A22] DC48V [N48] 监控数传 方式 内置CDMA无线Modem [M04] S-9170C-LD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 -15dBm [P-15] S-9170C-R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CDMA800MHz 37dBm 7G/8G/13G/15G上行:825~835 10MHz [P37]或[F10] 40dBm 下行:870~880 /18G/23G可选 [P40]可选 [S23] AC220V [A22] DC48V [N48] 内置CDMA无线Modem [M04] 注:表中括号“[ ]”内为产品功能可选信息代码选项。

订货可选信息代码示例:S-9170C-LD:F10 P-15 S23 A22 M04

① ② ③ ④ ⑤

S-9170C-R:F10 P40 S23 A22 M04 ① ② ③ ④ ⑤

①——工作频段:10MHz; ②——输出功率:S-9170C-LD为-15dBm,S-9170C-R为40dBm; ③——工作频段CDMA800MHz移动频段;

④——供电方式AC220V;⑤——监控数传方式:内置CDMA无线Modem

第 3 页 共50页

2.3 正常工作条件及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微波拉远接入单元:0℃~+45℃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40℃~+55℃

相对湿度:≤95%

供电电源:微波拉远接入单元:AC220V或DC48V、微波拉远射频单元:AC220V或DC48V 下行输入电平(正常运行):耦合基站信号大小建议在-10dBm~0dBm之间。

2.4 外形尺寸和重量

外形尺寸(高×宽×深):微波拉远接入单元482mm×330mm×88mm;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430mm×300mm×136mm; 重量:微波拉远接入单元约8kg;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约17kg; 产品外形如图2-1所示。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

图 2-1 箱体正视图/侧视图

第 4 页 共50页

3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3.1 系统特性

? ? ? ? ?

下行输出总功率5W、10W可选,适应不同覆盖范围。 传输频率为微波频段,频率资源丰富、可选择频段丰富。 微波传输方向性高,抗干扰性高,对外界干扰低。 收发天线受隔离度限制较小,工程选址容易、安装灵活。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和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一对一传输,适合于城市小区、铁路、高速公路的覆盖。 ? ?

采用微波高增益天线可以传输10km以上。

本地监控功能(OMT):通过便携电脑进行工作频段、开关机、增益设置及工作状态查询,还可利用便携电脑测试接收的基站信号场强,完成对施主天线的调测,也可以检查上下行输出功率,同时可以监测控制ODU状态。 ?

配套完善的直放站网管系统(OMC),通过设备内置的CDMA MODEM与OMC建立远程通信,实现对微波拉远系统工作参数的远程监测和控制,设备监控数据的远程传送采用“CDMA数传”或“CDMA短信”方式。设备有故障会以短消息形式自动上拨至OMC,方便使用维护。 ? ?

内置监控备用锂电池,保障设备一旦停电,故障信息可自动上报,便于及时维护。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机箱采用铸铝全密封外壳,高散热设计,有效防水、防潮、防腐,胜任户外全天候工作。

第 5 页 共50页

3.2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

表3-1 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段 传输频段 最大增益 链路最大衰减 增益调节范围 带内波动 最大输出功率 互调衰减 噪声系数(常温) 时延 驻波比 波形质量 频率误差 最大射频输入(非损坏) 上行:825MHz~835MHz 下行:870MHz~880MHz 7GHz、8GHz、13GHz、15GHz、18GHz、23GHz可选 50dB 75dB(考虑雨衰等影响建议开通时最大有效衰减不超过55dB) 上、下行0dB~30dB独立可调,1dB步进 ≤3dB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上行:-15dBm;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下行:37dBm(5W)、40dBm(10W) 9kHz~1GHz(含1GHz): ≤-36dBm/100kHz 1GHz~12.75GHz:≤-36dBm/1MHz ≤5dB(典型值);链路衰减55dB (上行: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6μs ≤1.4 >0.960 ≤±5×10-8 10dBm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下行输入功率;ODU输出功率;下行衰减值;ODU接收功率;上行衰减值;电源掉电告警;电源故障告警;锂电池告警;移位告警;ODU故障告警等;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ODU接收功率;下行输出功率;下行衰减值;上行衰减值;ODU故障告警;电源掉电告警;电源故障告警;锂电池告警;移位告警;门禁告警;低噪放告警;功放告警;驻波告警;ODU故障告警等; 利用设备上的RS-232接口接至PC机 利用内置CDMA Modem,监控数据传送采用 “CDMA短信”方式 50Ω N-K AC155V~285V/50Hz±5Hz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50W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150W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482mmx330mmx88mm;微波拉远射频单元:430mmx300mmx136mm(不包括风扇安装架高度)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约8kg;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约17kg 0℃~+45℃(微波拉远接入单元)-40℃~+55℃(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95% IP30(微波拉远接入单元)IP65(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约3h 约60s 监控参数 本地监控 远程传输 射频接头 工作电源 电源功耗 外形尺寸(高×宽×深) 重量 工作温度 相对湿度 防护等级 监控备用电池供电时间 开机等待时间 注:以上特性参数均为常温指标

