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
更新时间:2024-06-25 0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会计的产生 结绳纪事
《周礼》最早记载了官方的会计活动与官职。 西周“日记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宋元:四柱记帐法
官方:“元管、新收、已支、见在” 民间:“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2、古代会计
早期的会计是实物会计。
早期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单式记帐法。 在这一阶段,会计还不是独立的学科。
3、近代会计
始于复式记账法的运用
货币计量与复式记账法的充分运用是近代会计的标志,有两个里程碑: 1494年(意)卢卡.巴基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系统阐述了复式记账法;
19世纪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从而产生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使得会计服务对象扩大化,会计内容也有所发展
4、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会计与管理直接结合。
在实践中,一方面形成了以“公认会计原则”为基本约束的财务会计;另一方面剧烈的市场竞争与多变的市场环境迫使管理对会计信息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会计分支
基础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技术 财务会计: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成果 成本会计:进行成本预测、计划、计算、分析 控制和决策
管理会计:结合经营管理,利用会计信息进行 决策、规划
审计:检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 规性、合理性
二、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对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以货币为主要度量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提供财务信息,作出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控制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企业、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过程
1、企业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1)企业的类型
单人业主企业
合伙企 业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2)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企业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其经营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经营环境因素的制约。 1)企业经营外部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法律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2)企业内部环境
人、财、物 (3)企业目标
企业在一定时期希望达到的成果和结果。 利润目标 非利润目标 (4)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财产独立
企业利益独立 企业责任独立
(5)企业行为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做出的决策和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行为受到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表现为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 企业行为受到国家管理企业的方式的影响。 企业行为受到市场的影响。 6)企业的本质与特征
本质: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 基本特征:企业以获取盈利为基本生产目的或出发点。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2、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 (1)资金进入企业
资金投入,以构建财产物资、支付前期费用,进而形成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 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商业及银行信用的运用、单方面价值转移等。 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依次通过供、产、销三个基本过程,从货币资金开始转化为生产储备资金、生产
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再回到货币资金,以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3)资金退出企业 由于偿还各种债务、支付股东红利等原因,企业部分资金不再参加周转而流出企业。 这些原因包括:归还贷款、偿还应付款项、缴税、分派利润和股利、破产清算等。 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以及资金的退出,构成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主要内容。
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过程,也是企业
发生费用、取得收入和获得利润的过程。
二、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1、一般对象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过程。
会计是利用货币度量进行计量,对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
再生产过程不仅表现为物质运动,也表现为价值运动,即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 资金存在多种具体的表现和存在形式,这就形成了会计具体对象。 2、会计具体对象:权益和资产
资金的具体表现和存在形式,在会计上统称为资产。
资金有其取得的来源,在会计上统称为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权益则表明谁对这些经济资源享有要求权。 可见,资产和权益是资金这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没有权益也就没有资产。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量应该等于权益总量。
? 第三节会计的性质、特征和职能
一、会计的性质(经济信息系统) 1、会计的目的
1)受托责任论
会计应能够向资金提供者提供评价管理人员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现在,受托责任的对象已经拓展在管理人员、股东和债权人关系之外,还应该包括国家、银行与金融机构、潜在投资者、供应商等方方面面。 2)决策有用论
即会计应向企业利得者提供有助于他们作出投资、信贷等决策的信息。 2、会计环境与制约条件 企业的经营内外环境。 会计方法本身的约束性。 3、控制
会计要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与前景,必须对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控制。 4、输入-转换-输出
输入,根据核定的原始资料,确认交易与事项
转换,将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经过会计方法、程序的加工,转化为满足特定管理和其他用途的相关信息。 输出,按规定的格式或特定的要求,把已经处理完毕所形成的财务信息传送给特定的使用者。
二、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内容
1、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及其变动交易、事项等信息 2、关于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 3、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
4、关于企业管理集团是否尽责的信息 5、非财务信息和未来的信息
三、会计职能(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
1、反映职能
指会计利用货币计量客观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营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事前反映、事后反映 记录和分析都是反映。 2、监督职能
指会计通过预测、计划、记录、分析、控制、检查对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预算执行过程实行监督,保证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和实现预定的目标。
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 3、参与经营决策职能
指通过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帮助企业决策者筛选最优的方案。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
一、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这一假设为日常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范围;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3)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活动区分开来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保持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直到实现其经营目标。
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将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3、会计分期(会计期间)
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及时结算盈亏,编制报表,向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政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持续经营,分期反映和核算。
通常会计期间为一年,称之为会计年度。在我国为公历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4、货币计量
是指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利用货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的同时,也要求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补充,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 人民币是记账本位币。 5、权责发生制
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凡是当期取得与应得的收入,或者应付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该当作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与之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即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确认和计量的和修正性。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6个)
1)客观性
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具体要求:会计核算真实 工作方法正确 会计信息可靠
2)相关性
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与决策有关,提供决策信息。 相关性原则强调能够反映各方面具有共性需要的信息。 3)可比性(横向可比较)
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要求:企业制度应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
