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演课本剧 激活语文课 鄢圣勇

更新时间:2024-03-02 15: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排课本剧 演活语文课

——初中语文课综合教学初探

汉川市二河中学 鄢圣勇(13733528186)

【内容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利用课本剧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中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举例论述了中学语文课堂运用课本剧综合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具体要领。课堂课本剧的教学中应注意选准篇目、教师引导、合作表演、挖掘主题四个要领,教师应引导学生吃透教材、利用教材,挖掘文本内质,通过综合教学,张扬主体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 课本剧 综合教学 具体要领

人文理念的忽视缺失,文字技巧的重复训练,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使活生生的人文教育蜕变成机械学习,而学生被动的成为了囫囵吞枣的知识容器,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挖掘文本内质,张扬学生个性,笔者认为演绎课本剧、激活课堂教学是改变现有语文教学模式、探讨语文综合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

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校园活动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②,“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③,纵观上述课改要求,课本剧表演在语文综合教学中的作用自然可以窥见一斑了。

一、编演课本剧、开展综合教学的实践意义 1、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

课本剧的演练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使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状态中。活动前,教师和学生是活动的共同创意者和设计者;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活动后,师生又都成了活动的总结者。在这导与演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革新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课本剧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组织、帮助和鼓励上来,把学生从被动的接收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中来,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课本剧的编演,要求学生将生硬的书面语言转换成适合于舞台表演的口头语言,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这种动脑、动口、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学习形式,必将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再现课文内容,适应学生

的身心发展需要,容易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产生主动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人本身的自我激发,由于做某种事能引起兴趣,令人愉快,做这种事情无须外力推动,它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而学生从自觉的读懂课文到再现课文内容的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体现。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本剧的编演重在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的活动本没有优劣之分,成也好败也罢,都可以成为自己融入情感、解读文本、超越自我的一次机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经过了内容的取舍、语言的转换,当进入表演时,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学生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就达到巅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达到了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5、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若将合作性学习理解为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问题,然后选代表发言,这只是浅层次的合作;真正深层次的合作是合作者各承担一部分任务,各展所长,互相配合。如学生中文字功底强的,负责剧本的编写;会乐器的,就负责配乐伴奏;擅长表演的,就当主要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些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进一步与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编演课本剧、落实综合教学的具体要领 1、深入学习,选准合适篇目

想要编演课本剧,首先必须掌握戏剧的相关知识,要明白戏剧的文体特点和表演模式。现行初中教材中只有第六册第四单元为戏剧及该册书后的附录中有一篇有关戏剧的文章,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雷雨》等戏剧影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戏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和精彩的表现形式。

在学好这些戏剧知识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演文章了。要选择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记叙性文章,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等,所选的课文不一定要长(如《孙权劝学》),长文章也不一定要全演,可只演其中一个层次(如《智取生辰纲》),但无论长短,所选文章必须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这样才会便于表演。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改编课文,要将人物性格的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并能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表现的需要,对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进行适当的增减,以便更好的适应舞台表演和表现作品的主题。

2、适时引导,激发表演欲望

表演课本剧时,我们语文老师不仅是教师,还应该是一名导演,教师应从技术、情感等多层面给学生以支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畏难情绪,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表演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在表演《核舟记》时,我针对核舟上五个人的造型为学生归纳出板书,给学生制定出分析对象和自学范围,然后组织学生用形体演

示其造型。在学生排演时,我就在板书上勾画出他们表演得正确的地方,以示表扬。通过第一次排演,学生很快理解了“左手执卷末”“右手纸卷端”等较易掌握的语句。但“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是怎么回事呢?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又是怎样一种姿势呢?同学们又一次投入到紧张、欢快的探讨中去。他们联系了核舟上人物所处时代的潮流,想到东坡、鲁直所穿的是长袍,“现右足”、“现左足”自然就理解了。当他们第二次表演后,已经完全理解了课文中这一部分内容的含义,同时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既然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靠他们自学理解了,那么,剩下的部分自然在愉悦的氛围中迎刃而解。

3、合作探究,充分整合资源

一个编者要写好剧本,一个演员要演好角色,就必须掌握角色生活的多个方面,用一定的时间广泛的搜集资料,并要善于对所掌握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利用,以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如在教学《隆中对》一文时,学生在反复诵读了课文后,提出了创编表演课本剧。我要求:编剧、表演要符合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同学们自由组成编写组和表演组,大家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家中藏书多的查书,能上网的上网,从多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当学生在完成探究后不能进行准确的加工提炼,我就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写成剧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天后,学生在分析刘备、孔明等人物时,

就能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表演中更是注重当时的生活礼节、文化风俗、人物个性,许多细微之处竟是连我也未曾留意过的。

再如在《核舟记》编演中,学生为了准确再现核舟上的五个人的造型,他们自己找来了白胡子,精心制作了“峨冠”来装扮东坡;为了表现佛印的大肚子,他们在运动服里塞满了衣服,还身披床单,腰系跳绳,来表现佛印的身披袈裟;演舟子的同学用纸扎了椎髻,用水桶倒置作炉子,用茶缸作茶壶,用折扇代替蒲扇;最后,他们还把课桌摆成船的形状,在上面表演。他们就地取材的技巧和认真敬业的态度,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运用想象,深入挖掘主题

学生要深入领悟文章的精髓,光听老师的介绍和讲解是不够的,非得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去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编写和表演中融入自己对文章的独到理解,对时代的独特感悟以及自己的美好愿望,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学习中,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对“船上巧遇于勒”这一高潮部分进行了表演。第一组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表演出了惊慌失措的菲利普、镇定冷漠的菲利普太太等一干小丑形象。“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出了狂热的拜金主义,他们由希望到失望,那种气急败坏的绝望之情,转变为了无情的谩骂与诅咒。同学们将这戏剧性的场面进行了精心安排,着力渲染,使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无遗。第二组的同学则更关注小人物的辛酸,同学们在表

演时加入了“画外音”,将人物的心理活动以独白的方式表现出来,菲利普夫妇就不仅仅是批判的对象了。由于于勒的荒唐,使菲利普一家跌入了贫困的深渊而无法自拔,连女儿的出嫁都成了问题,这时候如果于勒发了迹来报答他们,也是理所当然无需感激的,因为他只是来偿还以前对兄嫂的亏欠而已。然而船上的巧遇,使菲利普一家连这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成了泡影,试想,作为一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家庭,又怎能无动于衷、泰然处之呢?这种人性化的解读与表演,使一直笑着观看演出的同学们,也渐渐陷入了深思。这两个组的不同表演,使同学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并试着开始思考生活内涵、认识人性的复杂性了。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和外延相等”,让我们牢记“大语文”综合教学观,化简为繁,化静为动,让课本剧演绎出多彩的语文课堂,演绎出更多的课堂内外,愿我们的语文课从此不再“无语”!

【参考文献】:

① 肖俏.编排课本剧——探究语文趣味的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版;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i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