第 6 页 共50页

4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4.1 系统构成

S-9170C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是由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MODEM、电源模块、ODU电源转换模块、锂电池等构成。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由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MODEM、电源模块、ODU电源转换模块、下行功放模块、MT端一体化双工器等构成。其中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主要实现频率转换、双工、放大以及监控等功能,采取了高集成度设计。

4.2 工作原理

直接耦合的基站信号进入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后经双工分离后,进入下行支路,首先经过宽带选择,频率搬移,将800MHz工作信号调制到微波频段信号进行传输,发送给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将接收到的微波频段信号调制到800MHz工作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再经过双工器滤波,最后由覆盖天线发射至用户手机。

同样手机发射的上行信号,由用户天线MT端接收到的手机信号进入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后经双工分离后,进入上行支路,首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宽带选择,功率放大,频率搬移,将800MHz工作信号调制到微波频段信号进行传输,发送给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将接收到的微波频段信号调制到800MHz工作信号,再经过双工器滤波,最后发射至基站。

4.3 单元概述

4.3.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

集成DT端双工、上下行选频、调制、监控部分,用于选择所需频段的信号,可有效抑制不需要的其它信号。

4.3.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

集成上下行选频、调制、监控部分,用于选择所需频段的信号,可有效抑制不需要的其它信号。

4.3.3 功放模块

对支路完成功率放大。 4.3.4 电源模块

将外接供电变换成模块工作所需的电压,供给功放、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等作为工作电源。

第 7 页 共50页

5 系统的安装与连接

在进行安装时,请务必按照本手册所描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安装不当,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5.1 安装要求

5.1.1 站址选择 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放在基站机房内,用户注意根据基站功率选择耦合器(保证输入功率在-5dBm左右,建议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与基站之间的耦合衰减在40dB~45dB之间)。 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和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之间必须能直视,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接收功率最好在-30dBm~-40dBm之间。 3) 站址、站距的选择

在满足用户的前提下,选择建站的地方应尽量避免有其它用户的、与拟要使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干扰。在选择路由时,应无高山、建筑物等的阻挡,尽可能地抑制无线电反射波束,为此线路应尽可能避免跨越水面与平坦的开阔地面(平原、大河、湖泊、水田和海洋等)。适当选择收发站的天线高度,合理选取接力站距及余隙;尽可能地减小频率干扰等。

实现微波通信最基本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视通条件,即在A、B两个通信站微波天线之间不能存在障碍物或地形凸起阻挡(特殊应用除外)。因此确定最佳的微波天线挂高对微波传输系统通信质量非常重要。

数字微波通信线路传输段的断面类型可根据地形、气候等电波传播条件,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主要划分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型:其断面由山地、城市建筑物或两者混合组成,中间无宽敞的河谷和湖泊。 B型:其断面由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组成,中间无宽敞的河谷和湖泊。 C型:其断面由平地、水网较多的区域组成。 D型:大部分跨越水面或海面的电路。

微波传播断面应尽量选择A型、B型,避免或尽量减少C型和D型。

站距的长度确定主要是以保证线路传输质量要求为准,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站距不仅与衰落出现的中断概率有关,并与降雨衰耗有关(10GHz以上的频段)。所以对通信干线跨

第 8 页 共50页

距标准,建议2 GHz、4 GHz、6 GHz、8GHz一般为25 km,11GHz及以上频段小于或等于10 km。传输频率越高,跨距标准越短。从系统的可用性考虑,站距平均长度存在着最佳值,因为选取站距越短,由传播引起的中断就越少。 5.1.2 环境要求