企业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 4)一贯性(纵向可比较)
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有关法规变化,或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时,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5)及时性
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
要求:取得凭据、数据处理、贬职报告、信息提供均及时。 6)明晰性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使用。
要求:记录准确清晰、凭证填制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报表项目完整、勾稽关系清楚、数字准确。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3个) 1)配比原则
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具体包含两层意思:
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
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 2)历史成本原则
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
依据:实际发生、有依据、便于查核 、数据容易取得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及以后多个期间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
1)谨慎原则(审慎原则、保守主义)
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 注意:谨慎原则不能滥用。 2)重要性原则
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营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作为信息系统,在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处理程序与方法,即依顺序进行的会计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试算平衡、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账项调整、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些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称为会计循环。 一、设置账户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账户系统。每一个账户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 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
企业账户是按照国家同意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二、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并且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审核并确认原始凭证 2、确定适用的会计账户
3、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 三、复式记账
要求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可以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
四、登记账簿(过账)
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而又相互联系地在账簿中加以全面反映,以便提供完整而系统的会计信息。 即将分录所记录业务的账户金额登记到账簿中去。
五、试算平衡
是检验各分类账户借方或贷方对应金额(发生额或余额)加总是否相等的验错会计方法。
六、成本计算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分配归集,以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 单位成本。 七、财产清查
由于种种原因,财产物资的账面记录往往与实际结存情况不尽一致,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实物,核对账目,进行财产清查。 八、账项调整
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到账簿中去之后,需要对是否属于当期进行调整。 1、确认应计而未入账的收入 2、确认应计而未除账的费用
3、确认已经支付但尚未计入当期 的费用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5、费用分配 九、结账
在月末或者岁末,编制结账分录,将收入费用类型的临时性账户的余额转入到永久性的账户中,以便于会计报表的编制。
十、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输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交易情况的综合文件。
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在未来能带来收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特征
(1)当前或过去交易或行为而拥有的或控制的
未来交易或未发生的交易所可能产生的结果,现在是不能确认的。 (2)是企业当前拥有的或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 (3)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分类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外埠资金等
流动资产
短期投资:能随时变现的,持有期在1年的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 应收款、预付货款等 存货:生产经营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 (1年或1个 待摊费用 营业周期内变
现或耗用的) 股票投资
长期投资 债券投资
固定资产 债券投资
长期投资 股票投资
无形资产: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 使用权、商誉等
递延资产: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二)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今后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或现时义务。 1、特征
(1)当前的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在未来需要补偿(或转移补偿)的义务。
(2)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未发生的未来交易或事项不会产生负债。 应付票据 2、按偿还期长短分类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流动负债 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
预提费用 其他应付税款
预提费用 负债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所有者权益与具体资产形态无关,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意义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关系。
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实收资本 投入资本 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 所有者权益
留存收益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收入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特征:
(1)是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不是从偶发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表现为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者两者的混合 (3)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4)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人代收款项 (二)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能够对象化的是成本,不能对象化的则为期间费用 1、特征
(1)费用最终将减少企业的资源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按照用途和补偿时间分类
间接费用 直接材料 成本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直接费用 直接人工 在营业收入中补偿)
其他直接费用 费用
三)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所得税等部分。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流转税及附加 + 投资净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损失 +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净利润 三、会计恒等式
1、恒等式的基本含义
从存在形态上看,资金表现为一定特定形态、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即资产。 从取得渠道来看,进入企业的资金来自于债权人和企业所有者的投入,债权人与所有人能对企业提出要求权,即权益。
显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在量上必相等。即:资产=权益 进一步,对权益来源区分,则可以表述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企业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企业经济业务
也称为会计事项,指引起会计要素增加变化的活动。 (2)几种影响情况
同时增加权益和资产(向银行借款) 同时减少权益和资产(偿还银行贷款)
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现金购材料) 一种权益增加,另一种权益减少(转赠股份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第三节 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设置
1、账户: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分类。包括: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用于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2、常见工业会计科目
3、账户设置的原则
1)账户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单位的业务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账户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和为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为了正确在账户中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需要设置有合理的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也称为“T”形结构。它包括了左右两个基本部分,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在借贷记帐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实际的账户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格式,一般还应该列出“日期”、“凭证”、“摘要”和“余额”等项目。 三、账户的分类
(一)按会计要素的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收入类账户 5、费用类账户 6、利润类账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化 =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按账户的用途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
