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设计概论讲义

更新时间:2023-12-23 11: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毕业设计的准备……………………………………(1)

第一节 毕业设计的目的、内容、过程及要求…………………(2) 第二节 毕业设计选题……………………………………………(7)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综述…………………………………(8)

第二章 塑料车间工艺设计………………………………(10)

第一节 概述……………………………………………………(10) 第二节 车间工艺流程设计……………………………………(12) 第三节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17) 第四节 设备选型及计算………………………………………(26) 第五节 车间布置设计…………………………………………(29) 第六节 工程经济概算…………………………………………(36) 第七节 环境保护………………………………………………(46) 第八节 车间管理与生产组织…………………………………(53)

第四章 毕业论文与答辩…………………………………(57)

第一节 毕业论文………………………………………………(57) 第二节 答辩……………………………………………………(69)

1

塑料成型工艺设计概论

毕业设计阶段是有关理工科类学生在校接受专业训练的最后阶段。毕业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主要以常见的塑料成型工艺车间为讨论的对象。同时还将选择性的介绍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工艺设计、科学研究与实验、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答辩、成绩考核与评定等相关流程。

第一章 毕业设计的准备

第一节 毕业设计的目的、内容、过程及要求

一、目的

1、能够正确利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初步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科研问题; 2、能够树立正确的工艺设计或科学研究思想,进一步掌握工艺设计或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通过毕业设计检验学生处理工艺设计或科学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的内容

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课题和内容,大致分成两类:

1、工艺设计 主要以绘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工艺计算等为主; 2、科学研究 主要以科学实验、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等为主。

三、毕业设计过程

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阶段; (1)任务书内容:包含课题名称,完成任务时限等;

(2)指导书内容:旨在指导学生怎样按设计要求、设计程序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或科研项目。请参看以下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表、科学研究指导书和工艺设计任务书格式。

下面给出有关毕业设计申请、毕业设计任务等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一:

废旧聚苯乙烯涂料和粘结剂研究

一、废旧PS处理 1、破碎 2、清洗 3、烘干备用 4、离子交换量

2

二、混合处理技术 1、溶剂剂选择

(1)柠烯处理 (比例与量)

(2)混合试剂处理(甲苯、乙酸丁酯、汽油120#)(比例与量) 2、改性剂、助剂选择与作用分析

(1)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2)活性单体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挤过氧化苯甲酰(BPO) (3)增稠剂氧化锌、轻质碳酸钙 (4)分散剂羟甲基纤维素 3、基本配方设计

三、反应步骤与条件选定

1、 改性处理(最佳温度、时间确定) 2、 混合处理(最佳温度、时间确定) 3、 季铵盐、季铵化反应 四、涂料和粘结剂性能测定 1、 外观

2、 粘度(涂料-4#杯) 3、 表干时间 4、 实干时间 5、 硬度 6、 光泽 7、 附着力 8、 耐冲击力 9、 柔韧性 五、结果分析

1、 不同溶剂对粘结性影响 2、 改性剂影响 (1)结构 (2)用量

3、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粘结性或附着力等影响 4、 引发剂含量的影响

参考资料二:

毕业设计任务书

(第一小组)

一、 课题名称:PE多孔管材挤出车间工艺设计 二、 设计主要参数:

年生产能力:4000吨 外径:32mm

3

三、 课程要求、主要任务及数量(数量指图纸规格、张数,说明书页数、

论文字数等):

1.说明书:(说明书页数:40页)它是对塑料制品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进行全面介绍。包括:

(1)概述:以设计说明书为依据,概括说明PE管材挤出车间设计的生产规模、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

(2)根据制品质量要求选原辅材料,配方设计的依据;

(3)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按生产工序叙述各环节的作用,工艺参数的确定、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4)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5)由具体产量选择挤出机的规格及配台数量的计算; (6)废料的后处理(粉粹机、造粒机的选择); (7)车间管理与生产组织的确定;

(8)对设计进行总体的分析与讨论(包括产品的检测等); (9)产品及设备图(2号图纸)。

2.工艺流程图:根据已确定的生产方法和选定的设备,按物料变为产品的运行顺序绘制成(1号图纸),形象地表示出生产工艺过程。

3.车间选址与布置图:确定生产设备的位置关系,为设备安装提供依据(车间外部环境,车间内部情况,熟悉工艺流程,了解设备,物料流动,能量消耗,水、电、汽对车间的要求,排气方式,原、废料的存放等)。车间布置图(1号图纸),全厂布局图(1号图纸)。

4.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的名称、主要技术规格、数量、重量、生产厂家及备注等项。 5.工程经济概算: 6.参考文献:

四、 课题阶段进度安排:

1、××年××月××日 — ××年××月××日 完成的具体任务 2、××年××月××日 — ××年××月××日 完成的具体任务 3、××年××月××日 — ××年××月××日 完成的具体任务 4、××年××月××日 — ××年××月××日 完成的具体任务

五、课题参考资料(列出至少10篇以上): 参考资料三:

4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表

学生 年级:三年级 系别:材料系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课题来源 指导教师 课题主要内容 学生完成 课题目标 任务及主 要工作量 职 称 PE多孔管材挤出车间工艺设计 课题参数或 研究方向组数 1 □工程实际 □模拟工程 □科研开发 □研究论文 □调查报告 工程实际 所在教研室 课题起止日期 指导班级 专 业 4.26~6.13 指导学生数 根据给定的主要参数,设计PE多孔管材挤出车间 1、 设计说明书,页数40页,包括工艺流程、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等; 2、 工艺流程图(1号图纸); 3、 车间布置图(1号图纸)及全厂总图(1号); 4、 设备一览表; 5、 工程经济概算 4.26~5.2 有关资料查询与收集,包括系里出证明,图书馆借阅有关工具书; 5.3 ~ 5.10 计算相关数据; 5.11~5.24 绘图; 5.25~6.13 编制设计说明书 教研室主任: 日期: 系主任: 日期: 课题进度 安排计划 教研室意见 系领导意见 注:该表每一课题填写一份

5

参考资料四:

毕业设计科学实验研究论文

一、论文题目:

要求不超过20字,能够概括论文中心内容,做到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练、醒目等。 二、目录:

要求能够准确反映论文概况、主要论点、章节布局和文体风格等内容,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索引等附属部分页次。 三、摘要:

要求200字左右,能够反映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来源、重要性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技术过程、主要成果(含结论性结果)和成果意义。 四、论文主体结构: 要求三段式,即:

1、前言:相当于论文开头,要求不得雷同摘要部分,应包含撰写本论文的目的、解决的问题、主要的观点、背景的评述(包括资源来源、性质及可行性)以及采用的研究手段、方法、方式、以及研究的范围、界限和成果与意义。

2、正文:要求对所作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详细表述。具体内容有: (1)理论分析部分: 在综述或可行性分析报告基础上,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开展研究的依据和必要性。特别还应指出创新点即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论点等采信、采纳和采用状况。

(2)实验研究部分: 要求能够详细介绍实践资料、计划、方案、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原辅材料的分析与选择、试样的制备方法(包含配方设计)、过程、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等。特别应该着重于重复验证时必要又充分的信息。

(3)实验结果与讨论: 要求能够如实全面反映作者本人科学研究认识水平,正确评析实验数据及处理方法,所得结论和推论,应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同时要求能够表达自己观点或看法,理论联系实际,指出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以及成果推广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3、结论: 要求能够把全文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叙述一遍。其目的是:在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基础上,经过严密逻辑推理和判断,形成全文总观点,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见解和主张。 五、参考文献:

要求不得少于10篇,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并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必须列出。其格式一般为:序号 作者,著作名称,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发表时间。 六、致谢:

要求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提过有益建议或给予指导帮助的

6

同学、同志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结尾部分书面致谢。 七、附录:

要求在论文后将不便放入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佐证资料等相关信息附上,以供读者参考。 2、设计准备阶段(开题准备)

(1)应该清楚了解并熟悉任务书和指导书的内容及要求; (2)针对性的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3)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综述。 3、毕业设计阶段