该系统虽是设计作户外使用的,但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可能影响系统设备可靠性。所以系统设备安装位置以温度稳定、通风的室外环境为宜。 1)

防晒

若设备安装在户外暴露在阳光之下,必须保持设备周围空气畅通,使其散热良好。并且,如果直晒温度超过40℃,系统设备需有遮挡装置。 2)

防雨、水、雪

系统设备设计有防雨、水、雪功能。但若维护打开设备时,需有临时防护措施。 3)

防干扰源

系统设备安装点附近要防止电磁干扰源,如大型的电动设备。 4)

户外安装和维护限制

系统设备安装在户外,恶劣的天气情况(如:狂风、暴雨、超高低温度、高湿度)下,不可打开设备进行安装和维护。 5.1.3 空间要求

有充分的空间,以保持系统设备周围空气畅通,散热良好。安装墙体应选择牢固的实心墙体,应保证承重不小于箱体重量。安装墙壁表面应有0.8m×0.8m×0.8m的空间。机箱安装后应使电缆出口的底部高于地面1.2m。 5.1.4 电缆要求

电缆要求见表5-1。

表5-1电缆要求

电缆名称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现场调测电缆 5.1.5 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微波拉远接入单元:AC220V或DC48V、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AC220V或DC48V。

电缆连接 N-N N-N RS-232 用途 将来自基站方向的主干电缆接至DT端口 将来自用户方向的主干电缆接至MT端口 实现本地联机 第 9 页 共50页

5.1.6 安装工具

安装工具见表5-2、表5-3。

表5-2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安装工具

冲击钻 中批 自备,能钻Φ6的孔 自备 表5-3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安装工具

冲击钻 开口活动扳手 专用内六角扳手 自备,能钻Φ6的孔 自备,开口12mm~20mm 5.0mm 5.2 安装尺寸

安装支架的孔位尺寸如图5-1、图5-2所示。

图 5-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安装架示意图

第 10 页 共50页

图 5-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安装架示意图

5.3 准备安装

5.3.1 开箱检查

1) 对照收货清单清点货品数量是否齐全。

2) 检查所有货品包装箱是否有损伤。若发现损伤,请在拆开包装前通知货运代理商。运

输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由货运代理商负责。

3) 打开包装对照装箱清单清点物品,若有缺少,请联系当地京信系统分公司或办事处。 4) 在安装前请不要将防静电袋中的物品取出。若在安装过程中发现损坏,请联系当地代

理商。

5.3.2 回顾安装流程 1) 2) 3) 4)

将设备放于将要安装的地点,若还不确定应安装的适当站址,请参见5.1.1条。 将设备主机安装在墙壁或桅杆上。 连接所有电缆。 接入交流供电。

第 11 页 共50页

5.4 安装

5.4.1 墙壁安装

墙壁安装方式如图5-3、图5-4所示。

图 5-3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墙壁安装示意图

第 12 页 共50页

风扇罩机箱挂脚 图 5-4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墙壁安装示意图

安装步骤如下:

1) 将安装架用四颗膨胀螺栓(M6×M60)固定在墙壁上,若墙壁松软,应在安装架的

上部多用两颗膨胀螺栓,确保安装牢固。

2) 抬起机箱,将机箱背面挂架螺母挂入安装架的钩叉内。 3) 将四角的螺栓拧紧,完成安装。 5.4.2 立杆安装

立杆安装方式如图5-5所示。

第 13 页 共50页

大支架(风机单元)M10螺母、弹垫、平垫桅杆机箱U形螺栓M10X85X110安装支架M6×12十字槽小盘头螺钉

图 5-5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立杆安装示意图

安装步骤如下:

1) 将安装架用U型螺栓固定在Φ60~Φ75的桅杆上。若立杆的直径大于Φ75,则应订

制专用夹码,方能安装。

2) 以下的安装步骤与墙壁安装相同。

5.5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5.5.1 安装工具

在安装前需要检查在安装过程必须用到的工具是否备齐,以免造成延误。一般说来,安装一套微波移频设备需要准备的工具有:

1)做头工具:扳手、斜口钳、界纸刀;

2)安装工具:冲击钻、小内六角螺丝刀(固定ODU以及打开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箱盖)、一字和十字螺丝刀;