用于核算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额的账户。 借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减少,余额反映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结存。
2、资本账户
用于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外部各种渠道取得的投资,增收的资本以及从内部形成的积累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的账户。
借方反映各项投资和积累的减少,贷方反映各项投资和积累的增加,余额在贷方,反映各项投资和积累的结存。
3、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往来中发生结算关系而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的账户。
(1)资产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往来中发生结算关系的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
的账户。
借方登记各项应收款项的增加,贷方反映各项应付款项的减少,余额在借方,反映各种应收款的结存,即企业已经取得尚未收回的债权。 (2)负债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在经济往来中发生的各种应付及预收款项的账户。
借方登记各项应付款的减少,贷方登记各项应付款的增加,余额在贷方,反映各种应付款的结存,表示企业尚未归还的债务。
4、集合汇转账户
用来汇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某种收入或支出,并如期结转该项收入或支出的账户。 (1)收入集合汇转账户
用来汇集和分配结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的账户。
贷方反映某种收入的汇集,借方反映该项收入的减少或转销,汇集的收入经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支出)集合汇转账户
用来汇集和分配结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所发生的某种费用或支出,以反映该项费用的发生及其分配情况的账户。
借方反映某种费用或支出的汇集,贷方反映该项费用的分配结转、汇集的费用,经分配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如: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 5、成本计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借以确定该过程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借方登记应该计入某成本对象的全部费用,表示费用的发生;贷方登记已完成的某阶段经营活动的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结束的某个经营阶段的实际成本。
如:生产成本、材料采购。 6、跨期摊配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分摊或预提的账户。
借方登记本期费用的支付数,贷方登记本期费用的摊销与预提,余额在贷方,反映已支付而尚未摊销的费用,余额在借方,反映已预提而尚未支付的 7、财务成果账户
用来反映一定期间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本,并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的账户。 借方登记汇总各项经营活动的费用和损失,贷方登记汇总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收入。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费用大于支出,企业亏损;余额在贷方,表示收入大于费用,企业盈利。 主要是本年利润。 8、计价对比账户
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方式进行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主要是本年利润。 9、调整账户
用来调整某个账户(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的账户。
(1)抵减账户(备抵账户)
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金额的账户。 被调整账户余额-抵减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金额 如:“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折旧”账户 “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
(2)附加账户
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金额的账户。 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金额 (3)抵减附加账户
依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不同,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者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金额的账户。 如:“材料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三)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帐户
对企业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
2、明细分类账户
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账户,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指标。 第四节
复式记帐方法
一、借贷记账方法的历史沿革
世界:起源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意大利 14、15世纪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复式记帐方法
1494年 卢卡.巴基阿勒在威尼斯出版《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 国内: 1905年 蔡锡勇《连环账谱》最早介绍了借贷记帐法 1938年 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推行了借贷记帐法的统一办法。
建国后,借贷记帐法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经过中国式改造,创新出了财产收付记帐法、资金收付记帐法、增减记帐法等方法。
20世纪6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借贷记帐法被称为是资本主义的方法,遭到彻底否定。
1978年,葛家澍教授发表《必须替借贷记账方法恢复名誉-评“所谓资本主义的记账方法”》一文,重新确立了借贷记帐法的地位。
90年代后,随《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的贯彻,得到完善和巩固。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记账方法
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是依据一定的原理和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其构成要素包括: 账户设置的方法 记账符号 记账规则 对帐方法 平衡方式
2、借贷记帐法的概念 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3、借贷记帐法的理论依据及其特点 (1)理论依据
会计基本恒等式 (2)特点:
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等额、反向、同时登记
3)以会计基本恒等式为依据,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法和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如:待处理财产损益 4、六大类账户的结构 1)资产类账户结构
借记增加,贷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2)权益类(所有者权益、负债)账户的结构 借记减少,贷记增加,余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3)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借记增加,贷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表示本期的费用实际发生额,在期末时须结转此金额至本年利润的借方,故实际期末无余额。
4)收入、利润类账户结构
借记减少,贷记增加,如有余额,在贷方。
实际上绝大多数此类账户余额必须结转(全部收入类账户、部分利润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收入类账户余额表示当期的实际实现收入。
利润类账户余额表示不同形式的所有者权益的实际当期增量。 5)双重性质的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账户对应关系
是指运用复式记帐方法登记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 2、会计分录
简称为“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包括三项要素:记账符号、应记账户名称(应记科目)和应记金额。 1)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一般不允许有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注意事项
写出摘要说明会计事项的内容
借贷应该分行写,上借下贷,贷退一格
账户名称要齐全,金额数字要准确,上下两笔分录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要分别对齐。
3、运用借贷记帐法的记账步骤
1)确定要反映的经济业务具体涉及哪些账户
2)根据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确定记账方向与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3)验证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相等 4)登帐(平行登帐)
第三章 日常会计记录与帐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一)原始凭证
又称为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去的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1、外来原始凭证与自制原始凭证
2、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
(二)记账凭证
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1、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银收、现收,银付、现付,转账)
2、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三、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填制 1、基本内容
名称、日期、编号、抬头、内容、签章、附件 2、填制方法与要求
及时、真实、完整、完备、清楚、规范 3、审核
合规性、完整性、技术性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1、基本内容
名称、日期、编号、摘要、涉及会计科目与记账方向、金额、过账标记、附件张数、签章
2、填制方法 收款凭证的填制 * 付款凭证的填制 * 转账凭证的填制 * 通用凭证的填制 * 科目汇总表的填制 3、填制要求
摘要简明、分录正确、逐项填写、标明附件、连续编号 4、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管理 (一)传递
(二)保管
第二节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作用
会计帐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1、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3、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4、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制会计报表、输出会计信息 二、会计帐簿的种类
(一)按照用途分:
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和备查账簿 (二)按照外在形式分:
订本账簿、活页账簿和卡片账簿 (三)按照账页形式分:
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横线登记式 账簿
序时帐簿
三栏式账簿
多栏式账簿
数量金额式账簿
?