(1)工艺设计论文型:根据拟定的工艺设计方案完成后,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2)科学研究论文型:依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4、毕业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要求(针对学生)

1、在规定的时限内,能够独立、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所下达的各项设计任务或指标,同时还要求能够反映或体现独立自主的设计思想和正确的设计方案,以及有所创新、具有潜在的工程价值和学术水平的内容或信息。 2、初步了解有关技术指标、企业或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等。熟悉并掌握查阅和使用各类技术情报、文献资料的方法以及有关工具书,特别是专业工具书。

3、通过计算、绘图和实验等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4、严格贯彻和执行有关规则、规范和标准

(1)依据BG对试样进行测试,确保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绘图时,应该做到:设计合理,绘制正确,标注规范,表示正确和图面政界; (3)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按规定格式书写,整洁规范,有章可循。 5、要求完成一定的设计工作量

工艺设计型毕业设计一般为8周(由教学计划确定),绘图量:零号图纸2~3章,编制设计说明书文字量:8千左右;科学研究型一般安排5周,撰写8千字左右的论文。 6、严格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第二节 毕业设计选题

一、选题基本原则

7

1、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应在已知的科学理论或技术的基础上,不能空想或空谈,否则整个设计或实验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2、创新性原则:主要指的是课题有创新点,这是衡量一项科研或应用技术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例如,能够体现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新配方、新工艺和新设备等。

3、应用性原则:所选课题能够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能迅速将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可行性原则:指的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主观条件 专业对口、业务专长、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等; (2)客观条件 指的是经费来源、技术资料文献、设计场所、仪器设备、原材料和时间等。

二、毕业设计课题类型

1、探索性研究 指对新领域、新学科或新理论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 2、生产性研究 针对生产实践中提出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技术问题,例如:工艺新方案、成型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新配方设计和生产等; 3、模拟性课题 该类课题是以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为目的设计的。例如包括:成熟的生产配方、工艺和某些理论的验证等; 4、综述型课题 以某些特定的课题,进行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撰写,为今后从事科研生产打下基础。

三、注意事项

1、选题应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塑料模具设计、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模具设计、材料改型、成型加工生产、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选题必须结合培养目标,充分运用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选题难易程度两相宜 指的是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 3、课题名称要与设计内容相吻合 4、严禁照抄照搬他人论题及内容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在每一个新项目或科学研究,都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其目的就是评估所立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研究即为可行性研究,其研究结果的书面表达则称之为可行性研究报告。

8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作为决策依据的可行性报告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否投资的决策依据; (2)编制计划任务输的依据; (3)银行贷款的依据;

(4)与兴建项目有关部门签订协议的依据; (5)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6)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

(7)开展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技术引进等重要的参考文件。 2、可行性报告的内容

(1)有关格式 目前尚无建立统一规范格式。但撰写时可以参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2)常见类型 归纳为以下几种:

1)工业生产性建设项目 主要包含内容有: ①前言 具体内容:项目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和研究工作的的依据和范围等;

②市场需求情况和拟建规模 具体内容: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产品的销售情况、价格分析、竞争能力预测级市场前景;拟建项目的规模等;

③资源、原材料、燃料级公用设施 具体包括有:资源储备,原辅材料、燃料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以及当地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情况等; ④厂址选定 包含建厂的地理位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硬件条件;

⑤设计方案 包括的内容有: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设备选型方案、全厂土建结构和工程量、公用辅助设施、全厂总图布置、厂内外运输方式等; 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包括有:环境现状、三废处理与处置、对环境影响的预评价和分析,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措施; ⑦生产组织与管理;

⑧拟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具体内容有:勘察设计、设备订货与制造、工程施工和安装、调试和投产时间、拟建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等;

⑨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主要指的是各单项工程及外部协作配套工程的资金估算和建设资金总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措方式、数额和利率估计等;

⑩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果评价 具体内容有:原材料消耗定额、价格、各种费用的定额标准;折旧、税金、利息、总成本以及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评价结论等。

2)科学研究课题 正文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9

①在国民经济中的需求程度和所占地位,有何意义; ②课题本身的合理性; ③课题的先进性; ④课题人员构成; ⑤经济来源; ⑥实验条件;

⑦实验对环境的影响状况。

对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改扩建项目、申请银行贷款等都应该写出相应的可行性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步骤

这是一项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编制工作可分两步进行: (1)初步研究阶段

1)筹划研究、讨论研究范围和确定研究目标; 2)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研究;

3)对文献资料、情报等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提出初步方案。 2)确定研究阶段 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报告,供决策参考。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要求 1)内容真实 2)观点鲜明 3)条理清晰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顺序

1)说明目的:提出从是该项研究的理由; 2)划定范围:提出将作什么以及怎样做;

3)概述或说事实:对选中的情报、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必要的罗列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4)做出结论:将正文中的要点逐一归纳; 5)提出建议:主要陈述作者的观点。

二、综述

综述指的是某一研究领域或课题在一段时间内的进展情况的汇总。 1、综述的作用 (1)检索作用 由于浓缩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资料,可供有关人员直接检索; (2)参考、借鉴作用 可以使科技人员节约时间,节省精力,快速获取某一课题发展水平、存在问题、动向等相关信息。 2、综述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1)前言 主要介绍综述编写的目的、编写过程、参加单位、信息收集范围、使用对象等;

(2)正文 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10

前景、工艺和产品的潜力)进行调研分析。

(3)方案确认步骤 先对资料进行必要加工,依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初选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提出工艺布置设想,最后讨论评价确定最佳方案。 3、具体设计人员主要工作

(1)主要工作内容 核心确定工艺流程。具体需要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等一系列计算。同时必须从工艺设计角度对设备及相关装置或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2)具体完成的内容

1)说明书 对工艺设计做出全面介绍,内含八部分:

①概述: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阐述所要设计的工艺生产规模、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流程特点等;

②原辅材料、性能指标、材料来源及价格、配方设计依据及设计结果; ③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按生产工序逐一叙述个工艺环节的作用,工艺参数确定、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等,可用表格反映; ④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⑤生产设备的选择和配台计算; ⑥车间管理与生产组织的确定; ⑦动力核算与经济核算;

⑧对设计进行总体的分析与讨论(即所谓的项目论证)。

值得指出的是:生产流程示意图的设计最为重要。

(3)工艺流程图 指的是根据已确定的生产方法和选定的设备,按物料通过一定工艺环节变成为产品的运行顺序绘制的设计图。

(4)车间布置图 用于确定生产设备的位置关系,为设备安装提供依据。 (5)设备一览表 以表形式列出设备名称、主要技术规格、数量、重量、生产厂及备注等

4、车间工艺流程图(设计包含三部分内容) (1)生产流程示意图设计 1)图中内容

①生产线,并包括原料进入到产品整个工艺过程; ②设备中物料进出情况;

③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条件及参数; ④各设备的基本外形轮廓;

⑤各设备之间的真实距离及生产线总长度,这是车间布置及设备安装的依据。

2)生产流程示意图画法要求

①流程图应以一条生产线为依据,在一张图纸上完成,按物料前进方向自左至右一次绘制;

16

②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选取1:10、1:20和1:50; ③物料应用粗实线绘制,贯穿原料至制品始终;

④设备用细实线绘制,按比例绘制设备的外形及尺寸,必要时要作说明; ⑤注明主要物料的名称、产品名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设备型号及主要规格参数;

⑥必要时图中需要加进适当文字说明。 3)绘图基本步骤

①根据设备所处的相对位置确定基准线及总长度、总高度; ②根据设备实际尺寸选择适当比例;