3)调测工具:数据线、RS232转USB串口线、万用表2个、扳手等。 5.5.2 天线及微波拉远传输单元(ODU)的安装

天线及ODU的安装如图5-6所示。

第 14 页 共50页

天线俯仰调节杆 天线 天线固定抱杆 U型固定架 ODU

图 5-6 天线及ODU安装示意图

5.5.3 天线安装步骤

a)先将安装架固定到天线抱杆上,如图5-7~图5-9所示

如图5-7所示,一只手托住安装架,另一只手将U型固定架分别装入上下两对螺杆上。

安装架 天线方位调节杆 安装架

Ф10螺栓

U型固定架

图 5-7 天线安装图一

第 15 页 共50页

如图5-8所示,一只手托住安装架,另一只手将ф10的平垫、弹垫和螺母装入上下两对螺杆上。

Ф10螺母、弹垫、平垫

图5-8天线安装图二

如图5-9所示,一只手托住安装架,另一只手用活动扳手将螺母锁紧。

图5-9 天线安装图三

b)将需安装设备及安装用的各种材料搬运到站型资料规定的铁塔高度的平台上; c)将天线固定到U型固定架上(如图5-10~5-13所示),其天线方位与极化方式应与站型资料规定的一致;天线极化方向的调节方法:拧松天线极化调节螺钉,转动馈源法兰盘,使天线极化方向与站型资料规定的一致;图中所示的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如转900后就为水平极化。

第 16 页 共50页

如图5-10所示,将天线装入安装架。

天线极化调整螺钉

图5-10 天线安装图四

如图5-11所示,装入平垫和螺母。

Ф10螺母、平垫

图5-11 天线安装图五

第 17 页 共50页

如图5-12所示,装入平垫和螺母。

Ф10螺母、弹垫、平垫

图5-12 天线安装图六

如图5-13所示,用活动扳手将螺母拧紧。

图5-13天线安装图七

5.5.4 ODU的安装

a)将ODU安装到ODU安装架上(如图5-14~5-16所示),安装时需注意ODU的方向。

第 18 页 共50页

如图5-14所示,将ODU的定位孔与天线上的定位杆对接,有电缆接头的一面朝下。

图5-14 ODU安装图一

如图5-15所示,一只手托住ODU,另一只手将?3?30或?3?25的内六角螺钉装入ODU的四个安装孔内。

图5-15 ODU安装图二

第 19 页 共50页

如图5-16所示,一只手托住ODU,另一只手用内六角扳手将螺钉拧紧。

图5-16 ODU安装图三

b)ODU机壳接地线的连接:将接地线一头用螺钉接在ODU的接地位置,一头用螺栓固定在铁塔的角铁上。如图5-17所示。

图5-17 接地示意图

5.6 连接

S-9170C机箱面板有DT端口、MT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等等。微波拉远接入单元DT端通过基站直接耦合,通过MT端串联一个避雷器接到ODU,在微波频段进行传输,另外一个ODU接收信号,串联一个避雷器连到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的DT端口,从MT端口出,接用户天线。其下端面板接口如图5-18、图5-19、图5-20所示:

第 20 页 共50页

COMMEXT_ALMRUNALMBATPOWERRS-232 外部告警端口 RS232 图 5-18 S-9170C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机箱前面板接口示意图

电池开关 电源开关 DTMT200~240V 50Hz/60HzFUSEMODEM

电源供电输入口 基站直接耦合端口 MODEM口 通过避雷器连接到ODU 图 5-19 S-9170C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机箱后面板接口示意图

第 21 页 共50页

通过避雷器接到ODU 风扇端口 电源供电输入口 MODEM天线口图 5-20 S-9170C微波拉远射频单元机箱面板接口示意图

5.6.1 接地

设备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方法:用铜编织线的一端接到设备下端安装支架的接地孔上,另一端与建筑保护地可靠连接。 5.6.2 外部告警端口的连接

外部告警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其他设备或仪器告警端子。若需连接,拧开防尘帽,微波拉远接入单元用DB9数据插口接于其上,微波拉远射频单元用X14K7P航空插座接于其上,将将告警线从外部设备连到X14K7P航空插座即可。若无,则无需连接。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外部告警端口为DB9直孔插板,端子定义由表5-1给出。