三、会计账簿的设置 与登记
(一)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 2、扉页 3、账页
(二)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日记账是用来连续记录全部或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的序时账簿。 1、普通日记账
又称为分录簿,是序时地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根据原始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把每一笔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分录登记在账上,然后再转入分类账中。
2、特种日记账 (1)现金日记账
(2)银行存款日记账 (3)转账日记账 (三)总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为总括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资料,须设置总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按照一级科目来分类,连续记录和反映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括情况的账簿。 (四)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简称明细账,按照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设置,用以分类、连续记录和反映各会计要素的详细情况,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所需要的详细资料。 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 (五)平行登记 四、账簿运用规则 (一)账簿启用规则 (二)账簿登记规则
(三)错账更正规则
1、划线更正法 2、红字更正法 3、补充登记法 五、对账和结账 1、对账 2、结账
六、会计帐簿的更换和保管 (一)更换 (二)保管
第三节 帐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1、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2、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对账 7、编制会计报表
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1、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2、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6、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对账 8、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三、汇总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账凭证
1、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2、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5、定期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账凭证 6、登记总分类账 7、期末对账 8、编制会计报表
汇总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第四章 生产性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
第一节 筹资活动的核算
一、筹资活动核算的内容
1、自有资金筹集的核算 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各种投资者以实现盈利为目的,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承担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或内部积累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构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
自有资金可以从外部投入,也可以在企业现有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转移过来。 2、债务资金筹集的核算
企业可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1)短期借款的利息计提与支付 大额:按月计提利息,季末支付
小额:不预提,直接计入支付月份的财务费用之中 (2)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A.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购建期内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之中。 借记:在建工程 贷记:长期借款
如果在固定资产已建成后发生的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 B.在生产经营期内,非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之中。 在企业筹建期内发生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借方。
C.超过规定还款期的利息支出及罚息,应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的借方。 二、核算筹资活动应设置的账户
1、现金 2、银行存款 3、固定资产 4、累计折旧 5、无形资产 6、实收资本 7、资本公积 8、盈余公积 9、短期借款 10、长期借款 11、应付债券 三、企业筹资业务举例 2. 债务资金筹集业务
(1)短期借款
某企业于XX年1月1日向银行取得120000元,年利率为6%,六月后归还本金的借款。
A、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短期借款 120000 B、1、2、3月月末计提当月利息 120000×6%÷12=600
借:财务费用 600
贷:预提费用 600 C、3月末支付本季度利息 600×3=1800
借:预提费用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D、6月末归还本金和后三月的利息 借:预提费用 1800 短期借款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1800
如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到期时作:
借:财务费用 3600 短期借款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3600
(2)长期借款
例:某企业向银行借入3年期,年利率为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款项500000元,已存入银行。该企业用借款建造厂房,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495000元,工程第二年末完工,达到可使用状态,到期日企业以银行存款归还借款本息。 A、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 500000 B、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495000
贷:银行存款 495000 C、第一年年末计算当年利息时
500000×6%=30000
借:在建工程 3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 D、第二年年末计算当年利息 如果按单利计算,则同C
如果按复利计算,则: (500000+30000)×6%=31800
借:在建工程 31800
贷:长期借款 31800 E、第三年年末计算利息时:(复利计算)
借:财务费用 31908
贷:长期借款 31908 F、到期还本付息时: 按单利计算:
借:长期借款 590000
贷:银行存款 590000 按复利计算:
借:长期借款 593708
贷:银行存款 593708 3)发行债券筹资
例:某企业某年1月1日按照面值发行三年期,票面利率为6%,用于增加流动资金的债券100000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A、债券发行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00 B、每年计提利息时: 10000×6%=6000
借:财务费用 6000
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6000
C、到期还本付息时: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00
—应付利息 18000
贷:银行存款 118000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核算内容
1、材料采购:从采购物资开始,到物资验收入库为止的采购过程。 2、采购费用。主要包括: A、买价,发票所注明金额;
B、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E、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如关税等
F、其他费用,如大宗商品市内运输费。但市内零星运输和采购人员差旅费一般不包括在材料实际成本中。
3、物资货款的结算、采购费用的支付、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物资验收入库等构成了供应过程的核算主要内容。
二、材料采购核算应该设置的会计科目
1、物资采购
属于资产科目,用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 借方:购入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
贷方:已验收入库,转入原材料科目的采购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尚未到达和已经到达尚未验收的在途材料 应按照供应单位、物资品种设置明细分类账,明细核算 2、原材料
属于资产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借方:增加的原材料成本 贷方:减少的原材料的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库存材料成本
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进行明细核算 3、应付账款