③由左向右依次绘制设备外形图,注意设备间的间距; ④用均匀粗实线将物料经过的设备依次连接; ⑤标出各设备的型号、工艺参数; ⑥注明必要的文字注解。

(2)实例剖析 聚氯乙烯硬管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 聚氯乙烯迎观工艺流程示意

(3)设备表 包括内容有: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价、合计、单重、尺寸及生产厂家等。 表 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 SHR-300×475×900 SJS-65×22 3 39 117 2500 1 6.2 6.2 1850 数量 /台 单价 /万元 合计 /万元 单机质量/㎏ 外形尺 寸/㎜ 200×900×1620 2800×890×2900 1075×855×1496 生产厂家 北京塑料机械厂 上海挤出机厂 大连塑料机械厂 塑料混合机 双螺杆挤出机 塑料挤出硬管辅机 SJG-F115 3 12 36 2000 四、施工设计 1、施工图设计所处位置与作用 施工图设计主要功能是为建设项目进行

17

施工和安装服务,应在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它是设备布置、管道设计的依据,是指导施工和安装重要技术文件,可将所选用的设备、管路、阀门、仪表等在工艺流程图中再作进一步说明。因此,设计要求严格,必须详细准确设计。 2、施工图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落实设备 施工图设计前,对所选设备必须逐台落实生产厂家及设备图纸资料(总装配图、外形尺寸、单重、基础底脚图、产品说明书等); (2)联系施工单位,加强双方合作 3、施工图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主要内容有:绘制工艺流程图、管路、阀门安装图、编制设备一览表、编写项目的施工说明书等。具体形式见下:

(1)设备一览表 表格形式与初步设计时的设备表相同;

(2)工艺流程图 标明设备和管路的控制情况,为管路及设备安装提供参考;

(3)设备平、立面布置图 应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布,设备安装主要依据; (4)管道平、立面剖面布置图 提供管路安装依据; (5)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主要化解施工图设计的意图及提出有关注意事项; 4、施工工艺流程图设计

(1)分工 施工图阶段的工艺流程图上应带有全部控制点,工艺设备及工艺管道部分由工艺专业进行设计,各种仪表部分的设计绘图应由其他专业完成。

(2)施工工艺流程图内容

1) 表示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设备,即所有主机设备、辅机设备等; 2) 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物料运行状况; 3) 表示生产过程中的车间内部的公用管线; 4) 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工艺阀门等;

5) 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仪表控制点、检测点及选用的自控仪表等。 (3)绘制图纸的要求(针对五种情况)

1)生产系列的画法 一般采用简化法绘制,其优点是可以避免重复绘制,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详细设计绘制一个生产流程图,其他流程用细实线框起来,但须标明各生产流程与总管线的相互关系;

②在图纸上详细绘制一个生产流程情况,表示出总管线于每一个流程的关系。用粗实线表明总管线与各流程的关系以及各流程间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建华部分必须完全相同,形式相同,内部情况不尽相同者不能简化。

2)设备的画法及定位(细节部分)

18

①除了简略部分外,全部设备均应标出,外形细实线绘制,并标明设备主要技术特征;

②切忌出现设备重叠现象;

③具体设备不必精确绘制,但设备间相对比例应该协调; ④雷同设备,完整图一个即可,其余均可简化为外形图形。 3)管路、管线画法要求

①分清物料管线、公用工程管县、冷热水管等,物料管线粗实线,其余均为细实线,箭头表示流向;

②表明一切管路走向、分支、汇集点,配管上标注管材、管径及流体介质代号;

③管线上的所有阀门均须用细实线表示并要求逐个标明阀门代号及规格; ④管线复杂时可单独绘制公用工程流程图,而工艺流程图中可不再出现有关公用工程的图线。

值得指出的是:图纸绘制与编号等一律由左向右依次展开,图示部分所附的图例及代号等应在图纸右下方安排。

第三节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一、物料衡算

1、基本概念 指的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物料进行操作前后操作后物料的总量与产物及物料损失状况的计算方法,即进入设备用于生产的物料的总量恒等于产物和物料损失的量。物料衡算直接与生产经济效益挂钩。 2、物料衡算的前提及应用

(1)前提 应在已知产品规格和产量的前提下进行所需原辅材料量、废品量及消耗量的计算。

(2)应用 物料衡算其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 实际动力消耗量;

2) 生产过程中所需热量或冷量;

3) 为设备选型、决定规格、台数、产量等提供依据;

4) 在拟定原料的消耗定额基础上,进一步计算日消耗量、时消耗量,所

需设备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物料衡算必须结合具体车间生产工艺设计进行,是毕设计过程中重要部分。

3、物料衡算的方法 全流程 (1)物料衡算类型

按计算范围划分

单元操作

物料衡算类型

连续操作

19

按操作方式划分

间歇操作

应该首先确定物料衡算类型,一般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为全流程、连续操作。

(2)物料衡算具体步骤

1) 确定物料衡算范围,画出物料衡算示意图,并注上与物料衡算有关的

数据。例如:

合格产品

原料

加工设备 废品

各种助剂

损耗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物料走向仔细分析各工艺环节可能损耗的物料量。 PVC的挤出成型生产过程各工艺环节物料的损耗情况分析如下所示:

P V C 配料 挤出机 合格产品 助 剂 废 品

损失 散落料 机头料 2) 说明计算任务 主要内容有年产量,年工时数等。 3) 选定计算基准 主要有两方法:

①单位时间产品数量或单位时间原料投入量,如 ㎏/h、件/h、t/h(连续操作常用此法做基准);

②加入设备的原料量(间歇操作用该法作基准)。 4) 由已知数据,有公式计算。

?G??G??G123 (3 – 1 )p52

式中:

?G1— 进入设备的物料量总和;

— 离开设备的正品量和次品量总和;

?G

220

?G3— 加工过程中物料损失量总和。

5)收集数据资料 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年生产时间确定 连续生产取300~350天;间歇生产为200~250天。一般情况下,连续的天数较多,300天左右,多于时间可用于全厂检修,车间检修,5%~10%的意外停机;间歇生产需要减去全年的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等,约为全年的110天。当每年有效工作日确定后,就能确定物料恒算的时间基准,算出每小时的生产任务,为选择设备的规格提供依据。 ②有关定额、合格率、废品率、消耗率、回收率等确定 塑料制品合格率 85%~95% 自然损耗率 回收率 (储存、运输、加工前的消耗) (小于原料的10%) 0.1%~0.15% 80%~90% 4、物料衡算实例 例一:已知年产量为1000吨,确定产品合格率为90%,自然消耗率为0.1%,求年消耗原料量。 (1)有关计算:

年需要物料量m1 = 合格产品量/合格率 = 1000/90% = 1111吨; 年进车间料量m2 = Gm1 ×(1 + 0.1%)= 1112吨;

自然损耗量 m3 = m1 ×自然损耗率 = 1111×0.1% = 1.111吨; 废品量 m4 = 1111 – 1000 = 111吨;

每小时车间处理料量 = 年进车间料量/年生产时间 = 1112/250×24 =0.185t/h = 185㎏/h;

若考虑回收,则:总物料量= 新料量 + 回收料量。 回收量m5 = 废品量×回收率 = 111×90% = 99.9t;

新料量 = 总物料量-回收料量 = m2-m5 = 1112-99.9 = 1012.1t。 (2)列表反映 1)无回收情况列表 合格率 废品率 自然损耗 进车间料量 进机料量 2)有回收情况列表 合格率 废品率 自然损耗

90% 10% 0.1% 1112t 1111t 90% 10% 0.1% 21

合格产品 废品 自然损耗量 小时车间处理量 合格产品 废品 自然损耗量 1000t 111t 1.11t 185㎏ 1000t 111t 1.11t 进车间料量 进机料量 回收率 1112t 1111t 90% 小时车间处理量 进车间新料量 回收量 185㎏ 1012.1t 9.99t 对于复杂的生产工艺,应考虑更多因素,其中着重于配方设计物料状况和自然损耗率。

例二:拟定方案是:年产量PVC电线套管1200t,产品合格率99.9%,废品率0.1%,自然损耗率0.15%,年生产时间300d。

需要考虑计算的内容有:

(1)进机料量:1200÷99.9%=1201.201(t)

(2)全年所需物料总量:1201.201×(1+0.15)=1203.01(t) (3)自然损耗量:1203.01-1201.201=1.8(t) (4)废品量:1201.201-1200=1.201(t)