表5-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外部告警端子定义表

端子号 1 2 3 4 5 6 7 8 9 端口定义 外部告警1 空 外部告警2 GND 外部告警3 空 外部4告警 空 空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外部告警端口为7芯航空插座,端子定义由表5-2给出,端子示意图由图5-21给出。

表5-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外部告警端子定义表

端子号 1 2 3 4 5 外部告警4 6 空 7 空 端口定义 外部告警1 外部告警2 外部告警3 GND

外部告警端口 移位告警端口 用户天线端口 第 22 页 共50页

图5-21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外部告警端子示意图

5.6.3 射频电缆的连接

与基站直接耦合:将与基站直接耦合接至微波拉远接入单元DT端口。 与用户天线连接:将由用户天线下来的电缆接至微波拉远射频单元MT端口。 5.6.4 监控备用锂电池的开关

监控备用锂电池为一组高性能锂电池,设备的锂电池输出线上有一个和电源连接的插头,设备出厂前为防止电池放电已将其断开,设备开通时,请将二者连接起来,以保证停电后信息的上报,并打开锂电池的开关(对有开关的电源)。 5.6.5 便携电脑与设备连接

用所配专用RS-232电缆将便携电脑RS-232串口与设备的RS-232口连接起来(如图5-22所示)。实现本地监控功能。

第 23 页 共50页

图 5-22 S-9170C与便携电脑连接示意图

注意:插拔连接设备的RS-232电缆头时,设备应处于关机状态,并将锂电池输出线断开。

第 24 页 共50页

6 设备通电测试

在设备通电测试前,必须详细阅读第一部分“安全须知”。检查安装时的所有连接,确保连接无误。检查完毕后,设备方可通电测试。

6.1 正常运行

在完成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后,插上便携电脑,打开机箱盖,打开机器电源开关,查看监控主板上的各指示灯状态,其定义及运行状态指示如下:

在微波拉远接入单元面板上有三个指示灯(如图6-1所示),它们分别定义为:RUN(绿灯)为运行指示灯;ALM(红灯)为告警指示灯;COMM(红灯)为MODEM初始化指示灯。

在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一体化模块上有三个指示灯(如图6-2所示),它们分别定义为:H1(绿灯)为运行指示灯;H2(红灯)为告警指示灯;H3(红灯)为MODEM初始化指示灯

指示灯定义如下:

RUN/H1(绿色LED)——运行指示灯,程序正常运行时,大约每隔1S闪烁; ALM/H2(红色LED)—— 告警灯。亮 — 有告警;灭 — 无告警;

COMM/H3(红色LED)—— Modem状态指示灯,系统上电后,初始化阶段闪烁,初始化完毕该指示灯灭。当该灯常亮,表示Modem初始化失败,远程监控无效;当该灯常灭,表示Modem初始化成功,可进行远程监控。

COMMEXT_ALMRUNALMBATPOWERRS-232

图6-1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监控指示灯示意图

第 25 页 共50页

H1H2H3H4H5

图6-2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一体化模块监控指示灯示意图

指示灯正常的指示过程是:设备上电后,监控面板的三个指示灯同时闪亮三次,然后运行指示灯RUN/H1开始每隔1秒定时地闪亮。如果设备有任何一个告警使能有效的告警发生,则告警指示灯点亮,否则告警指示灯熄灭。若MODEM初始化正常,则MODEM初始化指示灯在上电后2分钟内熄灭,否则MODEM初始化指示常亮。

当运行指示灯RUN/H 1开始闪亮时,设备进入运行阶段,此时可进行联机操作。 ALM/H2告警灯(红色):有告警时灯亮,无告警时灯灭。

6.2 应用指南

鉴于微波传输以上的特点,结合实际的设备,在设计时主要需要注意:

1)远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之间天线必须保证无阻挡,在进行长距离传输时更需注意; 2)微波天线接收灵敏度为-60dBm,但考虑到点对点通信对天气、风力、涨潮等因素比较敏感,因此至少需要预留20dB的功率余量,实际应用中一般以接收强度大于-40dBm为参考;

3)ODU发射功率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进行配置,调节范围为0dBm-25dBm, 使当微波天线对准的情况下,保证开通时接收场强在-30dBm~-40dBm之间为宜;

4)基站与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之间的耦合衰减最佳选择为40dB~50dB之间; 5)主机于ODU之间的馈线长度不要超过300米;