属于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者接受劳务供应等而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贷方: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 借方:偿还的款项
期末余额:在贷方,尚未支付的应付款项 按照供应单位设置明细核算。 4、预付账款
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借方: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以及结算货款时补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贷方:企业预付款中收到的物资的款项,以及收到供应单位退回的预付款项 期末借方余额: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 期末贷方余额: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5、应付票据
属于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方:商业汇票到期支付的款项或者转作应付款项或短期借款的款项 贷方: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期末余额:在贷方,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及利息 6、应交税金
属于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 贷方:应交纳的各种税金 借方:已缴纳的税金
期末贷方余额:企业尚未缴纳的税金 期末借方余额: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应该设置“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应交所得税”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供应过程核算举例
例:向江南公司购入甲材料10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为4元,买价40000元,进项税款6800元;向华心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4元,买价20000元,进项税款34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0200
贷:应付账款—江南工厂 46800
—华心工厂 23400 例:以银行存款支付上述购入甲材料的运杂费1800元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例:向长华公司购入乙材料1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15元,买价15000元,进项税款2550元;购入丙材料600千克,@5元,发票价格3000元,进项税款510元。价税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乙材料 15000
—丙材料 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060
贷:银行存款 21060 例: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上述乙丙材料的运杂费640元。 运杂费分配率=运杂费/(乙丙材料重量之和)=0.4元/千克 乙材料应分摊运杂费=1000×0.4=400元 丙材料应分摊运杂费=600×0.4=240元
借:材料采购—乙材料 400
—丙材料 240 贷:银行存款 640
例:向三星公司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4元,买价20000元,进项税款3400元三星公司代垫运杂费600元,全部款项以期限为五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支付。到月末,材料仍在运输途中。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20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400
贷:应付票据 24000 例:月末,对上述已验收入库的甲乙丙材料,按照实际采购成本结转。 物资采购成本计算表
材料名称甲乙丙合计计量单位千克千克千克数量15001000600单价4155买价6000015000300078000运杂费18004002402440总成本6180015400324080440单位成本4.1215.405.40
借:原材料—甲材料 61800
—乙材料 15400 —丙材料 324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61800
—乙材料 15400 —丙材料 3240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1、生产费用的核算
1)料 消耗的各种原料、辅助材料和原料
2)工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支出及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等 3)费 折旧及其他费用支出(管理、财务费用) 2、计算成本 1)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二、生产过程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1、生产成本
属于成本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借方:进行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 贷方:已完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价值 余额:在借方,尚未加工完毕的在产品成本 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细核算 2、制造费用
属于成本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借方: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 贷方:期末分配的制造费用 余额:无
3、管理费用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借方: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管理费用
余额:无 4、财务费用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借方:发生的财务费用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财务费用 余额:无
5、其他应收款 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借方: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项。包括不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拨出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 贷方:收回的各种其他应收款项
余额:在借方,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6、应付工资
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
贷方:实际发生的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给职工的工资 借方:实际已经支付的工资 余额:一般无余额
7、应付福利费
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提取的福利费
贷方:按照规定提取的福利费;贷余:企业福利费的结余额
借方:已经支付的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用以及应付的医务、复利人员的工资 8、待摊费用
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借方:已经支付或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 贷方: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
余额:在借方,已经支出尚未摊销的费用
9、长期待摊费用
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借方: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贷方:分期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
余额:在借方,尚未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 10、预提费用
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贷方:预提计入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数 借方:实际支出数
余额:贷方,已预提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借方,企业实际支出的费用大于已预提的差额 三、生产过程核算方法及举例
1、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成本确定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单位成本
(1) 发出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A永续盘存制
对存货收发逐笔登记并能随时结出帐面余额的方法。 平时帐上既记收入,又记发出,并能随时结帐面余额
b. 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存数
c. 帐实对比,确定差异(帐面>实存:盘亏;帐面<实存:盘盈) d.以实调帐,做到帐实相符 B.实地盘存制
对存货收发平时只记收入不记发生,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存数,并以此作为帐面结存数倒挤本期发生数的方法。 a. 平时帐上只记入,不记发出
b.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存数
c. 按“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期末结存”计算本期发出数 d.帐实相符
(2)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确定
例:原材料期初结存100kg.@ 100元;5日购入200kg.@ 120元, 10日发出240kg.; 25日入库100kg.@140元 ;28日 发出40kg 1)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