(5)每小时处理量:1201.201÷(300×24)=0.1668(t/h)=166.8(㎏/h) 列表: 合格率 废品率 自然损耗 全年所需料量 进机料量 99.9% 0.1% 0.15% 1203.01t 1201.20t 合格产品 废品量 损耗量 每小时处理量 1200t 1.201t 1.8t 166.8㎏ 注:全年所需物料量=进车间物料量

配方中各组分的投料量、损耗量、总料量及每小时处理物料量列表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质量 配方组分 份数 分数 (%) PVC DOP 氯化石蜡 三盐浆 二盐浆 Ba-st Pb-st CaCO3 100 40 0.5 2 4 1 0.5 10 62.4 25 0.3125 1.25 2.5 0.626 0.315 6.25 进机 料量 (t/a) 749.8 300.3 3.75 15.015 30.03 7.5 3.8 75.1 损耗量 (t/a) 1.1278 0.451 5.64×10-3 2.3×10-2 4.5×10-2 1.13×10-2 5.64×10-2 1.13×10-2 总料量 (t/a) 751.87 300.75 3.76 15.04 30.08 7.53 3.76 75.19 时处理 物料量 (㎏/h) 104.27 41.71 0.52 2.09 4.17 1.04 0.52 10,43 22

9 10 11 酞箐绿浆 中络黄浆 总计 2 0.2 160.2 1.25 0.00125 100 15.015 0.015015 1201.201 2.3×10-2 2.26×10-5 1.8 15.04 0.15 1203.01 2.09 0.002085 166.8 表中数据计算说明:

(1)各组分进机料量=总进机料量×质量分数; (2)各组分损耗量=总损耗量×质量分数; (3)各组分总料量=进机料量+损耗量;

(4)各组分每小时处理物料量=各组分进机料量÷年生产时间(7200h)。

二、热量衡算

主要针对成型加工过程中加热和冷却传热问题,在工艺设计中至关重要。 1、热量衡算的意义

确定成型加工必需的热量机电加热或冷却功率;计算电功耗依据;设备选型依据(包括换热设备)。 2、热量衡算具体方法

(1)确定热量衡算的类型

单元设备:当各个单元设备之间没有热量交换时,只对个别设备计算 热量衡算的类型

整个过程:各个工序或单元操作均有热量交换,则作

全过程衡算

(2)基本原则

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量衡算理论依据。当不考虑机器散热,磨擦剪切生热问题时,加热器放出热量应该等于物料所吸收的热量。即满足热平衡方程式:

Q0?Q1 (3-2 )

2)塑料制品成型加工过程只对单元设备进行热量衡算。 (3)热平衡方程的使用注意事项

1) 正确建立热量平衡关系(针对各个工艺环节);

2) 务必弄清生产过程中各种热量形式(包括放热、吸热等)。确保物性数

据收集全面、数据可靠,进而确保计算准确;

3) 合理划定计算范围 一般和设备的进口和出口相一致;

4) 合理确定计算基准 计算基准包含两层含义:数量基准和基准态。 ①数量基准指的是案处理每公斤物料计算;

②基准态指的是热量计算时温度以25℃作为基准点。 (4)电加热形式及有关计算法

23

1) 电加热方法 主要两种方法:电阻加热和电感加热。其优点是:装置简

单、洁净、无污染、温度调节简便,易于自动化控制。

2) 计算方法 主要有温差法、焓差法和潜热法。常用温差法和焓差法。 (5)主要计算法介绍 1)焓差法计算公式

qh?qm,h(h1?h2)qc?qm,c(h'2?h'1)式中:

(3-3)

qm,h,qm,c—热流体和冷流体质量流量,㎏/s; h1,h2—热流体最初和最终焓值,J/㎏; h1',h'2—冷流体最初和最终焓值,J/㎏;

2)温差法计算公式

qh?qm,h?ch(T1?T2)qc?qm,c?cc(T'2?T'1)式中:

(3-4)

qm,h,qm,c— 热流体和冷流体质量流量,㎏/s; T1,T2 — 热流体最初和最终温度,K; T2',T'1 — 冷流体最初和最终温度,K;

。 ch,cc — 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比热容,J/(㎏·K)

3) 两种计算法的区别

①焓差法利用状态函数性质,只考虑不同状态焓值,不必考虑具体过程,不必考虑物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相变热。

②温差法的计算则与具体过程有关,只适用于无相变过程。 3、热量衡算实例

(1)例一:已知挤出机生产PS板材时,机筒内熔体压力为10.3MPa,原料初始温度为21℃,加热至203℃,试计算:挤出机所需加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物料所需热量。 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计算方法 若采用温差法,应该知道PS原料在10.3 MPa下,温度由21℃升至203℃时的平均比热容。如果采用焓差法,至于所处状态有关,

24

可以简化不必分段计算。下面则采用焓差法计算。

2)查表,获取有关PS在相应条件下的焓值。结果如下:

p1?1atm?0.1MPat1?21℃h1?24801.69J/kgp2?10.3MPat2?203℃h2?475999.10J/kg?h?h2?h1?475999.10?24801.69?451197.41j/kg3)物料所需热量

q??h?qm,PS?451197.41?0.028?12633.53J/s?12.6kW

式中: qm,PS — 为单机每小时处理物料,此处暂设定为100㎏/h = 0.028㎏/s。

4)说明 物料所需热量值的是为挤出机提供的理论热量。由于存在热损耗,实际选择加热功率应该大于理论值。

(2)实例二 计算平挤上吹法生产PE薄膜的冷却过程中所需风量和选择风机。 具体步骤:

1)计算公式和对象的确定

① Q膜,放?Q风,吸,由该式求风量,即求体积流量qv,a;

② 温差法计算风量,焓差法计算薄膜。

2)条件设定 t1 = 25℃ t1,PE = 120℃

PE: 压缩空气 t1 = 27℃

t2,PE = 40℃(粘连温度)

cp = 1010J/㎏·K

qm,PE?150kg/h?0.04kg/s

3)所用公式及查表

根据热量平衡关系,可知:Q放?Q吸,即有:

25

qm,PE(h1?h2)?qm.a?cp?(t2?t1)

Q放?qm,PE(h1?h2)?0.04(460938.46?96719.7)?14568.75J/s?15kW

根据式Q放?qm.a?cp?(t2?t1)可求压缩空气单位时间进量,qm,a

qm,a?

Q放cp??t?Q放cp?(?t?T0)

qm,a?Q放cp?(?t?T0)?14568.75?0.05kg/s

1010?(2?273)4)压缩空气体积流量的计算

标准状态下:p1?0.1MPa,T1?273K,空气:

1mol?22.4l,1mol?29g,

密度:

?0?m/V1?29/22.4?1.29g/L

最后根据以上计算所的数据选择合适的风机(风机产品样本)

第四节 设备选型及计算

一、定型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定型设备指的是具有同一系列标准,专业厂家能够提供的进入市场的商品。怎样合理选择定型设备是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工艺流程设计的关键。 1、设备选择原则

(1)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总原则)

1) 所选设备要与设计的生产规模相适应,在条件允许下,能够获得最大

的台时产量;

2) 设备适应产品的品种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3) 具备连续化、大型化操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4) 低能源消耗,绿色环保;

5) 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维护。

26

(2)设备的可靠性 特别需要确保主要设备,应坚持生产实践考验原则。 (3)设备选用立足国内 理由是国内设备配套已成规模,配件易于选配,经济实惠。 2、设备的选择

(1)设备选择目的

1) 按照产品规格完成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质量; 2) 依照工艺流程购置; 3) 成本核算

4) 有成套购置套件,无成套购置主机;

5) 能够根据加工设计要求,即根据料性、成型方法,产品要求针对性选

择(p62)

有关塑料加工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可参阅表3-2,表3-3p63,64,65。 (2)设备选择步骤

1) 明确生产方法,选定生产工艺流程;