第 26 页 共50页

6)在实际开通时主机有4类ATT需要设置,分别是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下行ATT,,上行ATT、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下行ATT、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上行ATT;各种ATT设置原则如下:

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下行ATT:当微波拉远接入单元输入功率为INPUT dBm时;ATT设置值为INPUT+5dB~INPUT+8dB之间,不能小于INPUT+5dB;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下行ATT:根据实际需要的输出功率调整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下行ATT即可,但是建议开通最大输出功率不要大于标称最大输出功率-3dB;

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上行ATT:主要防止底噪干扰基站,当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和基站的耦合衰减为A dB(A值最佳值为40~50之间)时;则上行ATT的设置总量为(60-A)dB。在实际工程中上行ATT在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射频单元的分配原则为:当覆盖范围比较小,经常会出现在天线下通话(如室内覆盖)时建议将上行ATT设置在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上行,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上行不设置ATT;当覆盖范围比较广,对边缘场强要求比较高(如室外或广域覆盖,要求接收场强-90dBm能通话)建议将上行ATT设置在微波拉远接入单元上行,微波拉远射频单元尽量少设置。

6.3 天线的调对

先用罗盘或指南针根据站型资料校准两边天线的方位及俯仰角度,用一数字万用表或专用表头接在ODU后面的RSSI监测口,然后通知对方先不动,本方调节。 6.3.1 调天线的方位

如图6-3~6-5所示。调节前先将天线上与俯仰调节有关的螺钉拧紧,松开与天线方位调节相关的螺钉。

如图6-3所示,拧松此三颗螺钉或螺母。

拧松此三颗

螺钉或螺母

图6-3 天线方位调整图一

第 27 页 共50页

转动天线朝一个方向偏转,同时观察表头读数,应出现如图6-6所示的变化。 如图6-4所示为粗调。

图6-4 天线方位调整图二

如图6-5所示为细调。

图6-5 天线方位调整图三

然后反方向转动天线,表头读数也应出现相同的变化,将天线转回到表头读数最小时,即接收到的信号最强时固定好与天线的方位调节相关的螺钉。表头读数变化如图6-6所示。

表头指示 5V 偏离角度

0 图6-6 表头读数变化示意图

第 28 页 共50页

6.3.2 调整天线的仰俯角

如图6-7~6-8所示。松开与天线俯仰调节相关的螺钉,按与调方位相似的方法找出表头读数的最小值。

如图6-7所示,拧松此三处螺母。

拧松此三处螺母

图6-7 天线仰俯角调整图一

如图6-8所示,粗调俯仰角。

图6-8 天线方位调整图二

第 29 页 共50页

如图6-9所示,细调俯仰角。

图6-9 天线方位调整图三

6.3.3 对方站调节

调好后固定好相关的螺钉,通知对方站调节。这样反复来回几次,直至表头读数最小,并查相应的RSSI曲线表对应的接收电平,应与理论计算的接收电平相一致。允许有5dB以内的误差。将所有的螺钉都固定好,然后用704乳白胶将中频电缆接头密封,再用防水胶布将个接头缠绕密封。 6.3.4 校准原则

校准天线是否已经对准需要参考下面所述两原则:

? 当微波拉远接入单元和射频单元的微波天线对准时,通过便携式电脑读取监控参

数,此时接入单元和射频单元显示的ODU接收功率应当相同或相近,两者差值不应大于5dB。

? 通过万用表连接近接入单元和射频单元ODU上的RSSI口,当天线已经对准时,

万用表上的电压读数应在3V-5V之间波动,最大不超过5V。ODU接收功率应当相同或相近,两者差值不应大于5dB。

6.4 下行输出功率检测

通过本地或远程连接,可读取设备下行输出功率。调节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或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下行ATT,使设备输出功率达到覆盖要求。要注意避免使功放处于深度起控状态,会影响通话质量。

6.5 上行链路设置

通过调节微波拉远接入单元或微波拉远射频单元上行ATT改变上行增益,使上、下行链路平衡,同时控制上行输出噪声电平对BTS的影响,使覆盖范围达到最佳状态。

第 30 页 共50页

7 软件使用说明

7.1 概述

京信直放站本地调测软件(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rminal)以下简称为OMT。

7.2 OMT V3.22启动

启动OMT V3.22,会出现通信方式选择窗口,如图7-1所示:

图7-1 通信方式选择

通信方式分为本地RS-232联机和远程联机两种:

1)本地联机:利用RS-232通信电缆,使设备和电脑建立连接。

2)远程联机:利用设备内置的无线modem,与电脑上有线或无线的modem建立连接。

联机方式选择后,弹出串口选择框,如图7-2所示:

图7-2 串口选择

第 31 页 共50页

7.3 联机

通信方式选择后,串口初始化成功或modem初始化成功,即可通过工具栏上

按钮连接设备和OMT。

本地联机:将标准RS-232调测电缆一端插入设备监控底板上的RS-232端口,另一端插入电脑的RS-232串口上。联机之前请确认设备所有电缆连线均正确,打开设备电源开关,确保设备初始化完毕后,即可进行本地联机操作。

远程联机:将已开通数传或短消息功能的SIM卡插入无线Modem,确保设备初始化完毕后,即可进行远程联机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第一步:需要选择图7-1所示的[远程联机]连接类型。

b) 第二步:在[串口设置]窗口中,选择被用来远程连接的串行端口。点击[确定]来保

存配置和初始化Modem。 c) 第三步:有两种连接方式。

方式1:通过在拨号窗口中,输入电话号码来直接连接设备。点击工具条中的[联机]按钮,系统将显示图7-3的[远程联机]拨号对话框。

图7-3 远程拨号

方式2:选择站点来直接连接站点。点击[通信设置]->[电话簿],将出现图7-4的电话直接对话窗口。

第 32 页 共50页

图7-4 电话本

选择电话簿保存的站点,点击[联机],开始联机操作。

联机成功,OMT显示出公共信息、设备参数、告警参数和网管参数

7.4 公共信息

这部分包括:系统信息、自动查询。不同类参数有不同的界面,在[公共信息]中点击相应节点将显示界面。

系统信息是微波拉远系统中的主、从设备信息。联机后,点击[公共信息]->[系统信息],信息将如图7-5显示:

图7-5 系统信息窗口

第 33 页 共50页

7.5 设备参数

设备参数主要包括驻波比、频偏、衰减量、温度、开关、增益、告警门限、厂家自定义参数和修正量等参数,其有无取决于设备有无该参数,如图7-6所示。

图7-6 射频参数

提示:各射频参数类,通过点击列表框左侧的“收缩参数列表。 7.5.1 参数类别栏

射频参数窗口包括操作选择、参数名称、当前值、设置值、最小值、最大值、单位、备注。所有参数可以通过【操作选择】选择参数,通过【可视选择】显示或隐藏该行参数。其中[操作选择]和[设置]能够输入或能够编辑。

参数栏列表如表7-1所示。

”展开参数列表,点击列表框左侧的“

第 34 页 共50页

表7-1 参数栏列表

参数列 操作选择 参数名称 参数类别 当前值 设置值 最小值 单位 备注 7.5.2查询

此操作在图7-7主界面中,主要对参数进行读取、查询所有监控量:

步骤1:点击【取消勾选】取消已勾选的部分监控量,如果没有一个监控量被勾选就可以省略此步骤。

步骤2:点击【查询】开始查询设备所有的监控量,如图7-7所示。 查询部分监控量:

步骤1:在【操作选择】一栏勾选需要查询的监控量,例如查询上行衰减值和下行衰减值,将其操作项选中。

步骤2:点击【查询】,开始查询所选择的监控量。

说明 操作选择标志。 读取或设置操作前,用户需要选择想要操作参数的操作选择框。 参数名称。 系统默认是在窗口的前面,并且所有参数都被分组了。用户展开或折叠参数分组。上图显示了所有设备参数。这个信息已被分组。 参数的当前值。 参数的设置值; 对于可设置的参数,你能输入参数新的值,然后点击[设置]按钮完成设置操作; 对于不可设置的参数,该栏不能输入。 参数范围最小值。 参数单位。 显示一些说明信息。例如,参数是超出范围等等。 第 35 页 共50页

图7-7 选择要查询的监控量

7.5.3设置

步骤1:在操作选择一栏勾选需要设置的参数,在此参数【设置值】一栏输入需要设置的值。

例如想改变上行衰减值为10dB,下行衰减值为10dB,首先勾选【操作选择】栏中的两个参数,分别在设置值一栏输入“10”和“10”,如图7-8所示:

第 36 页 共5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i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