以期初结存数和本期入库数为权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然后以发出数量乘以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期初总成本+?(本期入库总成本)期初结存数+?(本期入库数) 平均单位成本= =
100?100+(200?120+100?140)100+(200+100)
= 120
发出成本=发出数量×平均成本=280×120=33600
结存成本=结存数量×平均成本=120×120=14400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入库一批材料就计算一次当前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总成本+本次入库总成本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数+本次入库数
100?100?200?120100+2005日平均成本 =
=113.4 10日结存成本= 60×113.4= 6800
60?113.4+100?14060+100 25日平均成本=
=130 25日结存成本=120×130=15600
28日发出成本= 40×130=5200 3)先进先出法:
假定先入库的先发出,发出存货成本首先按最早一批入库成本计算,当发出数量超过最早一批入库量时,其超过部分依次按后一批入库成本计算。 发出成本=100×100+180×120=31600 结存成本= 20×120+100×140= 16400 4)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入库的先发出,发出存货成本首先按最后一批入库成本计算,当发出数量超过最后一批入库量时,其超过部分依次按前一批入库成本计算。 发出成本=200×120+40×100+40×140=33600 结存成本=60×100+60×140=14400 5)个别计价法
对每次入库的标明买价,发出存货按标明买价计算 2、材料费用的归集
1)计算材料单价
2)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计算材料成本
3)编制会计分录
例:月末,仓库根据当月领料凭证,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如下:
用途甲材料数量千克制造产品耗用其中:A产品 B产品车间一般耗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合 计80005000金额元3296020600乙材料数量千克200600金额元3080924040010013000535608001232050021605402700丙材料数量千克金额元金额合计(元)3604029840216054068580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6040
—B产品 29840 制造费用 2160 管理费用 540 贷:原材料—甲材料 53560
—乙材料 12320 —丙材料 2700 3、工资费用的归集 1)计算工资时
例:月末,根据工资和考勤记录,计算出应付职工工资62000元。其用途和数额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
其中:制造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30000元 制造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20000元 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工资 4000元 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8000元 合计 62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000
—B产品 20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8000 贷:应付工资 62000 2)准备工资发放现金时
借:现金 62000
贷:银行存款 62000 3)实际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工资 62000
贷:现金 62000 4)按照工资总额计提本月职工福利费时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200
—B产品 2800 制造费用 560 管理费用 1120
贷:应付福利费 8680 4、其他生产费用的归集 (1) 固定资产的相关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a.平均年限法 (直线法)
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
=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实际工作中:月折旧额=原价×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折旧额/原价
=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原价) =(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折旧率由财务制度规定
例:某企业一厂房,原价为500000元,预计可以使用20年,按照有关规定,报废时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折旧率与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100%=4.9% 月折旧率= 4.9%÷12=0.41% 月折旧额= 500000× 0.41%=2050元
b.工作量法:
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单位工作量应提折旧=(原价-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应提折旧
工作量的决定:行驶里程(汽车);工作小时数(推土机);工作台班(机器)
例: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万公里,其报废残值率为5%,本月行使4000公里,则该月折旧应为: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1-5%)÷50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4000×0.114=456元 c.双倍余额递减法
按双倍余额、直线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法。 说明:第一:计算依据是固定资产净值。 第二:不考虑净残值。
第三: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第四:年折旧额=账面净值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第五:.最后两年平均折旧
例:某企业一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额=10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0000-4000)×40%=2400 第三年应提折旧额=(6000-2400) ×40%=1440 第四年应提折旧额=(2160-200)÷2=980元 d.年数总和法:
将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净残值后的余额计算折旧的方法。 说明:第一:依据=原价-净残值
第二:考虑净残值
第三: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 第四: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折旧率
例:某车间用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如下表:
年份12345尚可使用年限54321原值-残值4800048000480004800048000变动折旧率5/154/153/152/151/15每年折旧额1600012800960064003200累积折旧1600028800384004480048000
B.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上例第一年)
借:制造费用 16000
贷:累积折旧 16000 C.固定资产购置时的核算
例:某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款50000元,增值税款8500元,运费2500元,款项已付。
借:固定资产 61000
贷:银行存款 61000 D.固定资产处置时的会计核算
例:某企业厂房一栋,原值450000元,已提折旧435000元,因使用期满,经批准报废,在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12700元,拆除的残料一部分作价15000元,由仓库收作维修材料,另一部分变卖收入6800元,存入银行。
a.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00 累计折旧 435000
贷:固定资产 450000 b.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700
贷:银行存款 12700 c.材料入库并收到变价收入
借:原材料 15000 银行存款 6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800 d.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5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900 (2)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例:月末,以银行存款预付下年度财产保险费3600元。 借:待摊费用 3600
贷:银行存款 3600 例:按计划预提应由本月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1500元 借:财务费用 1500
贷:预提费用 1500
例: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无形资产1000元,待摊的财产保险费用400元,待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600元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无形资产 1000 待摊费用 400 长期待摊费用 600 例:以银行存款支付已预提的本季短期借款利息4500元 借:预提费用 4500
贷:银行存款 4500 (3)其他费用的核算
例: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780元,其中车间办公用280元,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用500元 借: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500