2) 根据生产方法确定加工设备类别(挤出机、吹塑机、压延机和注射机

等);

3) 根据产品规格初步设备规格;

4) 根据物料衡算数据中小时车间处理量,选择车间生产所需设备台数; 5) 以热量衡算计算所的数据校核设备加热功率,至少相等。 3、设备计算

设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设备规格型号、确定实际生产台数,并为购置设备及车间生产布置提供依据。 (1)计算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1) 年产时间; 2) 开机率;

3) 设备最佳生产能力。

(2)计算步骤(一般三步完成) 1) 收集有关基础数据;

2) 根据单机计算理论生产能力; 3) 根据开机率计算实际的生产能力。

(3)实例 设计一个双螺杆挤出硬聚氯乙烯管材生产车间。设计任务是:年产2000t,年生产时间为300d,拟定产品合格率98%,试选定设备的型号和台数。

1)计算年处理物料总量及每小时车间处理物料量

年处理物料总量: 2500÷98% = 2551t

每小时车间处理物料量:2551÷(300×24)= 0.35431 t/h = 354.21㎏/h

27

2)根据生产规模查阅选定设备,初选SJS—65×22型双螺杆挤出机。 3)确定最佳生产能力 根据选定设备可知,其生产能力为40~140㎏/h,再根据最佳生产能力计算公式求得:

2?2???Q?Qmin???Qmax?Qmin???40???140?40???106.67kg/h

3?3???式中Qmin— 最小生产能力;Qmax— 最大生产能力。

4)初定台数

计算公式为:机台数 = 车间每小时处理物料量÷单机最佳挤出量 = 354.31÷106.67 = 3.32台 5)实际所需机台数

确定是应该考虑的因素有:车间开机率(内含设备维修情况、开停车及临时性停车),一般选择范围在80%~90%。尔后计算实际机台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机台数 = 初定台数÷开机率 = 3.32÷90% = 3.69台

6)择优分析(依据台时产量)

① 择3方案:台时产量 = 每小时车间处理物料量÷(台数×开机率) = 354.31÷(3×0.9)= 131.23㎏/h ②择4方案:98.42㎏/h。

③结论:择3方案费用少,台时产量高,设备利用率高。 7)最终核算确定

核算公式如下:机台数×台时产量×年生产时间; 比较对象:年处理物料总量

即有:3×131.23×7200 = 2834568㎏ = 2834.57t > 2551t 所以选择三台较为合理。

8)加热功率核算 技术规格中提供的加热总功率与热量衡算中物料所需的加热功率比较,应该大于或等于较宜。

9)辅机选择 定性或非定性设备均可,但必须满足工艺要求,且辅机加工能力应该大于或等于主机实际生产能力。

二、非定型设备的工艺设计

非定型设备是指主辅机设备无系统标准,无厂家组织生产,需要结合工艺要求,自行设计的设备或在现有手册上无从查阅到的设备。常见的有:各种成型模具、某些冷却装置、加料装置、切割装置等。下面简述非定型设备工艺设计目的、工艺设计原则、工艺设计程序,并结合实例讨论。 1、工艺设计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为了满足非定型设备加工、施工需要,确定设备工艺结

28

构、结构参数和工艺条件,绘制设备结构图纸。与定型设备具有同等重要性。

2、工艺设计原则

(1)应根据原料特性、加工工艺要求、产品性能指标; (2)应与其他设备相兼容; (3)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4)易于加工,材料易得、价格合理。 3、工艺设计程序

(1)根据工艺要求及设备用途确定基本结构;

(2)根据原料加工特点、产品规格计算确定设备结构尺寸,提供完整加工数据;

(3)提供设备施工技术条件和要求;

(4)提供设备加工对象、操作条件(温度、压力等)、加工能力等有关技术参数;

(5)提出设备结构、材质、关键尺寸、安装尺寸等工艺及施工要求; (6)其他工艺要求,如隔热、耐压及耐腐蚀等。

4、实例(p68)设计内容是生产折径800㎜,厚度0.08㎜的聚乙烯包装薄膜,挤出吹塑成型,选定螺旋芯棒式吹膜机头,拟定吹胀比为2.5,牵伸比4.5,计算口模尺寸。

主要计算过程可先理论后实际调整计算两步。 理论计算方程:

膜泡直径 = 周长/π = 800×2/π = 509.55㎜ 吹 胀 比 = 膜泡直径/口模直径

口模直径 = 膜泡直径/吹胀比 = 509.55/2.5 = 203.82㎜ 薄膜厚度 = 口膜间隙/(吹胀比×牵伸比) 口模间隙 = 0.08×20.5×4.5 = 0.9㎜

调整加工参数:口模直径200㎜,口模间隙1.0㎜。 实际吹胀比 = (800×2/π)/200 = 2.55 实际牵伸比 = 1.0/(0.08×2.55)= 4.9

第五节 车间布置设计

主要任务:以图纸形式呈现车间内部设备的排列、生产厂房、生产辅助设施等。但是应该做到布置经济、合理、实用;生产流程顺畅、工艺设备安装紧凑、便于维修维护及操作,同时还应该具有潜在发展空间,能满足其它专业与其衔接。

一、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一般原则是:实用、经济、美观和安全。

29

1、实用 指的是符合生产工艺流程,满足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操作方便,便于管理、设备安装和维修维护;

2、经济 在满足生产要求和方便生活的同时,降低建厂投资及投产后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3、美观 有条件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整体协调,绿色环保。

4、安全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各项措施(防火、防毒、防雷电)等到位。

二、车间布置设计内容

1、整体布置 2、设备布置

3、生产辅助设施的布置 可分生产辅助与生活辅助两块:

(1)生产辅助用房:机修室、车间检验室、配电室等,原则应该设在车间内,对于易燃易爆或具有毒性的防护要的应该单独就近设置。

(2)生活用房: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一般对建筑结构要求不高,较为简便,一般采用单独式或插入式,小型车间一般不必考虑。

三、车间布置设计的技术考虑

1、布置基本条件 (1)车间外部环境

1)车间位置 确认所设计车间在厂区总平面图中的位置和周围设施情况;与本车间有关的车间、工段、部门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 2)交通运输 原辅材料和产品输送路线就近、输送便利。

3)地理环境 地形开阔,便于厂房车间平面立体布置,同时考虑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地耐力等)。 (2)车间内部情况

1) 熟悉工艺生产的主流程及辅流程

2) 了解设备 掌握设备基础资料有关信息(种类、台数、重量、安装技术

要求、检修操作等情况)。

3) 物料流向及数量 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各工艺环节原辅料、半成品、成

品、回收料及废料的数量、特性、存放要求及运输,以及上下工序衔接的半成品的储备状况。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留有适当面积或空间。 4) 能量消耗 主要了解各个工序所需水、电、汽量。值得注意的是公用部

门应该尽可能靠近提供负荷中心。

5) 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采光、室温、换气、更衣、卫生、防毒、防火措

施等。

2、车间整体布置和轮廓设计

先由各专业提出生产特点及对厂房、周边环境要求,通过建筑部门汇总意见和要求提出初步方案。各方共识后再由建筑部门绘制建筑图纸。这一环节是初步设计中重要环节。以下简要介绍工艺设计人员所要解决和面

30

对的技术问题。

(1)车间整体布置类型

1)综合集中车间 指把一种或多种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生产工艺的规范和要求整合在一个大车间内。其主要优点有:工艺流程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输线短、设备利用率高、节能省时和便于技术生产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有:自然采光、车间扩建以及各工段彼此干扰、相互影响,特别是噪音、粉尘和气味等环境问题有待改善。 2)工段分散车间 指按产品生产工艺要求或工艺的流向布置在不同的彼此相关的厂房内。值得指出的是:究竟采用集中车间还是分散车间的设计,应该根据生产特点、规模、资金投入和当地地理条件以及发展规划等最终确定。此外,结合工艺流程的需要,在布局上还可以考虑单层或多层厂房和室外场地利用等设计方案。 (2)车间平面轮廓设计