贷:现金 780 例:公司行政人员小李出差,借差旅费1000元,以现金支票付讫 借:其他应收款—小李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例:小李出差回到公司报销差旅费800元,交回现金200元 借:现金 200 管理费用 800
贷:其他应收款—小李 1000
例:月末,将本月制造费用15000元,按照工时比例法分配计入A、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应分摊制造费用8000元,B产品应该分摊制造费用7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8000
—B产品 7000
贷:制造费用 15000
例:结转本月完工入库A、B产品的制造成本。A产品10000件,每件成本7.824元,计78240元;B产品4000件,每件成本14.91元,计59640元 借:产成品 -A产品 78240
—B产品 5964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78240
—B产品 59640 四、生产成本计算
产品生产成本,指制造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企业应按照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指归集和分配费用的对象 2)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 (2)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成本计算的间隔期,即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生产周期、月 (3)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指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项目。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4)正确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分配生产费用的常见标准: 1)生产工人工时
2)生产工人工资 3) 机器工时 4)有关消耗定额等 (5)将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对象:完工产品:A.总成本 B.单位成本 依据:在\生产成本\明细帐归集费用 成本确定:
第一,若产品全部完工,归集的费用总额为完工产品成本 第二,全部未完工,归集的费用总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第三,部分完工,将归集的费用总额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进行分配,确定完工产品成本。 具体分配方法为: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归集的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在产品费用小,且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相等。
完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B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2件,完工298件 完工产品成本=43800
单位成本=43800/298=147
2)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计算。适用在产品数量相当,但费用较大 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3)在产品只负担其原材料费用,其它费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于原材料费用比重较大,并且是原材料为开工时一次投入
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费用-期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
A产品完工400件,未完工200件
完工产品成本=10000+63200-6668(20000/600×200)=66532 单位成本=66532/400=166.33 4)约当产量法
将发生的所有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分配。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例: 生产成本明细帐
产品名称:A产品 数量:600件 完工400 未完工200 完工程度50%
项目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费用费用总额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分配:
直接材料6000200002600086671733343.33直接人工300034200372007440276074.4制造费用10009000100002000800020合计1000063200732001810755093137.73
按完工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在产品数量相当于) 约当产量确定方法:
A.开工一次投入: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100% B.分期投入: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A产品的材料费用系开工时一次投入
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完工数量+在产品约当数量) =26000/(400+200×100%)=43.33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400×43.33=17333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00×100%×43.33=8667
其它项目分配: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200×50%=100件
工资:分配率=直接人工费用总额/(完工数+在产约当产量) =37200/(400+100)=74.4 完工产品人工费用=400×74.4=29760 在产品人工费用=100×74.4=7440 制造费用同上法 入库后:借:产成品--A 55093
贷:生产成本--A 55093 生产过程会计核算流转关系:
一、销售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1、主要核算内容
1)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3)计结主营业务税金 4)计算、确认营业费用 2、营业收入的确认 1)收入概念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形成中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确认的条件
A.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对方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 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D.相关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销售过程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1、主营业务收入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借方:销售退回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收入 贷方: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余额:无
按照主营业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2、其他业务收入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 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收入 贷方: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 余额:无
3、主营业务成本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实际成本。
借方:已销售、提供劳务等业务的实际成本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主营业务成本 余额:无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日常活动应该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 借方:计算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
贷方: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税金及附加。 余额:无
5、其他业务支出 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
借方:已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其他业务支出 余额:无 6、营业费用
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门设置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用等。
借方:发生的营业费用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费用 余额:无 7、应收账款
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未收账款 贷方:收回应收款项;贷余:预收账款
借方:发生的应收未收款。借余:尚未收回账款
8、坏账准备
资产类科目,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抵减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 借方: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
贷方:提取的坏账准备或重新收回的已转销坏账 余额:在贷方,已经提取但是尚未冲销的坏账准备 9、应收票据
资产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借方:应收票据的增加