主要考虑生产工艺条件与建筑物之间的相容性(可能性、合理性等)以及非工艺生产、生产组织等情况。同时还应该考虑生产车间平面设计力求简单、特别是工艺设备布置灵活、可变,顺应发展需要。 厂房轮廓设计常见类型 在平面上主要有长方型、L型和T型数种。长方型最为常见。其优点是:便于总平面布置,节约用地,便于设备管理,缩短管道安装,易于设置交通运输科出入口,采光充分,通风流畅。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具体细节有:

1)车间柱网的设计 通常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必须满足设备的安装、运转和检修的需要;

②在同一车间内,生产设备对柱网要求不尽相同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当要求相差较小时,应尽量采用统一的柱网,可以简化设计工作量;相差很大时,不必强求统一柱网,但求投资小、经济效益好的做法。

③在满足生产和检修的前提下,应该优选符合建筑模数的柱网。常见的车间厂房跨度有:6m、9m、12m、15m、18m、24m和30m几种。一般多层厂房跨度选在12~15m之间;单层不得超过30m。当设备布置满足工艺条件时,应该尽量减少车间内立柱,采用规范建筑模数,实行设计标准化、构件定型化和施工机械化。 2)车间内各部门的布局设计 塑料车间往往有生产、辅助生产等部门组成。厂房平面布置时,必须合理确定各部门相应位置,以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 ①工艺生产部门:指原料配料、挤出、注射、压延、吹塑、发泡成型及加工工艺生产部门。其他各部门都必须围绕工艺生产的需要设置。具体布置时,要以工艺流程为依据绘制工艺设备排列草图,提出生产各工段的具体的面积、位置、朝向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31

②工艺生产检验部门:指车间内的化验室、检验室。主要任务是对部分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进行物检和化验,其位置应该靠近个取样点。 ③机修室:设置机修室主要用于车间内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位置应处于车间检修量最大的工序。一般沿车间外墙布置,并有检修通道。

④仪表控制室:原则上车间内外均可布置。一般塑料厂可以直接布置在设备或生产线附近。

⑤中间缓冲贮存部门:指的是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中间库。设计时该部门位置要靠近服务对象,同时还要根据工艺设计的日产量、半成品的日用量、设备开动的班次、工艺加工对半成品的需用和停放时间、各种半成品、成品的存放时间、存放量、堆放高度、单位面积存放量以及质地、体积特征和运输等情况进行布局。

⑥水、电、气等公用工程的位置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单位:

水泵房 尽量接近车间用水负荷中心和厂区进水管方位,缩短管线路径。 变电、配电室 设计时应该考虑车间用电负荷中心、电源进线方位等情况。变电站还必须沿车间外墙布置。 供气 指蒸汽、压缩空气等气源。应根据服务对象及工艺需用量等进行布局设计。

(3)车间立面轮廓设计布置

立面布置即为空间布置。应该力求简单、充分利用建筑物有效空间。厂房的每层高度主要取决于设备本身占据的高度以及设备安装、起吊、检修、拆卸、操作平台、操作设备、设备顶部预留空间、通气通风等管道等空间高度。同时兼顾采光等的需要。一般根据建筑模数,选取4~6m,最低不得低于3.2m。

3、设备布置和排列

设备的排列与布置设计应该在车间整体布局和轮廓设计,即在确定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全部设备在平面上和立面上的具体位置后进行。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技术细节: (1)生产工艺要求 1)保证工艺流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一般计量设备布置在高层;主要生产设备在中层;出料端的贮槽、重型设备在底层。 2)对于单机台或机组,都要充分考虑所涉及到的每一台主辅设备所占面积、操作面积、设备检修拆卸面积和设备与设备及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等所需的物理空间。

3)几套相同的设备或同类型设备,尽可能排布在一起,以便集中管理、统一操作、节省工时。同时有利于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之间的互换和替代,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潜力。 4)所涉及到的设备间的管线尽可能缩短、管线与物料的输送尽量避免交错。

32

管道应该沿墙敷设。

5)设备排列应该有序整齐,尽量避免过分拥挤和过分松懈,设备间的距离既要考虑操作者的方便又要交通便利。原料、成品及排出物要有适当的空间和运输通道。对于那些注射机、挤出机等运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请参考表3 – 6。

表3 – 6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 项 目 (1)往复运动的机械,其运动部分离墙距离 (2)回转机械与墙之间的距离 (3)回转机械互相间的距离 (4)泵列与泵列之间的距离 (5)泵的间距 (6)贮槽与贮槽间距 (7)计量槽与计量槽之间距离 (8)被吊车吊动的物品与设备最高点的间隙 (9)反应设备顶盖上传动装置与天花板的距离(拆卸搅拌轴距离更大些) (10)走廊及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高度 (11)不常通行的地方,净高度 (12)操作台楼梯坡度 安全距离 ≥1.5m ≥0.8~1.0m ≥0.8~1.2m ≥1.5m ≥1.0m ≥0.4~0.6m ≥0.4~0.6m ≥0.4m ≥0.8m ≥2.0m ≥1.9m ≤45° 6)多生产系列的设计 规模较大的塑料车间,一般都要分几个生产系列。设备布置时应该按系列布置设计,做到系列特点分明、连贯,防止和系列间相互干扰和产生误操作。同时便于个系列间的开车、停车、维护和检修等。

(2)设备安装、检修

在进行设备安装、检修和物料输送时,务必留下必要的设备安装、检修和拆卸通道以及平面和空间的面积。对于设备进出频繁的车间或厂房,所设大门的规格应比设备高0.6~1m,比设备宽0.2~0.5m;若属于一次性搬运,可考虑在安装位置的外墙预留墙洞,待设备安装后再砌封。

对于运送物料的起吊装置、起重设备,其起吊高度必须大于运输线上最高

33

设备的高度。对于临时使用情况,也要考虑物料的起吊和起重运输设备的本身高度。

(3)安全技术要求 1)采光条件

建筑设计人员和工艺设计人员都必须考虑设备所在车间的采光条件。设备布置要尽量避免防止阻碍门窗的开启、通风和采光等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做到设备操作和检修等人员处于背光下工作。 2)设备稳定性

对于高大设备,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其稳定性。尤其是在高操作面上应该架设防护措施,以免在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和维修时发生意外事故。 3)除尘

对于容易产生较多粉尘的设备、应该根据工艺要求,单独布置在高一层或单独车间,防止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和操作。同时增设除尘和通风设备,使粉尘降低到最小极限。 4) 防毒

对于超标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严格做到: ①生产中用无毒无害物代替有毒有害物,或尽量减少有害有毒物的使用量; ②采用安全生产工艺路线,制定安全生产工艺条件,从根本上消除有毒有害的危害;

③采用密闭、隔离操作工艺,减少有毒有害物的散发面积; ④通风除尘、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有毒物的含量;

⑤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减少具体操作人员与有害有毒物的接触;

⑥采取身体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人体各部位与有害有毒物直接接触。 5)电器安全

应该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教育、保险装置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并且应该严格制定有关安全规程、制度和标准加以推广和执行。 6)防火防爆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和设备,必须与加热设备和明火保持一段距离,同时必须设置防止静电及有可能着火的措施,必要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排风。车间不支时还必须留有运输和紧急疏散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消防设施等。

四、初步设计阶段布置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主要是车间设备平面、剖面布置图。即对所选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计算结果在平面和剖面图中的反映。 1、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及画法要求

34

(1)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 1)图示部分:

①在一定范围内的(车间、工段或楼层)中有固定位置的全设备即所有系列的主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备用生产设备以及起吊的吊轨上的行车、电葫芦等,都要在图上全部表示出来,可移动的运输车辆不必画出。 ②要表示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附房(如生产附房),以及全部墙、柱、门窗、楼梯、通道和操作台等。

③要如实标出所涉及到的全部设备、全部附房、以及墙、柱、门窗等在平面和空间的位置,设备间距、附房大小、楼层标高等内容。 2)设备表部分:

附在设备布置图中的设备表,是以表格说明本布置图中所有设备的情况。表格内的项目与工艺流程图相同。

(2)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画法要求

1)设备布置图在方位上要与建筑专业一致,还要与流程图方向一致,即从左向右展开绘制。

2)全部梁、柱、门窗、墙、操作台等建筑线均以细实线表示,并根据实际尺寸按比例绘制。常用比例有:1:100、1:200,有时也采用1:300,1:400。 3)全部设备必须根据实际尺寸按比例绘制。一般采用粗实线或中粗实线绘制设备轮廓及其搅拌、夹套等。

4)编排柱网编号,填写柱网尺寸,标注每层平面的柱高。

5)设备需标定尺寸。平面图一般以设备中心线作基准,为转动轴的设备也常以主传动轴作为定位基准,注意不可作封闭的尺寸线,立面图上也要标注柱高、定位尺寸。

6)标注设备位号时,可标在设备的轮廓线内,也可以用引线引出标在设备外。对于相同的设备再不造成误解的情况下,可以注明其中的一台位号,或者详细绘制一两台设备,其余均可简化。

图3- 4 设备位号标注示意图

7)多生产系列时,要标清生产线的系列号,编写方法一般由下向上或由左

35

向右。

2、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举例

PVC硬管的生产车间立面图,见图3-5;PVC硬管的生产车间平面图见图3-6。

图3-5 PVC硬管生产车间布置立面图

图3-6 PVC硬管生产车间布置平面图

101—计长机 102—电动切割机 103 —顺带式牵引机 104—冷却水槽 105—机头 106—双螺杆挤出机 107—料斗 108—真空料斗 109—输料管 110—真空输料器 111—真空料斗 112—贮料仓 113—控制柜 114—混料仓 115—冷拌料机 116—真空料斗 117—加料斗 118—树脂料仓 119—高速混合机 120—配方加料斗

五、施工图阶段设备布置设计

该阶段是以初步设计阶段布置图为依据的,但在内容和深度上又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全部设备及附房在车间内的定位更加明确,标注更加完善,且必须满足设备安装全部条件。施 工设计内容和图纸的详细做法

36

如下:

1、施工图阶段设备布置设计的内容

设备布置图主要有设备排列图示及设备表两部分组成,同时在图纸上还有方位标志。 (1)图示部分

1)要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有固定位置的全部设备;

2)要表示出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厂房的墙、柱、门、窗、楼梯、通道以及工艺生产所需的全部沟道(包括明沟、暗沟)、地坑等; 3)表示出全部设备基础或支撑结构高度; 4)表示出全部吊轨安装孔;

5)标注设备位号及设备在平面、立面的尺寸线。 (2)设备表(与初步设计相同) (3)方向标志,一般只标出北方。 2、施工图阶段设备布置图的画法要求

(1)设计阶段的设备布置图 除有车间总平面图、立面图之外,还要绘制放大比例的若干分间布置图,便于施工和安装的需要。

(2)绘图时常用的比例 车间布置总图采用的比例与初步设计相同。分间设备布置图常采用的比例是1:50,1:100,必要时也可以采用1:20,1:25的比例。同一车间的各分间布置图最好采用统一比例。 (3)梁、柱、门、窗等建筑物画法要求

1)全部建筑以细实线表示,暗沟则以细虚线表示; 2)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门,门的开向应该在图上表示,其它的均以门洞表示; 3)标注柱网编号及尺寸,标清每层平面的层高。尺寸线及引出线应用细实线表示;

(4)按选定的比例用粗实线或中实线绘制设备的外形及其主要技术特征(马达型式、搅拌、输送、夹套、管泵等),并绘出主要管线接口方位。设备位号标注与初步设计相同。 (5)尺寸标注要求

1)设备以中心线或设备外廓线为基准线,建筑物、构筑物以轴线为基准,标高亦是内地坪为基准线; 2)平面标注的必要尺寸必须在平面图中表示,上下高度则在立面图中表示; 3)当一个设备已标注其余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定位尺寸后,与之相邻的设备即可以标注的设备为基准进行标注尺寸;

4)当某一设备穿过多层楼板时,各层都应以同一建筑轴线为基准线。 (6)在适当位置标出方向标志,用箭头标出北方。

第六节 工程经济概算

37

一、编制概算的意义和原则

1、编制概算的意义 评判设计的好坏,除了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指标,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合理性。概算就是编制设计项目全部建设中所需的费用。其意义在于,可以为有关部门或上级提供基本建设投资额、基本建设计划、控制基本建设拨款和具体工程及施工预算等提供依据。 2、编制原则

编制的根据是相关的初步设计文件、设备清单、文字说明和有关工艺图纸与施工图纸。其编制的原则有:

(1)必须依据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充分调研。

(2)必须实行相关人员(设计人员、概算人员、主管领导等)以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间的协调与配合,认真编好概算,准确反映设计内容、合理使用和控制建设投资,满足基建拨款要求,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如果一个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主管部门应该指定其中一个设计单位负责汇编总概况。主编单位应该主动做好协调各单位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3)概算一旦批准,即为国家控制基建项目投资、编制基建计划和考核建设成本、控制施工预算的依据,也是衡量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尺度。因此,批准后的总概算不得任意突破,如有例外,必须按有关文件审批。

(4)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概算(通常是初步设计阶段编制估算,施工图阶段编制编制概算),施工阶段编制预算,建成后进行决算。 (5)逐步做到设计人员编制单位工程概算,概算专业人员负责提供编制概算的基本资料,汇编综合概算和总概算,做好投资分析。 二、概算文件的组成和内容

概算文件主要由编制说明、总概算、综合概算、单位工程概算、其他工程费用概算组成,每部分内容分述如下:

1、编制说明 用以简要说明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概算编制范围、选用定额、指标、价目表、费用依据、设备价格依据、非标准设备估价办法、投资分析、存在问题及其他必要说明。

2、总概算 项目的总概算由各综合概算、其他工程和费用概算组成,应包括基建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的全部建设费用。若一个项目由几个设计单位承担,主体单位应根据和有关承包单位提供的资料,汇编总概算。 3、综合概算 综合概算主要由单位工程概算组成,应包括单项工程的全部费用。具体概算方法是:对于主要车间可按车间编制综合概算;对于次要工程,可按规模大小、项目繁简等单独编制综合概算或不编综合概算,直接按单位工程项目编制总概算。 4、单位工程概算

单位工程概算是概算的基础,可分成三类:

38

(1)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概算 主要计算项目有:一般土建及构物工程、生活给排水、通风工程、照明工程及厂区布置的大型土方等。 (2)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 包括一切需要安装与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置费、各种需要安装的工艺设备、动力、起重、运输、自控电气设备和导线安装、工业管道工程等等。

(3)器具、工具及生产用具购置概算 包括车间、试验室、医疗室等应配备的各种工具、器具、仪器(50元以下)、生产用具等购置费。 5、其他工程和费用概算

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工人培训费、基本建设试车费、大型临时设施费、施工机构迁移费、不可预见工程和费用等。 三、概算的编制和修正 1、概算的编制

工艺概算是确定某一工程项目(车间)的工艺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的文件,内容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安装费、机器备件费、生产用工具费、车间内运输机械费、试验仪器费工艺管道费等。 各种费用的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1)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是指一切需要安装与不需要安装的工艺设备的购置费用。计算时必须按设备清单逐项进行,以免遗漏。 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费 1)设备原价

①定型设备 定型设备按国家(或部、省、市、自治区)规定的现行产品出厂价计算;

②非定型设备或未定型新产品 这部分价格最难以定价,一般可按当地有关主管部门或定价或根据同类型设备进行估价; ③进口设备 一般按外贸部门核定的价格进行估算。 2)设备运杂费 设备运杂费是指设备由制造厂运至施工工地仓库所需要的费用,称为运杂费。一般按国家规定的运杂费率计算。 运杂费=设备原价×运杂费率