贷方:应收票据的减少
余额:在借方,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价值和应计利息 10、预收账款
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贷方:向购货单位预收的货款和收到购货单位补付的货款
借方:销售实现时,所实现的收入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退回多付的款项 余额:贷方,预收的款项
借方,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 三、销售过程核算方法及举例
例1.销售给长华工厂A产品8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单价为15元,价款120000元,增值税额20400元,款项收到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0400
例2.销售给东海工厂B产品2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单价为30元,价款60000元,增值税额10200元,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东海工厂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0200 例3.销售给东南公司B产品15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的单价为30元,货款45000元,增值税额7650元,已收到对方开出的承兑期为3个月的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东南公司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7650 例4.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产品广告费6000元。
借:营业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例5.对外出售不需用的材料一批,取得变卖收入50000元,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00
例6.月末,结转本月已销A产品8000件的销售成本62592元,B产品3500件的销售成本52185元。假设A、B两种产品期初无存货,已销产品均为本月生产,A产品单位销售成本为7.824元,B产品单位销售成本为14.91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14777
贷:产成品—A产品 62592 —B产52185
例7.月末,结转已变卖材料的成本30000元。
借:其他业务支出 30000 贷:原材30000
例8.月末,对转让无形资产所得的收入50000元,按5%计提营业税。 应纳税额=50000×5%=2500
借:其他业务支出 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2500 例9.根据销售收入的0.4%计算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取得主营业务收入225000,则应交税:900
取得其他业务收入50000,则应交税:2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900 其他业务支出 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1100 例10.以银行存款上交城市建设维护税1100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1100
贷:银行存款 1100
销售过程会计核算基本流转关系
品
料
第五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一、财务成果的构成
财务成果,即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所得税等部分。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损失准备后的净额。 3、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企业按照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4、营业外收入与支出
营业外收入与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 5、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分配
企业取得的净利润应当按规定进行分配。在弥补亏损后,可以依序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提取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财务成果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1、营业外收入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借方: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收入 贷方:发生的营业外收入 余额:无
按照主营业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2、营业外支出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借方:发生的营业外支出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支出 余额:无
3、所得税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 借方:发生的所得税数额
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数额 余额:无
4、本年利润
属于损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在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借方: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的期末余额
贷方:转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的期末余额 余额:无 5、利润分配
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利润分配和历年分配 的结存数。 借方:利润分配数
贷方:期末由“本年利润”转入数或弥补亏损数 贷方余额:历年积存的尚未分配利润
借方余额:尚未弥补的亏损 应设置“提取盈余公积金”、“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等明细分类科目。 6、盈余公积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方: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数或转增资本数 贷方:提取盈余公积金
余额:贷方,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数额
7、应付股利
属于负债类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方:应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方:已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
余额:贷方,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三、财务成果核算举例
例1.从联营单位分得投资利润100000元,款项收到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投资收益 100000 例2.经批准将因某单位撤销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45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借:应付账款 450
贷:营业外收入 450 例3.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因未履行合同而向购货单位支付赔偿金2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 借:营业外支出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例4.月末将收入科目贷方余额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225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000 营业外收入 450 投资收益 100000
贷:本年利润 375450 例5.月末将费用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171837
贷:主营业务成本 114777
营业税金及附加 900
正在阅读:
会计学原理06-25
2012二建机电实务试题12-30
2012年党性分析材料08-13
化工原理第五章 精馏 答案03-15
一站到底题库0304-17
vb复习题(题目+答案)06-16
食品分析综合复习题12-01
第9章 真菌及其毒素07-02
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讲义12-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会计学
- 原理
- 养殖类专业课试题卷
- 关于“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
- 装配偏差文献综述
- 电大离散数学作业答案3-5-7合集
- 水利工程施工课后题
- XX年度残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 经济类核心期刊
- 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 运营管理 第一次作业答案
- 150127关于印发《江苏省律师协会律师担任破产管理人业务操作指引
- (高三物理试卷合集)泉州市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15套试卷合
- D3223B回转真空干燥机验证方案---王善朋
- 高考优秀作文
- 中专语文第一册教案合集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工程(~鱼珠) - 图文
- 律师对物权法司法解释的在解释
- 西医综合生理学-图表记忆
- 分析《教父》中美国的社会矛盾-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 党支部成立仪式新闻稿
- 第三章 整数规划