运杂费率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确定(参阅表3-9)。

3)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为设备设备原价与运杂费之和。具体计算公式为:所有设备原价费用之和×(1+运杂费率),每一设备不需要分别计算。 (2)设备安装费 设备安装费应包括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装置工程,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太、梯子等装设工程,以及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安装设备的内容填充、内衬绝缘、保温和油漆等项费用。 在初步设计(扩初设计)阶段,安装费可参考有关专业定额或类似指标,然后进行套算,具体计算如下: 1)根据占设备原价的百分率计算:此项数据可根据有同类塑料制品厂类比

39

得到;

2)通用设备及非标准设备:此类设备也可根据设备安装概算定额计算。 (3)填写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按设备表次序填写概算表见表3-11,其中有些项目可不填,如定型设备可不填重量,非标准设备应填重量等,然后将各设备原价累计,得出总设备原价,再加运杂费,得出工艺设备总的购置费用,最后再考虑安装工程费,得出工艺设备总费用,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见表3-12。 2、机器备件费用

这是指备用易损部件的费用,一般按设备原价的百分比进行计算(指标可与同类厂类比)。

计算汇总后再加运杂费,填写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并注明机器备件费用。

3、生产工具费用

主要指车间、实验室、维修、保养的特种工器具等。一般按占设备原价的0.5%~1%计算。

4、车间内运输设备费用

主要指车间内的各种机运车辆或运输设备的费用。若有条件提出车辆种类和数量时,可逐台计算后汇总,再加运杂费,并需填写设备及工程安装概算表;如不具备条件,可找相似工厂类比。 5、试验仪器费用

按仪器清单逐项查阅仪器价格,汇总后再加运杂费,即得出试验仪器费用,这部分内容亦要逐项填写在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内。 6、工艺管道费用

塑料制品车间的工艺管道费用一般按实际需要计算,或者参考同类型车间管道套用相应指标。 7、综合概算表

在上述各项计算完成之后,还要将各项数值最后填写在综合概算表中,这样工艺部分的概算编制内容即告结束。在编制概算时,所查的各单项价格及指标等数据资料,应可能查阅近期版本资料,以提高可靠性,综合概算表见表3-13。 二、概算修正

1、概算修正的意义

概算在扩初(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时由于没有详细的施工图纸,车间费用不能准确反映,所以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车间投资的概算进行修正。 概算修正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内容之一,且以施工设计为依据编制。 2、概算修正允许筐算得项目

本阶段有些项目同概算一样,仍可套用经验数据,主要有下列两项:

40

(1)机器备件费用; (2)生产工具费用。

3、需要逐项详细计算的项目 (1)设备极其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与概算相同,但必须根据施工设计的最后设备表逐项计算。 (2)车间内运输费用不再按设备原价的百分比估算,而必须根据已定车辆的种类和数量逐项计算原价,再计入运杂费,最后填写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见表3-12。

(3)试验仪器费用应根据最后清单,逐项计算原价,并计入运杂费。同时应填写设备和安装工程概算表。 (4)工艺管道费用是概算休整中最大的部分,应该以施工设计管道综合材料表为依据,逐项进行计算。

此项目主要包括管道主材料费用及安装费,管道附件、阀门、管道保温材料费及安装费等。计算时应以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并查阅相应手册。计算结果汇总得出管道总费用,分别填写在工程概算表中(见表3-13)。 4、综合概算表

在上述各项计算后,再汇总填写综合概算表(填法同前),工艺专业概算修正及告完成。为了便于对全车间概算的了解,汇编列入总概算表中,如表3-14。

表3-11 工程概算表 项目 1 工程或费单用名 位 称 2 3 数单价(元)/其中工资量 (元) 4 5 总价(元)/其中工资(元) 6 审核 编制 年 月 日

41

表3-12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序号 价目表名称及项目编号 2 设备及安装工程名称 3 单位 数量 质量/t 单机总质质量 量 材质 概算价值/万元 单位价值 设备 安装工程 总计 其中工资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价值 设备 安装工程 总计 13 其中工资 14 1 42

审核 编制 年 月 日

表3-13 综合概算表 顺概算表工程和概算价值/万元 占总技术经济指标 43

序 编号 费用名称 3 建筑设工程 备 4 5 安装工程 6 工器具生产家具购置 7 其他费用 8 值/% 总值 9 10 单位 11 数量 12 单位价值/元 13 1 2 审核 编制 年 月

44

表3-14 总概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1 2 概算价值/万元 设备购置费 3 安装工程费 4 建筑工程费 5 其他费用 合计 占总概算价值/% 8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 数量 指标/元 6 7 9 10 11 45

审核 校对 制表 年 月 日

46

第七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并加剧的,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深的。人类在被动地适应环境、被动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进程中,逐步完善着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逐步地预见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近期、远期的影响。

二、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极为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更明确地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里明确了大家所公认,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必须保护的环境对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理论界和实践领域,一般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统称为环境法。

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一法规性文件是我国后来于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雏形。文件中规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并就全面规划、工业的合理布局、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土壤和植物的保护、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投资和设备等十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该法对我国沿海水域的污染防治特别是对油船和非油船的压舱水、洗舱水、生活废弃物等废物的排放,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这一时期,我国还制定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标准,使国家的环境管理有了定量指标。这些标准主要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7

《食品卫生标准》等。

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了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以后的环境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开始起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七十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环境法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开始建立。该法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经验,参考了外国环境法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对象、任务、方针、政策,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基本要求和措施,环境管理的机构和职责、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奖励和惩罚等作了全面的原则规定。该法还把环境影响评价、污染者的责任、征收排污费、对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等,作为强制性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重比例失调,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是一个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也是对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补充和具体化。这个决定的主要内容有:防止新污染源的发展;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解决位于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的工厂企业的严重污染问题;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上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重点搞好北京、杭州、苏州、桂林的环境保护;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计划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等。 进入8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立法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到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己通过十几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制定,1989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制定,1988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等。国务院颁布实施了20多件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关于结合

48

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1983年)、《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4年)、《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1984年)、《农药登记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89年)、《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81年)、《水土保持工作条例》(1982年)、《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198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1984年)、《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5年)、《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施办法(试行)》(1985年)、《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等。此外,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如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部门规章。

在其他一些部门法的立法中,也注意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要求,作了相应的有关规定,例如在《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民事责任中作出了关于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作出厂关于违反放射性、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事故,以及破坏森林、水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规定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作出了关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环境保护要求的规定;在《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中关于严重污染环境无法治理或限期治理不见成效,应责令其关闭、停产、合并、转产或迁移的规定,以及企业必须依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安全、文明生产的规定等。

经过近15年的发展,到1993年,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已形成一定规模,对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3年初,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始了其为期五年的任期。在这届人大期间,较以往相比,立法步伐明显加快,并始终把经济立法放在首应。在五年内共制定法律85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2件,总计117件,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为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最多的一届,其中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40多件,内容涉及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对外开放、保护环境与资源等诸多方面,一批建立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预算法、劳动法、对外贸易法、保险法、银行法、票据法等相继出台,并对一批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在这届人大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有效地保障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

49

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方面,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一种新的立法机制的形成并开始运转。传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程序是,首先由国务院某一部门提出法律草案的第一稿,然后提交国务院法制局讨论、协调和进行立法技术处理。由国务院法制局修改后的法律草案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后提交到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成立后,根据宪法和法律授予的权力,可以独立组织起草或组织修改一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在新的立法程序和机制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直接准备法律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讨论通过,而不再仅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草案并经国务院法制局协调。目前,在我国两种立法模式并存的状况已经形成。与传统的立法模式相比,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起草法律草案,简化了法律草案提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之前的程序和环节,提高了立法进度。另外,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不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力,没有自己的部门利益,因此部门色彩较少,较易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家法律成为―部门法律‖。

从1993年到1997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与此同时,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等一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局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了一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部门规章。

在这一阶段,我国环境法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制定其他领域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在这一阶段制定的许多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都包含有较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内容。特别是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节设置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对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为规定了较为具体的刑事处罚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过软的状况。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i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